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

來源:才華庫 1.66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並樂於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收集一些關於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於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開啟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音樂器,用來除錯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教師演示實驗1: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教師演示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選打,兩個聲音有什麼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教師演示實驗3:根據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圖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選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

三、課後總結。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藉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麼聲音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將作繼續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嗎?

2、記錄並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後,物體沒有發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聲物體

1、教師演示實驗1:在水槽裡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麼感覺呢?水面有什麼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麼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教師演示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出聲音。

觀察:發聲的皮筋和不發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出的聲音有關嗎?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麼?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麼?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複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