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樹葉》說課稿參考

來源:才華庫 1.79W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說課稿參考

《藍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講讀課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課)。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知識與能力方面: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方面: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二、訓練思維,說程式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匯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藉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後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將林圓圓當成批判物件,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後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後,出示:“一個星期後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林園園前面的方曉曉沒有帶彩紙,林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藉“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於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餘的講解,訓練紮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