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娃娃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25W

上一堂課其實就是做一桌菜,現在菜做完了,味道怎麼樣,我們聽課的老師是最有發言權的,不管是否合口味,我還得把做菜的配料和工序向大家說明一下。

風娃娃說課稿

今天的課如果要提教學的難點,其實是無關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我認為最難的是如何調控好孩子的情緒,如何引導孩子至始至終地投入到課堂中來。孩子們只有二年級,連著上兩節高容量的語文課,這在我第二節課堂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這幾年自己一直在中高年級上課,無論是說話語調和表達方式都和二年級孩子有一定的差距,課堂最怕的就是這種疏離感。所以今天在課堂調控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比如剛一上課的跳操遊戲和用娃娃引入誇一誇自己都是為了解除孩子的疲勞,激發他的參與熱情。其次是課中的兩次15秒鐘律動也是想起到調節的作用。當然用的最多的是隨機的表揚。但從效果來看,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好。比如兩次動筆後怎樣讓所有的.孩子都停下來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還得向低年級的老師好好學學。

其次說課的設計,因為是兩位老師合作上一節課的,因此我的第二課時設計要努力和第一課時做到前後一致,一脈相傳。這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識字方法的相同。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們都採用了隨文識詞的方式,在理解朗讀的過程中相機出現重點的、或者是比較難理解的詞語。比如在第二課時中主要針對三個詞,一是搖搖擺擺,二是無影無蹤,三是責怪,但在理解上又有方法的不一樣,搖搖擺擺是用聯想類比的方式,來進行說話的;無影無蹤是通過想象風箏哪裡去了來達到詞義的理解,責怪則是在寫話的過程中順勢引匯出的。一脈相傳的第二點比較明顯的就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在表達一件事情中的過程中的三部曲:風娃娃來到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他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樣?

但是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在思路相同的同時,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又有所不同。比如第一課時的兩段指導的比較細緻,那麼學生對這種寫法有了大致的瞭解,所以我在上課時就進行了放手。在學習第五第六兩小節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然後進行概括複述,再此基礎上進行朗讀,通過朗讀評價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評價,自己去改進。比較大膽的做法是讓學生把第七段的兩件只有結果的事情,也學著用這種方式分三步進行寫具體。一是讓學生嘗試自己用這三部曲的方式說具體一件事,二是讓學生感受到在別人不需要幫忙的時候不恰當的幫助只會幫倒忙。這點的難度是很大的,有一部分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不僅會寫通順,還會用上剛剛積累的幾個詞,比如使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等。

與第一課時不同的是:第二課時還要揭示故事的道理,但又不能讓他做成說教式的道理告訴。那該怎麼做呢?本單元教材是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來安排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所以我主要圍繞第四段話進行三次的迴圈回扣來做的。第一次是初次朗讀中感受到真容易,只要有力氣的單純。第二次在吹跑風箏後的思考:前兩次,他用力吹風車,秧苗笑了;他用力吹帆船,縴夫感謝他。這次,他也是用力吹風箏,可是為什麼“使孩子們傷心極了”呢?感受到“吹風箏”根本不用那麼大力氣。第三次在思考人們為什麼責怪時引出說話: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可不容易,不光要有力氣,

這樣結合故事內容的迴圈回扣,故事的哲理孩子自己也能發現。

當然,這樣的寫話和說話也許帶有高年級的味道,設計的難度也顯得稍大了一點,不過總的來說,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這是我對材料和工序的設計,至於火候是否掌握好了,還請大家多提意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