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春節搶紅包對中國人年味的影響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1.36W

引言

網際網路時代春節搶紅包對中國人年味的影響的論文

“搶紅包”是2015 年春節期間最火熱的活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資料顯示,2015 年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 億次, 是2014 年的200 倍,QQ 紅包收發總量6.37 億個,搶紅包人數為1.54 億;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達2.4 億個,總金額達到40億元。龐大的資料量充分體現出2015 年春節期間中國人搶紅包的瘋狂程度。

“搶紅包”不僅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人們的過節方式。春節剛過,一些社會輿論便開始反思“搶紅包如何毀掉了春節”,指出“搶紅包”培養了大批的“低頭族”,一些人為搶紅包沒有看上完整的春晚節目,沒有和親人說上幾句稱心的話,沒有來得及和爸媽嘮嘮知心嗑。這樣的春節過法,弱化了中國人的年味。另一些人認為“搶紅包”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重新整理、升級,乃至顛覆了傳統的“紅包文化”,身在兩地的人,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互發“紅包”。“搶紅包”的趣味性、互動性豐富了過節的方式,使人們能夠在娛樂之中增進感情,逐漸

強化了中國人的年味。

本文與以上觀點不同的是,我站在支援“搶紅包”強化了中國人年味的觀點上, 通過網路調查、查詢文獻資料,綜合的提出“搶紅包”在維護中國傳統的過節方式的角度來看確實弱化了中國人的年味, 淡化了那些不會或不善於使用網路的人與新時代網民的感情;但是,根據網路調查資料,並參考文獻資料,綜合考慮到“搶紅包”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興活動,符合當代中國人的需求,其超強的互動性、趣味性,正在加強人與人的互動,增進親朋友好友間、同事間的感情,豐富過年的方式。總體而言,

我認為“搶紅包”活動是在強化中國人的年味。

1 “搶紅包”的現狀

1.1 什麼是“搶紅包”

“搶紅包”是一種網民爭搶網路紅包的一種網路娛樂活動。網路紅包最初是指騰訊公司首創的微信紅包, 是騰訊旗下產品微信於2014年1 月27 日推出的一款應用,功能上可以實現發紅包、查收發記錄和提現。2015 年春節期間,以騰訊的微信紅包為首,網路上又逐漸出現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紅包、新浪的微博紅包等,鋪天蓋地的網路紅包引起了全民“搶紅包”的狂潮。

1.2 “搶紅包”的表現形式

1.2.1 “搶紅包”成為2015 年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

根據騰訊官方資料,從除夕0 時到19 時,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4 億次, 搖紅包總參與人數量達2000萬。在央視春晚期間,共搖出5 億元紅包,全球共有185 個國家的使用者創作了超過110 億次“搖一搖”搶紅包動作。而搶紅包的高峰出現在除夕夜22 時34 分,這一分鐘裡便有8.1 億次搖一搖互動。

1.2.2 “搶紅包”培養了大量低頭族

一些人為搶紅包沒有看上完整的春晚節目,沒有和親人說上幾句稱心的話,沒有來得及和爸媽嘮嘮知心嗑。這樣的春節過法,弱化了中國人的年味。

2 “搶紅包”對中國人的年味的影響

2.1 對中國人的年味的消極影響

忽視身邊不善於使用網路的老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年味。一部分人認為,“春節期間網友們不顧親朋好友,只顧抱著手機搖一搖“搶紅包”,造成了對家人的冷漠、淡薄了親情,影響到中國傳統的“團員守歲”、“圍爐夜話”。我認為以上觀點並不準確。根據魔方網3 月2 日釋出的最新資料,由以下圖表可以看出受訪中國手機網民中參與“搶紅包”活動最多的年齡段集中於19-45 歲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共佔受訪人數的百分之78.3%;參與較少的年齡段是46-55 歲的中老年人和18歲以下的少兒,共佔到受訪人數的20.4%;參與最少的是56 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到受訪人數的1.3%。對資料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春節“搶紅包”活動造成的最大隔閡介於不善於使用網路的老年人和善於使用網路的中青年人之間。所以我認為部分人認為年味變淡是因為大部分老年人難以接受和學習新興網路產品,無法與時俱進的參與到新時代的網路活動當中。

