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語文課文及其教案

來源:才華庫 1.08W

詹天佑,漢族,字眷誠,號達朝 。我國近代知名的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語文課文及其教案,我們來看看。

詹天佑語文課文及其教案

課文介紹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二百千米,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後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xié),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後還得求助於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訊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yōnɡ)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鉅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kān)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剷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揹著經緯(wěi)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suì)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鉅。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shèn),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兩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jùn)工了,比原計劃提早了兩年。這件事給了藐(miǎo)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塑像。

教案介紹

教師思考: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六年制第十二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精讀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裡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全文圍繞傑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設計特色:抓住主線分組探究創造實驗朗讀感悟

課前準備:

第1、師生蒐集關於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第2、準備好多種做開鑿隧道實驗材料。

教學要求:

第1、學習課文,瞭解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第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它們的含義。

第3、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第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的能力。

第5、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訓練思維,發展語言。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第1、教師引導:課文是以什麼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麼特點?根據經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促進新舊知識聯絡,滲透命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第2、指讀課文,結合正音,檢查字詞情況。交流自學情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講給同位聽。

第3、交流課外蒐集的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溝通課內外聯絡,豐富知識積累,幫助理解人物及課文內容)

三、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第1、思考:你認為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展開的?文章圍繞這句話安排了什麼內容?

第2、討論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層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綱挈領,摒棄繁瑣分析,強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訓練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四、突出主線,引發探究。

第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第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根據課文內容,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為分組探究設下伏筆。)

五、分組合作,問題探究。

第1、教師在合作前提出明確要求。

(1)要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自己的問題。

(2)組內成員應明確分工,有組織,有秩序,確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是防止合作探究流於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備選的思考題目,可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六、彙報交流,深悟感情。

第1、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彙報,並與其他學生一起,針對該組的學習收穫,給予補充,評價。在此環節中,不硬性規定內容,學生暢所欲言。如:詹天佑是個傑出的人,詹天佑是個愛國的人詹天佑是個一絲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學生夠結合文中的事例,詞句,進行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長短不限。把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討論場表現場。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彙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第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感情昇華,促進積累。)

七、創意表達,拓展思維。

教師激情引發: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第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並說說理由。

第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訊息後,會有怎樣的表現?

(深入挖掘文章內容,創設新的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裡,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