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9.21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開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精選5篇)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1

學校的遠端教育課堂教學競賽開始了,我選擇了八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綜合實踐活動“蓮文化的魅力”,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因為我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規範的活動課,也幾乎沒有現成的教案可以借鑑。一些教師認為,語文課嘛,不就是幾個環節罷了。匯入,講解,提問,板書,作業等幾個環節都有了,加上課堂氣氛活躍,就是一堂成功的課。我認為,語文教學中的幾個環節,還得看教師如何把握,“度”把握得好,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麼,語文教學中“度”的藝術怎樣把握呢?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1、匯入新課要有亮度

在語文教學上,教師在傳授知識中,引徵一些古典史籍、名人軼事等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是當用的。但一定要切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切忌旁徵博引、故弄玄虛,教師口若懸河、誇誇其談,而學生卻摸不著頭腦、充耳不聞,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把教師的旁徵博引卻當催眠曲,這樣對牛彈琴,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所以,教師在匯入時要注意內容、結構的亮度,要讓學生能通過亮度,一下子明白教師將他們帶向何方。

2、講解課文要有力度

一些教師認為,講解課文,只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講解或讓學生分析,教師偶爾點撥就可以了。其實,講解課文應抓住重難點,針對學生實際,教師點撥的力度適中才妥。那種過深、過淺的講解都是不可取的。文章的分析講解不能是蜻蜓點水,也不能大刀闊斧的講座式。這樣,在學生的情緒上就覺得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或產生畏難情緒,在知識的接受上可能出現不知或難知。

3、課堂活躍要有適度

作為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法,力求使課堂氣氛活躍一些,這是必要的。但一些教師卻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躍就越好,有時活躍得讓學生忘記了是上課,這樣的活躍算好嗎?其實,課堂活躍的目的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教師只能是把學生引導在一種活躍的氛圍中輕鬆學習,讓學生在樂中學,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那種一味追求活躍課堂氣氛而譁眾取寵的做法是不妥的,學生就會只樂不學;為此,教師在活躍課堂氣氛時要適度,要適可而止,學生才會又樂又學。

4、提問學生要有活度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靈活多變,問題也要有針對性,探究性和創新性,提問題時還要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不能只提某些學生或某幾個學生,這樣,就調動不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毫無目的的遍地開花,更不能毫無目標的隨便抓兵點將,這樣,會使課堂教學冷場或陷入困境,導致教學難以繼續。

5、板書設計要有精度

在課堂教學中,板書設計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只注重板書的條理性、邏輯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性;只顧將那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而不分主次地板書一整板,結果使學生用筆寫不及,用心記不住,到頭還是等於零。於是,教師必須注重板書設計的精度,板書設計要精確、簡要,讓學生透過精簡的板書就能抓住課文的主旨,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6、作業佈置要有妙度

作業佈置是教師獲取教學資訊的一種手段。那種過淺、過深、過多、過少的作業設計都不利於學生掌握接受新知,鞏固舊知。因此,作業佈置要精妙,要緊扣內容,科學地、創新地、區別地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做到難易適度,題量適中。這樣,既能使學生得以複習鞏固,也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不兩全其美嗎?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好比操縱桿,如何操縱,得看自己怎麼把握,只有“度”把握得好,才能順利駛向彼岸,願我們都把握好這“度”,做一個永不落伍的船伕吧!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2

縣教研室來我校視導,其中一項就是聽課,我有幸被抽中,【原創】一堂公開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思量再三,我決定上《陳太丘與友期》這一課,文中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文中的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要有禮貌;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

因此我根據新課程理念,以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增長能力。活動有五個環節:

1、故事激趣,以古代幾個聰慧的孩子的故事引入。

2、以讀代講,自由朗讀、教師範讀、分角色讀、個別讀、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恰當、讀出感情)

3、讓小組之間展開元方是否有理的辯論,在辯論中昇華主旨。

4、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由幾個有表演才能的學生課堂上展示現代文與古文互換才藝PK。

5、出示幾則生活中的矛盾衝突事件,讓學生學會化解矛盾,掌握說話的藝術,教學反思《【原創】一堂公開課後的教學反思》。

課後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

一、我的教育理念“還語文課堂琅琅讀書聲”,“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非機械的死記硬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些是我在教讀語文課時的最深的感悟。我認為這三點中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非死教知識。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一是多讀書;

二是學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無形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實現課堂互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當分析元方人物時,有學生提出:“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同學樣各抒已見。於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還有的同學認為元方怒氣未消,怎麼可能理友人呢?

經過一番爭論後,許多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時,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元方,你會怎樣?

