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烏龜

來源:才華庫 1.28W

聰明的烏龜1

一天,烏龜出來遊玩,看見烏鴉在飛;於是上前問好.烏鴉便說:“你這個小不點也來跑步,你跑的這 麼慢。”烏龜說:“我小是小,可我跑的不慢。”“有本事咋們後天比比”烏鴉說。

聰明的烏龜

後天到了。大象一說開始,烏龜和烏鴉立馬就開始跑。跑了一段路程後,烏龜不跑了藏在樹後。過了一會兒之後,烏鴉飛了回來,後面還飛這一隻老鷹。烏龜乘機就跑,沒有用多久就到了終點。

其實,烏龜對烏鴉那天罵它的話耿耿於懷,在早的一天,烏龜對老鷹說:“鷹大哥,明天你只要在跑步場的中間等著就會有美餐來。”老鷹說:“好吧,我答 應你."

就這 樣,烏鴉落了個被吃掉的下場。烏龜真聰明。

聰明的烏龜2

這次的教學是一堂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剛開始我出示了一個烏龜玩具,為了吸引幼兒,我烏龜後面的繩子一拉,烏龜就開始“遊動”了。後來,我臨時想到,假如有一個狐狸故事的話,你覺的會是烏龜贏還是狐狸贏?幼兒,頓時有了自己的想法,接下來我就引出了《聰明的烏龜》,讓幼兒意識到這隻烏龜聰明在哪裡,先來完整聽一遍故事。接下來的教學,我都是讓幼兒邊看圖片邊按自己的想法說出你看到了些什麼?他們在幹什麼等等,然後我再把一張圖片的內容完整的講一遍,激發了幼兒積極向上的慾望。整體效果還可以,跟幼兒的互動也不錯。但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此,我列入了幾點:

1、 在開頭部分中,在猜測烏龜與狐狸的結局中,我設計的不是很全面,後來又提到了烏龜戰勝狡猾的狐狸,有點矛盾。這可能也是臨時想到的一個提問,然後沒有組織好而造成的!

2、 在各個故事的提問中,提的問題比較狹窄,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有些對話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想、自己去說。如圖片上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儘量讓幼兒說的多一點。總結出一點,開放性的問題應該再多一點,這樣就更有趣了。

3、 題目是《聰明的烏龜》,主題是突出烏龜的聰明才智,烏龜聰明在哪裡?烏龜又是如何騙狐狸的?這些都可以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這些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此教學活動的精髓所在。

後來,自己反思了下,其實,也可以讓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張圖片,為什麼?這樣的話,既能鞏固故事的部分內容,又能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後來的一次延伸活動課上,我就把這些不足,在那次的課堂上展示了出來,果真,效果很好,甚至比第一次上的課還要好。

聰明的烏龜3

最近我們大班教研組正在開展語言課研討活動。分別由一位教師進行行為跟進式研討,活動的目標是圍繞著“小班化背景下教師迴應的有效性研究。這次正好輪到我執教,我選擇了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這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一隻烏龜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戰勝狐狸的過程。通過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幽默感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故事畫面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故事中內容情節性較強,適於幼兒猜測,孩子們也一定會非常喜歡,也正因為此我選擇了這節課作為研討課。

活動設計反思:在第一次執教時我就開始認真研讀文字。把活動的目標定為:

1.理解故事內容,重點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對付狐狸的。

2.學習用語言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表現作品所蘊含的幽默感。故事的前半部分自己認為比較適合幼兒猜測表達,而在對話環節怕幼兒難以理解,所以打算還是用傳統的理解故事的形式,教師生動的講述,讓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從而理解故事中對話的內容,同時還加上了讓幼兒表演角色對話環節。因為要表演所以要讓孩子們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通過師生表演,生生表演等形式。由於太過注重學說表演反而輕視了活動目標2的達成。經過兩次的執教之後也使問題更加凸顯了,儘管在第二次的執教時已經淡化了學說的過程,但感覺還是對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對付狐狸有些欠缺。所以還是覺得是否可以嘗試讓幼兒從頭到尾都讓他們自己來猜測表達對作品的理解,這樣可能會更好的達成目標。於是便準備第三次的繼續執教。在活動之前我又把圖片進行了處理,讓圖片的內容能更適合於幼兒講述。在完整傾聽故事環節我還通過動畫與視聽相結合的方式更吸引幼兒,同時也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媒體教學的便捷與高效。

活動有效迴應反思:

