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案8篇

來源:才華庫 9.31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橋教案8篇

橋教案 篇1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2課

一、教材分析

根據教參中對教材分析,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參原意“在本課的學習主要是運用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進行紙質橋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在具體分析學生情況時,考慮到今年我校七年級的學生,美術基礎還比較薄弱。並且,在七年級上冊的教學中,使用的是藝術教材。紙質材料的教學,僅上了平面的“藝術檔案家”、“臉譜”製作等課,沒有進行其他可相對應或鋪墊的紙質材料或立體練習,學生對紙的效能不夠熟悉,紙質立體制作的能力也會相對薄弱,一紙成型的設計對於他們可能會有較大的困難。因此,使用綜合學習的方法,不拘泥於單純的紙質立體構成,首先通過展開對橋樑的歷史、人文、藝術等方面的探索,激發對橋樑知識的探索熱情、瞭解橋樑建築與生態的密切關係、環保意識、對橋樑外觀的審美意識……再來進行紙質立體造型嘗試,可能會達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的效果。

具體的教材、學生現狀分析後,決定擴大教材內容,降低難度,以利於適應不同層次、型別的學生的認識和學習。最後,把教學活動定位為:學習橋的歷史,橋的種類、認識橋的起源、作用、外觀與基本結構;學習收集資料,總結學習結果;理解橋樑建築藝術與環境的和諧美的重要性,建立環保意識;利用紙材進行立體的橋樑製作。轉載自教案頻道;網址:/

二、教學目標

1.進行橋樑的實地考察或收集有關橋樑的資料:

2.利用紙材製作紙立體橋樑模型;

3. 寫一篇與橋樑有關的文章(或故事,資料、考察報告均可);

4. 嘗試製作或繪畫出一座有創意的橋樑模型(可獨立完成或自願組合小組完成)。

三、課前準備

學生:1. 查詢橋樑建築資料或有關橋樑的歷史,故事等等(可從過去學過的課文中、圖書館、網上查詢)。

2. 常規用具、剪刀、膠水等。

教師:1. 查詢橋樑建築資料,做一個關於橋樑的課件。

2. 紙質橋樑摺疊嘗試。

四、教學過程

1.教師引入

——給大家講一個橋的故事(戰爭中,一位工程師炸掉自己親手設計建築的心愛的大橋的故事);

——唱一首橋的歌曲(一位學生希望架起彩虹橋,讓老師走遍祖國大地的心願);

——引出橋的功用:架橋交通,毀橋阻隔。橋樑對現代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

2. 學生互動與課件演示結合。

(1)橋的常識。

——談談你所知道的橋,包括橋的故事。熟悉的、見過的、特別的橋。

——說一下(中國或世界)橋樑之最。

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

最多橋洞的橋寶帶橋;

最早的閘橋浙江紹興三江閘橋;

最早的十字橋山西晉祠魚沼飛樑;

最早的鐵索橋雲南水平霧虹橋;

最多石獅子的橋北京盧溝橋;

最後的一座五亭橋揚州瘦西湖五亭橋;

最早的一座城市橋紹興八字橋;

橋樑最多的地區:江南水鄉;

公路高架“國門第一橋”北京四元橋;

亞洲之最——武漢長江二橋。

(以上過程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及說明,或學生收集的資料)

——大家熟悉的著名橋樑:趙州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美國金門大橋、悉尼跨海大橋……結合課本。

——最早的橋樑形式:石塊、石板、木頭、木塊。

——橋樑的種類與發展:

用途:公路橋、鐵路橋、高架橋、立交橋……

材料:竹橋、木橋、積木橋、藤橋、石橋,水泥鋼筋橋……

外觀:平橋、拱橋、曲橋、折橋……

材料與外觀: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練。

木:獨木橋、木板橋,浮橋,木架橋……

石:石橋、石拱橋……

鐵木結合:鐵索橋……

綜合材料:鋼筋水泥橋……

——建橋的一般位置:溪流、溝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

——橋的延伸:樓梯、天梯、娛樂設施……

(2)橋樑的基本結構:

起支撐作用的部分:樁、墩、拱、樑、架、柱、索;

交通部分:橋面;

安全和裝飾部分:護攔;(結合課本)

(3)摺疊簡易的紙質橋樑(教師演示基本方法;學生課堂作業:運用各種方法,摺疊紙質橋樑)。

摺紙:成型;裝飾(也可酌情不演示)。

(4)想一想:如何設計一座現代橋樑模型?(參照課本瞭解現代橋樑的結構,選擇紙質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課時,設計一座實用、美觀、環保的未來橋樑模型。)

