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1.57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秋遊》教學反思15篇

《秋遊》教學反思1

星期一早上第一節課,一個嶄新的開始。區教研員張老師和顧校長如約走進了我們班教室。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秋遊》的第二課時。課後兩位老師的點評讓我豁然開朗,也讓我對低年段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在此,就其中的幾個細節,與大家共勉。

一、切莫忽視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道“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就“一望無邊”的理解,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一望無邊”的天空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出示詞語)誰來讀讀個詞?

生:讀詞。

師:點評。為什麼要這樣讀?大家從中聽出了什麼?

生:我感覺到藍天很大很大,望不到邊。

師:出示句子,學生讀句子。

師:除了藍天,還有什麼也是一望無邊的?

出示圖片:大海、草原、稻田,讓學生進行直觀感受。

通過教研員的點評,我注意到,其實很多學生還是可以直接理解“一望無邊”這個詞的。而我首先出示了圖片讓學生去感受,就忽略了讓學生直接接觸文字,首先從文字去理解詞語的能力。應該調換一下順序,先讓學生就文字進行思考和理解,再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樣,以文字為本,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有利於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二、畫龍只需“點”睛,拓展不宜過多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進行了三處句式的拓展練習,分別是第二自然段白雲的變化“幾朵白雲有時像……有時像……”;第三自然段果實和顏色的拓展“()()了”;和第四自然段並列關係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因為拓展的內容較多,所以時間也顯得緊張,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想象和組織語言,其效果並不理想。不如只挑選一處進行指導,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練習,自己說一說,相互說一說。比牽著學生趕火車似的向前跑,收效會好得多。

三、立足基礎,夯實基礎

課堂上指導了5個生字的寫法,加上學生描紅的時間,總共不超過10分鐘。正是因為前面精讀課文拓展得過多,有些地方挖得過深,所以重點部分——識字寫字的教學顯得倉促而不紮實,方法也有些過於瑣碎。應該將其中部分內容進行整合,比如“望”字的字形教學就放在“一望無邊”的理解以後,這樣一氣呵成,學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追”和“逐”可以進行整合,就字形和字義比較結合來教學,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此外,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寫字時間,將識字寫字教學紮實地進行。這是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課文內容是字詞的語言環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的“精彩”而捨本逐末。

回想起兩位老師的點評,都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肯定。心懷感激之餘,還應不斷地思考和實踐,讓自己更快地成長。

《秋遊》教學反思2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近階段的重點工作的需求,我將先前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匯入部分,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匯入,而是利用複習成語作為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侷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感官上,而對於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以及秋天給小朋友們帶來的那種無與倫比的歡樂,他們還沒有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也許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到達那裡再睜開眼來。”這樣,課文插圖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在這裡,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景物,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而對圖的詳細觀察和述說放在第二課時,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常規的訓練。課堂常規是學習活動的基石,“制度保證質量”,在今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使學生常規訓練達到集體晨會上所宣讀的“十五條標準”那種水平,任務還是很艱鉅的,在每天的每一節課中都不能放鬆。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常規訓練時方式比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內如何更有效地養成十五項常規習慣?何種方式方法能訓練中競爭的積極現象?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教的情感線?

《秋遊》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著想出去遊玩。

接著,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著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為寫話打下基礎。

《秋遊》教學反思4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了秋天的特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千變萬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斕,美在豐收。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你來做魔術師,也來變白雲。這樣美麗的黃色、紅色、白色,分別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可以把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後,再請他們讀出這種美來,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創設了朗讀情境,激勵了情緒,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主動投入,真情流露。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請學生說說自己

《秋遊》教學反思5

《秋遊》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的第一課,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樂心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簡要的介紹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描述了秋天的天空和的田野的美麗景象。全文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秋景圖。我在上這一課時做了如下嘗試:

首先,情境匯入新課。讓學生說自己瞭解到有關秋天的特點,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當提到果園的景象時,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搶著發言,將果園裡葡萄,蘋果的樣子顏色味道敘述的很細緻,在孩子的眼裡,秋天也是很美的。再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插圖充分起到服務學習的作用。學生彷彿去了一個新的世界,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課堂氣氛自然很活躍。其次,在講第二、三小節的時候放手讓學生自已學習,並且學習自己喜歡的部分。開始我還在猶豫,二年級學生自己提學生提問能行嗎?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做法,沒有想到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老師,為什麼為什麼天空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隻綿羊”……我正好順著問題講下去,我也把一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已解決,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什麼是一望無邊,馬上同學的理解就是沒有邊,看不到頭,還舉了田野的稻子,一眼看上去就看不到田埂,哈哈,多聰明的孩子啊!在這節課上讓許多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思考問題,並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交流去解決問題,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講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利於孩子思維的迅速發展。

最後,教學是一門留下遺憾的藝術!這堂課不足體現在:課堂時間的把握上,前一部分講的時間太久,佔去了一大半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一段時間顯得不夠用,並且使這節課設計好的許多環節沒有時間去完成。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揣摩學習,才會有進步!

