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學案例)

來源:才華庫 2.15W

 

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說明文。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準確、、生動、簡潔的 

說明語言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本文運用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 

舉事例能否用別的例子代替,這是學習的難點。 

說明文的教學要體現文體特點,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物件及其 

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通過學習,掌握 

說明文的特徵,以便能學以致用。 

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學致的重點。 

本文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麼,這些豐富多 

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係呢?為什麼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帶著這些疑 

問,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二、學生齊讀“預習提示”第一段,整體把握本文說明的內容。 

三、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字詞采用視窗顯示,指名學生讀, 

讀一個顯示一個讀音。) 

衰草連天 --鬢毛衰  連翹 --翹尾巴  差異 --差遣 --差勁 --參差  

觀測 --道觀  播種 --耕種  落葉 --丟三落四 --落枕  

每個詞齊讀兩遍,讀準字音。 

四、自由朗讀課文,標好段序,完成課後練習題~。 

五、根據課後練習題一中的四個問題,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3):介紹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六、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一)齊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寫了什麼? 

2.本段是按什麼順序來說明的?標出有關詞句。 

明確: 1.本段以優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寫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 

立春過後--再過兩個月--不久--於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條理十分 

清楚。 

提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答:開筆用“沉睡”“甦醒”等詞將“大地”擬人化,給人以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想。 

大地甦醒的物候現象,概說三種:“冰雪融化,草木前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勾勒出一 

片生機勃發的春色,顯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詞寫出春花競相怒放的熱鬧景象,用“融 

化”“萌發”“開放”三個動詞具體描繪出大地甦醒的生動畫面。寫燕子歸來用“翩然”來修飾,寫出燕子輕巧的身體、輕盈的飛舞姿態,十分形象貼切,讓人想到“翩翩新來燕, 

雙雙入我廬”的景象。寫秋風落葉,用“簇簇”一詞寫出秋天的肅殺景象,用“漸漸變黃” 

寫落葉,寫出了落葉顏色逐漸淡化、枯萎的過程,寫得有聲有色,景觀生動,讓人如聞 

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簡練而富有表現力,作者把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靈性,說“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既然有靈性,也就能說話了,這樣下一段用擬人手法將物候現象說成是“大自然的語言” 

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既準確又形象,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 

畫卷。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這兩段,然後總結段意。 

第二自然段:舉例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三自然段:說明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 

提問:本段以什麼為例來說明何為“大自然的語言”?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見下面板書) 

草木榮枯 杏花傳語耕地 桃花暗示種穀子 

候鳥去來 布穀鳥唱歌割麥插禾 

本文用“傳語”“暗示”“唱歌”等詞將動植物擬人化,寫得有情有感,這種手法大大增 

強了說明的生動性。 

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例,按時間安排農事的順序來說明什麼是大自然 

的語言,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提問:第三自然段是按什麼順序說明的呢? 

指名回答: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仔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 

“許多”說數量,有範圍,不一概而論,措詞嚴密。 

“植物生長榮枯’樹“桃花開”,“動物的養有往來”對“燕子來”,兩兩相對,十分嚴 

謹,體現了作者對語句的精心組織。 

七、小結本課。 

本文的第一部分從具體、生動的物候現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什麼是大自然的 

語言(釋題),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條理十分清楚。此外, 

生動形象的描寫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趣味性。 

八、課後作業: 

1.熟讀第一自然段,仔細品味生動形象的寫景語言。 

2.掌握本文所學的六個多音多義字。 

3.用“籟籟”、“銷聲匿跡”、“翩然’等詞造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溫故知新,複習舊知。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詞語。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講授新課。 

(-)指名朗讀第四、五兩個自然段,然後總結段意。 

這一部分主要介紹物候觀測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從觀測手段、資料意義兩方面寫出了物候觀測的重要性。 

觀測手段:“活的儀器”活生生的生物 

資料意義 

反映氣溫、溼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 

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應用在農事上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文中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更具有說服力。 

(二)默讀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1.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四個: 

首先是緯度(7)第二個因素是經度的差異(8)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9)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l0)主要三次要空間上時間 

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能否換順序說?為什麼? 

明確答案:不能。因為四個因素的影響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條理。另外,前三個都是空間因素,後一個是時間因素。 

2.舉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說明方法。 

學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對所舉的例子作些評點,注意舉例時的語言。 

① 

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 

晚著5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緯度因素) 

② 

如:大連的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旬或穀雨節,煙臺要到立夏 

(經度差異)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 

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高下差異)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 

抽青和開花日期比較,後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異) 

這些例子的運用能使讀者更具體地理解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成因,有說服力。 

(三)齊讀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將問題的答案在書上標記。) 

①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 

②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 

值。 

③還可以利用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 

④也可以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三、學完本文,我們知道:物候觀測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生活、生存 

密切相關。那麼,我們應怎樣去保護大自然,去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呢?(結合實際, 

暢所欲言。)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學到這裡,你們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有什麼作用嗎? 

採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將物候現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 

也含蓄地說明了物候對於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標題形象、生動,頗具文學性。 

五、小結。 

本文介紹豐富生動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第一部分的內容是說明的基礎,第二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概括總. 

此,從文章整體結構來看,是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條理分明,邏輯性強。另外,一個 

部分裡段落的安排、一個段落裡的句序也講究條理性,或以時間為序,或由主要到次 

要,由一般到特殊。 

說明語言十分生動形象,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這兩段都以時間為序. 

運用擬人手法把物候現象寫得有情有感,這種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 

說明文的生動性、趣味性。 

六、課後作業。 

1.舉例說明幾種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數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臥室”為題寫一篇說明文,字數在300-400之間。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一、說明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 

物候現象--物候和物候學 

二、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比較簡便   容易掌握     避免損失 

三、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緯度差異    經度差異  高下差異      古今差異 

主要    上     次要     空間      時間 

四、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首先--此外(還可以……也可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