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數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4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數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案數學反思

教案數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確判斷7以內數量的多少,並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

2、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並檢查活動結果。

3、傾聽同伴的發言,並能判斷其回答是否正確。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自制如附圖所示1~7的長條點卡3套(如有投影儀就不需要點卡),磁性板或絨板。自備1~7的動物卡片。

2、用書第11頁的格子紙,點子印章人手1個,每組2盒印泥。

3、佈置:在活動室裡擺放一些7以內數量的玩、教具。

活動過程:

(一)看動物卡片拍手。

1、教師出示1~7的動物卡片。

教師:卡片上有幾隻小動物,小朋友就拍幾下手。

2、教師交代拍手數的變換要求。

教師:這次拍手的次數要比卡片上動物的數目多1個(或少1個)。

教師再次出示動物卡片,幼兒按教師提出的要求拍手。

(二)製作比7少的點卡。

1、教師出示7的點卡教師:卡片上有幾個點子?請每個小朋友做一做比7少的卡。

2、幼兒操作後,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印了幾個點子,幾比七少。

教師:再印一張比7少的點卡,這次印的點子數目要和剛才的不一樣。

3、幼兒操作後,教師再次讓幼兒介紹自己印了幾個點子,並說說幾比7少。

教師:請小朋友將比7少的點卡全部做出來,做好後按點卡數量的多少有順序地排好。

(三)比較七以內數的多少。

1、有目的地選擇幼兒製作的幾種點卡(有序的、無序的和有遺漏的),並用教具點卡進行記錄(或直接用投影展示)。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驗證教師:他們做得對嗎?有沒有比7少的點卡全部印出來?比7少的點卡有哪些?你認為哪種排列方法好?不好的可以怎樣改呢?

3、按照幼兒的意見進行修改。

(四)“找一找”。

1、教師:請小朋友在活動室裡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數目是比7少的,看看誰找得多。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案數學反思2

"小水滴找鄰居"活動課的重點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後再認識相鄰屬於本數的關係,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為了方便幼兒理解,活動運用了"挨著"這一詞來向幼兒介紹出相鄰數。

活動目標:

1、認識5以內的相鄰數,能找出5以內每個數的相鄰數。

2、能理解操作要求,認真地進行操作活動。

3、活動時注意力集中,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5以內的數字,感知5以內的數量,理解什麼叫鄰居。

2、物質準備:

——教具:水滴形的數卡5張(數字分別為1—5),圖片一張(上面畫有5間相同的房子,並且房子連在一起一字排開。房子分別寫有1—5的數字)——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1—5的數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數字接龍。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遊戲。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說一個數。

——師幼共同遊戲,教師說1,幼兒說2,以此類推往下接。

2、找鄰居。

——教師(出示水滴形的數卡):下雨啦,5個小雨滴排著隊從天上落下來。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教師出示房子圖片,請個別幼兒把水滴數卡按數字對應送到房子裡,並說一說:一號水滴住一號房……——教師:小水滴想找鄰居一起玩。2號小水滴的鄰居是幾呢?1比2多1個還是少1個?2號小水滴的有沒有其他的鄰居是幾呢?3比2怎麼樣……

3、遊戲:看誰說得快。

4、教師報數字,請幼兒說出它的一位鄰居。如:教師報3,幼兒報4,並說出理由3比4少1個。

5、幼兒操作活動。

——填印數字。請幼兒觀察鴿子裡的數字和點子,在空缺處印上相應的數字或畫圓點。

——找鄰居。觀察上牌圖片中青蛙的數量,在下排圖片中找出鄰居並連線。

這次活動,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遊戲。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知識,而且這一課學習的知識在課後觀察中我發現他們掌握得特別好。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說出那一節課的學習過程,然後慢慢找出答案。

活動反思:

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

活動《找鄰居》的重難點是,讓幼兒能發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關係。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後,再請幼兒為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為探索後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

通過這次的數學活動,雖然目標基本達成,但我感覺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第二課時時,還應特別強調突出“相鄰居”這個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復習鞏固。

教案數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複習10以內的數概念(數的形成、數數、認數字、比較數的大小和數序等)。

2.訓練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片10張、紅黃藍三色的幾何圖形板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上有紅黑綠三種顏色寫的1"10的數字各一個)、數字牌每人一塊。