《秋遊》教學反思6

《秋遊》是這學期給孩子們上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可是上完課之後,覺得自己有些方面還是做得不盡人意,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幾點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遺憾一:自身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儘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的運用。自然的去評價,產生自然的美!語言跟不上趟,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遺憾二:收得太緊,放得不夠。憑感覺我都知道這節課孩子們沒讀夠,也沒說夠。他們的心中一定有了不少的體會,可是我卻無法大氣的把權力下放,我知道那需要時間,於是一切都似乎是蜻蜓點水,缺少那點睛的一筆。

2、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在講述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對朗讀的技巧領會不到位,我也沒有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讀方法去引導,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朗讀的方法。但是現在想想: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可以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知道該怎麼有感情地去朗讀了,自然也掌握朗讀的技巧了。

3、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一直是我的困擾,到底是先識字還是先閱讀,還是二者結合。識字教學脫離了一定的語言情境,就顯得枯燥乏味。本文我是先閱讀再識字,但是覺得效果並沒有達到最佳。之後我思考了,比如在講述本文第四自然段“追逐”一詞時,可以把這個詞語拎出來單獨去講解然後描紅,這樣學生對這個詞語的印象肯定更深,這樣識字也會很有趣,我準備在之後的課文當中去嘗試一下。

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達到了基本目標的。小朋友們自二年級以來進步也是很大的,尤其在課堂回答這方面頗為顯著,這篇課文兩個課時之後,孩子們基本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基本可以成誦,這點還是不錯的。

《秋遊》教學反思7

《秋遊》教學設計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四三班現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回族學生6人。該班學生整體素素質處於中等水平,特別突出的學生不多,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強,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優良。學生總體上說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4/5學生能紮實的掌握。但也有1/5學生基礎不紮實,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學困生較多,有20%的學生計算能力差,反應較慢,並有粗心大意的習慣。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68頁《秋遊》。

教材分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使學生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是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商一位數的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試商、調商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和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郊遊嗎?告訴老師你們到哪裡秋遊.老師前幾天也和同學們到郊遊,並且拍了一些照片回來,大家想欣賞嗎?(出示風景幻燈片)這地方美嗎?老師把這些圖片都洗出來了想要嗎?比一比哪一組表現最好,就獎勵給哪一組.大家加油哦!

(設計意圖: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後面的鞏固練習打下伏筆.)

二、建立模型

1、你們想去嗎?公交車站有兩種車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車限乘客46人,小客車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車幻燈片)

2、實驗國小三年級師生共272人,四年級師生共230人,五年級共有師生368人..(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3 、同桌討論如何安排車輛.

4、解決問題

(1):三年級師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車,需要租幾輛?

①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72÷34=

②讓學生猜得數,

③討論如何估計試商。

④學生試著獨立計算,(一名學生板演)

⑤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除數與商的積大了,說明什麼?該怎麼辦?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級師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車,需要租幾輛?

①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30÷46=

②讓學生猜得數,

③討論如何試商。

④學生試著獨立計算,(一名學生板演)

⑤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餘數等於除數,說明什麼?該怎麼辦?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46”看作“50”來試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設計意圖:從情景圖入手,讓學生猜數,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問題由學生提,方法讓學生找,還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

5、啟發學生想一想,我們用了哪些方法試商?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麼時候商會小?)

(1)、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大了說明什麼?為什麼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2)、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餘數大餘或等於除數說明什麼?為什麼會小呢?

(3)、小結,師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在試商的過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調小,商小了就調大,這就叫做“調商”(板書“調商”)也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須調大.翻倍法,積要接近被除數.

(設計意圖:規律由學生總結,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三、應用拓展。

1、完成“試一試”

第1題:計算下列各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商的大小情況。什麼情況下商可能小了?什麼情況下商可能大了?然後再計算:361÷54 342÷43 272÷26 448÷89

第2題:(機動)認真觀察,小組內說一說,解決五年級師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車?

