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65W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成績呢?制定一份工作總結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工作總結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又接近尾聲,其實,本學期的時間很短,也難怪不知不覺就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在課題研究方面,還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績。下面就簡單的小結本學期的課題工作。

一、制訂計劃,加強落實

開學初,根據學校課題組計劃制定個人課題研究工作計劃。並在工作中圍繞本學期“各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務,積極落實。並取得很好的成績,本學期是課題研究的中心階段,課題研究成果,已經初見彌端。

二、提高認識,加強學習

本期來,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首先加強課題組教師的理論學習,本學期我校理論集中學習,通過理論學習使我們的課題研究有知識支柱,使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認識到課題研究是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

三、本學期課題研究成果

本學起初,我校進行了五個課題的研究,並在研究中有針對性的加以總結。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1、學習教育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2、每月按時參加學校的課題集中研究學習,並認真撰寫學習筆記。

3、跟蹤觀察學生個案,並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課堂和課後積極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質。每月都在詳細做好觀察筆錄。

4、每月及時把科研進展情況和個案分析進行總結在課餘和休息時間,以便課題組老師們共同探討,互相學習溝通。

四、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課題研究課,是教師走向成功的開始,我能積極參與上課、聽課和評課活動。本學期,課題組進行了說課評課活動,在每次的活動中,我都能認真學習、記錄,和課題組的老師座談,交流,並把評課意見上傳到個人部落格上。在評課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大,學到很多新的理念。本人雖只是課題組組員,但能夠按時參加課題組活動,並按時完成為課題組任務,每月參加一次小組會議,積極發言,並在月末及時上交課題組各項資料。

本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問題和困惑,在今後的研究中也會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但我們堅信,憑著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在以後的研究中一定會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成績。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2

教科研工作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認識與發現,是對教育教學科學規律的探索與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內,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內涵,做到在聚焦課堂、聚焦教研的活動中,達到引導、開發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體思路

以校本教研為依託,以教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落實課堂教學為抓手,以課堂效率的提高為突破,以師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科研質量,增強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牢固樹立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和成果意識,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教研意識,切實把自己實際教學真實問題轉化成研究課題。以研究並解決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領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促進教職員工多角度反思,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圍繞落實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動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抓好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積極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細化課堂教學的環節,明確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切實解決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形成各學科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三大教學模式。

三、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深入開展。

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單位,教研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實現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開始我校進行集體教研培訓,明確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研什麼、怎麼研,通過培訓使老師們明確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進了教研組、備課組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各組教師積極投身於校本教研中,鑽研教材、吃透課標、探討教法,各教研組堅持每週至少一次集體教研和聽、評、說課,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樹立研究意識,教研組長帶頭做研究課,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興校之本。針對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請進來、走出去”也是我們學習教科研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聘請專家來校講座,組織部分教師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回來後及時總結並再對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大部分教師的科研意識得到加強,老師們自覺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職工作的一部分,加強校本教研,學校還積極為教師創造條件,搭建舞臺,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各教研組的“教研沙龍”活動,通過此教研活動,老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水平均得到了鍛鍊提升,收穫很大。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教研效果不僅體現在公開課,彙報課中,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隨處可見。我校曾獲得省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三人,市級公開課一等獎的有六人,國家級論文一等獎的有五人,省市級一等獎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程序,教師由“傳授型”、“經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3

紫陽中學體育組20xx年申報的體育類課題《大學聯考體育專業訓練的有效策略與研究》10月份通過了安康市教研室的稽核。體育組和學校教科室隨即召開開題報告會,安排部署相關事宜,動員課題組成員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來。紫陽中學的體育大學聯考近年來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與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體育組的正確引領有很大的關係,體育的每一位成員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才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但是,隨著大學聯考體育專業的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整合訓練資源,優化訓練方法,為我校體育大學聯考更快更好發展作出貢獻。

課題組對每位成員做了明確分工,現就我承擔的立定跳遠和鉛球專案訓練的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1、研究方法:

①、文獻參考和網上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陝西體育大學聯考的四個專案,對於技術性要求並不高,主要還是偏重於身體素質方面的能力,這為我們在訓練中節省了很多環節,但是,它依舊屬於運動訓練的範疇,依然需要我們按照訓練的基本規律和要求來安排訓練工作。通過文獻的參考和網上的學習,開拓了我的視野,提高了我對訓練的認識。

②、經驗總結法:根據往年的訓練經驗,以及平時在訓練中的及時總結和反思,不斷修正和改進訓練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調查分析法:對往年同期的資料進行對照分析,並瞭解每位隊員的訓練基礎,做好記錄,分析隊員發展的情況。把所有的資料都形成文字性材料,供以後的參考。

2、立項以來所做的工作:

①、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促進訓練水平的提高。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訓練。按照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安排,及時總結訓練得失,不斷超越自我,在訓練中提升自我。

②、按照課題組的安排著重研究自己所承擔的專案。

A、立定跳遠的身體素質屬性?

B、如何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

C、怎樣才能形成有效的訓練?

D、原地推鉛球的身體素質屬性?

E、影響鉛球成績的幾個要素?

F、怎樣才能提高鉛球成績?

G、如何有效訓練?