五、評價

開一個小型展覽會,展示資料,摺疊橋。同學互評。(參照課本評價標準)

六、課後拓展

1. 注意觀察我們平時所遇到的橋以及橋的延伸(可畫速寫),繼續收集橋樑資料。

2. 做一紙成型橋樑卡或畫(做)新型現代橋樑(獨立或自由組合小組完成)。

3. 寫一篇橋的報告(故事、資料均可)。

4. 展示所有作品(文章)。

(分班級或做多媒體課件展示〕

橋教案 篇2

活動名稱:七彩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由易到難的路徑遊戲,培養幼兒對物體之間對應關係的認識。

2、培養幼兒讀圖認圖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備教具:紅黃藍三色的地板拼塊或自制的紙板、模仿羊、豬、牛、狗、老鼠叫聲的錄音,羊、豬、兔、牛、鼠頭飾各6個、綠色的地標。

配備教具:貝貝羊、寶寶兔、胖胖豬等5種小動物的磁性教具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故事,調動幼兒感官引入教學。

l“在美麗的大森林裡,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原來是小動物們都住進了奇怪的椅子樓房。”出示五把椅子。

“在這几椅子樓房裡都住著誰呢?”放錄音,聽一聽是那種小動物的叫聲,分別在椅子背上貼上小動物形象。

l椅子樓房很奇怪,它必須建在綠色的草地上。因為綠地的周圍都是水。誰來設計一下椅子樓房的擺放。(要求幼兒把椅子放在畫有綠色地標的地方。)

“可是小動物們出門很不方便,想請小朋友幫忙修一條四通八達的七彩橋。”

二、幼兒操作鋪橋,感受不同的路徑和複雜的關係對應。

l引導幼兒要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地板塊來鋪,每座橋用一種顏色,路要經過每個小動物的家。出示地板塊,幼兒操作鋪設路徑。

l橋修好了小動物們可以去好朋友家做客了,寶寶兔要去貝貝羊家怎麼走呢?請小朋友上來走一走,說說經過了那種顏色的橋。嘟嘟牛要去胖胖豬家怎麼走呢?請小朋友上來走一走,說說經過了那種顏色的橋。

l遊戲:串門幼兒自選小動物的頭飾,分別站在和自己頭飾一樣的小動物房後,音樂響去串門,音樂停止,說說自己在誰家,走過了哪條橋?

三、請幼兒完成書上的練習。

小動物們住了一段時間後,搬家了,請小朋友翻開書第5頁,根據圖上的新圖紙,找一找,嘟嘟牛經過紅顏色的橋能到誰家?貝貝羊經過藍色和黃色的路能到誰家?貝貝羊先沿著藍色的小橋再沿著黃色的小橋能到達誰家?用線把小橋和小動物連起來。

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學習新的詞語悶悶不樂、安慰等。

2.學會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活動準備:

1.彩虹圖片

2.《七彩蝦》ppt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喜愛,願意傾聽故事。

1.猜謎語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

謎語一:一座七彩橋,白雲上面飄,平時不見面,雨後才見到。彩虹是什麼樣子的?

師:小朋友們真棒,對啦,就是彩虹,你們看看彩虹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呀、形狀呀等很多方面。)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彩虹的特點,像拱橋、有七種顏色等……小朋友們想一想,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像彩虹?(拱橋、香蕉、蝦等)還有一個謎語,小耳朵聽好哦!

謎語二:駝背老公公,鬍子亂蓬蓬。生前穿青衣,死後披紅襖。(噢,是蝦子)今天呀,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七彩蝦》,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裡彩虹和蝦公公發生了什麼事,故事中還有誰?

二、聽故事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幼兒傾聽,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第一次)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的七彩蝦是什麼?

2.第二次傾聽故事(重點引導幼兒從情感方面理解故事)七彩蝦什麼時候會出現?誰把自己變成了一條七彩魚?他為什麼要變?

3.第三次聽故事

(1)引導幼兒討論:體會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感。

①小青魚是什麼時候背蝦公公到河面上去的?當時小青魚是怎麼對蝦公公說的?哪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②蝦公公看見了什麼?(出示畫面)蝦公公把彩虹當什麼了?

③彩虹不見了,蝦公公是怎麼說的?他的心情怎麼樣?哪個小朋友學蝦公公的語氣說一說?

④師:小青魚看到蝦公公傷心的樣子,心裡怎麼樣?它又是怎麼做的呢?