“不舉手的孩子”和“舉手的孩子”都需要回應

集體活動中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提問後,有一些孩子願意積極舉手迴應老師的提問,這些孩子一般開朗、外向、喜歡舉手、善於用語言表達,所以這些孩子發出的訊號教師能及時捕捉,並樂此不疲地與其進行交流互動;但也會有一些孩子內向、文靜、膽小、很少舉手,這樣的孩子教師比較容易忽視,其實不舉手、不愛說話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迴應。所以在這幾次的研討中我始終關注這每一位孩子,讓每一位孩子都來說一說,哪怕是不舉手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經常會因為老師的忽視而遊離於課堂。對不愛舉手的孩子更多幾絲目光的停留,選擇回答物件時,對不愛舉手的孩子說:“我想請一個沒有舉手,但一定知道的人來說。”“不舉手的孩子我也會請得。”鼓勵他們積極舉手。

當然對那些愛舉手,能積極迴應老師的孩子,我們也要鼓勵、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他們說“你特別棒,每個問題都舉手,機會讓給別的小朋友吧。”“讓他先說,你來補充好嘛。”教師只有秉承平等迴應的觀念,每一個孩子才能和老師有積極的互動。

站在一個高度拎中心

在師幼互動中我始終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重要思想,集體活動中老師丟擲問題之後,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法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針對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當前課堂情境進行靈活調整,接不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對幼兒的回答缺乏正確的迴應。所以我們要善於把握中心目標,站在一個相對於高一點的位置迴應、引領幼兒。

比如:在孩子們猜測大灰狼指著天上說的環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想大灰狼會說什麼?當孩子們回答的不夠正確時,及時提醒幼兒還有別的想法嘛?這樣也給了孩子一個資訊,你的回答還不夠正確,繼續思考。當孩子們的回答正確時,我馬上接著說恭喜你,猜出了大灰狼的想法,這樣的回答也使前後起到了過渡的作用,接著便是我自己的講述。同樣當孩子們猜出了烏龜的回答時,我馬上便接著:“你真聰明,和烏龜的想法是一樣的。” 一邊肯定了孩子一邊過渡到下一環節。在活動中我始終不會因為幼兒的回答不符合“標準答案”而不作迴應 。在觀察狐狸摔烏龜的環節,孩子們都說烏龜是因為不怕摔所以才說是想到天上去玩玩,正好和故事的意思相反,於是我便拎出一箇中心,“孩子們,思考一下,烏龜到底怕不怕摔?”

多種策略應對迴應“瓶頸”

當幼兒回答問題有困難時, 我便耐心期待並積極設法促成轉機。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分解難度、化難為易”、“轉換角度、另闢蹊徑”、“適當提示、給予線索”等方法。而不是採用乾巴巴的語言讓幼兒繼續或“你再想想、你再想想”一遍一遍地“逼”問,這樣做不但不能有效的支援幼兒,反而可能讓幼兒覺得老師在給自己施加壓力。

教師迴應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能,有效迴應是為了讓教師的“教”更有意義,也讓兒童的“學”更有價值。一百個孩子迴應方式,讓我們一起從研讀孩子開始,認同孩子所有的聲音,讓每個孩子不對交流產生畏懼,讓每個孩子喜歡錶達,讓每個孩子從教師的迴應中有所得,有所獲!這也是我們開展此次研討活動的真正目的。

聰明的烏龜4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表達的能力是幼兒園體驗表達領域中的重要目標。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及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故事《聰明的烏龜》是一則幽默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烏龜救青蛙為引子,描述了一隻烏龜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對付狐狸,最終戰勝狐狸,獲得自由的故事,使幼兒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的道理。而且故事裡的動物對話,會激發起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我跟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豐富詞彙:縮、連蹦帶跳。

2.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三、說活動準備

《聰明的烏龜》教學掛圖一幅,狐狸、烏龜、青蛙的圖片及頭飾,烏龜的手偶。

四、說活動重難點

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這則故事雖然是童話故事,但是故事中烏龜與狐狸的對白,形象地刻畫出一隻貌似狡猾,實則愚蠢的狐狸形象和表面可憐,實則機智的烏龜形象,烏龜的機智慧夠幫助幼兒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的道理。活動的難點是:能用恰當的語氣表現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在活動中,我以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分析烏龜和狐狸的心理特點,從而為進行角色的人物對話奠定基礎。

五、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多媒體的運用,選用了課件的方式把故事的內容呈現給孩子看,引導幼兒感知圖片之間的相應關係,理解圖片的內容,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從而使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一定的瞭解。

2.啟發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啟用,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其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

此外,我還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對本次活動加以整合,力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六、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以聽說能力貫穿始終,以次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對話時,能舉一反三,具有擴充套件語言的能力。