3、初步取得的成績:

①、基本認識到這兩個專案的運動特點。

②、基本明晰這兩個專案的內在關聯。

③、這兩個專案運動用時短,屬於高爆發力專案,在訓練中要特別注意其運動特點,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時間,同時要注意讓隊員瞭解該專案相關的理論知識,從而引導自身的訓練。比如立定跳遠的全身協呼叫力,收腹舉腿和伸腿落地。原地推鉛球的超越器械以及加速的原理,出手速度的重要性等。

④、訓練的有效策略就是把繁瑣的多餘的部分去掉,把有效的高效的方法彙總,有效的運用到我們平常的訓練中去,這就需要各個專案的負責人最後在一起交流總結,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訓練指南供以後的工作。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4

我們體育組成員參加了課題《大學聯考體育專業訓練策略與計劃》,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高中體育創新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此基礎上為了使訓練的水平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有所發展,為高校輸送更多的體育專業人才,在體育專業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展開了專業訓練的有效策略研究,其目的是讓更多的體育大學聯考生達到體育專業的要求,體育教師探索、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訓練手段與方法已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1、認真對待,穩步推進。

2、組織培訓課題研究的教師。利用網路、專注自主學習,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積累業務知識,並做好業務筆記。

3、確立了參加訓練的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主體的研究,並撰寫了調查報告以及訓練時間的長短對成績進行分析。

4、堅持訓練有集體備課和聽評課活動,注重訓練問題的研究。圍繞課題的研究,堅持集體設計、實施於訓練、教學反思、師生評價的模式。

預期研究成果初見成效:

1、充實了理論,轉變了師生觀念。重視學生,調動和開發學生潛能,使體育訓練有針對性。

2、活動的內容很多,達到了多樣化如召開課題研究會議、體育大學聯考訓練研討會、校際交流、模擬考試、親臨現場指導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各校訓練能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活動有計劃、有目的,針對性強,且各項活動交錯進行,每個活動都有針對性,能有目的地解決各個時段出現的問題與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未雨綢繆,這些多樣化、系列化活動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訓練的有效性。

3、進行資料跟蹤各位老師在總結時能夠全面進行總結,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也能從問題中總結教訓並作進一步改進,需要進一步細化從資料著手對學生進行全程跟蹤,即從學生的開始訓練、過程以及最後的結果發現各個階段的變化規律,這樣更有利於改進訓練手段。

4、對學生進行跟蹤,從中發現訓練手段與方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及開展活動的重要性,從而發現其中規律以及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模式。

5、第一階段工作有困難的存在,也有收穫的喜悅,下一步我們課題組成員將紮實工作,再接再厲,繼續深入研究,相信在以後的時間當中,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將會在一個不斷髮現問題過程中成長,在總結、交流、互動中不斷完善,也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教師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5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我對自己的課題研究(大學聯考體育專業訓練的有效策略研究及課堂教學、體育訓練)工作進行一次階段小結。作為一名高中體育教師既要進行日常教學又要肩負著繁重的特長生訓練工作,首先,對自身能力的要求就會更高,更具有專業性。學生正是通過教師科學而專業的指導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來提高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中,我忙碌著、辛苦著、奔波著同時也收穫著。本學期,我從自己的教學、訓練實際出發,樹立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理念,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研修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訓練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和訓練始於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教學訓練中可運用導語,演示實驗、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瞭解重點、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導興趣

山區的學生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國中之前幾乎沒有正規的上體育課,更不要說接受過專業訓練,他們的身體基本素質差,接受新知識慢,消化知識和理解能力相對比較差,這就促使體育教師要調動學生對體育專案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主動力和源泉,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要抓住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向和特徵,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使學生在自覺主動的去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去體會過程中的樂趣,逐步培養興趣。就課堂導引而言可採用故事開引、巧設懸念、設疑質疑、妙語解頤、遊戲匯入等方法,使課堂授課伊始,便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大腦中產生追根問底的想法;在課堂授課中,可利用課文中存在的遊戲、風趣的笑話、幽默的謎語、播放配套的音樂,或開展小知識競賽等有趣的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動起來,活躍起來,達到激發和培養興趣的目的。通過教師導興趣,真正實現變"苦學"為"樂學"的目的。

2、導學法

過去教師常問學生的一句話是"學會了"嗎,如今教師要問的是"會學了"嗎。這是教育本身質的飛躍,"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是教育發展的主題思路。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檢查、分析學習過程,對如何學、如何鞏固等問題進行審查,並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規則和內在關係。學法指導則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思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生髮揮和挖掘潛能創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重要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其規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張是"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故而教師在授課計劃醞釀時就要拋棄向學生灌輸知識這一"著眼點",以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動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發展個性為突破口,改變"學會知識"這樣的單一目的和最終目的,要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入手,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體會過程本身的收穫,不斷反思、捉摸內在因素,達到"會學"的目的。具體到授課而言,要把握課堂授課中的讀、思、說、議、做等環節,讓學生髮現多條通往目的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最佳路徑,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

3、導思維

對學生而言,學習中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善思者,會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憶、想像、對比歸納,這樣可以加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謂"學起于思"、教師在傳道授業時,要善於點撥疏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別是在教學時,要創設豐富的智力開發情景,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當學生苦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著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學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引導學生超常思維,即打破思維定性,改變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產生新思路,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從而鍛鍊和發展思維能力,變"苦學"為"樂學"。

4、導創新

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素養要求,因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質"才是最終任務,通過導學實現這一目的:一是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造就條件。二是積極引導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據理力爭,敢於質疑。三是給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並提出某些不同意見,是提高學生創新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質疑才能調動思維,只有思維活躍才能產生創新的意識。多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髮明創造,通過活動中的具體操作,比賽中的競爭去激發學生思考,去求新立異,去創新。教師給於必要指點的同時,儘量把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個性才能顯現,才能取得發展。

最後引用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極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緒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動才能決定人生價值"。我會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嘗試,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不斷探索,向著更高的目標邁出堅定的步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