三、討論

1.組織討論:你喜歡小青魚嗎?為什麼?

師小結:因為小青魚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尊敬老人2.你在生活中是怎樣對待老人的?

師:小朋友說得很好,老人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許多事情不能自己來做,小朋友你們可以幫助它們,把你見的新鮮的事情告訴他們,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帶老人出來玩,尊敬他們。

四、結束

活動延伸:

根據故事情節繪畫。

1.畫出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小青魚、蝦公公)。表現故事情節:蝦公公遊不動了——小青魚來了——蝦公公看到了彩虹——蝦公公想去和七彩蝦聊天——小青魚變成七彩魚陪伴蝦公公。

2.提問:蝦公公、小青魚後來怎樣了?鼓勵幼兒大膽地創編不同的故事結尾。

橋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此單元是學生在國中階段,首次接觸的一個說明文單元,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結構才剛剛建構。因此根據本文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美學小品文,詩意化的描寫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互間出),教學中一方面旨在加強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常識。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並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著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說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 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並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瞭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 找出文中說明性的文字,並指出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藉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鄉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匯入

(約5分鐘)

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二.提問:為什麼看了這些圖片之後,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1.欣賞圖片

2.思考並回答問題

整體感知

(約6分鐘)

提出默讀要求:

1.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儘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出聲音來讀。

2. 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1. 默讀課文

2. 根據記憶,簡單複述課文的內容

細研課文

(約10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一.說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在何處?

(讓學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2.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說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3.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4. 從說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說明。

二.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什麼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2.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並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蘊含的情味。

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品味語言。

4、感受古鎮周莊的奇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古鎮周莊的奇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作者描寫美景、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展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談觀感。

2、這是一幅江南水鄉的圖畫,讓我們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美麗。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進課文

1、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那橋,那河,那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指名彙報,交流。

3、讀文章,想象畫面,體會景美。

4、透過語言文字,你還看到了哪些美景?

(師相機板書)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1、文章哪些地方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怎樣讀出這種情呢?

2、交流彙報:“橋啊橋,你是多麼沉穩,任風起雲湧,天翻地覆;你是多麼堅韌,任流年似水,滄海桑田。橋,你是周莊的代表,是周莊的靈魂。”

(帶著感情,抑揚頓挫地朗讀,注意重讀一些詞語,語調要上揚。)

3、齊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四、指導感情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認識生字,聽寫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二、研讀與賞析

1、作者走進古鎮,看到那橋,那河,那船,感受古鎮那奇麗的景色,作者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①抒情色彩濃,描繪了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對周莊由衷的讚歎之情。

②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首發,語言清新優美,極有感染力。

③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相結合,景物描寫搖曳多姿。

3、分男女生讀文章中美的句段。

4、從作者對古鎮周莊的奇麗的描寫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討論明確:

要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我們的家鄉,關注我們的家鄉,關注我們的大自然,傾注我們的愛心,

三、指導感情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總結。

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板書設計:

5、那橋,那河,那船

寫古鎮美景 夜色雨幕中的那橋

白天的那河

抒讚美之情 夜晚的那橋

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瞭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

2.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總的特徵進行說明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

二、介紹作者:

吳冠中教授,江蘇宜興人,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他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同時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三、訂正字詞: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並不著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c.聯絡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五、研讀與賞析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麼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①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②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裡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型別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③長橋一般建築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④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角度來判斷。

六、美句賞析。

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⑴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⑵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⑶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⑷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七、比較: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與《中國石拱橋》之比較:

相同點:都以“橋”為說明物件;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方法。

不同點:內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說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

國石拱橋》從建築工用角度重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語言上,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比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為規範的說明文,語言科學、平實。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裡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範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九、佈置作業:

橋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學習重點】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和學習老支書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談話引入新課:

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和村子裡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橋》。出示課題:橋。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

⑵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災難的可怕

1、黎明時,一場災難悄然無聲的降臨到了小村莊,讓我們穿越時空,和村民一起去經歷那個特殊的黎明。默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描寫大雨、洪水的句子,在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2、交流:

⑴出示句子:

①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

⑵理解:“咆哮”是什麼意思?山洪是怎麼咆哮的?理解“勢不可擋”。

⑶知道學生讀出洪水的凶猛。

⑷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

(隨機理解詞語:跳舞、獰笑。)

⑸這些句子都有什麼特點?

①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獰笑”“放肆”等詞句讓我們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無忌憚,洪水就是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

②這些句子,語言都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

三、認識老人

1、過渡: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裡。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為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於是,急於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麼的結果?

