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油畫的消費現狀論文

來源:才華庫 2.13W

淺論中國油畫的消費現狀論文

淺論中國油畫的消費現狀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油畫 “消費”現狀 現狀分析

[論文摘要]:市場只是衡量一件作品是否入時或循規的消費性尺度,所謂的市場生效只是衡量一件作品能否投機生利的商業性尺度。一些發達城市進入了消費時代,這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也更加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慾望。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文化領域發生了大範圍和深層次的變革。本文從“消費”的角度來關注中國油畫的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城市進入了消費時代,這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也更加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慾望。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文化領域發生了大範圍和深層次的變革。激盪的社會轉型期的市場彷彿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左右一切事物的發生和發展,藝術創作也未能倖免,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它正沿著商業利益的軌跡前進。這個五光十色、充滿誘惑的社會確實容易使人眼花繚亂以致迷失方向,身臨其境的人們彷彿著了魔似的,不能自拔,就連最具戰鬥力和敏銳感的藝術家也被捲入其中。

2006年秋季拍賣會,雖然有的拍賣公司拍賣中國當代油畫總的成交額有所突破,並出現了青年油畫家劉小東創作的巨幅油畫《三峽移民》以2200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全球最高紀錄的亮點,但是平均的成交率大部分在60%-70%,整體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據預測,2007年拍賣的中國當代油畫部分將繼續維持這種局面,從整體態勢上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市場會比2006年更加成熟,區域性也會有些調整。

活躍在當代油畫界的老一輩畫家作品的價格平穩。吳冠中、靳尚誼、詹建俊、趙無極、朱德群等老一輩畫家,這些年一直是國內油畫市場的中堅力量。由於年齡等原因,他們近年來創作的作品數量比較少,出手的不是很多。一旦他們的精品在市場上露面,即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物件,並以較高的價格成交。筆者認為,這些老油畫家的藝術水平相對比較高,名氣比較大,雖然他們的價格比較高,如吳冠中,靳尚誼精品的畫價每平方尺都接近100萬元人民幣,但投資他們的作品的風險比較小,他們未來市場的價格會一直堅挺。作為中長期投資,會有很高的回報。另外,一些地方的知名老油畫家的價格應該穩中有升。雖然他們的作品在拍賣市場的數量不大,但作為中小投資者,應該把眼光放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本身有衝擊市場高價位的實力,只是缺少市場運作。

“寫實畫派”停漲下跌,“當代新現實主義畫派”上揚。近些年,中國當代油畫家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油畫家當中寫實之風氾濫成災,他們大多數的作品或是表現老少邊窮地區風情的,或是美女模特加建築和風景的,有的甚至一個模特畫了很多年。其特點是畫面漂亮,人物表面刻畫的精細,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但多數作品在精神層面上對現實生活挖掘不深,媚俗的較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陳逸飛、艾軒、楊飛雲、陳丹青、王沂東等。2004年10月,由艾軒、楊飛雲、王沂東等18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寫實畫派”並組織了大型寫實油畫展,把寫實油畫推向了高潮。2006年秋季拍賣會,“寫實畫派”遭到了重創,寫實油畫出現了大量流拍的狀況,其中的代表人物的作品成交也不理想。2007年“寫實畫派”將繼續呈現下跌的態勢,尤其是水平不太高,名氣不大的畫家的跌幅會更大。

與“寫實畫派”相比,“當代新現實主義畫派”在2007年將有很好的市場表現。代表人物有徐唯新、沂東旺等,他們的作品關注民生,關注現實,內涵深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入拍賣市場的時間較短,沒有市場炒作,加之目前的價格較低,徐唯新、沂東旺的畫價平均為每平方尺為5-6萬元人民幣左右,未來的升值空間比較大,只要有精品入市,肯定會得到買家的追捧。

當代藝術成為國際炒作物件 。國內藝術品市場上,當代藝術基本上是前衛藝術或那種多數人看不懂的怪藝術的代名詞。近幾年來,國外的很多拍賣行如英國的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行等,紛紛炒作中國當代藝術。2006年將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推上了新高點,成交額和成交率屢屢攀高,其中張曉剛的《天安門》以1804萬港幣在香港成交。中國當代藝術的火爆,極大地刺激了國內拍賣行和投資者。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將形成國內外一起炒作的局面。筆者預測,當前市場當紅的藝術家如張曉剛等人的作品價格在2007年將繼續走高,名頭較小或剛進的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不會有突出的表現。為什麼呢?市場運作不規範。中國油畫市場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一個規範化的、正常的操作渠道和市場運轉機制,在市場運作過程中,參與運作的主體往往是一些進行商業抄作卻又不太懂藝術但又希望創造藝術大眾化的人,而大量從事藝術創作的群體卻分佈在高校或專職畫院——這也算是一個“特色”現象罷,因之也使得油畫市場的實際運作因為缺少大量專職畫家的參與而顯得空洞、輕浮、鬆散……一般說來,中國油畫市場上主要有兩類買主:一是作品的直接消費性買主,此類買主所購買的油畫作品主要是大眾化流行作品和一些傳統的臨摹作品,此類作品的價錢相對便宜;另一類是為了市場需要進行再操作的商業買主,此類買主所從事的藝術品交易,目的不在於收藏或欣賞而為了投機賺錢的目的,此類買主壓根就不需要什麼“藝術品”,其所看重的是藝術品的增值功能。因此“相對前者而言,所謂的市場只是衡量一件作品是否入時或循規的消費性尺度;相對後者而言,所謂的市場生效只是衡量一件作品能否投機生利的商業性尺度。”

此外,社會思想意識形態、歷史因素、創作群體精神等方面也是造成油畫市場弱化的原因。總之,究其根源,是中國沒有起碼的市場需求與導向、沒有正常的市場運作機制和價格機制、沒有正常的市場競爭體制,同時,中國的油畫家們也沒有真正意識到要進入油畫市場進行運作,一切變得被動而無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