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說課材料

來源:才華庫 1.52W

一、關於教材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說課材料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讚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勵志學畫的可貴精神。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好教材。基於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理解“有眼不識泰山

”的意義,通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後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的愛國精神。

二、教法、學法

完成本課教學需兩課時。第一課時,先介紹故事背景,接著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並讓學生帶著問題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二課時,以圍繞課題提出的三個問題為教學指導主線,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的重點段落。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瞭解人物常識資料和社會背景,初步朗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課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小組合作探討,深入朗讀理解分析,感受徐悲鴻學畫的勤奮刻苦精神和愛國熱情。同時練習有感情朗讀,並表達感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明確學習過程和學習重點。複習常識、字詞。然後讓學生說說課材料文主要講了什麼,解釋“勵志”的意思。明確文章重點內容——勵志過程,提示學習方法

2、學習課文,重點探究首先提出問題:“徐悲鴻為什麼要勵志學畫?”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外國學生神態、語言的`有關語句來體會外國學生對徐悲鴻、對中國人的侮辱。繼而品讀描寫徐悲鴻的語句,揣摩徐悲鴻的內心世界。最後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課文的四、五、六三個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主要講了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教學這部分時,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從勤奮臨摹、生活清苦兩個方面瞭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理解語句後朗讀採用第一人稱,身臨其境地感受徐悲鴻學畫的艱難處境和他意志的堅定,體會人物為國爭光的可貴品質。課文的七、八兩個自然段從兩個方面直接和間接結合來說明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引導學生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深刻含義,體會徐悲鴻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國學生向徐悲鴻道歉的有關描寫,前後文對比閱讀,體會徐悲鴻通過自己的努力確實為中國人爭了光。

3、暢談感受,昇華情感

徐悲鴻的成功得益於他的勵志,得益於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讓學生誦讀有關愛國、立志、勤奮的名言,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4、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