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面向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來源:才華庫 1.45W

論文摘要:為了使現代服務業更好地培養人才,以培養具有優勢品質與技能為目標,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總結了幾年來的實施效果,提出了高職院校要在“產學研全程合作方式”等5個方面開展研究。

關於面向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論文關鍵詞:現代服務業;培養模式;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結構

一、辦學的指導思想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明:“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型別,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程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以浙江省、杭州市和“長三角”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教育思想的轉變為先導,以“適應性”為目標,以“應用”為宗旨,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突出優勢技能與優勢品質,全面設計實施了以素質教育和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培養方案。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根據市場需要,把培養的目標定位為:為現代服務業培養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

杭州市目前正在致力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50%左右,初步形成高層次“三二一”產業結構,成為服務業大市。旅遊產業、大文化產業、金融服務業、商貿物流業、資訊服務與軟體業、中介服務業、房地產業和社群服務業將作為杭州市的重點行業來發展。

2.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現代服務業職業人才的培養也具有自身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表現在現代服務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人才具有的知識、技能與素質的要素結構,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與方法,以及人才培養過程的質量監控等方面。

自2002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探索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全力優化人才培養過程。

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把篩選的工作過程操作要素作為課程開設邏輯起點,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再將職業綜合能力分解為若干專項能力,確定具體課程(含實踐)和教學內容。對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捨棄那些與職業能力培養關係不緊密的內容,增加本行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將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實際工作對職業崗位技能的需求變化資訊及時反映到教學內容中去。

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技術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為主線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職業人才培養初次崗位與發展崗位要求,以公民素質課程、專業技術課程、職業拓展課程和社會活動課程四大板塊構建了職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各專業按新課程體系設定要求開發編寫選定教材。

3.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為了有效實施培養模式,凸顯辦學特色,佔領物業管理理論的制高點,於2003年3月28日成立浙江育英學院物業管理研究所,是浙江省首家物業管理研究所,通過研究所彙集了一大批物業管理界的精英,組建了專兼職相結合的研究隊伍,真正走一條產、學、研的相結合的路子。

2006年12月教育部課題《計算機專業產學合作研究與實踐》順利通過鑑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產學合作研究與實踐”獲杭州市教學成果二等獎;“高職現代服務業職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獲杭州市教學成果三等獎。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成果

1.高職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

調職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的框架結構由四大板塊組成。

(1)公民素養課程。“職業人”應具有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思維方法、道德、修養、心理、體質、語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礎知識、技能與素質所設定的課程為公民素養課程。各專業設定的公民課程分為六類:思政理論;道德修養;身心健康;應用工具;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創業與就業指導。

(2)專業技術課程。職業崗位(群)所要求必須具有的知識、技術、能力、品質、形象、體能、證書等所設定的課程。本課程為必修課,分為四類:基礎課;技能課;實務課;集中實訓課。

(3)社會活動課程。注重人的個性發展和優勢品質與社會活動能力培養,完善“社會人”的課程。社會課程分為四類:主題班會活動;社團活動;公益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活動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形式為主要載體,由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實施社會課程。本課程為必修課。

(4)職業拓展課程。旨在增強學生職業發展後勁,提高優勢競爭力,提高職業轉換能力的課程為拓展課程。本課程為選修課。職業拓展課程分為六類:黨課;人文藝術;管理基礎;職業技術;必讀書籍;考級考證。

2.樹立實踐教學的整體觀念

實施“三段式”實訓與特色實訓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實習實訓模式。

大一學生進行為期一週的職業考察實訓;大二學生組織去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為期二週的崗位見習實訓;大三學生開展畢業頂崗實習。

各專業除了進行常規校內、外教學實訓之外,結合專業自身特點開展特色實訓專案,融知識、能力、素質於一體,教、學、做相結合的“工學結合”有效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實訓過程中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誠信品德、敬業奉獻、團隊協作、創新能力等得到綜合鍛鍊。

如經管營銷類專業的“百元實訓”專案實訓;會展專業舉辦的全真性“育英大學生時尚節”;資訊科技與應用系把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動手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將校內專業實驗室、資訊科技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與IT公司相結合,構建實踐教學大平臺,通過相應課程的實訓指導,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參與能力的培養,突出計算機應用、資訊管理、常用工具軟體的使用、應用程式介面的設計、網站建設和網路技術應用技能的訓練。

將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實訓、專業實訓、頂崗實習三部分,打破各個實踐環節各自為政的局面,系統設計,統籌安排,使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實踐教學課時佔教學總課時的50%以上。全面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與持續發展能力。

3.培養途徑的多樣化

(1)集中實踐教學。民航旅遊分院的“2+1”教學模式是指學生2年在校學習,1年直接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分別在空中乘務、酒店管理與民航運輸專業堅持了“2+1”教學模式。並在“集中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探索,自2002年開始實施“集中實踐”,極積開拓校外實訓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建立了符合專業教學需要的實訓基地,有中國國際航空浙江分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寧波分公司和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等。學生遍佈國內三大航空集團的12家航空公司、四家機場、省內外的10家四星級以上酒店。