七、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教師通過出示圖片,提出懸念,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教師運用課件演示法,引導幼兒逐幅觀察課件,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並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第三環節,教師運用課件完整地講述故事,同時穿插直觀性提問和探索性提問,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記憶。這樣幼兒能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

本次活動後,我還準備進行以下延伸活動:

將故事錄音帶,頭飾放入語言區供幼兒講述和表演。

八、說活動反思

“不舉手的孩子”和“舉手的孩子”都需要回應。集體活動中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提問後,有一些孩子願意積極舉手迴應老師的提問,這些孩子一般開朗、外向、喜歡舉手、善於用語言表達,所以這些孩子發出的訊號教師能及時捕捉,並樂此不疲地與其進行交流互動;但也會有一些孩子內向、文靜、膽小、很少舉手,這樣的孩子教師比較容易忽視,其實不舉手、不愛說話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迴應。所以在這幾次的研討中我始終關注這每一位孩子,讓每一位孩子都來說一說,哪怕是不舉手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經常會因為老師的忽視而遊離於課堂。對不愛舉手的孩子更多幾絲目光的停留,選擇回答物件時,對不愛舉手的孩子說:“我想請一個沒有舉手,但一定知道的人來說。”“不舉手的孩子我也會請得。”鼓勵他們積極舉手。

當然對那些愛舉手,能積極迴應老師的孩子,我們也要鼓勵、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對他們說“你特別棒,每個問題都舉手,機會讓給別的小朋友吧。”“讓他先說,你來補充好嘛。”教師只有秉承平等迴應的觀念,每一個孩子才能和老師有積極的互動。

聰明的烏龜5

我家有一個聰明的小烏龜。

小烏龜全身碧綠,頭是橢圓形的,時不時地把頭伸出來張望。貝殼上有許許多多美麗的花紋,從四方可以看到不同的字,烏龜的肚皮非常白,比白雲還要白,它的腳上面有很小很小的黑色花紋,黑的烏黑髮亮,它只有一塊大橡皮擦那麼大。

剛開始買回來,它非常膽小,就是輕輕摸它一下都會把頭縮排殼裡,半天也不會把頭伸出來。

過了段時間,烏龜的膽子越來越大。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睡覺,忽然被一聲巨響給吵醒了,我以為家裡來小偷了,急忙跑下床看,家裡並沒有小偷,我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了,我看到烏龜正在練習“攀爬”呢,把一個膠盆弄倒了。

有一天,我發現只有烏龜殼,沒有小烏龜,我嚎嚎大哭,媽媽跑過來問:“怎麼啦?”我淚流滿面地說:“烏龜、、、、死、、、了。”媽媽說:“它正在睡覺了!”我破涕為笑,說:“原來烏龜沒有死。”

烏龜真聰明,原來我總是覺得烏龜很笨,有一件事情讓我改變了。有一次,我想逗逗它,就拿一根繩子放在它前面,讓它把繩子纏在自己身上,烏龜不上當,往相反的方向爬,我再拿來五根繩子,把它包圍起來,它看到自己無路可逃,只好把自己的頭和腳都縮排殼裡,我沒有辦法讓它纏住身體。這就是我家的小烏龜,我喜歡小烏龜,它真可愛呀!

聰明的烏龜6

雙休日,在動物圖書館裡,小兔子、小烏龜、小松鼠約好一起來看書。

看到感動的時候,它們用手擦擦眼淚。正當它們看得津津有味時,小刺蝟來了,它也拿起一本書,發現小兔子旁邊有一個空位,就連忙走過去坐下來。看著看著,小刺蝟不經意地挪了一下屁股,碰到了小兔子,小兔子跳了起來:“喲,真刺人!”小刺蝟連忙說:“對不起,你坐吧!”小兔子拍拍頭想: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小刺蝟準備走了,小烏龜連忙跑過去說:“你別走,我的殼很硬,你不會刺到我的,你跟我坐吧!”小刺蝟說:“那我跟你坐吧,謝謝你,小烏龜。”最後它們看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書,相處的很融洽。

聰明的烏龜7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重點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對付狐狸的。

2.學習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儘量表現作品所蘊含的幽默感。

準備

故事磁帶、圖片。

 過程

1.完整欣賞故事。

――有一隻聰明的烏龜戰勝了狡猾的狐狸。今天,老師就講一講聰明的烏龜的故事。

――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

――故事裡有誰?烏龜對付狐狸的辦法聰明嗎?

