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論君子議論文

來源:才華庫 2.95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論君子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1

今年寒假期間,青年演員翟天臨遭遇了來自學術界的“雷神之錘”,成為全網群起而攻的學術打假物件,苦心經營的“君子”人設也轟然崩塌,知名學府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也被拖下水,一時成為眾矢之的。社交平臺,輿論媒體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真小人,但也有不少人出來為翟天臨辯護。在網路上瀰漫的硝煙裡,我不禁思考著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親去電影院,電影裡的故事總是善惡分明,惡有惡報善有善終,我便很天真的問父親是不是世界上的好人和壞人都會得到自己最終的結局呢?可父親那時候嘆了口氣,摸著我的頭說,“孩子世界上並不只有好人和壞人,正如黑和白之間總會有大片的灰一樣。”

小時候的我並不能聽懂,直到很多年後我才漸漸明白,真正的好人和真正的壞人很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而芸芸眾生都是披著灰色的外衣踽踽行走在人世間。他們有時扮演著“君子”,有時演繹著“小人”,更多時候則是在兩邊猶豫不決,我們會對“扶不扶”問題遲疑,心理道德的拷問和社會誠信的缺失使意志搖擺不定;我們會為“搶方向盤”事件糾結,理性和感性究竟哪一個重要?過分感性成不了君子,那是不是理性就可以呢?當滴滴司機殺人事件多次發生,當越來越多小人造就的血色事件爆發,慢慢染紅了人們的視野時,我在思考,是否世上真的沒有君子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樑曉聲所言的“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便是君子的標準。我們應做的,也便是用善良做磚,用修養和泥,造就文明的高塔。是的`,走過匆匆,渡過冰冷的社會熔爐,一捧問候的溫情,一位正氣凜然的勇士才難能可貴。

縱使所有的青藤都倒了,君子也會站著,縱使所有的人都睡了,君子也會醒著,就像屈原,形容憔悴,行吟澤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就像梭羅,當所有人都為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歡呼雀躍的時候,讓所有人都奔向華麗浮誇的歌劇院的時候,他說,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就像莊子同大鵬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超脫世俗。

而今在這個紙醉金迷浮華喧囂的時代,我們還有多少人在叩問成為君子的祕籍呢?又有多少人曾夢入瓦爾登湖,去一睹梭羅的君子風範呢?

青藤皆靡倒,唯君子獨立,眾人皆酣醉,唯君子獨行,願世間眾人皆能成君子,願世間不平之事不再發生。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2

孔子曾曰:“無入而不自得”。意為君子,無論處在什麼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的確,在世人的心中。君子正乃安貧樂道,心閒天地寬者也。劉禹錫雖居陋室,卻仍可苦中作樂,笑語曰:“雖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頤不落俗套,自成蓮花一派,出紅塵之穢而持赤子之心,看淡了名利,一篇《愛蓮說》成為了君子的典籍;顏回僅一簞食,一瓢飲,亦可作出瀟灑。

但是,所謂“君子”,真的都如他們一樣,在亂世中悠哉生活,安然自得嗎?

孔夫子用“無入而不自得”,以“身處任何境界皆可安然”衡量何為君子,這真的正確嗎?

我認為,這一定是謬誤的`。

我們以屈原為例,他是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愛國詩人,不管從哪一方面看,都不得不承認屈原的確是位“笑傲於古”的君子。但是,回顧屈原一生,卻看不見半點的安然自得、歲月靜好,只有說不盡的憤世嫉俗。從一句“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中便可概括其永恆的一生。但若以孔子的觀點而言,那屈原這位濁世中的清者,豈不連君子也算不上了?

君子,並不一定要在任何環境下都無半點波瀾,悠然處世。相反,若真是這樣,那麼所謂“君子”,便也成了無血肉者。

蘇東坡曾在喪偶後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體現的是一對夫妻陰陽兩隔時的肝腸寸斷,心如刀絞。但若蘇軾為孔子臆想中的“君子”,看淡了生死,只一笑而過,那何來如此佳作,夫妻情深?何來世人的淚流滿面?

一個人在國破家亡時仍安然自得,無動於衷,這不叫君子,叫懦弱;一個人在痛失所愛時不掉一滴眼淚珠,這不叫君子,叫無情;一個人在渾濁世事中以避世求安然,而不力挽狂瀾,這不叫君子,叫消極。

相反,一個人在世俗中唯己獨清,見國將消亡而心灰意冷自沉尼羅,可稱之為君子而非軟弱;一個人痛失愛妻眼淚長流,也可稱之為君子,是重情重義而非可恥;一個人,有勇氣大罵時局特務,這亦是君子。

幾千年來,世人君子的表現,打破了孔子的“無入而不自得”。原來,君子的表現也有很多種。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3

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那麼同樣的,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一個君子不難,難的是獨處時也做君子。

“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我國古代的賢者很早就明白:君子處世,所慎在獨。早在《禮記》中就有記載:“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歷覽前賢,歷道德彰顯之人莫不慎獨。聖人孔子,不僅在朝堂之上嚴遵“君君臣臣”之儀,在顛沛流離之途也堅守君子之禮,席不正不坐,語非禮不言。詩人屈原,雖身處濁世,慘遭罷黜流放,仍能“沐後彈冠,浴後更衣”。四知堂上那一聲斷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令汙者抱頭鼠竄,令美德彪炳千古,從而成為“君子慎獨”的註腳。

“君子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誠實,方能對他人守信。《五元燈會》上曾載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好一個“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廣眾之下的君子是眾人的君子,只有獨處一室之時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獨,對自己誠實,就像是空谷中的幽蘭,即使無人知曉,也始終散發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獨”之人,徒然地欺騙著自己的良心,內心最終會成為一間臭不可聞的`鮑魚之肆!

