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Go to School?短文閱讀的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三英語上冊教學案例)

來源:才華庫 3.08W

溫州十四中學 金炎

Why Go to School?短文閱讀的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三英語上冊教學案例)

一、主題與背景

自從使用高中英語新教材以來,中學英語教師們一直都致力於一種有別於我國傳統英語教學法的新教學方法的探索,然而不少教師感到困惑,新教材,“容量大,重運用“的特點不易於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體現,甚至不少教師重操舊業,採用以輕車熟路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課堂形式呆板,教師大力噴灌,學生機械記憶,忽略了語言學習在豐富而生動的交際活動中去完成。

國外權威語言學家認為:“英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此觀點闡明: 英語教學活動應創設語言交際情景,教師應努力指導學生運用英語,而不是致力於英語知識的講解。因為“說英語”不是英語教學的一種過程,而是英語學習的結果。把英語作為“死”的知識去分析其詞語的用法,句子的結構以及課文的特點,不考慮其交際功能的體現是一種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教學理念。採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則能夠揚長避短,體現新教材的特點,側重於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這種教學模式首先把學生界定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皆圍繞學生而進行,教師充當的角色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要演活這場特殊的戲,教師應堅決擯棄落後的觀念,不要擔心學生不會學而越俎代庖。要求學生聽課,作課堂記錄是必要的,而整堂課學生都在緊張記錄,而不運用英語思維、交談,這種課勢必缺乏創造性,將耗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方法培養出的學生能看能寫但不能說。“啞巴”英語會嚴重阻礙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不擔心學生出錯,不包辦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英語教學活動將結構合理、效果明顯,教師從走進教室的第一分鐘起就應該準確將自己進行角色定位,指導學生作好值日報告,抓好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讓學生用英語談論“天氣,”“學生出勤”及“發生在周圍的重大事件”等,學生在作值日報告時,不流於形式,想說,敢說,整個活動開展得自然有序。

二、情景描述

以閱讀材料的內容為基礎,結合個人的經歷和感受,討論有關學校教育的問題。重點訓練閱讀和表達能力。

1.匯入: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簡要回答:我們為什麼上學?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誰應該為學生的教育負責?

2.教師佈置閱讀任務:學生閱讀一篇題為"Why Go to School?"的短文。要求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標出他們完全贊同和不太贊同的觀點。

Why Go to School?

School is one of the first social situations that you go to outside your family.Your attitudes are deeply shaped by the type of education you receive,by the personalities of your school and its teachers,and by the suitability of the education for your career objectives.Although your first responses to your earl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ere probably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s of your family and friends,your later responses to life itself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by how and where you were educated.

Both you and your school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education;it is a two-way street.Many people today argue that today's educational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its students.If this is true,then the entire system of our education must be examined and reorganized.If the statement is false,then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e system is a good one.No educational system,however,can do a good job for you,the student,unless you yourself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main objective of a school should be to teach you to think for yourself,to find your own value,and to develop your potential.School is not a place where you simply learn the ideas of other people or the knowledge written in books.

In school,you must always ask yourself questions like these:Whose values am I learning?Where do the teachers' ideas come from?Is everything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ight and appropriate for me?

The best school is not the one that forces you,the student,to fit it,but the one that tries its best to fit you.So does your school fit your interests and your needs?

3.學生以組為單位(4-5人一組),交流他們的意見,

特別是與短文中觀點不一致的意見。組長負責記錄小組中較為集中的意見。

4.各組向全班彙報交流討論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簡單的記錄。

5.選擇幾種有爭議的觀點,問全班學生誰同意這些觀點,誰反對這些觀點。

6.重新分組:就某一問題,持相同觀點的學生組成一組(4-5人為宜),然後討論為什麼支援(或反對)某一觀點,列出幾條理由。

7.各組派一名代表彙報結果。

8.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

三、問題討論

1.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把閱讀與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表述個人觀點的能力。另外,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發表觀點,因而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2. 不論用什麼方法教學,永遠是一個教一個學雙向的活動,先說教法,方法要多樣化靈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定要有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知識點是什麼

3. 不能只看課堂活躍熱鬧,要分層次教學從易到難,在教學中好學生差學生要分別對待:

較長較難的句子讓好學生來翻譯,容易的句子讓差生來翻譯,達到大部分同學能聽懂以後增加難度。

4.做問答練習時把答題寫在紙條上,每個學生髮一張,問題在老師手上,老師問問題時同學看著自己的小條回答,這其中學生們也會互相提醒幫助,這個練習即練習了聽練習了說又練習了讀。達到了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

5.儘量做到少批評多鼓勵,這樣學生就會有興趣自覺學習,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多學會少玩會,如果他們失去了學習興趣,就會少學會多玩會,知識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想出各種方法使學生愛學英語,激發起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四、詮釋和研究

通過對以上案例的分析,我個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採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提供給學生極大的空間。

2. 著力於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使用英語同時允許學生出現失誤,在語言運用中學生自發糾正自己的“錯誤”。

3. 不斷地形成熟練的英語運用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操練英語句型,進行情景會話,開展課堂表演等活動。

4. 整個教學設計應以指導學生為主,真正做到精講多練,積極帶領學生說英語、用英語,幫助學生從英語交際活動中獲得愉悅,從而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鍛鍊語言交際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