2.2 對中國人的年味的積極影響

2.2.1 “搶紅包”的互動性、趣味性強化了年味

中國手機網民參與搶紅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親友同事活動或小賺一筆紅包錢,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娛樂消遣和湊節日熱鬧。結合另一張圖表,可以看出中國手機網民的春節紅包來源主要還是來自與親友、同事互動,佔到62.3%。對兩張圖示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春節“搶紅包”活動主要是起到了與親友同事互動、聯絡感情的作用。“搶紅包”已經成為人們春節期間人們過節的新方式,其互動性、趣味性正在強化年味2.1 重視精神追求,淡化金錢慾念金錢是財富的象徵,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金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追求幸福的`慾望也多半要靠金錢來實現,離開客觀物質基礎的幸福往往是虛幻的。但是,幸福歸根結底是要靠人用“心”去感受的,只有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體驗到幸福。當代大學生應該堅信,金錢並非萬能,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也應該正確認識金錢的作用,正確認識物質財富對於幸福的實際意義,更應重視自己的精神追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體驗精神幸福。大學生應該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探索真理的奧祕,豐富自己的心靈;運動使人健康快樂,大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此外,文學藝術、自然風光、親情、友情等等,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愉悅,使我們獲得快樂。我們要明白,在人生中,少一份貪念,便多一份幸福。

2.2 加強實踐鍛鍊,在過程中體驗幸福

“意義在於過程,幸福在於回味”,幸福的生活需要注重過程的體味與歷練,追求幸福需要盡力充盈過程,感知過程,從具有參與性、挑戰性的追求過程中感受快樂和幸福。古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正像人們都有著登高望遠的美好願望一樣,意義不僅在於結果,還在於過程中。出發前籌備過程的興奮、行進旅途中的期盼與喜悅以及攀登過程中的美好享受都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幸福。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幸福,重視實踐鍛鍊,在過程中體驗幸福。高校校園活動豐富而又多彩,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社團活動、專業相關比賽、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體驗活動的內容和精神,感受其中的喜悅和快樂;大學生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做兼職、當志願者、尋訪名企等等,在與社會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鍛鍊,感受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外出旅遊、尋訪名山,哪怕只是解決一個小小的學習難題,在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體驗到其中的美好,感受到幸福。

2.3 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幸福生活

創造是獲取幸福的門票, 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它來自我們對人生的投入,需要我們用雙手去創造。馬克思主義認為,幸福不僅包含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實踐去創造幸福生活。因為在勞動實踐中,我們不僅能獲得享受勞動成果的快樂,而且還能投入自己的時間、精力、辛勤,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切身體驗到生命的存在價值,這樣的成果是屬於自己創造的,通過這樣的途徑獲得的幸福才能讓我們真正體驗到幸福感。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也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去獲得真正長久的幸福,只享受他人勞動的幸福是短暫的。大學生現在已經是成年人了,大學畢業後要步入社會,成家立業,養老育子等,這些人生的責任都需要大學生自己承擔起來。因此,從大學時代起,大學生就要樹立起這種成長意識、責任意識。大學生要明白,將來的幸福取決於今天的努力奮鬥,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今天勤奮學習,加強鍛鍊,勇於創新,我們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2.4 關注集體利益,學會在集體中感受幸福

幸福雖然表現為個體對於現實生活的美好體驗,屬於個人的心理評價和主觀感受,但是,個人幸福並不能獨存,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的本質屬性就在於其社會性。所以,幸福並不完全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包含個人幸福和集體幸福兩個方面。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幸福不僅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實現,而且只有為社會集體謀求幸福,才是最高意義的幸福。個人需要、目標的滿足與實現,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幸福,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謀求幸福才是幸福的更高境界。孟子認為“與人樂樂”、“眾樂樂”才是最大的快樂;范仲淹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雷鋒主張“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類服務當中去”,還有當代社會許多英雄般的勵志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只有把自己融入他人、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我們才能實現完整的自我,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以這些勵志人物為榜樣,走出“小我”,樹立起為他人做貢獻,為集體幸福而努力的“大我”意識。為此,大學生應該學會主動幫助他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應該因為“小我”利益的獲得而沾沾自喜。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通過幫助他人和社會,也能夠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讚賞和尊重,在這種利他行為中感受到快樂,實現“大我”的幸福。

幸福是人類永恆追求的話題,人人都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學生正處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幸福的感知對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當代大學生要正確理解幸福的本質,走出對幸福理解的誤區,把握實現幸福的方法,學會在精神追求中、在社會實踐中、在創造中、在集體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