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8.18K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1

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二單元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蹟,學習他們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和氣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這篇課文在第一課時前,我佈置了預習並且收集有關虎門銷煙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但我並沒有把握學生到底能找來多少資料。

上課了,我在揭示課題之後問:“虎門銷煙是發生在1839年6月的一段驚天動地的歷史,更是一場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戰爭。誰能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話音剛落,很多孩子舉起了手,紛紛向全班介紹收集的資料。乍一看去,有的是把資料抄在了書上,有的是打印出來,還有的找來了精緻的圖片。我很是驚訝和激動,驚訝的是有這麼多同學認真的找來了這麼多資料,激動的是資料的內容可真豐富啊!例如:徐鬱明同學找來的是林則徐的資料和參與虎門銷煙的其他英雄人物的資料;孟文欣同學收集的.是鴉片戰爭博物館的資料和林則徐塑像圖片;陳凱敬同學收集到了林則徐如何禁菸的資料以及虎門炮臺的圖片,林則徐銷煙舊制圖片,有的還是彩色的,這些圖片在教室用的實物投影儀都給學生展示了,除了以上的資料還有很多,通過展示和同學們互相交流手中的資料,既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又使學生學到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由於這次課前佈置的預習效果,深刻的體會到課前預習和蒐集課文相關資料對學習一篇課文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2

課文介紹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經過,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全文語言精煉、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根據課文所在的單元主題,結合課文內容,確立“緊扣壯舉,體悟壯情,盪滌愛國情感”的教學思路。課前組織學生收集並閱讀虎門銷煙的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了解鴉片對中國人民的毒害和對民族危亡的影響,初步感知林則徐銷煙的歷史背景感受林則徐銷煙的困難和決心。在課文教學中我抓住一個“壯”字來統領全文。

課堂一開始,為營造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我採用做遊戲的方式,組織學生為“壯”字擴詞。板書詞語:壯麗、壯觀、壯舉、強壯、豪壯、雄壯、悲壯、氣壯山河等詞語。詞語本身不是孤立的,它們各自帶有獨立的意義和感情,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詞語時,要求學生不僅讀出對詞語的理解,還要讀出詞語的意味。接著出示下面的`問題:讀讀課文2—5節,找一找能表現“壯”的語句,將這些地方畫下來,放飛你的想象,用心讀一讀。引導學生讀書中思考、讀書中標記、讀書中想象,讓每個孩子憑藉思維,觸控語言文字後面的風景。伴隨著學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擠得水洩不通”、“彩旗林立”、“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應邀的外國商人”等詞句的理解,適時地引導學生想象“壯闊的碧海、壯麗的虎門寨、壯觀的場面”,在朗讀中再現還原,一起走進“偉大壯舉”的“現場”。在下面的教學中我由扶到放,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在讀中想象,體悟壯情”。

敘事類課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還原”,正如葉老所言:“要讓學生在文章中走個來回。”由於本文所述的故事歷史久遠,學生對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瞭解相對較少,因此當學生充分的觸控語言文字之後,應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品讀。在全文閱讀教學似乎結束以後,對課文進行補白:由於鴉片戰爭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將銷煙的所有“罪責”都推到了林則徐身上,道光皇帝將他革職,罰他往伊犁墾荒屯田……補充了這部分歷史故事,給學生帶來l了更多的關於“壯舉”的另類思考。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3

《虎門銷煙》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文章。這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鴉片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危害,瞭解“虎門銷煙”的起因和經過。難點是讓學生認識林則徐是怎樣一個人?體會林則徐與英帝國主義鬥爭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教學完課文,我佈置了一道小練筆,以“我站在林則徐的塑像前”為題,寫一段話。從學生所寫的小連筆中,我感受到他們對偉人的崇敬,內心湧動的愛國主義情懷。這裡我摘錄了兩位學生的小練筆作為教學反思。

習作一:

站在林則徐的塑像前,我想對林則徐大人說:“林大人,您真是英雄,我崇拜您,你當年竟把兩百多萬斤的鴉片銷燬,把那麼多害人的鴉片倒進了滾滾的銷煙池裡。林大人,您真偉大,你這一壯舉既打擊了侵略者,又鼓舞了中國人的志氣,表明了中華民族不屈服侵略者的決心。但願現在也有許多像您那樣的人!那麼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吸毒的人群了!

