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和星星》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38W

《鮮花和星星》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鮮花和星星》說課稿

1、教材特點

《鮮花和星星》是新入選到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也有助於學生的觀察與想象。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思想,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其中一個只識不寫)。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偏旁部首。

(3)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

(4)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引發學生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難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教學方法

1、教學時間安排 兩課時

2、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鮮花

3、教法、學法選擇的理論依據

“新課標”十分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全身心、輕負擔地投入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利用多媒體創設美的情境,著重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韻味。同時,努力去營造一種愉悅、輕鬆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新課標”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教者可有意識地把“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聯絡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不僅在書本上,而且也在生活中。整個教學過程以“儘可能地讓學生多感悟”為指導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1、總體思路

本課的教學主要分四個環節:

(1)情境匯入,充分自讀;

(2)再讀想象,體會詩情;

(3)熟讀成誦,積累遷移;

(4)學寫生字,指導評析。

這四個環節可根據學生情況、課時安排等靈活掌握,順序也可進行調整。這樣安排教學程式的理由是分步落實了教學內容,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特點;既落實了教學目標,又體現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具體教學步驟

第一步:情境匯入,充分自讀

(1)教師先組織學生猜謎,再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利用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隨著輕鬆的音樂,帶著滿腔的激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學習課文作鋪墊。

(2)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這首兒童詩,為達到讀準字音、讀熟詩歌的目的,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隨後檢查生字詞,先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檢查課文朗讀時,要特別注意這首詩輕聲較多,教師要充分發揮示範作用,通過反覆訓練,讓學生掌握。

第二步:再讀想象,體會詩情

(1)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範讀,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觀察後說一說:這樣的景色,喜不喜歡?為什麼?小女孩為什麼也喜歡呢?激發學生樂於探究的興趣。

(2)圖文結合,研讀品味

本文內容淺顯,語言簡潔明瞭,課文兩部分的敘述方式基本相同,教學時可採用“扶放”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學“鮮花”部分時,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生自學“星星”部分。具體操作如下:

A.教師引導,讀中悟情

教學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著重領會小女孩喜歡鮮花的原因。這裡,用多媒體展示“繁花圖”,教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感受鮮花之多,小女孩心情之悅。教學中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置身於滿地鮮花中的樂趣,到黑板上來貼一貼鮮花,發揮想象,理解詩歌所描述的情景,為突破本課的難點服務。

B.自探自悟,合作學習

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星星”部分:

1、邊讀邊想:小女孩為什麼喜歡星星?

2、再讀悟情:如果你來到這兒,會做些什麼?學完後再用提問、討論的方式檢查自學情況。教學時,同樣再現“繁星圖”這一情境,提供學生感悟的氛圍。當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後,教師為學生轉換角度,引入《閃爍的小星》的旋律,把詩填進去讓學生唱一唱,讓書本知識得到昇華。

第三步:熟讀成誦,積累遷移

(1)在前兩個環節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誦讀課文,或配上音樂,再現情境,或加上表情和動作表演。不僅激發了讀書興趣,同時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薰陶,形成意念,轉化為內在的思想。

(2)學生不僅要感悟課本,更要感悟生活,教師可在學文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遷移練習。提問:你最喜歡什麼?然後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上幾句,當一回小詩人。經過這一環節,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得更主動、活躍了。

《鮮花和星星》說課稿2

一、 教學內容的定位

1、 教材解讀:

《鮮花和星星》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教材,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花和星星巧妙地聯絡,體現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第一節中“這裡一朵”“那裡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裡一顆”“那裡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時的天真爛漫,充滿了童趣。

這首詩歌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是一篇朗讀的佳作。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2、 教學內容的選擇

那麼,基於我校的語文課題《基於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在一下全冊課文中為何要選擇這樣一篇課文呢?

我們翻閱整冊教材,不難發現,一年級的課文大多與學生的生活情境聯絡緊密,尤其注重通過語言文字對孩子們進行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薰陶。如識字1為“春天春風春雨”春景詞串,識字3“小舟竹子石頭”為自然景物詞語和祖國河山小詩。而後的第二單元是春景文,第五單元識字為夏景詞串。而本課所在的第六單元還有《放飛小鳥》《這兒真好》《世界多美好》等,它們又組成了一幅和諧溫馨的自然畫卷。鑑於教材這樣的安排,我們發現本課承前啟後,既具詩情畫意,童趣童真,又能使教材內容前後的整合點自然豐滿。所以,選定了這樣一篇課文。

二、 教學目標的確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那麼,如何運用這樣一篇詩歌,讓孩子在有限的40分鐘內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達到這樣的課程年段目標呢?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課標的年段要求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讀準詩歌中的輕聲音節。會讀多音字“數”,寫好“顆”“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3、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的生活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及大自然的關注及熱愛。

4、能結合學過的課文內容模仿詩歌句式仿寫、創作小詩,發展語言。

教學重點為:識字,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感受課文的優美,激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熱愛。

三、 教學環節的呈現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立足於《基於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活動設計:

課前互動猜謎,活躍氣氛(1)猜謎匯入,鋪墊情感(2)初讀感知,準字、通句、順文(3)識字、誦讀,激發詩情(4)拓展延伸,發展語言(5)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因為具體細節已在教學中呈現,時間寶貴所以不再一一贅述。接下來就結合我校課題,具體談談本課“整合要點的把握”