民航與旅遊分院採用“全真性集中頂崗教學實訓”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特色,將專業專職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組合成“雙師型”隊伍,這支隊伍在團隊帶頭人的指導下,相互聯動、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優勢互補。(2)以學生科技競賽為切入點。資訊科技與應用系以學生科技競賽為切入點,提升資訊科技類專業“職業人”培養的優勢品質和技能。組織學生參加浙江省第2屆計算機除錯員職業技能大賽,獲得第1、2、3名和團體獎。組織學生參加2004-2010年共7屆的浙江省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共獲大專組12銀6銅18塊獎牌和4次優秀組織獎。組織學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競賽等多項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另外還組織學生參加廣告設計、英語口語、食品檢驗、電子商務、餐飲服務和文祕等多項技術類競賽,獲得好成績。

通過探索培養學生技能的方法,提高技能訓練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結合競賽內容促進技能教學,以技能競賽為動力,以競賽專案為驅動,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將技能競賽與實踐技能訓練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實踐技能教學質量。

(3)訂單培養。2003年以後,物業管理專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已成為本專業辦學的一個特色。目前已與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影響的浙江綠城物業管理公司、浙江耀江物業管理公司、浙江南都物業管理公司、杭州大家物業管理公司和杭州綠都物業管理公司等10家物業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2001年第一個訂單班“綠城物業班”掛牌,2005、2006、2007和2008年分別完成了“綠城班”、“南都班”、“耀江班”、“怡華班”、“高盛班”和“大家班”的16個掛牌班級。實現了學校培養與企業招聘的緊密結合,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保障,達到了學生、學院、企業三方的“三贏”。

電子商務專業從2003年開始,先後與阿里巴巴、淘寶網、網盛科技、浙大盤石等多家公司形成了長期合作,並簽訂了相關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協議。2007年與浙江盤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成立“浙大盤石班”,2008年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創辦“阿里班”、“誠信通班”,專門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援。在成立訂單班的過程中,增強了本專業與公司之間的聯絡,達到了學生、學院、企業三方的“三贏”。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創造了大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2006年有13位學生在阿里巴巴成功就業,到2010年實習人數超過100人,成功就業40多人,而且帶動了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就業。

(4)就業實習一條龍。藝術設計與人文系針對畢業生採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和就業‘一條龍’服務的特色教學”。使學生實現了“雙百”——百分之百畢業、百分之百就業。

針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環節教學進行研究,以廣告設計與製作、環境藝術設計兩專業為切入點,探索將實習、畢業設計、就業教育三個核心教學內容進行“一條龍”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將實習期間承接的實際專案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在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內的設計師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設計作品被客戶採納應用,學生實現了在實習單位就業的願望。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生連續五年就業率達100%,且專業對口率在80%以上,這些指標在當時省內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一。

經過我們對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4.提高人才綜合素質

提高人的素質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最根本要求。對於從事服務業工作的人才的要求,除了政治思想素質、心理身體素質、專業業務水平外,還應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

為此,我們另一方面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如開設公共禮儀、音樂欣賞、書法、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等選修課程,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藝術品味,把美的觀念引入教學中,使專業技術與音樂美、書法美相交融,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境界。

5.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主要通過學生參加學校和企業的課題研究、參加各種相關的科技競賽和在自辦公司承接實際專案等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充分利用產學合作引入創新課題,首先讓教師參與企業的創新專案研究,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使教師逐步改變科研和教學中較為偏重理論,實踐經驗相對欠缺的狀況。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能發揮教師的科研能力,並在實踐中積累實踐經驗與案例,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授課不再呆板和教條,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提高了教學質量。

學生參與校企合作引入的創新課題的實踐,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實踐增進了學生對創新過程的感性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如有6名學生在華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參加蕭山區工業園區資訊化試點建設專案開發的培訓,最後有3名學生參加了此專案的開發和實施。另外,還與浙江杭嘉湖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派出15名學生到該公司直接參加企業保稅軟體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援,這些學生在該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鍛鍊和提高,受到該公司的好評,其中有2名學生由於工作突出與該公司提前簽約就業。

浙江南都的人力資源總監說:“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是一個年輕、非常有活力的學校,學校在開展‘產學研’、‘工學結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礎,這也是雙方能長期深入合作的基礎。育英學院已經為我們公司培養了很多優秀員工,學生在崗位上的表現得到公司的認可。”

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任務和舉措

高職院校的根本教學任務是以技能培養為主線,通過教學改革、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針對這一根本目標,要按照高等教育規律,堅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以職業崗位與崗位群的需要為主線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安排教學內容,同時堅持適應浙江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地區行業的經濟發展,以“能力為主、需要為準、夠用為度”為原則,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些,將持續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探索以“全程校企合作”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

開展以“面向現代服務業”的創業就業教育。

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培養。

建設以“特色專業”為骨幹的專業群。

實施以“工學結合”為主導的課程建設。

構建以“雙師型”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建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