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32W

 音樂巨人貝多芬

音樂巨人貝多芬(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哈爾濱市蕭紅中學  楊虹

一、教材分析

作為“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作為和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

貝多芬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當有人來拜訪他,並希望瞭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當無端被打擾時,他一樣會表現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也不免嘆息,感到軟弱。但是貝多芬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不向厄運低頭:作為音樂家,最大的打擊莫過於耳朵聽不見音樂。但他並沒有在耳聾的打擊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這一殘酷的事實,一方面儘可能獨立地處理日常雜務,另一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安靜,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和衝動,用“心”觀察和思考人生,進而把這種思考付諸音樂,把音樂由娛樂的工具變成了表達的語言,表現心靈中複雜多變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對世界的觀念,傳達對自我或大自然神祕的、難以名狀的感悟,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成為思想的載體,心靈的歸宿。

本文的作者顯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寫技巧。不但從遠到近、由上至下進行描寫,秩序井然,而且以形傳神,從對貝多芬的肖像描寫中,表現出了他的生活遭際、個性氣質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陳舊,甚至是不整潔的”衣飾,“拖在衣服後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蓬亂的頭髮,都在印證著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然而,與此同時,他那“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都在顯示著他對於不幸境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

本文層次清晰,脈絡清楚,按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的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接著,以一個初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後,作者讓主人公自己開口,坦露他的內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達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地表現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

二、學情分析

音樂家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傑出成就、獨特身世,以及著名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都為學生所熟知,這是學習本文的良好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更多地是關注他的內心世界,展示偉大人物的“平凡”一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他作為一個平凡人的苦惱與不幸,進而體會他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

三、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A、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脈絡 

B、學習運用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C、體會貝多芬的堅韌精神,培養學生堅強、執著、樂觀的人生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在外貌、語言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3、教學方法

     創造性閱讀(自讀--評析)

4、學法指導

     閱讀有關貝多芬的傳說:例如羅曼 羅蘭的《貝多芬傳》;約翰敘謝的《最後的大師:熱情與憤怒》等。

   查詢與貝多芬有關的資料:例如生平事蹟、音樂成就、逸聞趣事、不幸遭遇等。

   聆聽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初步感知。

   注意體會人物描寫的句子,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描寫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TV出現課題,授課人,貝多芬頭像及《命運》旋律[情境渲染]

同學們,當雄渾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叩擊著你的心扉時,這熟悉的旋律一定會讓你想到一個偉大的名字--貝多芬!

板書:音樂巨人貝多芬

雖然貝多芬的一生坎坷而多難,但是他所創作的作品卻輝煌而不朽!今天的這篇文章就將帶領我們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走進他的生活,傾聽他的心聲,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二、(初步感知)就讓我們從來訪者的角度讀文章,讀過後,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貝多芬在客人眼中是怎樣的一個人。

    --堅韌、孤獨、暴躁、熱愛、執著、驕傲、自尊    

那麼,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述這位音樂巨人在現實中的生活的境況的呢?

三、(探究質疑)下面就請大家再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哪些內容觸動了你?還有哪些疑問,並在文章中進行圈點評註。

    同時多媒體出現題目:文中哪些內容觸動了你,你還有哪些疑問,請在文中進行圈點評註。

    師巡視

    生讀書,批註

四、交流過程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的孤獨,這一點在文章的18自然段表現得比較突出。“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裡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在這裡我孤零零地坐著”,讀到這些句子,我有一種深深的同情和難過。在音樂上,他是那樣的輝煌;但在心靈上,他卻是那樣的孤獨。也許這正應了人們常說的“高處不勝寒”吧。

教師:很好,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分析。貝多芬泉下有知,他應該為此而高興。因為在這麼多年之後,能夠有人讀懂他的內心,感應到他心靈的呼喚。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他是一個很不幸的人。除了我們知道的耳聾,還有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幸。5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語:“還有他那個流氓一樣的侄子,一天到晚來麻煩他”。11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樣子。”由此可以看出,貝多芬雖然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但在日常生活中他與普通人一樣遭受著心靈的傷害。不管這些傷害是有意還是無意。

教師:很多人關注的是貝多芬的輝煌成就,但這位同學關注的卻是他所受的傷害與苦難,以一個平凡人的視角,透視他內心深處所遭受的傷害。

(1)語言交流小結:語言是心靈的載體,通過語言個性化的語言,找到走進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而貝多芬最深刻的語言是他的音樂,在他的音樂裡,我們感受他在痛苦中生長的力量!