2.幼兒看圖片分段討論。

――觀察第一、二、三幅圖,說說狐狸和烏龜發生了什麼事。

――觀察第四幅圖。狐狸想吃烏龜,烏龜怎麼辦?

――觀察第五幅圖,引導幼兒重點討論:烏龜怕摔、怕火,為什麼還讓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進火盆呢?(鼓勵幼兒兩兩結伴有表情地分角色對話)

――觀察第六幅圖,引導幼兒討論:烏龜喜歡水,為什麼狐狸說要把它扔到水裡,它反而哭了呢?你認為烏龜聽了狐狸的話心裡會怎麼想?它的心情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觀察第七、八幅圖,引導幼兒看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3.角色對白。

――教師既當敘述人,又當狐狸,與理解力、表現力都比較強的幼兒進行繪聲繪色的對白。

――在前一輪對白的示範下,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對白。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講述時的語氣、語調和表情。幫助幼兒理解烏龜的聰明機智。

建議

1.活動前幼兒已對烏龜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有了一些瞭解,這樣幼兒就能理解烏龜的聰明與機智了。

2.為了使討論的問題情境集中在烏龜如何機智地對付狐狸上,開頭的烏龜救青蛙這一部分可以一帶而過。

3.“角色對白”要將狐狸貌似狡猾,實乃愚蠢:烏龜表面可憐,實則機智的內涵表現出來。角色對白可集中在“狐狸實在餓,慌了”直到結尾這部分進行。

附:聰明的烏龜

一隻狐狸,肚子餓得咕咕叫,它東奔西跑地找東西吃,看見一隻青蛙正在捉害蟲,心裡想,先拿這隻青蛙當點心,填填肚子也好。

狐狸一步一步輕輕地跑過去,再跑上兩步就要捉到青蛙了,可是,青蛙正在捉害蟲,一點兒也不知道。

這事兒讓烏龜看見了,他急忙伸長脖子,一口咬住狐狸的尾巴。

“哎喲,哎喲,誰咬我的尾巴?”狐狸叫了起來。

烏龜回答了嗎?沒有。它張嘴說話,不是就放了狐狸嗎?烏龜不說話,一個勁兒地咬住狐狸的尾巴不放。

青蛙聽見背後狐狸在叫,就連蹦帶跳地跑到池塘邊,“撲通”一聲跳到水裡去了。

狐狸沒吃到青蛙,氣壞了,回過頭來一看:“啊,原來是一隻烏龜,我沒吃到青蛙,就吃烏龜也行。”

烏龜可聰明瞭,把頭一縮,縮到硬殼裡去了。狐狸沒咬著它的頭,就去咬它的腿,烏龜又把四條腿一縮,縮到硬殼裡去。狐狸沒咬著他的腿,一看,還有條小尾巴呢,就去咬它的小尾巴,烏龜再把小尾巴一縮,也縮到小硬殼裡去了。

狐狸實在餓慌了,就去咬烏龜的硬殼殼,“格崩,格崩”,咬得牙齒都發酸了,還是咬不動。

狐狸說:“烏龜,烏龜,我要把你扔到天上去,‘啪嗒’一下摔死你。”

烏龜說:“謝謝你,謝謝你,你扔吧,我正想到天上去玩玩呢!”

狐狸說“烏龜,烏龜,我要把你扔到火盆裡去,‘呼啦’一下燒死你。”

烏龜說:“謝謝你,謝謝你,你扔吧,我身上發冷,正想找個火盆來烤烤火呢!”

狐狸說:“烏龜,烏龜,我要把你扔到池塘裡去,‘撲通’一下淹死你。”

烏龜聽到狐狸這麼一說,“哇”地一聲哭了:“狐狸,狐狸,你行行好,千萬別把我扔到池塘裡去,我最怕水,掉在水裡就沒命了!”

狐狸才不理它呢,抓起它的硬殼殼,走到池塘旁邊,“撲通”一聲,把烏龜扔到水裡去了。

烏龜下了水,就伸出四條腿來,劃呀,劃呀,一直劃到青蛙身邊。兩個好朋友,一邊笑,一邊說:“狐狸,狐狸,你還想吃我們嗎?說呀,說呀!”