(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3、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

⑴先村民到木橋前,便於指揮。

⑵號召黨員同志排後,體現黨員同志的先進性。

⑶不顧私情,支援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後己。

⑷捨己為人,壯烈犧牲。

4、你覺得這是一名怎麼樣的老漢?

老漢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換來了一百多號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第二課時

一、抓住言行,研讀體會

1、指名讀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仔細讀一讀,然後再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2、課堂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⑴出示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漢“不說話”,卻使人們停住了腳步,不再瘋一樣地擁上木橋。老漢真是“一座山”嗎?為什麼?

老漢先村民到來到木橋前,卻沒有奪路而逃生,真是一個為村著想,為民著想的好書記,怪不得他受人“擁戴”,老漢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聯絡上下文,理解:擁戴。老漢為什麼會受村民“擁戴”呢?想象老村書為村著想,為民著想的事例。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⑵出示句子:“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較句子: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凶得像只豹子。

老漢突然跑上前,從隊伍里拉出一個小夥子,叫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凶得很。

“衝、揪、吼、像只豹子”寫出了什麼?(動作果斷,不容置疑。)

②老漢明知道這是自己的兒子,是自己生命的後代,為什麼還一定要小夥子排到最後去?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老漢?

(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捨己為人。)

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⑶出示句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①老漢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麼?寫下來。

交流朗讀學生所寫的句子。

②這是一位怎麼的老漢?

老漢是村支書記,也是一位父親,他血氣方鋼,他也充滿父愛。但是,當個人與大家的利益相沖突時,他毅然選擇的是“先人後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說的太多太多……

3、再讀加深感受:再選擇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二、總結全文,探究“橋”的含義

課文中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漢的形象,為什麼卻用“橋”為題?

三、啟發想象,體驗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們得救了。但老漢卻與自己的兒子卻永遠離開了自己的親人。齊讀最後四自然段。

2、同學們,老漢犧牲後,村民們會怎麼做,怎麼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揮淚送別老支書!

我們永遠紀念您!

洪水退後……

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與《中國石拱橋》的比較閱讀,掌握記敘與說明等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所起的作用。

2、能複述通訊的特點,寫簡單的通訊。

3、體會改革開放的政策促進了經濟騰飛,給京華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激情。

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區別記敘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這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媒體:多功能講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匯入新課

通過《中國石拱橋》一文的學習,我們領略了趙州橋的雄偉、盧溝橋的丰姿。這些橋都是建造在河流上的,那麼,有沒有陸地橋呢?(可要求學生齊答)有誰見過陸地橋呢?能說說陸地橋的模樣嗎?(指名讓學生回答)

陸地橋大多指的是“立交橋”,這是多層立體交叉橋樑的簡稱。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一趟首都北京,共同欣賞北京立交橋的雄姿吧。(放北京立交橋的視訊)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大家畫出難寫難懂的生字詞。

2.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顫(zhàn,又讀chàn)窺(kuī)匝(zā)悖(bèi)徜徉(cháng yáng)

苜蓿(mù xu) 橢(tuǒ)瞰(kàn) 涵(hán) 浚(jùn) 愜(qiè)

塞(sè 堵塞;又讀sài邊界險要之處,要塞、關塞)翌(yì) 迥(jiǒng)湍(tuān) 嫗(yù)

3.解釋下列詞語:

雨後春筍:大雨過後,春筍旺盛地生長出來。比喻新事物蓬勃湧現。

奼紫嫣紅:形容各種嬌豔好看的花。奼,美麗,嫣,美好、嬌豔。

丰姿:同“風姿”。指容貌、儀態。文中有豐滿、美好的意思。

愜意:稱心、舒服。

鳥瞰:從高處往下總體看。瞰,看。

4.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明確:

全文共18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敘寫作者孩提時所見到的水上橋。

第二部分(3—14段),具體描繪京城大地的立交橋。

第三部分(15—18段),讚美京華大地的立交橋。

三、聽錄音,範讀課文

四、研習新課

1.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北京立交橋”,可作者卻從“護城河橋”說起,假如把第1段刪掉行不行?為什麼?

