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閱讀理解練習題及答案

來源:才華庫 1.57W

魯迅《野草》閱讀理解練習題

《野草》閱讀理解練習題及答案

(一)

1.這篇文章是魯迅寫的一篇      (體裁),選自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⑴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肅殺:

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⑶我……很憤怒他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苦心孤詣:

3.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

4.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5.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6.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7.“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8.第一段末說“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我”“驚異”的是             ,“悲哀”是因為                   ,這句話是結構上的作用是

9.“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10.寫風箏事件的兩段文字,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作者最後送給弟弟風箏並同弟弟一起放風箏,體現了作者     的精神。

12.末段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13.“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         ,而且指        。

14.你讀了這篇散文有哪些感受?

15.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二)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問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祕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欺瞞了我的眼睛,這樣 ② 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 )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 )在地下,( )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1.根據課文,選擇恰當的動詞填入括號中。

A、拉  B、抓  C、擲  D、扔   E、踩  F、踏

2.結合上下文,在文中劃線處填上兩個適當的成語,並解釋。

①     :

②     :

3.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段的內容。

4.畫出關於小兄弟的動作描寫,並分析其中一處的作用。

5.文中的“我”為什麼要毀壞小兄弟的風箏?作者在描寫當時的“我”時故意把自己寫得很粗暴,這又是為什麼?

(三)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1.“驚異”、“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是為了強調小兄弟       ,為什麼會這樣呢?

2.關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這一句的理解是:

3.為什麼作者對於小兄弟的回答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4.為什麼作者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了形容天氣之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四)

①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②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實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③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了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糊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

④“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⑤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⑥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1.語段①中加點的“不幸”應怎樣理解?

2.語段①中“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應具體指前文的哪些事?)

3.作者產生懺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4.語段③—⑤運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5.語段③“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一句中的“生”應如何理解?加上引號有何作用?

6.語段⑤中“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應怎樣理解?

魯迅《野草》閱讀理解練習題答案:

(一)1.散文、《野草》2.⑴形容天氣寒冷,草木枯落。⑵形容猛然醒悟過來。⑶這裡是費盡心思的意思。 3.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4.反映魯迅先生知錯必改,充滿自省精神。 5.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6.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7.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 8.“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引出下文 9.這裡所說的“春天”,是小時候的有風箏的故鄉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10.魯迅把對弟弟的壓制寫得很嚴酷,這裡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11.善於自責 12.“我”要討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13.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當時的天氣;心頭的悲涼 14.略 15.略

(二)

1.B C F 2.①恍然大悟:忽然醒悟過來。②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營或經營。3.我發現小兄弟在做風箏,並且毀壞了它。 4.用“驚惶”、“失了色”、“瑟縮”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小兄弟被“我”發現後的慌張和恐懼。 “絕望”二字與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鮮明對比,形象地寫出了小兄弟心愛的風箏被“我”毀壞後的難受和痛苦。一個“站”字則突出了他在“我”離去後一個人面對空寂的小屋時的心痛和無奈。 5.“我”毀壞了風箏是因為我覺得“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這種遊戲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許他去接近和製作本屬兒童天性喜愛的玩具——風箏。作者把當時的“我”寫得很粗暴是為了表現“我”的內疚與沉痛的自責。

(三)

1.完全忘卻。因為小兄弟並不認為自己受到“精神的虐殺”,而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自己也認為做風箏是不正當的行為,自認該罰,所以絲毫不放在心上,渾然忘卻。

2.過去的事情已經全都忘記了,連去怨恨的理由都消失了,我還怎麼能得到寬恕呢?

3.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渾然忘卻使我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鬆,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而虐殺者橫行無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4.“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四)1.暗示此時的“我”已經因為年少時的舉動受到了心靈的懲罰。 2.將心靈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風箏粗暴武斷地撕破踏扁踩壞。 3.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 步入中年後真正領悟到生存的艱辛。 4.對比 “我”深深的悔意和失落。 5. “生”一指臉上條紋的形狀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艱辛體現在了他的臉上。引號起強調作用。 6.小兄弟對過去的事情全然忘記,連怨恨的理由都沒有,我還怎麼能得到寬恕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