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5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

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1

【預期學習目標】

1、能根據學習的需要,從多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2、瞭解恐龍的相關知識,知道科學家們是如何進行研究的並重演考古過程。

3、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並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準備】

記錄紙、恐龍模型、相關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認識對恐龍的瞭解來源於恐龍的化石

1、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影,從錄影上你們瞭解到了什麼?請大家看完後討論一下。

(教師播放一段恐龍以及挖掘恐龍化石的錄影)

2、學生觀看錄影,並討論。

3、學生彙報,說說自己的想法。

你們瞭解到了什麼?能說說嗎?

開始彙報。

4、誰知道關於恐龍更多的知識?可以用簡短的話來補充補充。

5、哎呀,同學們的恐龍知識可能比老師的還豐富呢!你們的知識是哪裡來的?書上是幻想嗎?是猜測嗎?科學家們對恐龍的瞭解又是來源於何處呢?

學生進行討論並猜測。

6、說說你們的想法。(聚焦化石)

板書:發現化石

7、下面我們來看看書,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看書第25頁,相關介紹?

我們再來看一段視訊(化石發掘視訊),看看科學家們是通過什麼來了解恐龍的。(請你們邊看邊思考)教師出示需要請學生思考的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

(1)科學家們挖掘恐龍化石經過了哪幾個步驟?

(2)科學家挖掘恐龍化石可是很不容易的,你們覺得他們在挖掘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8、請學生觀看視訊,並思考這些問題。

學生彙報

根據將學生說的步驟板書:

挖掘搬運清理修復

細緻堅持風吹日晒不氣餒

9、小結:恐龍已經消失了,我們現在知道的所有有關恐龍的知識,都是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得到的。

板書課題:消失了的恐龍

二、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復原活動體驗復原恐龍化石的'全過程

1、看了古生物學家們的工作,你們想不想學著古生物學家去挖掘恐龍化石?(想)可惜我們不可能到實地去參與古生物學家的工作,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的後續研究,你覺得古生物學家在修復了恐龍化石以後,就需要做什麼了?(判斷、復原、分析、)

板書:判斷、復原、分析

今天江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恐龍骨骼化石的模型,現在請同學們也來當一次小古生物學家,像古生物學家家那樣,對你們的化石模型,進行分析好嗎?你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注意要邊討論,邊記錄:

出示PPT課件:

(1)你從化石模型上獲得了哪些資訊?

(2)你能初步判斷它是恐龍骨骼上的那一部分嗎?

(3)它有哪些功能?

(4)你能根據恐龍的骨骼化石,大致判斷它有什麼習性嗎?

2、學生討論

3、彙報:邊彙報邊組裝

重點比較頭

(1)展示尖角

你從這個尖角中得到了哪些資訊?

你認為它是什麼?

牙:為什麼?(尖尖的)從這顆牙齒中,你能分析一下它有什麼功能(撕咬)?為什麼?(尖利)它就一定是牙齒嗎?

角:為什麼?(如果是牙就太大了)你能分析一下,這個角可能長在什麼地方嗎?(頭、背)你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想得到答案光靠這一塊骨骼行不行?(不行)

(2)展示完整的半個頭骨

介紹半個頭骨資訊(有牙齒,有尖角,有寬寬的擋板)你認為它可能是什麼?(頭骨)那麼前面的那個角還會不會是牙齒?(不會)為什麼?(兩個牙齒比例不對)從恐龍的牙齒方面判斷你覺得你只恐龍是食草的還是食肉的?(食草)你覺得頭骨上面的角可能有什麼功能?(防禦)這時能不能判斷前面的那個小角就是頭部的?(不能)那還需要什麼?(另外半個頭骨)

(3)展示另外半個頭骨

拼裝,這時你覺得前面的小角在什麼部位?(頭部)

(4)完成頭部拼裝

其實古生物學家們就是像我們今天一樣去分析、討論、研究的,這隻恐龍別的地方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時間關係請同學們簡單說一說?

4、(整體拼裝好以後)看看剛才同學們說的功能,是不是這樣的?現在還能不能發現其他的資訊?

(1)低矮

(2)防禦

(3)搏鬥

5、如果現在要你給這隻恐龍命名,你可以起個什麼名字呢?為什麼?

6、小結:其實科學家們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時候也無法確認他們是何種生物,但是通過分析發現具有這樣骨骼的生物和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蜥蜴類動物很相似,所以給他們取名為“可怕的蜥蜴”,翻譯過來就是“恐龍”。又根據恐龍的形態、發現地的不同帶恐龍取了各種各樣的名字。

三、拓展:

1、(出示各種各樣龍的視訊)

它們這些龍的資訊是從哪裡來的?