習作二:

我站在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塑像前,我的心中馬上就湧起敬佩之情,虎門銷煙的情景就像是回放電影畫面一樣,在我眼前一一浮現。我彷彿聽見了林則徐大人那震天動地的一聲“開始銷煙!”我彷彿看見一群群民工將一擔擔鴉片倒入銷煙池。在場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拍手叫好。在人們歡呼雀躍之時,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擠出人群,跪在了林則徐大人跟前,大聲高呼:“林大人英明,林大人英明呀!”在場的外國商人也不禁脫帽致敬。

我想:林則徐大人,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4

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五單元主要是瞭解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蹟,學習他們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和氣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這篇課文在第一課時前,我佈置了預習並且收集有關虎門銷煙的圖片和介紹。但我並沒有把握學生到底能找來多少資料。

上課了,我讓找到資料的學生舉手,有很多同學舉了手。有的是把資料抄在了書上,有的是打印出來,還有的找來了精緻的圖片。我很是驚訝和激動,驚訝的是有這麼多同學認真的找來了這麼多資料,激動的是資料的內容可真豐富啊!例如:有的同學找來的林則徐的資料,林則徐(1785-1850),字元扶,福建侯官(今徐州)人,清嘉慶十六年進士。道光二年(1822年)授淮海道,擢升江蘇按察使布政使,曾奉命督修過洪澤湖高家堪大工。道光十一年,擢升河南山東河道總督,在河南境內林則徐是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創始人之一。道光二十一年四月,林則徐因抗英被革去職務,遣送新疆伊犁戍邊。有的同學收集了鴉片戰爭博物館的資料和林則徐塑像圖片。有的同學收集到了林則徐如何禁菸的`資料,虎門炮臺的圖片,林則徐銷煙舊制圖片,有的還是彩色的,除了以上的資料還有很多,通過展示和給大家介紹手頭的資料,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學到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由於這次課前佈置的預習效果,深刻的體會到課前預習和蒐集課文相關資料對學習一篇課文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5

《虎門銷煙》記敘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提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將進行了交流,然後結合黑板上出示的大幅掛圖找書上的詞語來談談對虎門銷煙這一事件的看法,適時小結並板書“偉大壯舉”一詞。我在教學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首先讓學生們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場景,接著由學生自己讀第二自然段並理解從“水洩不通”、“彩旗林立”等詞語,從而感受到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後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 “禮炮轟鳴”、“群情沸騰”等詞語中,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齊讀、知道感情讀等朗讀行式把氣勢讀出來;最後讓學生想像假如自己也在現場,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你會對誰說些什麼。從而體會出銷煙這一壯舉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

教學至最後,我又補充了相應的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災難,讓學生知道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讓學生明白了國家強大了才能獲得尊嚴。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遠離毒品,敢於巧妙地與不法分子做鬥爭,捍衛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強大、繁榮昌盛做貢獻。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6

《虎門銷煙》記敘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提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拒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是要讓學生深入到這一歷史事件中,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然後再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深入瞭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這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鴉片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危害,瞭解“虎門銷煙”的起因和經過。體會林則徐與英帝國主義鬥爭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上課一開始,抓住“偉大壯舉”一詞。在教學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首先讓學生們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場景,接著由學生自己讀第二自然段並理解從“水洩不通”、“彩旗林立”等詞語,從而感受到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後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場面;讓學生通過課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擠得水洩不通”、“彩旗林立”、“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應邀的外國商人”等詞句的理解,指導朗讀。還適時地引導學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壯闊的碧海、壯麗的虎門寨、壯觀的場面”,在朗讀中再現還原,憑藉朗讀讓師生一起走進“偉大壯舉”的“現場”。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描繪了銷煙經過。一群群健壯的民工開始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他們先……再……然後……頓時……這樣的.場面何其壯觀!”在教師的話語引導下,課文中的插圖不再靜止,它彷彿一幅幅跳躍的畫面,帶領學生們“穿越時空”,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也就自然地讀出了那種激昂的“豪壯”氣勢。

第四自然段描繪述了老百姓對銷煙的強烈反響,從側面反映了虎門銷煙是順乎民意的正義之舉,是顯示中國人民偉大力量的愛國行動。第五自然段教學時,抓住數字“20多天”、“二百多萬斤”和“捲進咆哮的大海”等詞語,指導學生讀懂銷煙持續時間之長,銷煙的數量之多。再次體會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這樣一步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然後從這一壯舉的執行者林則徐入手,適時補充林則徐的愛國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精神。又以這一精神為切入點,拓展了四篇愛國名人故事,達到了一篇帶多篇的教學目標。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7

《虎門銷煙》一課記敘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經過,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壯舉,因此我在教學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首先感受銷煙前的隆重、壯觀,讓學生自己讀了第二自然段之後從文中的“水洩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後讓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將要下令時的情景和銷煙時的情景中發現“禮炮轟鳴”、“群情沸騰”,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把氣勢讀出來;最後讓學生想像自己也在現場,自己也在歡呼,體會出銷煙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當學生們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後再去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更是一種感情的迸發,學生們讀得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