活動過程:

師生進入數學宮

遊戲一:做的對有快(複習10以內數的形成、數數)

1.目測幾何圖形的個數做動作

2.添上或去掉1後做動作。如:看到8快圖形就做9或7的動作。

遊戲二:踏得對又快(複習10以內的數字、比大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圖形,幼兒按要求找到圖形數字,用腳踏上去。老師可提各種各樣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紅顏色數字;踩比3大、比7小的黑顏色的數字。

遊戲三:排得對又快(複習10以內的數的排列和分類)

1.按圖形的形狀不同將數字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按圖形的顏色不同將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遊戲四:比得對又快(複習10以內數的大小、數序)

1.每一幼兒胸前掛一數字牌,在樂曲聲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後兩位幼兒比較數字的大小:數字大的幼兒站著做動作,數字小的幼兒蹲下做動作,數字一樣大的幼兒相互擁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兒迅速胸前數字大小依次從大到小排隊,做動作走出數學宮。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節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複習課。其重點放在: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2.提高靈敏性,養成良好的遊戲秩序。《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為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如果單一學習數學,孩子們會感到枯燥無味。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數學宮》這個遊戲,將加減法應用於數學宮的闖關中,讓幼兒在遊戲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增強孩子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整個活動以去《數學宮》的情境貫穿,分成了三個環節:停車,闖關,找禮物。在設計遊戲環節的時候,每個環節的要求都不同,注意到了教學內容之間的遞進,使孩子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個一環節也都注意到了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自己運算、檢查,在與同伴的不斷碰撞中,計算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闖關活動中的第二關:投擲,孩子們能個個參與,自己分組檢查投擲結果的對錯,使孩子們樹立了自我檢查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第三關:看誰報得多。活動中運用了搶答的形式,而且提出了說過了不能再說的要求,孩子們又要聽好同伴報的算式,還要自己想好搶答的算式,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一個數的算式報完後,能主動提出換一個數字,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遊戲中我還把孩子們分成了男隊和女隊,回答對的孩子手上貼上五角星,遊戲結束後檢查男隊和女隊的五角星數量,充分體現了遊戲的結果。

不過在活動中過程中也呈現出了一些問題。活動的開始,孩子們開著汽車進活動室,讓幼兒按掛在胸口的算式的得數,找停車位停車,我把停車位的數字放在和幼兒視線平行,本來以為這樣更適合幼兒,沒想到孩子們都著急得停車,把數字都擋住了,而且每個停車位中間間隔不多,孩子們便顯得有些擠了。

接下來的闖關遊戲中,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比較突出,由於要求每個孩子都參與遊戲,能力強的幼兒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聽清每一關的要求進行遊戲,而有些能力較弱的孩子就顯得無所事事,只是注意到遊戲的過程,沒有按要求完成任務。

最後一個環節“找禮物”時,孩子們看到禮物都很興奮,都著急想去找禮物,好多幼兒就沒有聽清要求,沒有去找得數一樣的算式,而是去找一樣的算式,這樣就找不到禮物,遊戲秩序有點混亂。

教案數學反思4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乾(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後將小餅乾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複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遊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

教案數學反思5

創設意圖

孩子們進入大班下學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並要求我們的活動內容能來自於孩子的生活,並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們更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得到發展,將我們學習的生活內容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31天,總共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曆是用來檢視日期的工具,掌握日曆檢視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房子卡的月曆(大月,小月,二月的區分)小字卡,數字卡(283031365)人手一份

2,各種掛曆,檯曆,月曆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字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就來先認一認,讀一讀這些數字 你們發現了什麼嗎?(學號 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學之間的關係

1,出示房子圖,幼兒仔細觀察,問幼兒發現了什麼,房子裡面有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你們真能幹發現了它們的祕密,請問你們想知道嗎,那老 師就告訴你們吧。

2,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回答問題。

三,學習檢視日曆的方法

1,現在老師指日期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號

2,老師說日期小朋友上來把它找出來。今天是幾月幾號請小朋友找出來。

3,前幾天小朋友帶來了掛曆,請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訴老師與同伴,再來找一找節日,如五一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等。

教案數學反思6

活動目標

數字點卡進行乘車遊戲。

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點卡。

活動過程

一、幼兒根據點卡乘車。

1、請幼兒領票。

“我們上車啊!要根據自己的車票去坐位子,你的車票是幾個點子就找的位置標記也是幾個點子,如果要是做錯了售票員就會讓你下車的。

2、請幼兒乘車。

3、教師充當檢票員開始檢票。

①“你拿的是什麼票?幾元錢的,坐的是什麼什麼車?”