“君子慎獨”還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每當夜深人靜、獨處一室之時,當顏面億代未易的星圖高懸頭頂,你能夠因為無須顧及旁人而放縱身心嗎?不,燦爛的星空遙望著你,皎潔的月亮守望著你。隱隱地,有一種聲音,彷彿是靈魂對自己的拷問,在這獨處的靜謐裡。君子慎獨,他的靈魂始終謹慎不苟。

當一輪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裡,有一株獨生的蘭花,冰清玉潔,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這獨處的正直中,他贏得了滿天星光。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4

何謂君子?最古老的君子的含義,主要指受過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

將此理解用於現在,明顯不實用。讀過點書的品德尚佳的就都可稱為君子?

不然,不然。君子,有一個基本準則:首先要不違背善良的本性,同時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心胸。其次,君子必須要有文采,同時還需要有個性和內涵。然後,君子是寧可安於貧困的'。

如此這般,做一個君子可就難了。

翻一翻古書,本本頁頁“君子,君子”,模範之多,無時能比。

然而,“君子”一詞已離去多載,現今,更多的書籍,是涉及小人的。君子一說,似乎已經銷聲匿跡,退出了這個人性扭曲的不淨之世,歸於山林。但,俗說“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君子,理應隱於朝,那麼,我們的身旁,誰是那深藏不露隱於朝的聖人君子呢?

尋尋覓覓,誰都不太像。

君子不為身外之物。說白了:談錢傷感情。如今,哪位不談談那賴以生存的money?

放寬鬆一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真正有錢之人,不是靠運氣一夜暴富,便是靠小手段。再者,最有錢的是哪個領域?商界。何況“無奸不商”,滿身銅臭的商人又怎能成為君子呢?

噢,這距離好像遠了。拿我們這些學生來說,君子,便是多做事情少說話,萬事報以平常心,並且為人厚道的好學生。但是,這樣的人往往被人忽略,在現今社會是會吃虧的。所以,人人都希望成為焦點,故而忘卻了君子之道。外界的爾虞我詐不提,同學、朋友之間也是勾心鬥角、戰爭不斷——今天怕你知道我的學習方法,明天你怕我看了你的筆記;前一秒你打了我一拳,後一秒我一定奉還;上午懷疑你在老師那說我壞話,下午便聚眾編造你的謠言。古人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君子成人之美。君子無所爭。”如此爭來爭去,不說合不合乎君子之道,也太勞心勞力了。

君子之間的交往,乃冥冥之中一份驚喜,人性且厚道。不會時時掛在嘴邊,但卻是最堅固的。故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有人不解:如何分別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呢?

道理非常簡單:道不同不相為謀。同道乃友耳。記得有句話:交了一堆好朋友——菸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我想,這便是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最好的詮釋。平日裡你好我好大家好,遇上麻煩,影子都沒了。要檢驗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只有患難之時,畢竟“患難見真情”嘛。

真君子,淡泊明志,心懷若谷。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高中論君子議論文5

《禮記·曲禮上》有言:“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一詞最早出現於《易經》,最早是貴族的統稱。在春秋戰國時期,“君子”一詞經過孔子的闡釋,內涵豐富為“聖人之下,富有禮儀規範的人。”君子的定義成了“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併成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孔子當初廣收弟子,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鑄就君子。何為君子?我認為,君子應該是以追求仁義為目標,堅持修身養性的人。那就是可以做到十年如一日,將修身行善貫徹於心,且永不懈怠的人。堅持和修身養性,獨做一件的話,自然容易,兩者一理結合之後,就如同石墨與催化劑結合一般,發生化學反應。前者成就儒家仁義典範——君子,後者生成世上昂貴的礦物——鑽石。鑽石的生成需要歷經烈與高壓的雙重磨鍊,而君子的成就又何嘗不是呢?

宗聖先師曾子則提倡“君子三費”,後世對君子規範中也有“君子四不”。此外,《曾子立世》中還有大量對君子的嚴格要求。君子之道,行之艱難,不免讓人望而卻步。君子並不是由他人評選而出,所以我們不必拘泥於他人的評價,只要初心不變,貫行仁義者,就是君子

北宋理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有些人的事蹟、作品、精神被後人推崇,流傳於世,他們也被尊為君子,或許他們的初心並不是成為君子,對他們而言君子是一份外在的榮譽。君子之人,所期盼的並不是君子之榮,而是以天下為己任,嘔心瀝血,追求理想,窮盡一生。那些將君子式人格作為理想的人,所追求的也並非為後人讚揚的君子,而是成為君子本身,一輩子學做一個君子。

君子如星,以自身樹立起崇高品德的標杆,後來者們仰望浩瀚星空之時,方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更好地腳踏堅實大地去引領社會的道德正義,讓仁義之理深入人心。君子如風,在歷史煙雲中不斷湧現,如唐宋八大家中的蘇門三君子,戊戌變法裡的六君子等。君子如風,一代又一代,他們在璀璨的華夏文明典籍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君子”一詞隨著文明的進步,內涵也不斷豐富。戰爭時期人們渴望和平,君子人格中應有勇敢仁愛;和平時期人們追求幸福,君子人格中應有積極進取。但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滄海又桑田,君子人格永遠是時代洪流裡的中流砥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