多媒體:電影《貝多芬傳》片段音樂《田園交響曲》

板書:“心裡的音樂”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生活的簡單,物質生活的簡單。文章5自然段中說:“他自己做東西吃,吃得簡單隨便……”7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所有這些看上去都已經顯得十分陳舊,甚至是不整潔的。”從這兩處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不在意物質享受。對他來說,精神的充實遠比物質的享受更有意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貝多芬將他所有的時間都給了他鐘愛的音樂,他不希望以奢華生活浪費他的時間。

教師:這個同學能夠抓住女傭的語言和貝多芬的衣著來分析,很好。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不屈不撓的精神。他雖然有那麼多的不幸和苦難,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甘心墮落,而是頑強地抗爭。請大家注意這幾處的描寫:6段的“一個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給人明顯的印象就是他能擔負得起”。8段的“人們可以看見他那只有力的大手”。9段的“一張含蓄了許多愁苦和力量的臉;人一樣蓬勃的頭髮”,“深邃的眼睛……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一張緊閉的嘴,襯著略帶方形的下頜,整個描繪出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這些描寫都在告訴我們,他在以自己的不屈不撓向命運抗爭。

教師:這位同學能抓住外貌描寫,洞悉人物的內心世界,角度抓得好,分析得也好。命運的苦難並沒有將貝多芬壓倒,相反,他勇敢地直面這些苦難,不妥協,不屈服。

(2)小結:在貝多芬堅韌的外貌,我們體會到了貝多芬的精神與內心世界!

多媒體:英雄塑像

板書:“精神的崇高”

學生:我和他的感受相同。但我想再作補充。除了外貌描寫,在語言、神態的描寫上也有體現。比如22段的“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23段的“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這兩處也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貝多芬內心的堅定、勇敢和永不屈服。

(3)探究質疑小結:貝多芬直麵人生的苦難並將其融入到音樂創作中的非凡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一個貧苦的人,世界給了他不幸,他卻用痛苦來製造歡樂。”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的.善良可愛。他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有偉大顯赫的一面,也有著可愛純樸的一面。文章15段有這樣一句話:“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貝多芬內心善良的一面,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不可親近。文章25、26段寫的是他向客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其實是很可愛的人,甚至有點孩子氣。

教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的發言。他深入到貝多芬的靈魂深處,他看到了人們不常看到的善良、可愛、純樸。貝多芬是一位偉人、怪人,但也是一位善良、純樸並有愛心的人。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的坦蕩真誠。當他面對不幸時,能夠以一種坦然的態度對待,而不是陷入悲傷恐懼。14段貝多芬這樣說道:“你們說的聲音大些,我是個聾子。”文章15段中貝多芬這樣說:“過來坐在我旁邊,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從這兩處可以看出貝多芬並不諱言自己耳聾,而是坦然面對,接受現實,這表現出一種無懼無畏的精神。

教師:很多人面對苦難,或者一味誇大以期引起別人憐憫,或者逃避。但貝多芬卻不一樣,他能夠坦然面對現實,很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內心的渴望。我覺得他是一個充滿渴望的人,他的內心有很多向往與追求。19段有一個詞“神往”,這個詞用得非常好。它寫出了貝多芬對交流的渴望、對寧靜的渴望。18段有兩個詞:“一滴淚”、“好靈魂”,這是他在看了客人的紙條後的真情流露,反映出他內心渴望與外界交流,渴望人們瞭解他的內心世界。

教師:分析得非常深刻。能夠從詞語中深入體會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確,貝多芬是一個內心充滿了渴望的人,他渴望被人瞭解,渴望走出孤獨,渴望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這種渴望,其實也就是他對生活的追求與熱愛。種種的不幸並沒有磨滅他對生活的熱情,相反卻激起了他對生活更大、更多的熱情。大家用自己的眼光觀察、部析著貝多芬,展示了他作為普通人的另一面。

五.(啟迪感悟)相關資料

大家今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眼光觀察和剖析了貝多芬,展示了他作為普通人偉大而又平凡的另一面!我們應當感謝作者何為先生,如果不是他運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外貌描寫,也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作為大音樂家的貝多芬內心有著多少孤獨與渴望,多少無奈與痛苦,更不會理解他是怎樣將不易掌握的命運兌換成音樂創作而生活下去的勇氣與執著!