②“你為什麼要坐在這裡?”

③錯的幼兒。“你坐的什麼車?他做的對嗎?應該坐在哪輛車?”

④“好!請旅客們坐好車!我們出發了!我們的第一站是直塘!”“上海動物園已到請旅客們下車!”幼兒下車,教師可以適時介紹一些動物。

⑤“現在請旅客們坐好車!我們繼續!接下來一站是沙溪!”好,旅客們,沙溪站到了,請下車的乘客們走好,祝旅行愉快!”

⑥“現在請旅客們坐好車!接下來一站是太倉了,出發!”好,旅客們,太倉站到了,請下車的乘客們走好,祝旅行愉快!”

二、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出去旅遊真開心!看了這麼多的動物!我們下次在去海洋館好嗎?”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教案數學反思7

活動設計

小班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訓練,大多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有些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6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一隔一排序,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不同形狀和顏色,給6以內的數量進行一個隔一個的排序。

2、對數學操作活動感興趣,能有序地進行操作活動。

重難點按不同形狀顏色,給6以內的數量進行一隔一的排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能夠按數字的順序口頭數數。

物質準備:《熊出沒》中的人物圖片和場景圖。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圓形的小樹3棵,三角形的小樹3棵)。幼兒每人一張排序板。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境匯入

1、出示被砍伐的森林的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看,光頭強把森林裡的樹木都砍伐掉了。

2、情景創設,匯入活動

師:熊大和熊二決定要把砍掉的樹木重新種樹,看他們已經挖好了樹坑。

(分析:幼兒容易被故事情境所吸引,這樣的匯入可以讓他更感興趣)

二、觀察排序板,引導幼兒發現排序的規律。

出示樹坑的排序圖,請幼兒觀察。

師:你們看看,熊大和熊二都挖了一些樹坑,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樹坑的顏色有什麼不一樣。(熊大是黑色,熊二是黃色的,而且是一個隔一個的)

師:老師這裡還有一些樹坑,哪個小朋友願意來幫忙接著剛剛的樹坑排一下。

請幼兒根據排序圖上的順序接著排下去。

(分析:在幼兒自己操作之前,老師先帶領他一起排列。可以讓不明白的幼兒加深理解)

三、取樹苗(按要求取出相應數量的樹苗)

師:熊大和熊二還挖了一些紅色的樹坑,現在要去運樹苗了,看看他們運了什麼樣的樹苗。(出示兩種樹苗,讓幼兒認識三角形樹苗和圓形的樹苗)

告訴幼兒每人都有一份樹苗,分別是三角形樹和圓形樹。

(分析:介紹好材料,鞏固知識三角形和圓形)

四、排序活動《種樹》。

看排序板,瞭解排序要求。

“熊大和熊二邀請我們小朋友來當愛心志願者,幫忙種樹。”

老師交代排序的要求:

1、要種在紅色的樹坑上,種得整齊。

2、看排序板上的順序,是一個隔一個的。

3、把準備好的3棵三角形樹苗和3棵圓形樹苗要種完。

幼兒排序(種樹),老師進行指導。

檢查幼兒種的樹,找兩個幼兒的排序板來演示(一個正確,一個不正確)進行比較,對照,對錯的地方進行改正。

(分析:一人一個排序板,可以清楚的知道每個幼兒的學習情況,更有利於老師進行個別指導。)

五、結束部分,慶祝活動。

師:“謝謝小朋友,把樹種好了。現在我們和熊大、熊二一起開著火車去參觀新的樹林吧。我的火車要一個男孩隔一個女孩才可以上車哦。我們出發嘍!”(播放音樂開火車出發)老師一邊開火車,一邊提醒幼兒要男女一個隔一個上車。

