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思路

來源:才華庫 1.51W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思路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思路一

《記承天寺夜遊》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瞭解背景,初步感知。為了避免閱讀的隨意性,讓學生少走彎路,我課前向學生布置了蒐集提蘇軾資料的作業,導學鋪墊。這些資料告訴學生蘇軾被貶黃州後的文學成就,“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學生通過思考得出許多發現:一是蘇軾文學才能高,二是他心胸曠達,能夠做到身在逆境依然有所作為。為下面的理解蘇軾的感情打下鋪墊。

二、以讀促感,二度感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 ”的作用。《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到作品的張力,體會到了文言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加深了理解,陶冶了情操,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這樣的朗讀把學生推向了與文字直接對話的情境。

三、以問導思,理解人物。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設計彈性問題,有助於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設定“為什麼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通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並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思路二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力爭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大致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匯入法。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古詩文中寫月亮的名句,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所寫的月景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誦讀法。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問法。在教學過程中,多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相互釋疑,舉手回答,教師只作適當點拔,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法。小組討論文重點字詞、課文翻譯及寫景句子作用。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很主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些是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當然,這節課 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朗讀方法指導不到位,讓學生翻譯課文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多,應該在積累詞語和翻譯課文時,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在走近蘇軾的環節中,學生對蘇軾的瞭解還很表面,課前應該佈置學生儘可能地尋找關於蘇軾的資料,才有利於真正理解蘇軾的心境。另外,本人來自方言區,普通話咬音不準,表達欠缺。本人所在學校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運用多媒體,對課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區的學生水平和本人所處地區的學生差異,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氣,造成課堂心理緊張,這也是個人心理素質、教學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教學中應精於備課,讀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積極發揮自己的內涵與睿智,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靈活機動,善於駕馭課堂,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公開課時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應毫不怯場,善於臨場發揮,懂得調節現場氣氛,注意說話的藝術,同時,注意個人的儀態風度,令教態更親切,對學生更具親和力。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思路三

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應多讓學生去感知,那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再加上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讀文言文更顯得重要,所以我以讀為綱,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課堂時間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聽課的教師告訴我一堂課的思路必須有條理,抓住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的內容展示即可,不必要讓一節文言文的教學變得跟賞析現代文一樣,安排的內容過多讓學生無法消化。所以在這方面我處理得不夠好,下次記得改進。

(一)精心設計導語,走進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出示課件——蘇軾像圖),大家認識嗎?(有人會說認識,有人會說不認識)誰來給大家說一說?(視學生介紹的情況,教師小結)。 蘇軾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1079年他因“烏臺詩案”被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於自我解脫,同友人張懷民夜遊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澄澈透明,如詩似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遊承天寺吧!(板題)

(設計說明:由學生介紹蘇軾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交流處理資訊,教師作必要的小結點撥,能夠為閱讀感悟奠定基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 聯絡作者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能當堂背誦全文

(設計說明: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不是提出一系列問題,而是確定學習目標,提出學習要求,使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明白課堂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三) 學習方法指導

1.自讀課文,“三看一查”,順暢誦讀。

2.嘗試翻譯全文,並與同桌或在小組中先討論交流(設計說明:自讀是“自主”學習的具體體現。

(設計說明:“三看一查”要求學生自讀時認真看課文、看註釋、看探究與練習;查工具書, 結合上下文,理解字、詞語的意思。嘗試翻譯全文,是為了通過學生的自身實踐,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安排討論,是一種互動型活動,讓學生學會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彼此聽取對方的意見,共同完成語文學習。)

(四) 探究 合作 交流

1.作者為什麼要想著夜裡去承天寺遊玩?他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2.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3.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設計說明: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悟情、悟境)

(五) 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

當你面對如詩似畫的月色,難道不想對蘇軾說點什麼嗎?

(設計說明: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六)教師小結。(設計說明:運用綱要訊號簡潔明瞭的將文章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知識的鞏固、積累和運用)

(七)當堂背誦課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