所以,現在當我們以平凡人的視角走進他的生活與音樂時,你是否對貝多芬有了新的感受和認識,請給自己的生活和閱讀體驗談一談!

多媒體:怎樣理解巨人的含義?

二、小結:貝多芬在音樂裡達到了力量與完美的最高融合,這份融合來自他對生活與音樂的熱愛和執著,不愧為音樂和生活中的“巨人”

    作者在描述中,也表達了對這位“巨人”的評價和認識。(多媒體:文章24節語句 板書:“永恆”)

三、作業:一篇文章的內容是有限的,希望課後聆聽貝多芬的這些音樂作品會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這位“巨人”的精神與思想!

四、多媒體詩歌(適當引用)

    有人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然而美的音樂卻難以用文字來詮釋。

五、總結:今天,每當我們聆聽貝多芬的音樂時,都可以看作是對貝多芬之魂的崇敬和紀念,因為他那頑強不屈的精神至今仍在滌盪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知道了,有一種力量是執著,有一種精神是偉大,也許我們並不偉大,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精神和情懷去做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教學反思]

一、文章是怎樣表現貝多芬的形象的?

貝多芬的形象:A、從女傭這一見證人的角度,介紹他的基本生活情況和精神狀態

                     B、從客人的眼光,描寫再現他的形象--外貌

                     C、從主人公的角度,展示他的內心世界,表現其性格--語言、神態、動作

        性格:堅毅頑強的性格,反抗個人命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

總結貝多芬形象:有堅忍無比的意志

嚴肅而善良

獨立而驕傲

沉鬱而堅強

熱愛自然、獻身音樂

與世不和諧的性格行為,在痛苦中創造音樂的輝煌

二、本文的獨特之處在於:A、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B、著重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

描寫方法:外貌、語言→心理→性格(表→裡)

表現角度:女傭→來訪者→主人公(淺→深)

人物性格:孤獨、安靜→孤獨的源自耳聾(外→內)

患病後內心並不平靜、並不甘心、火山一般掙扎這也是對“孤獨”客觀結果的抗爭,安靜不僅是孤獨的外在表現的客觀結果,更是抗爭後對生命的領悟,是內心的坦然。面對和勇於承受後的平靜,是專注執著於創作的一種態度,孤獨是一種生活狀態,安靜是內心狀態,孤獨是痛苦的不幸的遭遇,安靜是靈魂的偉大與昇華,這一切是對音樂、對人生的熱愛和追求。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更在於他勇於直麵人生的極度苦難並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不屈的抗爭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靈的表現。

作者簡介

楊虹畢業於黑龍江大學,現任教於哈爾濱蕭紅中學,市級語文學科骨幹教師, 市級德育骨幹教師,哈爾濱市優秀教師,哈爾濱市優秀班主任,東北三省四市素質教育研討課一等獎,哈爾濱市南崗區百花獎一等獎, 全國素質教育研討會彙報課。

[點評]

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主要應體現在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的感知體驗上。

《音樂巨人貝多芬》這篇文章,學生初步感知並不困難,關鍵是讓學生在品讀文章那些含義深刻的語句時能夠真正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從而感知他的精神和思想。因此在“初步感知”後安排的“交流質疑”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調動自己情感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體味語言文字,幫助學生去思考、適當的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包括適時地利用多媒體去渲染和烘托一種意境氛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相互的交流,使學生讀懂了內容,讀出了問題,更讀出了自我。教師的啟發不流於形式上的問答,更落實在幫助學生思維,從語言文字的角度去感悟,這種心靈的交流是自由愉悅且積極的。不僅使學生獲得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於其良好的人格及人文價值觀的形成。

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    鄒秀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