狐狸氣昏了,身子一縱,向青蛙和烏龜撲去,“撲通”一聲,掉到池塘裡去了。青蛙和烏龜看見水面上冒了一陣子氣泡,再沒看見狐狸露出水面來。

聰明的烏龜8

設計意圖:

一天,一位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了一隻小烏龜,孩子們高興極了,常常圍者小烏龜議論紛紛:“看,小烏龜的頭又伸出來了。”“小烏龜又開始爬了。”孩子們對“爬”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趴在地上模仿了起來。因此,我設計了這節體育活動《聰明的小烏龜》,並在爬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體育器械,進一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與難度。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膝著地爬,增強幼兒四肢的小肌肉力量,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設定情境,過障礙爬,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小鴨小貓的“家”,小花叢、小山坡等 2.烏龜服飾若干

3.輪胎、禮物若干,紅、、綠、藍簍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聽音樂跟著老師作健康操,通過健康操使幼兒上下肢及軀幹部分、肌肉群關節韌帶得到活動,為基本部分做好準備。

二、基本部分:

1.新授“爬”的動作,講解爬的動作要點:雙腿、雙腳跪在地上,雙手撐在地上向前爬。

2.遊戲 “給小鴨送禮物”,講解遊戲規則:請幼兒按照路線圖,給小鴨送禮物,並要求說一句話:“小鴨,我給你送禮物”。

3.遊戲“給小貓送禮物”,重點講解將禮物按顏色分類。 三、結束部分:放鬆活動“洗澡”,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無意注意佔優勢,活潑新穎的形式能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因此活動中我在教幼兒練習爬的動作時就設計了遊戲情境通過龜媽媽、小龜的角色表演創設了一種輕鬆活潑/生動有趣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既愉悅了幼兒的身心,又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聰明的烏龜9

有一隻能吹善舞的烏龜在山洞口悠閒地吹著笛子。

一陣陣優美的笛聲吸引來了一個惡人和他的兒子,惡人站在洞前柔聲地叫道:“可愛的烏龜,在家嗎?”“在家”烏龜在洞裡應聲,“烏龜,今天天氣真的很好,我帶你出去玩吧!”“真的嗎,你願意帶我去玩?那真是太好了!”

當烏龜把腦袋探出洞口時,惡人伸手一把抓住了烏龜的腦袋,惡狠狠地扔進放在腳邊的竹簍,然後他轉身對兒子說“看好烏龜,我去周圍看看,還有什麼可以抓的。”

烏龜在竹簍裡既傷心又害怕,傷心的是惡人騙了自己,害怕的是惡人不知道要怎樣處理自己。想到這些它決定必須想辦法離開這裡。

烏龜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它又吹起了笛子,笛聲傳到惡人兒子的耳朵裡,他附下身對烏龜說“你吹的笛子真好聽。”

烏龜仰著腦袋說“我跳舞比吹笛還好呢!”

惡人的兒子聽了,立刻打開了竹簍,請烏龜出來跳舞。烏龜出了竹簍後便跳起舞來,一邊跳一邊向山洞靠近,跳著跳著烏龜就躲進了山洞裡。

惡人回來後發現了烏龜使計脫身,他並不甘心,在山洞前再次使用他的甜言蜜語,可聰明的烏龜吃一塹長一智,再也不上當了。

聰明的烏龜10

在這次的教師特長課中,我選擇了大班語言活動《聰明的烏龜》,這是一篇寓意很強、語言角色對比鮮明,形象生動的故事。通過故事中烏龜與狐狸的有趣對話,使得孩子們懂得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剛拿到這個題目準備寫教案的時候,把故事從頭到尾讀了不止三遍,首先我是被這個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了,仔細體會著故事中狐狸和烏龜的有趣對話,想到小小烏龜得意的神情,和狐狸的吃不到卻又餓著肚子的樣子,我想孩子們聽到後肯定會和我一樣喜歡這個故事的。但是這兩個角色的對話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備課前我一直在想怎麼樣提問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

本次活動的選材適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目標定位準確,在目標的達成上比較好。在語速和教態上相對於以前有較大的進步。這節語言活動孩子的思維比較活躍,留下的懸念也能讓孩子們在聽故事時非常的認真。在提問上運用猜、說和表演相結合,給孩子留下了很多想象、想說、想演的空間。

但是這次的語言活動在難點上這一方面沒有突破,孩子對於小烏龜通過說反話來逃離狐狸這一點理解不是很深,可能我在問題的引導上不對。可以將“小烏龜為什麼哭了”變成“小烏龜是真的哭嗎?”這樣的問題可能會使孩子更容易回答,對故事的理解會更深一步。在語氣上也應該多加強,比如說小青蛙和小烏龜在遇險時語氣可以緊迫一些讓孩子可以更深的體會到那種緊張感。孩子們就會很關注烏龜的命運。

通過這次特長課,通過領導的指導,讓我又有了一次鍛鍊,相信在不斷的鍛鍊,反思中我的教學能力,專業技能會不斷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