(分析:整個活動的延伸部分,也是再次學習的過程。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是以熊出沒來貫穿的,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首先出示了熊大、熊二挖的樹坑,讓孩子們自己觀察這些樹坑有什麼不同,很多孩子都高高舉起了小手,說出了顏色不同,但始終沒有說到排序的規律,後經我的提醒,才說出來。課後我在想:是否應該先帶領幼兒一起去熟悉這種規律,在多講解幾次。這樣幼兒就能很明顯觀察到排序的規律了。也有利於接下來的幼兒自己操作環節。

教案數學反思8

【設計意圖】

最近區域活動中,幼兒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鍊等。通過孩子的談話交流,我瞭解孩子對排列規律的濃烈興趣,但缺乏對排列規律的正確感知、認知。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花朵的排列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能在活動中找出花的規律,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花的大小、顏色規律進行排序。

2、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蝴蝶姐姐小花園的場景佈置;蜜蜂寶寶家的種了一些花的花園佈置,種花材料(花兒)

【活動過程】

1、發現蝴蝶姐姐小花園裡花的排列規律

“蜜蜂媽媽帶著蜜蜂寶寶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園裡去玩嘍!”

“花兒好看嗎?”“長得整整齊齊的還是亂亂的?”

師幼:很整齊,像排著隊。

第一排: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排隊)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輪流排隊)

第三排: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輪流排隊)

小結:蝴蝶姐姐小花園裡的花是按照規律來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律接著種花。

“我們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園裡種上花了,以後蜜蜂寶寶可以去採蜜的。媽媽已經在空地上先種了一些花,寶寶看看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再接著往後排,你們願意嗎?”

①空地1:黃花黃花黃花黃花……

②空地2: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動:啟發幼兒依樣接著種花(給花兒排序)。

3、活動評價。

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請兩名幼兒去看看花兒長得好不好(檢查並糾正)。

帶領蜜蜂寶寶高高興興去採蜜。

【教學反思】

本次《種花》活動,目的是讓幼兒找出規律並按簡單的規律進行排序。整個活動以“花園的花”貫穿主線。分兩大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去發現花的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花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花兒排隊的基本特徵。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律接著種花,讓幼兒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顏色規律進行排序的樂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教案數學反思9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在有一定空間範圍的遊戲程序中按物取數,學習點數。

2、體驗抓小魚、拔蘿蔔及給小動物餵食的樂趣與成功感。

3、在遊戲過程中滲透數的集合、動物習性(愛吃食物)、禮貌待客等知識。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動準備

1、小貓二隻,小羊三隻,餵食盆若干;小熊胸飾、坐墊每人一份。

2、場地佈置:胡蘿蔔地、魚塘。

三、活動過程

(一)參觀場地,瞭解菜地與魚塘的各種植物、養殖物。

1、寶寶,你們是誰?我是誰呀?叫我一聲!

2、媽媽帶你們去我們家的菜園和池塘裡看看。

3、這是什麼呀?有多少胡蘿蔔?(豐富詞:許多)

4、我們家還有池塘,裡面養著什麼?誰愛吃小魚?

5、菜園、池塘看完了,我們先回家去吧。

(二)初步感知遊戲內容1、今天我們家來客人了,看看是誰呢?(出示小貓和小兔)2、引導幼兒和小貓小兔打招呼:我們和小貓小兔打個招呼吧,該怎麼說?

3、客人來了,我們家有什麼好東西可以招待他們的?

4、我們就去菜地和池塘找點東西,不過聽到媽媽的鈴聲,你們就要馬上回來哦!

5、教師帶幼兒去菜地拔蘿蔔,池塘抓魚。

6、教師敲小鈴,引導幼兒回來。

7、你找到了什麼?準備給誰吃?誰準備了和他一樣的東西舉起來給媽媽看看。

8、小結:小貓最愛吃魚,小兔最愛吃蘿蔔。

9、把你們準備的東西來餵給它們吃吧。

10、你喂一點魚,他喂一點魚,大家都喂一點魚,現在小貓有許多魚啦,小貓真開心!

11、聽!小兔子也在表揚你們呢,它說:你喂一點蘿蔔,她喂一點蘿蔔,大家都喂一點蘿蔔,它也也許多蘿蔔了,謝謝你們!