由此可見,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正所謂: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系生活,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鼓勵學生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

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及積累過程,讓學生在讀中獲得,在學中體驗、感悟、掌握。

當然,本課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給予精闢的點評,在分角色表演時安排時間不當等。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3

在區英語教研組的指導下,我們鄉舉行了英語優質課評比,經過評比,我被推到了區裡,3月20日我們八為英語老師在老鴉陳國小又展開了激烈的比賽,通過這次比賽,我受益匪淺,看到了別人的優點及自身的不足,今後我要對學習別人先進的經驗,爭取在下次比賽中獲得冠軍的頭銜。下面談談我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我講的是國小英語三年級第二冊第二單元My Family第一課時,這節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單詞及句型,以及人稱代詞的正確的用法。通過講授本節課,自我感覺良好。

1、特別是單詞教學,由於本節課學生必須掌握的單詞較多我採用了用簡筆畫進行教學,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且教完一個單詞後,及時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單詞,在教單詞過程中,也滲透了德育教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完單詞後,讓學生跟我做口令,更好掌握單詞。

2、能及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情緒中,能認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講課中,採用多表揚的讓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差生也有自己行的感覺。

3、句型的教學,我採用由易到難的辦法,大量的練習,不同的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採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本節課,用唱歌曲、做口令、唱歌謠等不同的遊戲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不足:覺得自己的口語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變,今後要多向優秀的'教師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爭取做個優秀的英語教師。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4

隨著公開課的結束,我心中的一塊石頭也隨之落地。每次開課,選課這一環節總讓我頭痛無比!就拿這次來說吧,我一邊從教材上翻閱,一邊上網查詢,雖然找到可供參考的內容很多,但卻都不是我所想要的,幾個回合下來,想找的東西一點沒有,自己的眼圈卻是黑了不少。至此,我終於下定決心,還是自己設計吧!

根據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活潑、好動、喜歡體育遊戲,最終決定xx就健康活動啦~於是乎,一稿,兩稿,三稿教案每天都在被我推翻,修改(姐妹們也給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最終健康活動---能幹的小兔出爐了!這個活動的主動目標是讓孩子們練習雙腳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發展跳躍能力。

整個活動上下來的感受是:孩子們的興趣始終很濃厚,雙腿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這一技能也完全掌握,但在“修路”這一環節,可能是我沒預想到孩子們對“石頭”的莫名的興奮吧,我還沒提完遊戲活動的規則,孩子們便異常興奮,抓起“石頭”直奔小路,竟然忘記了自己是隻“小兔子”應該一蹦一跳向前走,面對孩子們這一舉動,所以原先制定的應該夾著“石頭”跳過去“修路”的這一環節孩子們沒有完成。

課上好了,給我帶來了孩子們的歡笑,當然帶給我更多的還是上完課之後的反思,在課堂上碰到突發狀況該如何處理,如何控制好孩子們的情緒等等。所以,還有很多東西有待進一步提高!

公開課後教學反思5

前一段時間內,我連續上了兩節公開課。一節是校內的公開課,另一節是南昌市的探究課。兩節課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一節採用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事先完全設計好的:包括哪個問題該怎麼回答,會有哪些可能的變化,會請哪位同學回答等等。這一節課學生完全按我所設計好的程式來進行,而我自己也是不敢多提一個問題

不敢把學生的思路拓展開來。一堂課下來,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學生呢,根據我的課後調查知道,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沒有理解好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評課時,也因為時間不夠而沒有得到應用的效果。

另一節是為了配合新課標的實施所上的一節探究課。這一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整節課從頭到尾都有點“亂”。我沒有再用那種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式去授課,整節課都是提出一個問題,然後由學生去解決,而後又由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大家一起去探究怎麼解決。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各種讓人意料不到的新問題,連我自己都有點招架不住,同時課堂氣氛也很活躍,甚至有些“亂”,以至於不得不出現幾次提醒學生停止討論。事後我有些擔心,可結果正好相反,這次上課的同學們都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認為基本弄清了所學的問題,而且有些不喜歡上物理課的同學也說學習物理也挺有意思的。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的鮮明對比,我深深地體會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只要按照課本給出的知識點,進行一些學生實驗就可以了。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而是要塑造適應二十一世紀國際人才需要的新人。

如何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是關鍵。按照過去的檢查、驗收課,課前總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即上所謂的預備課,課上學生與教師都“循規蹈矩”,配合得一定天衣無縫。這樣的課,教者安心,聽者舒心。課的評價自然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但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們沒有給學生做任何的課前“準備”,學生是完全的自然狀態。說實話,我們完全有時間來進行所謂的“準備”。這樣做就完全違背教改的宗旨。教師只有徹底地摒棄過去的舊有教育思想,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教學中以人為本,不放過教學中的每一個可以利用的契機,不怕出現“亂”局面,敢於讓學生“亂”起來,同時有機地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關係,才能把新課程的精髓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