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相關知識點

來源:才華庫 1.55W

一、主要情節

高三語文開學第一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相關知識點

滄州遇舊交

密謀害林沖

買刀尋仇

草場交接

出門沽酒

刺殺仇敵

二、重點字注音

庇佑(bi) 玷辱(dian) 央浼(měi) 酒饌(zhuan) 尷尬(gān ga) 絮煩(xu fan) 倉廒(ao) 齎發(jī) 恁(nen) 掇(duō) 搠(shuo) 剜(wān)

三、古今異義

(1)少刻便知。

古義:一會兒。

今義:此詞已消亡。

(2)只顧將來。

古義:拿。

今義:將要。

(3)不見消耗。

古義:訊息。

今義:因使用或受損而漸漸減少。

(4)好歹結果他性命。

古義:結束,了結。

今義:長出果實或事物發展到最後狀態。

(5)這兩人來得不尷尬。

古義:鬼鬼祟祟,不正派。

今義: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6)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古義:勝過。

今義:好像。

(7)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古義:冒犯;製造。

今義:討厭;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來家裡漿洗縫補。

古義:只要。

今義:轉折連詞。

(9)不時間送湯送水來營裡與林沖吃。

古義:時時;給。

今義:此詞已消亡;和。

四、文學常識

施耐庵,中國元末明初作家。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的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