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1.7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的鴨蛋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範文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端午的鴨蛋》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部分向各位老師說說我對本課的設想:

第一部分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涉及的文章生動豐富,趣味盎然,包括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蕭乾的《吆喝》,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等。這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處在青春期的八年級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著表達個人觀點的強烈慾望。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一文中用“小敘事”,“小話語”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諦,正好能啟發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課文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我將目標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確定為教學重點,又因為要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實屬不易,我將目標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確定為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教學策略

(一)教法設計

為了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反覆讀,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

2、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針對學生特點,我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音樂、問題等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交流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學法指導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對學生做如下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教師提問:

1、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2、你能說出端午節的來歷嗎?

學生由於課前蒐集了一定的資料,因此一定會踴躍發言,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時教師適時引出課題——《端午的鴨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作家常識,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為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以上題目設計的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從結構上、思想上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領會文章主旨使學生初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

三、精讀課文,品讀賞析,感受情趣。

(1)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談你的感受或理由。

本環節採用學生的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等學習方式旨在通過多讀,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並同時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在學生對課文語言有所體會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介紹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語言藝術風格: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接下來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自認為能體現汪曾祺語言風格的語句,反覆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自讀、互讀、討論交流等方式品讀賞析。

例如:

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b、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C、“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讓他們反覆朗讀,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如“所食鴨蛋多矣”“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幾處,或在平實的白話中穿插頗具特色古漢語,而“曾經滄海難為水”則是大詞小用,給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又如“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等幾處都較為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再如表現吃鴨蛋的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快感,一個“吱”字就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汪曾祺的語言藝術風格:

a、口語色彩濃厚,讓人倍感親切。

b、古漢語的點綴,增添了典雅之美。

c、善於運用語言“造型”,富有韻味。

d、適當地運用方言體現淡淡的幽默。

四、協作質疑,張揚個性

學生討論: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裡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閒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本題是一道發散性的問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就可以。認為是贅筆者,主要是為保證結構嚴謹,這對於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認為“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上升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可以就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能有所認識和提高。

五、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再予以補充和肯定。

六、作業佈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佈置學生課後閱讀汪曾祺的小說《受戒》,讓學生再次感受汪曾祺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端午的鴨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介紹我國部分地區的節日風俗,民間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學習這個單元能夠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並通過這些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本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的民俗風情。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慾望,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學生缺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需要教師指導。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語言特色,學習本文自然傳神的表現手法。

3、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方法

本文所寫內容豐富,語言富有表現力。根據文章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

1採用朗讀法,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用心品味;2合作探究法;3延伸拓展法(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室走向社會,增加知識儲備)。

四、教學過程

1、導語: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家鄉過節日的風俗,少數民族同學也可以說說本民族的過節習俗。如果讓你寫文章來介紹你會怎麼寫。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汪曾祺是如何介紹的。

2、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投影作者簡介和字詞

(2)概括文章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文意。

思考:本文的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初步閱讀,歸納出文章先從端午的風俗談起,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鄉高郵的鴨蛋,最後涉及正題,端午的鴨蛋。

(板書)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3)學生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習俗?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家鄉的鴨蛋?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時孩子們是如何把玩鴨蛋的?作者為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設計這幾個問題在於培養學生自主搜尋資訊的能力,進一步細讀課文,從而理解作者對家鄉的任何小事都如數家珍,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童年的懷念,從而突破重點。

3、要求學生精讀課文,選出自己喜歡的文句。小組進行交流,品味語言,多媒體顯示汪曾祺的創作特點。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行文閒適自由,語言輕鬆幽默,趣味盎然,能夠雅俗共賞。設計這個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品味文章語言,從而對教學難點進行分解。

4、迴歸生活分享體驗

(1)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的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麼?

(2)我們新疆有許多少數民族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你知道哪些,介紹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選代表發言,針對學生回答情況,教師進行點評。設計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對端午等傳統節日的認識從粗淺瞭解轉向探究根源。讓學生認識到節日的習俗寄託了我們對美好生活期盼和祝福,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這個環節培養學生搜尋整合資訊的能力,要求語言生動講述見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主動意識。

5、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我國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日漸淡化,倒是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學習本文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聯絡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是他們認識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6、小結

讓學生暢談學習本文的收穫或疑惑,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

7、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汪曾祺的《受戒》

板書:

端午的鴨蛋

端午的風俗——家鄉的端午——端午的鴨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