討論,明確:作者從護城河橋談起,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作者的親身經歷說起,使讀者有一種親切感;再者,從“顫巍巍”的木板橋寫到雄偉壯麗、氣勢巨集大的立交橋,可引起讀者聯想、比較,說明建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京華大地的巨大變化;第三,從水上橋寫到陸地橋、路上橋,也顯得非常自然。因此,第1段是切不可刪的。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討論,明確:第1層,3—4段,敘寫京城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立體叉橋;第2層,5—8段,敘述京城立交橋建造的速度和巨集大的規模;第3層:9—14段,描繪四座立交橋的各自風格、特點。

(2)提問:當第一座立交橋出現在京華大地的時候,作者是一種什麼心情?從文中找出有關詞語。

明確:強烈的好奇心,先睹為快的急迫感,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丰姿。“從沒有見過的陸地橋”,激起了作者的“童趣”;“闖入了我們的生活”的立交橋,引起了作者的無限感嘆。

(3)提問:作者在文中說到大型立交橋共有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詳細描繪的有哪幾座?

討論,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作者所提到橋名的共十座,詳細描繪的共五座,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一座——復興門立交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四座——建國門立交橋、西直門立交橋、三元橋、玉蜓橋。

(4)請同學們欣賞課文前的彩色插圖和投影的圖片,對照課文,說說它們分別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橋。(岀示圖片)

(出示立交橋,引導學生欣賞立交橋的丰姿)

(5)集體朗讀第14段,要求有感情,有節奏。

五、佈置作業

1.整理生字、詞。

2.完成課文後練習七的造句。

3.思考:作者在第三部分裡,是怎樣讚美立交橋的?

4.從本文中找出說明的語句,思考作用。

第二課時

一、檢查造句練習

二、學習第三部分

1.指句讓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2.提問:作者寫路口堵塞現象時借用了什麼術語?運用了哪些比喻?這樣寫是不是離題了?

學生小聲閱讀,同桌討論。

指數名學生髮言,教師點拔、小結,明確:作者借用了醫學術語“動脈栓塞”,形象生動地道出了當年交通堵塞的現象;為此,作者運用了多種比喻,展現了早晚行車高峰時“那一鍋沸粥般的情景”:汽車流——“組成長蛇陣,像邁不開步的老嫗”。自行車流——“像衝破堤壩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塊空間”;這樣寫並未離題,而是運用了比較的方法,來讚美立交橋的巨大作用,來歌頌立交橋給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帶來的好處,從一個側面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

集體朗讀第17、18段,教師板書:

都市大動脈,動脈栓塞通,順暢,愜意。

三、小結課文

1.教師簡述“通訊報道”的特點:

通訊,也叫通訊報道,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聞體裁。通訊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通訊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還可穿插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方式。本文是事件通訊。

2.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師生共同討論,明確:本文報道了北京立交橋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描述了立交橋的雄偉壯麗的風姿,熱情讚頌了黨的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

四、集體朗讀第2、5、8、14、17、18段,從中體味作者蘊含於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體會語言

1.提問:上節課要求大家從本文中找出說明的語言,並思考作用。現在我們共同來探討這個問題。

指名學生朗讀本文中說明的語言,教師補正:第7段中“1984年建成的三元橋……全部工期只用9個半月”;第11段;第13段中“它是橋群組成……彷彿是刻意創作的超大型藝術雕塑。”

追問:如把這些說明的語言去掉,表達效果會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明確:如果去掉這些說明性的語言,文章的表達效果會大大受到影響。例如,只用9個半月就建成的三元橋立交橋(出示教學掛圖,或欣賞課本彩色插頁),如果刪掉“9個半月”、“幹道”、“棧橋”、“地下道”等說明的語句,就不能顯示三元橋巨集大的規模,也就顯示不了在已開發國家也不多見的建設速度。再如,將三元橋進行比較的“玉蜓橋”、“8座跨河橋,6座匝道橋,4座通道橋,3座鐵路箱涵,組成一個龐大的橋的系統,建橋總面積是三元橋的兩倍多。”離開了這些說明的語句,稱之為“橋群”、“龐大的橋的系統”,讀者就很難理解,譽之為“壯美”,就令人難以置信。

2.小結:課文中還有幾處說明的語言,這裡不一一列舉討論。由此可見,在記敘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說明,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明白。同樣的道理,在說明文中插入適當的記敘或描寫,可以使讀者清楚地瞭解事物的發展過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內外特徵。

4.總結,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內容,以記敘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記敘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離不開必要的說明和恰當的描寫;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以說明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說明的物件形象、生動、準確,需要簡明的記敘、生動的描寫。我們讀文章、寫文章,都要認真分析善於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以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要求。

六、佈置作業

1.作文訓練:

把《北京立交橋》改寫為說明文。要求:a.抓住立交橋的特徵,注意詳略得當;b.區域性改寫或全部改寫;c.200~300字。

2.完成課文後練習一、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