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單元教學反思(人教新課標三年級下冊)

來源:才華庫 1.86W

口算乘法

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單元教學反思(人教新課標三年級下冊)

教後反思:本節課關於口算方法的探討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怎麼算?”,再分組交流討論。作為計算課除了要探究演算法的多樣化,更要幫助學生理清算理、運用算理,而非機械地重複計算技巧。這節課學生出來的演算法只有一種:3乘1等3,再在後面添上300後面的兩個0與10後面的1個0,等於3000。雖然學生知道“因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末尾添上幾個0”但為什麼要在後面添0,學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題教學時,學生出來了一種演算法,我指出,10個300是3000,所以等於3000。第二道算式,60乘10,學生回答時仍然只是說6乘1等於6,因數末尾有兩個0,再在得數後面添上兩個0。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口算? 

作業反饋:作業學生完成得都不錯,只是在解決問題時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教學反思:在數次估算教學中本課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課。兩位數乘法的口算難度,為學生自然產生了估算的需要。儘管也有學生嘗試口算但是複雜,自然引入估算。學生呈現的方法如同例題中的3種。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個因數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數。乘法的估算,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題目進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對算式進行估算,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估算,如果在解決問題中,就讓學生選擇能解決問題的估算方法,老師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在估算教學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樣化,更注重培養學生選擇最優的估算策略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在解決練習十四第8題時,學生出來較多的方法,如下: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約有30棵,再12行約多少棵。三、3行93棵,12行裡有4個3行,也就是4個93,93乘4估算出結果。學生都能對自己的方法進行說明,不錯。

作業反饋:學生都能正確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並且部分學生能認識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業中進行估算時約等號符號的書寫經常忘記,寫成等號。

乘法口算估算練習課

教學反思:今天上課鬧了一個小笑話,在解決養蠶問題時,題目是這樣說的:一張蠶產繭50千克。但我看成一張蠶產蠶50千克。還費了老半天的時間給學生說明蠶的生長過程。寫在黑板上時也寫成產蠶。在3班,沒有一個學生髮現我說錯了。但在2班,我邊說邊寫下“產蠶”時,學生說,老師這個字是草字頭的。我這才發現是“產繭”,而不是“產蠶”。覺得很是羞愧。連自己讀題都會讀錯,怎麼要求學生認真去審題呢。

作業反饋:今天的作業不難,學生完成得較好。只是第2題,讓學生去求全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沒有用約等號。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教學反思:

1、本課原是想從舊知識出發,讓學生藉助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但在新舊聯絡處理上還不夠緊密。在出示一本書23元后,問:你想買幾本。學生說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讓學生這樣說過而已,再提出買2本,算式怎麼列,買10本算式怎麼列。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出示後,問:你想買幾本,算式怎麼列?讓學生列式計算。再反饋。反饋時將23乘一位數的板書一種,乘整十數的板書一種。再問:這些算式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是舊知識。今天我們要問這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這樣學生在解決接下來的23乘12時,也會普遍採用這種方法,而不會只用豎式。

不當處:當學生出現另外兩種估算方法時,我問:少估了多少?

改正:比準確的結果怎麼樣?多估了還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導學生仔細地去觀察。

2、細節處理不恰當,沒有抓住學生的生成資源。

在讓學生解決23乘12時,學生出來的演算法比較多,其中一位是將23分成了20與3。再20與12相乘,3與12相乘。這位學生其實是受到了估算時的影響,少估算了3個12,因此他採用了這種方法。我稱許他是對的。但接下來,我把他的方法給擦掉了。如果我將他的方法保留著,引出另一種口算的方法。(將12分成10和2)然後等豎式列出來,學生說了每一步的算理後,讓學生找口算與筆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學生通過比較,會發現其中的一種口算方法就是筆算的過程,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這樣的比較方法的相通之處更好價值。還有一位學生出來的方法是20乘10等於200,3乘12等於36,2乘23等於46,最後相加。這種方法是錯的,我沒有進行正確評價。

當學生沒有出來我所要的方法時,在學生進行獨立練習時,我可以進行適當適時地點撥。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時,作為老師應該對學生所出現的情況心中有數,應該讓哪位學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隨意地點名。

3、算理講解得很透徹,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麼來的,第二步是怎麼來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體怎麼算,我講得比較簡單。理解力好的學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學生不一定能聽懂。我需要用不同顏色的粉筆與箭頭來寫明筆算的方法與順序。

作業反饋:今天的練習裡面,有三道是進位兩位數乘法。練習中的目的是通過將第二個因數分解為整十數與一位數來解決,但很多學生沒有想到用因數分解,只是用筆算,由於有進位,學生錯的比較多。個別學生在筆算上還有困難。

不進位乘法筆算練習課

教學反思:這節課由於個別學生對筆算的順序掌握得還不夠理想,因此,在學生練習並板演後,我分別請8位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在改同學豎式的時候,說一說計算的過程,這樣在列豎式、改豎式、說過程的過程中對筆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時讓他們說的時候,還都不大情願。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很大,都很想當老師上來說一說。

作業反饋:此次的作業完成得不錯,但在回答問題時大多學生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找出了乘11的規律,但在運用規律時比較死板。如61乘11等於671;71乘11等於781,但11乘52有些孩子就寫成121。說明他們對規律還不明白,只是照樣子用而已。

筆算乘法(進位)

教後反思:在筆算前讓學生先估一估是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的重要資源和手段,估算還能幫助檢查筆算的結果是否合理。我在學生筆算之前,總要讓學生先估一估,學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時,也鞏固了乘法口算。進位乘法的算理和不進位的相同,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獨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進位的處理。尤其在第2步計算,總有進位的,如若學生口算有困難的就存在進位寫法的問題,有的寫在豎式中,顯然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記錄在豎式旁邊。但是在計算結果校對中發現錯誤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學生都是在口算時這兒或那兒出點問題。教材在練習十六裡還安排了充分的練習。那麼就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吧!建議在起步階段的筆算過程中,要求學生輕聲說出每一步計算過程,每個數字都是怎麼得來的。在說的過程中改善書寫和計算中的一些馬虎現象,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作業反饋:本次作業是針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我要求學生每一道都列出豎式,如果書上已經出現豎式,就將豎式寫完整,如果沒有,就將豎式列在本子上夾進去。作業本上完成的情況比較理想。

筆算乘法練習課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學生的筆算正確率有較大的提高,且書上的題目難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決的問題,學生完成得也比較理想。

作業反饋:此次作業前4題是筆算或是一步乘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完成得較好。但在做第5題時,學生產生了對題目意思沒有正確理解就下筆的情況。第5題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求一天總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每桶水重19千克,一天共喝多少千克?第二個問題是承接第一個問題的,但學生受書上第8題賣明信片題目的影響,以為有一個條件是多餘的,就把18個班級這一條件給省略了,出現了錯誤。此題需要對孩子們再進行講解。

整理和複習

教學反思: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整理的能力還比較差,講得很零亂,東一點、西一點,沒有系統性,以後還需要慢慢地進行培養。

作業反饋:此次作業有5道題。第1題是筆算後再連線,學生完成得很好。第2、3題與前面的時間有稍許聯絡,有些條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運多少垃圾?已告訴每天運18噸,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噸,一年共用水多少噸?一年是12個月。學習困難的學生需要指點。第5題是帶星號的題目,理解力好的學生做得比較好。尤其是第2個小問題,剩餘的票按每張18元全部賣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餘是584-370是三位數,好多學生能根據二位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得到正確答案。但小部分的學生還有困難,但對他們不作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