四、 整合要點的把握

1、 學科本位設計:暨語文學科自身教學內容的整合。

(1) 教材系統化整合:這可以是本冊、本年級教材前後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整合,也可以是不同年級上下的內容整合。由於是一年級,接觸的教材還不夠豐富,所以這節課主要體現的是本冊教材前後內容的整合。如:在“識字、誦讀,激發詩情”環節中學習第一小節,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鮮花圖談談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花,這就引起學生對前面第5單元夏景詞串中花的回顧;同樣,在學習“數星星”的環節中,引進識字6夏夜星空的回顧,談談你瞭解的星星的故事。以此充實它們的語言交流內容。這裡只是內容的整合,對交流語言形式上沒有作要求。而到第4個學習活動“拓展延伸,發展語言”時,就結合本文“我最喜歡 ,這裡 ,哪裡 ”的語言形式,整合課文“春到梅花山”和“草原的早晨”學習內容,然後延伸至課外。這樣,藉助教材系統化整合不僅充實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內容,層層遞進地為發展學生語言服務,而且也會逐漸培養孩子前後關聯,有序閱讀,自我整理學習內容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從課堂反饋來看,這三處的整合效果明顯,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促進了學生語言的有效訓練。

(2) 多角度拓展化整合:這一點是指整合的內容還可以立足文字內容,將整合的面擴大至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源。如開頭的猜謎激情,是尊重兒童的閱讀積累,進行整合,又如這篇小詩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作品,所以課後引導孩子走近金波,去閱讀他更多的童趣小詩。其實還可以引導孩子去讀讀《日有所誦》等書目中描寫自然事物的小詩。因為是低年級,課堂以識字、讀書、寫字為主,學習容量有限,若是中高年級,我們還可以將這些與課內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源有機融合進課內,拓展閱讀視野。

2、 多學科立體化整合: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教學中引進《小星星》的歌曲,作為前後銜接的過渡,又作為放鬆調節的課間操,極好地調節了孩子的學習情緒,渲染了寧靜又有趣的學習氛圍。獎花、貼花將美術和手工製作品作為教學手段,符合低年級孩子形象性學習的特點,為創設寬鬆充滿情趣的學習氛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鮮花和星星》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鮮花和星星》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花和星星巧妙地聯絡,體現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的事物和美好的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第一節中“這裡一朵”“那裡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裡一顆”“那裡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時的天真爛漫,充滿了童趣。這首詩歌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是一篇朗讀的佳作。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根據課標的這些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知目標:學習生字“滿”和“晚”,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樂趣。

3、情感目標: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感受課文的優美,激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熱愛。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詩歌所寫的“滿地鮮花”和“滿天星星”意境純真、含蓄雋永。在教學中,我以優美的語言,創設了一個滿地鮮花、滿天繁星的美麗夏季場景;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體會鮮花和星星的多以及美,再用歡快的歌曲進一步帶領學生親近夏夜的繁星。

2、導讀教學法

語文教學必須以讀為本,這是我國幾千年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本文的教學中,我通過設計配樂範讀、自由練讀、指名展示讀、比賽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把握文字內容,體會詩歌語言的優美,感悟夏天的美麗,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熱愛。

朗讀感悟法

閱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本課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賞讀、賽讀、表演讀等多種讀法來理解感悟。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整首兒歌雖然只有兩句話,但是要讀好它卻不是很容易的,裡面的輕聲很多,學生難以把握輕聲的朗讀。因此我把文中帶輕聲的詞語提出來反覆訓練認讀,讓學生加以掌握,也是為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作鋪墊。

(二)賞讀感悟,體會感情

閱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著這一原則,在開始學習第一部分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讀了以後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馬上感悟到了鮮花的多,這時候我再順著學生的思維發問,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覺到花兒的多呢?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找出了文章中的關鍵詞,如:滿地、這裡一朵、那裡一朵。這時候我再適時利用多媒體,將滿地的鮮花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讓他們進一步感受鮮花的多。從而指導學生讀好這些關鍵詞。在此我又進行了一次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站在這美麗的花叢中,你最想幹什麼?學生有的想用相機拍下來,有的想畫下來,還有的想聞一聞,學生充分感受到置身於鮮花中的樂趣。鮮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歡樂,這時候再讓他們把對這滿地的鮮花的喜歡用朗讀表現出來,學生讀得就比較到位。

學第二部分時,我同樣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讀後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他們都能感受到第二部分寫了星星多。有了學習第一部分的基礎後,我再放手讓學生自己用筆把能表現星星多的詞語圈一圈,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然後再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感受滿天星光的美麗,及在夏夜欣賞星星的愜意,學生帶著這種愜意的心情一起為滿天的星星唱歌,在他們感情得到昇華的時候再讓學生來朗讀第二段,學生的朗讀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三)朗讀背誦,豐富積累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要用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積累,讓學生朗讀、背誦兒歌,豐富了語感和語言材料。

(四)遷移想象,拓展創新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完詩歌后,我結合本文“我最喜歡______,這裡______,那裡______,真比______還多。 ”的語言形式,整合課文“草原的早晨”的學習內容,然後延伸至課外,讓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這樣,藉助教材系統化整合不僅充實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內容,層層遞進地為發展學生語言服務,而且也會逐漸培養孩子前後關聯,有序閱讀,自我整理學習內容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從課堂反饋來看,這三處的整合效果明顯,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促進了學生語言的有效訓練。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看就知道本課所寫的內容就是鮮花和星星。通過板書“多”和“美”讓學生明白鮮花和星星之多、之美。

板書設計:鮮花和星星

多 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