12、小兔小貓肚子吃得飽飽的,它們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說什麼?(再見)(三)按物取數1、"喵…。。喵…。。喵……"猜猜看是誰呀?(被你們才對了,又來了一隻小貓)2、剛才我們說小貓喜歡吃什麼?

3、小耳朵聽好咯:一隻小貓喂一條魚,我們去池塘抓幾條魚?(一條魚)4、伸出手指頭做做看"一條魚",記住是一條魚,我們走吧。

5、教師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抓小魚,小魚小魚抓幾條?小魚小魚抓一條。

6、教師帶領幼兒玩小魚遊遊戲:我們先和小魚做個遊戲吧,許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小魚游來了,快快捉牢。

7、熊寶寶們,小魚抓幾條?把你的小魚舉起來給媽媽看看是一條小魚嗎?

8、熊寶寶真能幹,都抓了一條魚,我們去喂喂小貓吧。

9、幼兒餵食,教師引導幼兒說:小貓請吃魚。

10、你喂一條魚,他喂一條魚,大家都喂一條魚,小貓有了許多魚,他說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我們和它說再見吧。

11、"小熊乖乖,把門開開"(出示三隻小兔)小兔子來我們家了,我們拍拍手歡迎歡迎。

12、來了幾隻小兔子呢?我們來數一數吧。

13、我們有沒有小兔子愛的東西呀?

14、一隻小兔子吃一個蘿蔔,三隻小兔子吃幾個蘿蔔呢?

15、教師一邊出示餵食盆擺在小兔子前面一邊引導幼兒數數:一個蘿蔔,二個蘿蔔,三個蘿蔔。要幾個蘿蔔?

16、伸出手指頭做做看,記住我們要拔三個蘿蔔噢,走吧。

17、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拔蘿蔔,蘿蔔蘿蔔拔幾個?蘿蔔蘿蔔拔三個。

18、歌曲《拔蘿蔔》引導快的幼兒坐下來一起唱唱。

19、熊寶寶們,蘿蔔要拔幾個?

20、把你的蘿蔔放在地上排排隊,數一數看看是不是3個?

21、請一名或兩名錯的幼兒來喂喂:你拔了幾個胡蘿蔔?你去喂喂看。

22、總結:三隻小兔子要喂三個蘿蔔,如果不夠可以在去地裡拔三隻小兔子要喂三個蘿蔔,多出來了可以放回地裡。

23、熊寶寶們是不是急著要來喂小兔子了呀?現在就請熊爸爸幫忙,爸爸摸摸你的頭,你就來喂一喂吧。

24、幼兒逐個上來喂,教師引導每隻兔子吃一個蘿蔔。

(四)結束

1、小兔子今天真開心,他說要請熊寶寶去他家玩,你們去嗎?

2、播放歡快音樂,幼兒跟著教師出教室。

活動亮點:

1、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抓小魚、拔蘿蔔以及給小動物餵食的遊戲中按物取數和點數。

2、遊戲情景的不斷變化是吸引小小班幼兒興趣和注意。(湖州市吳興區東盛幼兒園周萍)

活動反思: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此次活動目標設定為: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為了使數學活動與生活緊密相連,我在教學具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圍繞目標,我將活動過程設計如下:(一)創設情景——練習點數。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二)遊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三)遊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充滿了趣味性、遊戲性。在教學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幼兒達到了目標的學習。但也有個別幼兒產生了困難,我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仔細的觀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個別指導。由於此節活動以複習遊戲為主,再加上與生活密切相連,很投幼兒的胃口,上起來較輕鬆。另外,我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現,留出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案數學反思10

本次活動難點是區別大小並進行分類,會用語言表達“大的xx給大熊,小的xx給小熊”。在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準備了一大一小兩隻熊,請小朋友觀察比較,哪隻熊大,哪隻熊小,這一環節結束後,讓幼兒把兩隻熊送到事先準備好的兩間房子裡,並強調大熊喜歡住大房子,小熊喜歡住小房子,幼兒很快地比較出了房子的大小並把兩隻熊分別送到他們住的房子裡。到了給兩隻熊送禮物的環節,我說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