2、完成“練一練”

第1題:不用計算,在○裡填入“>”、“<”或“=”.

263÷27○10 602÷31○20 487÷18○30

第2題(提高題):先估算,再計算.233÷34= 351÷58=

840÷35= 630÷31=

3、幫幫老師。(機動)(課後延申)

老師帶來了128張精美的小圖片,

(1)如果獎勵給第一組16位同學,平均每人能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2)如果獎勵給第二組15位同學,平均每人能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3)如果獎勵給四(3)的.61位同學 。平均每人能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學生質疑

對於本節課的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佈置

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秋遊》教學反思8

一堂好課就像藝術珍品,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怎樣的課才算好課?特級教師賈志敏認為,好的課,要體現三個教學原則。我依據這三個原則對我校解麗老師執教的二年級《秋遊》進行反思。

1、要以學生為本。

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因此,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配角,充分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活動,千萬不能互換角色,本末倒置。本節課學生精神專注、積極投入,做到了充分地讀、盡情地說、紮實地寫。

2、要以訓練為主。

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本事是訓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在這節課解老師有三處說話訓練:“有時……有時……”的句式想象天空中變化的白雲,用果園裡,葡萄( )了,柿子( )了,梨子( )了感受秋天果園的美,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體驗秋遊的快樂。有了這一次次的訓練,學生就會把話說得有條理,說得具體,說得生動。在這節課中解老師還將讀貫穿始終,朗讀的形式多樣:個別讀、示範讀、賽讀,在讀中領略秋天的美,在讀中體驗秋遊的快樂。除此之外,還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寫字指導。“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3、要以鼓勵為主。

課堂上學生出現差錯、產生困難是十分正常的,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與幫助。鼓勵學生不僅是種手段,也是一個教師思想的具體體現。在學生不願意亮開嗓子,不敢亮開嗓子時,解老師沒有訓斥學生,沒有說些大道理,而是故意壓低嗓子唱《郊遊》,讓學生辨析。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願意亮開嗓子。秋遊的快樂在課堂上盪漾開來。

建議: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可以這樣處理:

1、自由讀這兩段,想想描繪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在書上畫出來。(天空、白雲、果園裡的稻子、高粱、棉花)

2、示範讀第二自然段,想象秋天的景色。你喜歡這兒的景色嗎嗎?

3、交流。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

(2)見過稻子、高粱、棉花嗎?先說說你見過的景象。補充高粱的圖片,觀察感受。指導朗讀。

(3)我們又走進了果園,看到這樣的景象。(出示課件)進行說話訓練。

(4)我們在秋遊時還路過菜園、樹林,也能仿照的說說。

(5)積累描寫顏色的詞語。朗讀,讀出秋天的美。

(6)農田、果園、菜園裡的一切與我們有關係嗎?你看到這樣的景象心情如何?簡單說說。再次朗讀,讀出秋田豐收的喜悅。

5、配樂朗讀二三自然段,整體感受秋天的美。

《秋遊》教學反思9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文章開頭,為了讓學生體會“漸漸”這個程度副詞,我創設兩個情境,分別請兩個學生演示場景。同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句話回憶《練習1》中學習的“秋風送爽”這個成語。第二段關於天空的描寫是重點。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對天空之美的描寫,複習《練習1》中的“天朗氣清”這個成語。同時這段重點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讓學生再進行句式擴充套件。第三段寫農田裡的秋景,這和《秋天到》第一小節中“秋天莊稼長的好”有相似處,我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同時請孩子們比較哪個比較好。

這次教學的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對秋天、秋景、秋遊的感觸不深,沒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孩子們的提出的問題都在我創設的情境中,沒有真正達到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二、沒有深入進行閱讀教學。我應該選取課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進行重點的閱讀教學,教給孩子科學的閱讀方法。而不是僅僅採用單個讀、齊讀、教師示範讀等傳統模式。

《秋遊》教學反思10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積累,我將開學初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匯入部分,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匯入,而是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後,一邊吟唱《郊遊》,一邊利用複習成語作為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侷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聽覺、嗅覺的感官上,而從自己的情感內心和表達上還沒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我們再跟著課文〖感謝您瀏覽!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尋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遊。”這樣,課文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在這裡,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孩子們的歡快情景,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再現當時開心的場面,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孩子們在課文學完之後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說:

