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的案例與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2W

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案例與反思

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的案例與反思

一、案例

師:(出示統計表) 四個城市國小生人數情況統計表

城 市 名 稱 小 學 生 人 數

A 91995

B 94955

C 95955

D 98955

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能知道什麼?

生1:我知道A城市國小生最少,D城市國小生最多。

生2:我知道這四個城市國小生人數的後三位數都是995,萬位上都是9。

生3:我知道這四個城市的人數都比9萬多,都比10萬少。

師:同學們真會發現!這些資料都是經過認真調查統計獲取的,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都是準確數。(板書:準確數)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說得這樣準確,而是主說出大約是多少。例如,我們班有67人,大約是幾十人?

生:大約是70人。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約是70人。

師:像這幾個城市的國小生分別大約是多少萬人,為什麼?

生1:A城市大約是9萬人,因為91955接近9萬。

生2:B城市大約也是9萬人,94955也接近9萬。

生3:C城市大約是10萬人,因為95955接近10萬。

生4:D城市大約是10萬人,因為98955也接近10萬。

(師進而引出“近似數”和“≈”,板書如下:)

91955≈9萬

94955≈9萬

95955≈10萬

98955≈10萬

師:剛才我們把這幾個數寫成了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為什麼有的約等於9萬,而有的約等於我10萬,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看有什麼發現?

生1:我發現這幾個數只有千位上的數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數是9萬。

生2:我有補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數是10萬。

生2:我發現這幾個數的近似數與千位上的數有關係,如果千位上的數比5小,這個數就更接近9萬,所以它們的近似數是9萬;如果比5大或等於5,這個數更接近10萬,所以它們的近似數就是10萬。

師:同學們說的太妙了!如果把一個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關鍵要看千位上的數,如果小於5就捨去,如果滿5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後面的數捨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四捨五入法”。

生1:老師,我有不同意見!如果千位上是5,而這個數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覺得它的近似數可以是9萬!就不能“五入”了!

生2:但也可以是10萬!

生3:我認為既可以是9萬,也可以是10萬!

師:能講講道理嗎?

生1:因為95000比9萬多5000,比10萬少5000,它既接近9萬,也接近10萬,所以它的近似數可以是9萬,也可以是10萬。

生2:因為95000離9萬和10萬一樣遠,所以說它的近似數是9萬行,是10萬也行。

師:你們說的還真讓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數,完全可以這樣理解!還有其它不同意見嗎?

……

二、反思

傳統教學的種種封閉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迫切需要一種展現自我,發展個性的體驗式學習。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教師要用動態的眼光,鑽研教材,營造體驗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深刻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並獲得積極的情感受體驗,最大限度促進自身發展。本案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儘管如此,教材的編排由於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有些教學內容難以展現出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教師應想方設法為抽象的教材內容選擇、補充生活背景,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易於感受。本案例通過提供富有生活氣息的四個城市國小生人數的統計表,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些資訊,引入準確數,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67人大約是幾十人,四個城市國小生人數大約是多少萬人,並談談理由。從學生用“接近”一詞來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學生不僅體驗到了這些數的近似數,而且明白了為什麼。在此基礎上引入“近似數”和“≈”,順理成章,學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讓學生在比較中體驗。比較是常用的`一種數學思考方法。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便於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規律、區分出個體獨有的特徵。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使直觀感受到的經驗得以提升,進入學習數學化的過程。本案例提供了四個僅有千位上的數不同的資料,為學生的觀察、比較和發現規律作了愉當的先行組織,學生把思維的焦點直指千位上的數,從而把零散的感受整合為理性的總結。“四捨五入法”水到渠成。

3、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四捨五入法”只是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是採用的一個規則。當根據學生的體驗剛剛揭示這一規則後,一個學生大膽地提出了質疑——我有不同意見!95000的千位上雖然是5,但它近似數可以是9萬,也可以是10萬!並且理由很充分——離9萬和10萬一樣遠!多好的體驗!多好的發現!多好的解釋!面對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如果硬性地讓其“五入”,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的確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於是我果斷地肯定了這個學生的真實而又正確的體驗,他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顯然是受人尊重後的發自內心的喜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