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4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赤壁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之中《赤壁賦》文學色彩最為濃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這篇名賦應該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句式駢散夾雜,參差錯落之中見整齊之美、聲韻之美,適於美讀。全賦4段,537字,背誦有一定的難度,死記硬背之後往往容易忘記,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背誦指導。在抓重點的基礎上,化整為零,將較長的文章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進行記憶,將內容一點點“吃”下。這篇賦文質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蘊含著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結合文字深入探討,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作者人生態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增加文言積累,積澱文言語感。

2、品味如散文詩一般精練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4、瞭解蘇軾的人生感悟,倡導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文章。難點:研討蘇軾的人生感悟,感受其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競賽法、誦讀法、討論法

媒體準備: 背景音樂、ppt。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讀《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度》。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的字詞句。

(二)情景設定:配樂,展示蘇子泛赤壁的`畫面;學生朗讀課文。

(說明:將學生的思維帶進泛舟遊赤壁的優美意境之中)

(三)字詞句積累複習板塊

課前將學生分成組,佈置複習任務,要求學生將本課中的文言實詞、常用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找出來,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

(說明:用競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掌握字詞句的知識。)

(四)誦讀背誦指導板塊

1、匯入:《赤壁賦》給人瀟灑神奇、出塵絕俗的純淨的美感。(著名作家巴金)

2、文章第一段描寫夜遊赤壁的情景,展現了一副優美的秋江月夜圖景。

(1)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並朗讀。

寫景的三組對偶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四人討論,形成一個整體畫面,用優美的語言將這個畫面描述出來。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擬簡單的提綱,目的在於通過想象再現此時此地此景。請一個學生描述。

(3)展示一幅風水月的畫面。學生通過畫面嘗試背誦寫景句子。(出塵絕俗之美)

(4)這樣的美景使泛舟者產生了怎樣的心理感受?

心理感受: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5)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抓重點句子法和想象畫面法背誦第一段。

3、面對同樣的明月清風、良宵美景,主與客的感情有何不同?(主樂客悲。)

(1)找出表現蘇子快樂的句子,朗讀並背誦。

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2)客之悲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洞簫聲。)展示客吹洞簫的畫面。

(3)作者是如何描繪洞簫聲的?朗讀並背誦。

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4)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女生背誦“蘇子樂”的內容,之後哀怨傷感的洞簫聲響起,男生背誦“客悲”的內容。

4、在哀怨、憂傷的音樂中全班齊聲誦讀第三段。

客面對明月清風、良宵美景,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他之所以要“託遺響於悲風”,其緣由是什麼?(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歸納:①生命平庸。②人生短暫。

5、在優美的音樂中全班齊聲誦讀第四段。

(1)針對“客”所發出的人生悲嘆,蘇子是如何說服“客”的?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瀟灑神奇之理)

歸納:①針對“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闡發觀點。從“不變”的角度來看,人生是可以永恆存在的。②從“物各有主”來提出要順其自然。(說明:鍛鍊學生篩選資訊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並不難,難點是歸納概括主客各自的觀點。教師要適時加以點撥。)

(2)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觀?(樂觀曠達的人生觀。)

(3)①全班分成兩組,各讀一段,要求一組讀時另一組默讀。②分男女生讀,要求一組讀時另一組丟開課本試背。

(五)延伸拓展板塊

1、主客這一場辯論中,你認為對你人生啟迪最大的是哪些句子?請朗讀出來,說說為什麼?(小組討論,組內交流,代表發言)(說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扮演組織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做些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2、教師總結。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把延伸拓展板塊中的“人生啟迪”整理寫成讀書筆記。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2

設計思想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文言文學習的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語言材料的積累,語感的培養,是新課標的一個突出特點,但積累文言知識不同於積累現代漢語知識,一方面,漢語變遷造成了語言障礙,另一方面,古代社會生活習俗我們難以理解,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依*背誦,讓學生熟讀大量的課文來打好基礎,以達到“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目的。因此應該把朗讀、背誦貫穿到文言文教學過程之中。再者,高中新教材選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來滋養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精神樂園。文言文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滋養中,情感上產生共鳴。

教學設想

《赤壁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之中《赤壁賦》文學色彩最為濃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這篇名賦應該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句式駢散夾雜,參差錯落之中見整齊之美、聲韻之美,適於美讀。全賦4段,537字,背誦有一定的難度,死記硬背之後往往容易忘記,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背誦指導。在抓重點的基礎上,化整為零,將較長的文章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進行記憶,將內容一點點“吃”下。這篇賦文質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蘊含著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結合文字深入探討,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作者人生態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 競賽法、誦讀法、討論法

媒體準備 背景音樂、PPT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

(說明:將學生的思維帶進泛舟遊赤壁的優美意境之中)

(說明:用競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掌握字詞句的知識。)

寫景的三組對偶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心理感受: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客面對明月清風、良宵美景,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他之所以要“託遺響於悲風”,其緣由是什麼?(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歸納:

①生命平庸。

②人生短暫。

歸納:

①針對“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闡發觀點。從“不變”的角度來看,人生是可以永恆存在的。

②從“物各有主”來提出要順其自然。(說明:鍛鍊學生篩選資訊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並不難,難點是歸納概括主客各自的觀點。教師要適時加以點撥。)

(2)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觀?(樂觀曠達的人生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