“我似乎看見了藍藍的天空和秋天美麗的田野,我還看見了劉徐偉(我班學生)在忙著逮螞蚱。”

“我覺得我來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見小鳥了,我對著小鳥大聲喊,叫小鳥小鳥快下來和我做朋友。”

“我對著藍天亮開了嗓子……”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朗讀的訓練。抓住重點詞語反覆品味朗讀,從而體會秋天的美麗。體會孩子們面對秋天美麗變幻無窮的天空和色彩斑斕的天也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雖然內容很簡單,但是要重點理解“漸漸”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詞從抓住匯入時候的唱歌“郊遊”引開,秋天到郊外去遊玩便是“秋遊”,又點明題意,又理解詞義,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過教師朗讀故意遺漏“漸漸”,在幫助別人中孩子們發現了這一個詞的重要,感受到秋風初起,天氣漸漸變涼。

第二自然段,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藍天白雲的變幻無窮,因為自己課前有深刻的體驗,於是美麗的雲彩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成了可愛的影象,再也不侷限於課文中的白兔和綿羊,他們頭腦中勾勒的具體畫面全部展現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讀興趣自然被激發,朗讀情感被調動,可愛、調皮的白雲成了他們的朋友。而對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際,孩子們很難感受,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天空的無邊無際,同時又積累了詞語。

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想象練說農田裡稻子黃了,黃得怎麼樣?高粱紅了,紅得怎麼樣?感受農田的色彩斑斕的美,進而進入豐收的愉悅。然後在反覆朗讀,比較朗讀中體會“黃了”“紅了”“白了”中農民伯伯的豐收喜悅之情。

四是注意課內與課外互動,教材向閱讀積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帶著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走進大自然,走進課外閱讀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侷限於課本的學習永遠是封閉的學習。學習中讓孩子在課內和課外中互動,課內所學的知識、情感在課外充分的展現,孩子們在課外積極的表達,展示自己的情感,他們對著藍天高喊,他們看見每一種農作物都驚呼不已,他們看見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滿足陶醉狀,然後裝模作樣地吟上一首自創的小詩或想到一個詞。看見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後交換自己所瞭解的芝麻。看見蘆葦就想起了《小池塘》,說這是大眼睛的長睫毛……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愛護孩子們從小自帶的那麼一點“閱讀好奇心”應該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麼小心翼翼。於是,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課堂上我讓他們在表達中嚐到擁有知識的自豪,於是匯入時個個都積極地舉手把積累的秋天的詞語彙報。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孩子們不滿足於教材中只描寫的農田的美景,他們想到了果園的芳香:蘋果紅了,梨子黃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臉……於是他們想到了兒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誦起這首詩。於是他們想到了“瓜果飄香”“豐收在望”等詞。

學完課文,在將課後閱讀與積累在課堂上展現,把平時讀到的描寫秋天的兒歌讀出來,背出來,於是孩子們背起了《識字一》,記起了《秋天的信》,讀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葉飄飄》……我也適時推薦幾篇充滿童趣的描寫秋天的詩歌。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無疑很濃厚,同時更激起了孩子課後閱讀的慾望。

我以為課堂只是孩子學習的起點,孩子語文學習的主陣地不在課堂,而是在生活的點滴,自己去閱讀中學習,自己去生活中閱讀,在平時經歷的點滴中有情感有表達的慾望,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

《秋遊》教學反思11

《秋遊》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去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於我能隨著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串起看圖、想象、說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一、以讀為主,引導看圖、想象,培養語感。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二、閱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著文中的孩子向著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有的孩子喊:“我們多麼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著。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著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三.不足之處:

1、在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時,學生說得不太好,我應該讓學生聯絡生活經驗來說說:你來到草地上,會做哪些事情,再啟發學生將話說得更具體些,這樣的訓練才會更紮實。

2、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麼學生才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悅!

3、在指導學生用“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想象說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說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象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啟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只有這樣,一堂課才會更完美!

《秋遊》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2、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設計方案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郊遊》,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麼好的天氣裡,你最想幹些什麼呢?(學生回答)

3、那我們一起去秋遊好嗎?

