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5篇

來源:才華庫 2.1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數學教案5篇

國小數學教案5篇1

學習目標:

1、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學會認讀整時。

2、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的習慣。

3、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學習重點:學會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學習難點:

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道具鍾若干個,實物鍾,課件。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設計意圖課件截圖

一、課前準備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來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視訊片段)

2、師:羊村裡的小羊們今天來到了我們的課室和我們一起上課呢?看,村長慢羊羊想給我們玩一個拼圖遊戲,你們想不想玩呀?

3、生齊答:想。

4、師:那麼老師就請一位男同學和女同學上講臺來比一比吧!(學生熱烈舉手參與)

5、師:看看他們倆誰最快把這個圖案拼完,好嗎?(男女同學齊叫加油)

6、師:比賽已有結果了,你們知道他們拼出來的是什麼嗎?

7、生:是一個鐘

8、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通過運用拼圖遊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營造了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拼圖體現出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已對鐘面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根據學生的拼圖順勢揭題就能水到渠成地將最基本的認識遷移到課堂上。

二、自為學習二、新授——認識鐘面

1、師:現在就請你們仔細地觀察這兩個鐘錶上都有什麼?

生1:有12個大格

生2:有兩根針

生3:有數字1-12

2、師:分針和時針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長一短、一粗一細

師:又短又粗的叫什麼?又細又長的叫什麼?

生:又短又粗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是分針(板書:分針,時針)

師:你們知道分針、時針是往那個方向運動的嗎?用你的小手來表示一下。

生:分鐘和時針是按照這邊的方向走的(做手勢)

師:這個方向也就是順時針方向,伸出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邊指邊說順時針。(全班跟做手勢)

師:你們知道是分針走得快,還是時針走得快嗎?

生:分針

3、師:同學們,鐘錶上除了有分針和時針以外,當然還有更細更長的秒針,以後我們會慢慢地學得到。

4、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12個數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順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間

5、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的祕密,美羊羊說要現在要考考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

生:好

師:看,美羊羊多高興,它很滿意我們的回答。

1、要求學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細觀察,並按照“佔有表象”——“比較差異”——“篩選要點”等步驟引導學生觀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2、讓學生做手勢,感受分針與時針運動的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到學習中。

3、在講授完鐘面的知識後出示小練習可以及時鞏固新知。

三、認識整時

1、師:咦,聽,是什麼聲音呢?原來是懶羊羊家的鬧鐘響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學校上學啦!我們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懶床。

師:現在是什麼時間?

生:7點

師:我們要用規範的語言說,7點是我們的口頭語,我們應該說7時。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

2、師:(出示課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1時。(出示鍾)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

3、師:(出示課件)經過一天的學習小羊們放學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4時。(出示鍾)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4

4、師:(課件重現7時、1時、4時),看一看這三個鐘錶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生:分針都指著12。把你想到的認識整時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聽聽。小組討論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師:聰明的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5、師:暖羊羊現在要考考我們會不會看鐘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看鐘面,說時間

生1:6時生2:9時生3:8時1、卡通人物“懶羊羊”上學引入,並以羊羊們在學校的生活貫穿教學,充滿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長暖羊羊的個性是聰明善良,採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結對識記認整時的方法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四、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黑板上的這三個鐘錶,大家已經能說出時間來,那你能不能寫出來呢?

生1:能

師:好,現在請大家聽聽喜羊羊介紹一下怎樣寫“7時”吧?(師示範板書)

師:後面的兩個鍾誰會寫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這種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幾時只要在幾的後面加寫“時”字就可以了。

2、師:還有一種表示方法(課件出示電子鐘)。這是什麼?

生:電子錶。

師:這種像電子錶一樣的記時方法,我們叫他數字表示法。

師:誰上來寫一寫1時和4時的數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出示課件)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用數字表示整時,冒號右邊是2個“0”,冒號左邊是幾就是幾時。(生跟讀)

(強調兩個小圓點不能寫成句號)

3、師:黑板上的三個鐘錶,你能不能用數字表示法寫出它的時間呢?

4、師:下面老師給大家玩一個小遊戲“喜羊羊對戰灰太狼”,灰太狼說如果喜羊羊回答錯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們能不能幫幫喜羊羊,好嗎?