2、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你能在這些圖片中找出和我們今天研究的恐龍骨骼一樣的恐龍嗎?為什麼?

3、今天我們學習了《消失的恐龍這課》這課,你們瞭解到了什麼?你們對恐龍還有哪些感興趣的知識?

學生回答後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幾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圖片出示

學生討論後回答。並觀看課件上提供的幾種獲得知識的方法。

課件出示:

1、上網查詢

2、閱讀書籍

3、請教老師或者專家。

4、電視節目或者DVD光碟

消失了的恐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到人應與環境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課件,有關恐龍種類、生活方式及絕滅原因的圖文資料。

學生準備:紙板、石膏粉、布條、水粉顏料、鐵絲、報紙、膠紙帶等製作恐龍模型的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改進

一、研究與恐龍有關的問題。

充分放手讓學生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討論,確定下幾個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後,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研究,最後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然後在班級內交流。

二、搞一個恐龍博覽會。

每個小組可根據愛好選擇其中的活動,做一兩件作品。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恐龍頭骨影印件、恐龍爪子的製作過程圖。課堂教學時間不夠,鼓勵學生課後完成。

三、瞭解其他已滅絕或瀕危的動物,並調查它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

要求學生通過各種資訊源,調查相關資料,讓他們有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四、討論:恐龍等物種的滅絕給我們什麼啟示。

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制約作用,使他們感悟到,如果人類再無視自然規律,肆意破壞自然環境,那麼,人類也終將退出生命的舞臺。

關於絕滅生物墓地,也要求學生查閱資料進行了解,教師作必要的介紹。請學生談談:面對著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麼感想?

【恐龍世界】

距今2億多年到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是個“爬行動物的時代”,它們形態多樣,各成系統,霸佔一方。

向海洋發展的魚龍和蛇頸龍,成了海洋中顯赫一時的大動物。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學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區發現的魚龍化石,體長10米以上,遠遠超過世界上已發現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魚龍。這證明了,在2億年前,那裡曾經是一片汪洋,是魚龍騰飛跳躍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魚龍相匹敵的是蛇頸龍,它曾盛極一時,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身體較扁平,以減少水的阻力;頭頸伸長,使運動更加靈活;嘴裡長著尖銳的牙齒,能咬住滑膩的魚兒;四肢變成了鰭腳,便於划水游泳。整個模樣彷彿是一條長蛇和一隻烏龜的結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發展的飛龍、翼龍,成了當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飛龍兩翼展開時長6米多,尖長的頭顱,長著尖利的牙齒,後面拖著一條長尾巴,尖端還有一個“舵”膜,用來平衡身體。翼龍已經逐漸進化了,頭骨變輕,牙齒和尾巴已經退化或消失了,大腦半球中的視覺、平衡覺和肌肉等協調作用都已加強,飛行能力也增強了。翼龍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飛的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北美洲的翼龍,雙翼展開寬11米以上。

向陸地發展的恐龍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陸地的統治者。根據恐龍的食性可分為兩大類,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龍和動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龍,喜歡在沼澤和湖泊裡生活,由於身體過大過重,行動不靈活,只好藉助水的浮力來支援著。

生活在1.4萬年前的合川馬門溪龍,身高3.5米,長22米,重約30~40噸。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類等植物為食,在產蛋時才到泥沙較硬的水邊去。

祿豐龍,身長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龍,化石儲存得十分完整,這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

劍龍的背上長著刀山似的骨板,甲龍裝備堅硬的甲板,角龍的頭部長著犀牛般的尖角……這些顯然是它們防禦敵害的武器。

最凶殘的霸王龍長17米,站立起來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裡,長著匕首般的牙齒。它專門捕食那些吃嫩枝綠葉的恐龍。

最大的恐龍要算“樑龍”了。樑龍的腦袋很小,脖頸和尾巴很長。20世紀初,在美國猶他州發現了3條恐龍遺骸,後來利用這些遺骸復原了一條樑龍的骨架,陳列在匹茲堡的自然博物館裡。它全身長26.6米,頸長6.7米,尾長15.3米,身長4.55米,重約10.5噸。

最重的恐龍要算腕龍了。1909年,在坦尚尼亞坦噶尼喀發現了一具腕龍的完整骨骼,現在陳列在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它身體總長22.5米,身高6.4米,估計重78噸。在這以後,又發現了一些腕龍的骨骼,估計這些腕龍在活著的時候,身長可超過27米,體重達100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