二、新授

1、在秋遊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資訊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包車、門票、遊玩專案及價格)

2、新橋幼兒園幼兒馬上要去秋遊了,在秋遊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資訊,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資訊。(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資訊)

3、我們看到了這些資訊,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首先我們來看人數,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的資訊。多少人?(板書:150人)

5、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資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麼看出的?(150÷52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麼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麼?(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麼呢?(實際去的人數)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門票呢?哪幾句相關資訊?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7、最後是遊玩專案及定價,我們來看一看。划船,每小時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錢?(2元)那如果你一個人去呢?一個人去乘一船,多少錢?(8元)你覺得怎樣乘坐比較合算?乘快艇呢?你們怎麼理解的?

8、看完這些相關的資訊,我們來替新橋幼兒園幼兒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專案,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專案,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專案,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如果你是新橋幼兒園幼兒,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11、剛才我們替新橋幼兒園幼兒做了秋遊前的計劃,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資訊的?(電腦閃爍:人數、包車、門票、遊玩專案及價格)

三、活動設計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遊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櫻桃溝去秋遊了。我們也要在秋遊前瞭解相關的資訊。

2、我們在課前分小組瞭解了些資訊,現在我們來彙總一下。

3、首先人數,多少人?(學生彙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那麼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麼看出的?(350÷52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麼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成人:60元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6、遊玩專案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遊玩專案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並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麼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製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製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蘇州樂園的免費遊玩專案的門票。

9、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後再來研討。

四、全課小結: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遊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遊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安排了情境匯入,揭示課題;想一想,做好準備工作;議一議,進行合理分工。然後小組交流,全班展示。這樣,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使他們發現數學的奧妙,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通過活動,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課堂自然生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後的學習中能自主的學習,學習方法自然掌握。

《秋遊》教學反思13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踏著清新的露珠,呼吸著秋的氣息,我們山東理工大學東校區幼兒園大三班、大四班、中三班、小三班的孩子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淄博人民公園,雖說天空中沒有太陽的笑臉,但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按耐不住的興奮和喜悅.

按計劃我們先圍繞公園遊覽,為了擴充套件幼兒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社會經驗,讓幼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孩子們被公園中的情境吸引著,被道路兩邊的高樓大廈吸引著,到達目的地時,不難看出孩子的興奮。

我們以“認識自然 保護環境 ”為主題開展了這次親子活動。孩子們沐浴著清新的空氣,呼吸著花草樹木芳香的氣息,領略公園別緻、美麗的秋景。當孩子們投入青草地的懷抱,盡情嬉戲,休憩時仍不忘將果皮和紙屑撿起來,放到垃圾桶裡。孩子們說:“公園環境這麼美,不能隨地丟垃圾。”在公園裡,我們所有的小朋友在60米的白布上盡情的揮灑,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畫在了白布上,並與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一起講述那快樂的時光,跟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向遊客介紹自己的環保繪畫作品……。大四班宋漢傑小朋友畫的是我們居住的地球,他告訴大家綠色是我們的家,藍色是大海,我喜歡在這裡生活。趙筱林小朋友告訴電視臺的叔叔阿姨:“今天我們來看了好多漂亮的樹葉,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保護樹木、愛護環境。”大三班的王柏翔和湯正昊的媽媽接受了電視臺記者的採訪,說出了對這次活動的感受。魯中晨報的新聞記者叔叔也來參觀小朋友們的傑作了,還為我們60米的作品拍了照片,說要把我們這次活動當作新聞登在報紙上呢!

愉快的秋遊活動給了幼兒豐富的生活體驗。此次秋遊活動讓幼兒“走出教室,步入自然,溶入社會”,再現了“生活即教育”的課程理念。不僅為幼兒提供了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幼兒遷移已有的知識經驗,並使之更加深刻,而且讓幼兒從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愛護一草一木等小事做起,進行良好行為的實踐。孩子們正用自己的感官認識自然,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秋天豐富而多彩,它是個豐收的季節,是個充滿喜悅的季節,是個處處都蘊涵著教育契機的季節。在快樂親子游中,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鍛鍊了意志,增進了親情。同時家長與教師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進一步融洽了家園關係,全面體現了家園合力共育的實效。

《秋遊》教學反思14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了秋天的特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第二、三自然段,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千變萬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斕,美在豐收。在學生有了整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你來做魔術師,也來變白雲。這樣美麗的黃色、紅色、白色,分別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可以把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麼。我著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後,再請他們讀出這種美來,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創設了朗讀情境,激勵了情緒,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主動投入,真情流露。

《秋遊》教學反思15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

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字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裡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

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xxx,有時像xxx,有時像xxx。”“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xxx,高梁熟了,像xxx,棉花白了,像xxx。”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