練習相對比較簡單,設計有層次的練習,讓中下層有發揮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鞏固練習

1、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喜羊羊終於戰勝了灰太狼,逃離了被吃的命運。灰太狼不服氣,要求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看看同學們學會了這節課的內容沒有。

2、練習1:老師撥一撥,學生說一說(2時、5時、12時)(大道具鍾)

3、練習2:學生甲撥整時,學生乙說一說

4、練習3:寫一寫,用兩種表示法寫出時間。

5、練習4:畫一畫,(出示鐘面,時刻),學生畫出分針或時針。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總結

愛睡覺的懶羊羊對我們同學們說,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利用了40分鐘學習瞭如何看鐘表,還有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對於我們來說,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今後能用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1、通過師撥生說、生撥生說、寫一寫、畫一畫等形式豐富的習題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知識、內化知識,從而完成認知的建構。

2、通過卡通人物的話語教育學生——時間是寶貴的,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體現了教師善用教學資源,貫徹德育思想,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國小數學教案5篇2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例項,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麼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麼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在方格紙上移動圖形(課本第5頁的做一做):

1、指導學生邊操作、邊交流。

先讓學生把紙片放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再把紙片向右平移5個方格,然後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2、將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

3、想一想:把紙片從A處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紙片平移了幾個方格?

讓學生自己平移,再說一說平移的距離。

二、試一試:

做課本第5頁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讓學生自己試著畫,再交流。

2、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後的圖形。

三、練一練:

課本第6頁的練一練。

第1題: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第2題:鼓勵學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線。

第3題:先共同判斷,再塗色。讓學生說一說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幾個方格後得到的。

第4題:鼓勵學生自己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並分別畫出平移後的圖形。交流時,讓學生說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了幾個格。

教學隨筆:

二、除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購書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並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教學重、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並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課本第8頁的題。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了解到了哪些資訊。

(2)師提問:能買多少本《趣味數學》?

(3)學生列出算式後嘗試解答。

(4)交流學生的解決方法。重點使學生學習口算方法。如,把15個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即150÷5=30;也可以這樣想,因為5×30=150,所以150÷5=30。

(5)師提出:150元能買多少本《科普讀物》?

(6)師生先討論:150÷6能直接用口訣計算嗎?然後共同完成豎式計算。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商“2”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議一議:怎樣檢驗算得對不對呢?

啟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學過的“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式,想到檢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用商乘除數的方法可以檢驗除法算得對不對。

四、練一練:

第1題:弄清題意後,讓學生計算。教師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方法。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重點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驗算的情況。

第3題:在進行練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的教育。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國小數學教案5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現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絡,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

一、複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麵積單位,什麼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麼請看大螢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釐米。

師:你怎麼數得這樣快?你是怎麼數的?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一)實驗,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

根據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跟什麼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跟()有關係,有()關係。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釐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於什麼呢?你可以藉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現,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

本節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匯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國小數學教案5篇4

學習目標:

1、複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作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學習重難點:

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學具準備:學具盒

學習過程:

一、分一分、數一數

1、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

2、怎樣數的?在小組裡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數一數

1、怎樣移動右邊圖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數出它的面積?

2、利用分割與平移,保持面積不變,把多邊形轉化為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

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三、數一數、算一算

1、下面是牧場中一個池塘的平面圖。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數一數各有多少個,再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你算出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這樣的演算法合理嗎?

在小組裡說說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邊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四、估一估、算一算

1、採集幾片樹葉,先估計他們的面積個是多少平方釐米,再把樹葉描在第122頁的方格紙上,用數方格的方法算促他們的面積。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嗎?

五、小結:今天我們進行面積是多少實踐活動,怎樣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呢?

國小數學教案5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口頭表達能力。

3、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7頁的“用數學”及“做一做”中的習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展臺,螢幕,小兔子圖。

學具:6個大信封,6種數量不一的小動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頭駱駝、7匹小馬〈見附圖〉),每種小動物都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兩種。6幅情境圖(天空、花叢、大海、荷葉、沙漠、草地),6塊小黑板,6支粉筆。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師:有這麼多老師來聽咱們同學的課,大家高興嗎?今天除了老師這些大客人,還來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們是誰嗎?那就開啟信封,請他們出來吧!(學生分組活動:爭先恐後地開啟信封,倒出裡面的小動物和情境圖。)

2、師: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學生爭先恐後地說自己小組的客人。)

3、師:小客人都是第一次來我們班做客,同學們想不想和他們玩呀?不過小動物們有個要求,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大家要把小動物貼到情境圖中,並根據你們貼的圖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把它寫在紙條上。你們能行嗎?(生:行!)

師:這麼有信心呀?那就發揮你們小組的力量開始吧。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學生分組活動:

1組:天空中,左邊貼了9只小燕子,右邊貼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隻小燕子?