我們給他們送些禮物好不好,記住了大熊喜歡用大的東西,小熊喜歡用小的東西,我們送禮物的時候一定要說“大的xx給大熊,小的xx”給小熊,大多數幼兒的禮物都送對了。可是由於幼兒剛入園不久,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許多幼兒不會把這句話連貫地表達出來。第三個環節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這麼多的禮物非常高興,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們邀請小動物們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動物玩,小熊和小的動物玩,幼兒拿出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動物送到草地上,這一環節和第二個環節差不多,幼兒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興趣濃厚。

通過上課、反思,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節向下一個環節過渡時,都是由老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老師過多的去牽著幼兒走,應該讓他們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看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掌握的差異,以對個別沒掌握的幼兒進行鞏固輔導。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耽誤了一些時間,使得整個活動的時間有所延長。

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與此同時更要對幼兒的常規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這些都是以後教學中不能忽略地方。

教案數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總數。

2、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5以內的數序。

3、大膽思考與嘗試,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點數5以內數量物的數學基礎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質材料:火車頭模型一個,火車廂3節,15張小椅子、3張桌子、3個杯子、2個襪子、1根棍子、5個手帕、2頂帽子、數字1-5的圖片若干、音樂《火車開了》、糖果若干。

3、環境準備:佈置一個數學城堡

活動過程:

1、開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

教師邀請幼兒坐火車前往數字城堡。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請小朋友數一數我們的小火車有幾節車廂?請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車廂。

2、參觀數學城堡

播放音樂《火車開了》,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了數學城堡。

師:看一看城堡裡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3、做客數學城堡

(1)搬椅子。教師請幼兒觀察出有幾張桌子,並請幼兒根據每張桌子貼著的數量卡,搬椅子坐好。等幼兒坐好後,教師再根據每張桌子幼兒坐的數量進行檢查和調整。

(2)插花。

師:在這個城堡裡,住著一位數字老爺爺,這位數字老爺爺知道小朋友來做客,可開心了。他說要跟我們小朋友玩數字遊戲"。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花瓶上的標籤的提醒,給花瓶插上數量5的小花。

(3)整理物品。

師:數字老爺爺年紀大了,數不清城堡裡到底有多少東西,小朋友們能不能幫他數一數?

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老爺爺的帽子、杯子、柺杖、手帕等有多少,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反覆練習點數數字1-5。幼兒在說的時候教師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獎勵。

師:小朋友們真的是太棒了!數字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他要給你送上好吃的糖果。但是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到5個糖果。

教師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取5個小糖果。

4、開火車帶小朋友回幼兒園

教師請小朋友乘火車回幼兒園,並提出乘車規則:要求小朋友們不要擁擠,排隊上車,每節車廂只能乘坐5個小朋友。

教案數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在材料的幫助下初步感知有規律的排序。

3:培養幼兒喜歡參加排序遊戲,感受規律排序活動的樂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中號衣服紅、黃、藍:不分色,一人一件

2:製作一件爸爸的大衣服,衣服釦子按紅、黃、藍順序排列。

3:每人一張作業卡。衣服襪子若干

4、訂書機(展示作品用)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

小朋友們好!今天每個小朋友衣服穿的乾乾淨淨,小臉洗的白白的,可精神了。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洗衣歌》: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衣我來忙~~~~~

1、剛才我們唱的什麼歌?大,考吧.幼,師,網(洗衣歌)

2、小朋友的衣服誰洗的?(奶奶,媽媽)

3、他們辛苦嗎?(辛苦)小朋友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衣服,不能爬地上,不能跪地上,弄髒了自己的衣服。

4、媽媽是怎麼洗的?搓,擺,擰乾(創編動作一起做),

5、最後要掛起來晒乾。衣服喜歡晒太陽,能把水晒乾,還能晒死衣服上的壞細菌,讓我們不生病。

剛才小朋友幫媽媽搓衣服,擺衣服,擰乾,今天呀,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媽媽晒衣服。

二:認識顏色,找規律。

(1)、師:老師把媽媽洗的衣服帶到我們小班了,先來看看媽媽洗的什麼顏色的衣服。

1、出示紅、黃、藍衣服,請幼兒認識。

2、師:晒衣服前,先得幫衣服按顏色分分類,老師說顏色,你們來放。紅衣服放紅籃子,黃衣服放黃籃子,藍衣服放藍色籃子。(師先示範,後請所有幼兒操作)小結:小朋友的小眼睛看的清,小手放的準,太棒了,給自己鼓鼓掌。

(2)、找規律師:衣服分好類,該晒太陽了。我們先仔細看看媽媽是怎麼晒的。

出示圖片:(藍天、白雲、太陽、草地、掛好的衣服)請幼兒觀察,根據顏色特徵,發現規律。

提問:

1、圖片上有什麼

2、媽媽一共晒了幾件衣服?有什麼顏色的?

