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的維納斯》是否應該刪(網友來稿)

來源:才華庫 1.65W

溫嶺二中 孔若秋

《米洛斯的維納斯》,我認為應該從高中語文課本中刪去,理由有三:

第一,從文章的內容來看。

日本清岡卓行的美學論文《米洛斯的維納斯》的主要觀點就是殘缺美。

誰都知道,這觀點並不是清岡卓行的發明創造。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的論述。老子云:“大音無聲,大象無形。” 我國古代繪畫中的空白藝術,早就講究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空白”是虛,物象是實,虛與實辯證地統一於藝術品中。 “空白”並非沒有東西,不是空而無物。藝術品中的“空白”體現了一種“虛靈”的“空間感型”,使藝術作品虛實相生,形神兼備,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如《深山藏古寺》等名畫數不勝數。齊白石畫蝦,只畫蝦的動作,空白處觀賞者便能想象出水。殘缺美與空白藝術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說就是空白藝術的翻版--僅僅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在我國的音樂、雕塑、建築、文學、戲劇、電影、曲藝等藝術形式中,歷來都講究虛實相間的藝術。這些內容 ,宗白華在《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與實》一文中說的非常透徹明白。它運用了許多具體的實際事例來詳細地論證,教給讀者藝術欣賞的辯證法 。可是清岡卓行在《米洛斯的維納斯》中一開頭就說米洛斯的維納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希臘的大海或是陸地的某個角落裡,或者可以說是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祕密場所。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對此,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說法絕對化得令人不可思議。難道米洛斯的維納斯原本是不美的?難道“美”是殘缺帶來的,不殘缺就不可能造就美。誰都會承認,米洛斯的維納斯原本肯定是美的,只不過“失去雙臂”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已。作者也說:“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 “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那麼,人誰願意使自己有意或無意地殘缺來造就美?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傻子。表演《千手觀音》的聾啞人,哪一個是自己願意殘缺的?阿炳、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等,他們是用意志創造了美,是奮鬥努力造就了美,不是殘缺帶來了美。 “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難道後背上或上臂缺失一塊就不行麼? “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這是否也絕對過分了呢?難道“那個真正的原形”就不是藝術品?清岡卓行的文章中充斥的是種種絕對而偏激的說法。學習這樣的議論方式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從語言上看,《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語言重來複去,羅嗦累贅,東纏西繞,沒有形象活鮮的詞語,沒有深刻的哲理句子。全文沒有具體的事例,盡是枯燥無味的說理。許多地方給人強詞奪理之感。如:“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發現原形,又有什麼可以“一腔怒火”的呢?何必因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呢? 如果真的發現了,又怎麼能因自己的感受就否定得掉的呢?而且世界上肯定是存在過維納斯那個真正的原形的。而且維納斯那個真正的原形原來就是意見藝術品。

第三,因為文章是翻譯的,所以拗口的語句隨處可見。如:

1,“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②地烘托著作品。”(句中,在“人們”應該加“有”) 2,“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希臘的大海或是陸地的某個角落裡,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祕密場所”。(“遺忘”是無意的行為,而“巧妙”必然是故意的行為。既然是“遺忘”的,又怎能是“巧妙”的?既然是“遺忘”的場所,又何必用“祕密”來做定語?)

3,“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條玉臂”

(“隱藏”必定是一種有意識的行動。既然是“隱藏”的,怎麼會是“無意識”的呢?) “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飛躍”用“矯揉造作”來修飾,使人莫名其妙。)

4,“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和”(“顯示了”用詞不當,應該是“表現出”。)

5,“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 (“秀顏“是個生早的詞,應該是“秀麗的容顏”,“從…….. 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是一個雜糅的句子。 。)

6,“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濃濃地“應該是“濃濃的”,移到“一種”後作定語)。

7,“儘管這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產生”(“一半”可以去掉)。

8,“因此,對我來說,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兩條已經丟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認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對我來說”,應該是“在我看來”,下面是我的看法,怎會是“只能”,應該刪去)。

9,“那些方案對喪失了的原形是做過客觀推定的,所以,為復原所做的一切嘗試,都是順理成章⑤的。”(“喪失了”缺少賓語,表意就欠明確,應加上賓語“雙臂”)

10,“不興許根本不是那樣,而是一座顯露著入浴後羞羞答答的嬌姿的雕像。”( 原本是表示猜測,“不興許 ”應該是“或許”)。

11,“文學竭力讚頌初次捏握情人手掌的幸福感受的述懷,才會擁有不可思議的嚴肅力量。( 力量“嚴肅力量”什麼意思?定語欠妥) 。

正由於文章有這麼多拗口的語句(說不客氣一點,是有這麼多病句)。學生學的時候很費力氣,很難理解。因而也提不起興趣來。這篇文章既然不是學習他的觀點,也不是學習它的語言,還有什麼可學?

高中語文中既然已經有宗白華的《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與實》一文,何必再有清岡卓行的蹩腳貨色《米洛斯的維納斯》?

作者郵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