2組:海洋中,左邊貼了7只海豚,右邊貼了6只海豚。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隻海豚?

3組:草地上,左邊貼了4匹小馬,右邊貼了3匹小馬。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馬?

4組:紅花上貼了8只蝴蝶,黃花上貼了6只蝴蝶。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隻蝴蝶?

5組:荷葉上,左邊貼了6只青蛙,右邊貼了5只青蛙。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隻青蛙?

6組:沙漠裡,左邊貼了3頭駱駝,右邊貼了5頭駱駝。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頭駱駝?

4、展示各小組提出的問題。

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一下你們組提的問題?(請每組學生分別展示他們貼的畫面和提出的問題。)

5、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讓學生任選一個問題,但不能選自己小組的,分組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學生分組活動。)

6、小組彙報。

可引導學生採用互相提問的形式。

例如:上來彙報的小組同學可以提問下面的同學,下面的同學也可以提問彙報的同學。無論採用什麼形式,只要學生能夠說清楚每個問題用的什麼計算方法,為什麼用這種方法,怎樣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結合小馬圖,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小馬圖,除了按左右來分,還可以怎樣計算?(小組討論)

生1:還可以按顏色來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還可以按大小來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能從左右、顏色和大小這三個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匹馬?”這個問題。你們真棒!

反饋練習,強化新知

1、師:看到同學們玩得這麼開心,小兔子們也想來咱們班做客,它們都等急了,讓我們用掌聲請出他們好嗎?(出示:帶問題的兔子圖。)

2、師:今天小兔子是帶著問題來的,它問咱們什麼?(生:一共有多少隻兔子?)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合作完成,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3、分組彙報。(學生出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按左右來分:“9+6”或“6+9”;一種按顏色來分:“10+5”或“5+10”。)

4、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不但說得很好,而且還想出了兩種方法來解答,連小兔子都在誇獎你們呢!

對想出兩種方法的小組給予獎勵:每組獎一顆智慧星。

當堂作業,鞏固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課本上第107頁的內容。開啟書,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還想不想繼續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生:想!)該幫助誰解決問題了?(生:小鳥和松鼠。)

1、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題

2、同位互評。做對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體訂正,請個別學生說一說。(這裡要體現對做錯題學生的輔導。)

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我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麼多問題,都是用的什麼知識?(生:數學知識)用數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出示課題:用數學)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教學設計說明

“用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07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習了前面第47頁、第58頁、第101頁的“用數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科書上呈現的是灰兔、白兔在遊戲的情景,讓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共有多少隻兔”的問題。與101頁“用數學”的內容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料,需要學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圍繞“一共有多少兔”的問題,顯示出不同的解決方法:(1)點數出兔子的總只數;(2)按群計數(左邊8只,右邊7只)後,算出總只數;(3)按顏色分類計數(白兔10只,灰兔5只)後,算出總只數。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解答問題的方法。我在備課時,感覺這一課的資源資訊比較單一,留給學生分組學習和主動探索的空間不足。我認為學生在前面已經多次接觸過“用數學”的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了,已經具備了根據畫面提出問題,並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教材提供的這組“小兔子”資訊作為練習內容。而在學習新知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和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又增添了6種小動物(每組一種,每種又分為同向的和反向的),並配有6幅背景圖。教學中,以“小客人來做客”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從信封中請出小動物,並把它們貼上到背景中,這樣不僅留給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機會,而且能出現多種資源資訊。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貼的畫面,提出數學問題,並寫在圖的下面。這樣就出現了6幅圖文並茂的畫面,接著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幅畫面(不能選擇自己小組的),通過小組討論,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最後以“小馬圖”為例,讓學生髮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一共多少匹馬?”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按群來分,可以按顏色來分,還可以按大小來分。這種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級的學生,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種設計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小動物的可愛,從而很自然地實現了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目標。

教學中,我還結合小班分組教學的特點,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彙報的形式,自己去提出問題並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後我又引導學生從創設的情境中走出來,回到生活實際中,去發現身邊的問題並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生在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了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專家評析

在學習新知時,教師創設了貼近學生並富有童趣的資源資訊,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彙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提出問題,並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改進了教材的編排形式,在強化新知這一環節中把書上的主題圖作為練習題出現,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進行了拓展練習。在鞏固練習時,充分利用書上的“做一做”,讓學生進一步“用數學”解決問題,並通過生生互評,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評價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談話,創設出“小客人來做客”的情境。這種形式比較活潑,易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