3、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小結:媽媽最聰明瞭,她是按照一件紅,一件黃、一件藍的規律晒衣服的,真好看。給媽媽鼓鼓掌。

4、涼衣繩上還有兩個位置,如果請你來掛的話,該掛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到臺前操作。(真是媽媽的好幫手,讓老師抱抱你。)

(3)、鞏固規律師:哎呀,還要一件大衣服沒有掛,媽媽忘了嗎?我們看看怎麼回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哦,原來媽媽給爸爸洗衣服的時候,不小心洗掉了一些釦子,我們幫媽媽補釦子吧。仔細看看該補什麼顏色的扣子?

請幼兒觀察釦子排序的規律,再請各別幼兒將釦子補齊。

小結:我們檢查檢查!全都補對了,我們把爸爸大衣服也掛起來吧。

三、分組排序師:老師星期天的時候也洗了很多的衣服和襪子,還沒晒呢,小衣服和小襪子們都想出去晒太陽,你們快來幫幫忙吧。

出示大作業卡: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作業卡,卡上有一個涼衣繩,請小朋友認真的按照紅、黃、藍的規律幫老師晒衣服或者晒襪子。。

1、老師先示範喜歡晒衣服的做左邊,喜歡晒襪子的坐右邊。勤勞的孩子們,開始勞動吧

2、分發材料,請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

3、掛衣服A、把幼兒作品用訂書機掛在繩上展示,先請幼兒自由欣賞評價。

B、提問:你的作品在哪?你最喜歡拿一副?有沒衣服晒錯的?怎麼改正?

四、結束師:今天小朋友們真能幹,學會了幫媽媽晒衣服,你還能幫媽媽幹什麼?(掃地,~~~~~)會這麼多呀!媽媽每天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一定要乖乖的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多幹活,幹活多了,吃的多就長的高,有力氣!我們唱首歌送個我們的媽媽吧!《我的好媽媽》

真好聽,我們和小衣服一起去外面晒晒太陽吧!

活動反思:

今天孩子們的表現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做個有心人,帶著孩子們多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孩子們的善於觀察習慣,提高孩子對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願和孩子們一起努力,一起走進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發現科學小祕密。

教案數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探索比較路線長短的方法,正確判斷路線的長短。

2、在操作活動中學習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發現錯誤能及時糾正。

【活動準備】

數字印章,印泥,記錄單,用四種不同顏色不同數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線模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條最長的路線進行跑步比賽,可是你們眼前的幾條路線都是彎彎曲曲的,哪條路線是最長的呢?他們犯難了。小朋友,你們能幫他們找出這條最長路線嗎?

二、比較路線的長短

1、出示路線模型,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裡一共有4條路線,每條路線的長度都不一樣。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條路線最長?

2、引導幼兒說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斷的理由,並針對不同的回答給予適當的引導。

師:你認為哪條路線最長?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幼:綠色的路線最長,因為它最直。

師:直的路線就一定最長嗎?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你們還有什麼看法?

幼:藍色的路線才是最長的,因為它彎得厲害。

師:為什麼彎的路線一定是最長的呢?紅色的路線也是彎彎的呀?

幼:我覺得黃色的路線最長,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長的路線只有一條。我們隨便看、隨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個辦法把真正最長的那條路線找出來。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麼方法比較出哪條路線真的是最長的呢?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反應給予不同的引導。例如對於那些反應迅速、已經找到正確方法的幼兒,教師可暫時不作任何評價,而是鼓勵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對於那些面有難色、一時想不出辦法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如,通過語言啟發:“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幫幫我們呢?”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說明要求。

師:每組都有四個用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來的路線模型,請小朋友按照記錄單上的線段顏色,找到相應的路線模型,並比較它們的長短,把判斷結果標記在與顏色對應的記錄單上。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比較長短的方法,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活動評價

1、展示幼兒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的記錄單表明哪條路線最長,哪條路線最短?你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來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2、引導幼兒集體驗證。

在驗證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幼兒用點數玩具數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長短外,還可引導幼兒將玩具排直後直接比較,從而進一步驗證運用數量多少比較出來的結果是否正確。

3、提升與總結。

師:你們幫小班的弟弟妹妹解決了難題,他們很高興。但他們還想問問你們,下次他們再遇到因形狀不同而導致長短不同的路線時,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比較出它們的長短呢?

