詩歌《我愛這土地》解讀

來源:才華庫 1.49W

意象是詩詞形象構成的基本元素,是詩人的內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統一,是詩人通過想象將意與象相融合所創造的可感可觸的景象。《我愛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於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抗戰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帶上了那個時代悲壯的氛圍。因此,在他詩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帶有這種悲壯的色彩。讀完全詩,從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意象中,我們不難品味出作者所經歷的坎坷、辛酸以及對祖國、對人民、對土地的那種深深的愛。

詩歌《我愛這土地》解讀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個意象,可以說那是他的又一生命。《復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曠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彙集著他的土地之愛。他為貧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在詩的結尾他寫道:中國,/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能給你些許的溫暖麼?他熱愛土地,在《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中,作者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假設自己是一隻鳥,要唱破喉嚨,連羽毛也要埋在土地裡。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是對土地這種意象的一種最好的詮釋。

這裡的土地,不再單純是客觀景物,而是貫注了作者主觀情感的象。作者對蒼老、衰弱、正備受苦難的祖國感到萬分悲哀,詩人挾著這份感情,用憂鬱的目光掃視周圍時,寂寞、貧困的曠野的載體──土地便進入詩人的腦海。作者通過吟唱土地這一個象,詛咒摧殘土地的人,幻想著土地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詩中,作者的歌喉雖然沙啞但卻寬厚,雖然悲哀但卻博大,顯示出一種雄渾的生命感;雖古樸但卻蒼勁有力,因為土地是孕育萬物的基礎。

正是由於有了對土地的這種熱愛和眷戀,詩人筆下的.另外三個意象便順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遠洶湧著和悲憤兩個形容詞,風前面加上無止息地吹颳著的和激怒兩個修飾語,就把河流風這兩種外在的純景物變成了含有作者主觀情思的象,就把悲憤和激怒的人民為了挽救土地的那種不屈不撓、前仆後繼、奮力抗爭的革命鬥爭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黎明這個意象表明作者堅信在人民風起雲湧的鬥爭中必將迎來曙光,迎來勝利。但是作者意猶未盡,──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表達了作者對土地執著的愛。最後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再回歸到土地這個意象上來,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可見,在詩歌中運用意象,能夠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可感,能夠引發我們對意外之象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體察出作者在詩中所反映出來的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