教師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兒請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應,激發幼兒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幼兒總結經驗,回顧與梳理活動的過程。

【活動反思】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中班幼兒對物體多少、長短的判斷,往往會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彎彎曲曲的排列,整齊排列而且筆直的物體一定是更長的。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作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與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材料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的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這樣的材料就能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幼兒園最常見的拼插玩具,它是一個個的正方體,每個正方體都能拼插連線起來。這一玩具的基本特點是,它既可以組合成直線,也可以組合成曲線。幼兒可以藉助點數正方體的數量,比較發現用這種玩具拼搭出來的路線模型的長短。此外,由於這一玩具可以隨意組合拼插,幼兒也可以將它們拼插成直線,通過直接的比較方法,憑直觀分辨出長短來。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的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由淺入深,逐步展開,以引導幼兒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該活動而言,教師應首先了解幼兒的一般認識,即:面對四條彎曲不同的路線,他們是如何判斷其長短的。其次,針對幼兒認識上的誤區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確定判斷的標準。第三,讓幼兒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判斷,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我展示出由幼兒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線模型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發出來了。面對四條彎曲程度不同的路線,幼兒在評判哪條路線最長的問題上產生了諸多分歧,並激烈地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急於作出什麼結論,而是引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用點數玩具數量的方法比較路線長短的有效辦法。在交流的環節,我又繼續引導幼兒運用拉直比較的方法,找出最長的路線。通過這個過程,幼兒最終形成了這樣的認識:比較路線的長短,不能只憑眼睛看,而要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實際操作的辦法來驗證,以找到正確答案。

教案數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 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

你也說我也說,那 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課後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開始,我藉助小猴為“分蘋果”發愁的畫面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本課讓學生動手分,自主觀察,列出合適的算式。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資訊共享。

3.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遊戲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激發了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例如,通過師生、生生的伸手遊戲,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教案數學反思15

目標:

1、進一步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徵,嘗試將兩個或三個圖形進行重疊,培養觀察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

2、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

3、通過小組操作,培養合作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準備:1、教師操作大圖一份、演示課件。神祕袋一個,各種圖形片。

2、人手1份操作紙、一組一套聰明樹操作材料

過程:

1、摸摸神祕袋,複習各種圖形。(三角形、圓形、方形、菱形、梯形、橢圓形)

師:看,老師這兒有一個神祕口袋,裡面藏著許多圖形寶寶,一起來看老師是怎麼請他們出來的。(教師示範,通過小手摸一摸,知道是什麼圖形)請幼兒操作。

2、圖形捉迷藏,通過課件集體觀察圖形疊加。

師:"瞧,這圖形寶寶們又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出示圖例一(二個圖形):你能知道哪些圖形藏在一起了。(通過課件分解圖形)

出示圖例二(三個圖形):你知道幾個圖形藏在一起了。

3、集體操作聰明樹。

教師示範

師:看這個有一棵聰明樹,樹上有許多聰明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呢?

這兒還有許多聰明果呢?如果每個聰明果都能找對答案,那就成功完成任務啦!

"看,這是什麼顏色的問題呀?(紅色)那我們就要用紅色聰明果來幫助尋找答案。然後把它放在答案的上面就行啦。

(老師示範一個,請個別幼兒操作)

4、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練習。

5、出示聰明樹操作材料,各組輪流操作。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 任務完成得太出色啦!那你們會合作嗎?下面請每一組小朋友一一輪流合作完成聰明樹,比一比哪組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學反思

通過此活動幼兒對圖形有清晰概念,對不同的圖形有了印象。能比較出它們之間的異同,不會把正方形和長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圖形。引導幼兒留心觀察環境中的物體,發現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