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議論文寫作思路的邏輯方法

來源:才華庫 1.25W

不少學生在平時已積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練筆文章也寫了不少,但到了大學聯考時還是寫不出文字通順、條理清晰的議論文來。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邏輯思路不對頭是其主要癥結所在。 魯迅先生說過,“好文章全篇都寫著作法”。那麼,議論文寫作有哪些邏輯思路?又有哪些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

大學聯考議論文寫作思路的邏輯方法

一、從確定中心論點中理清邏輯思路

確定中心論點的邏輯思路主要體現在動筆之前的構思上。

那麼,動筆之前,怎樣進行構思呢?

構思好比是設計文章的草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採用讓學生編寫提綱的方式來對文章進行構思。

1.列議論文提綱的方法

(一)引論:①用什麼方法提出中心論點?

②用判斷句表述中心論點。

(二)本論:用三種方法(並列、遞進、對照)之一將中心論點分解為幾個分論點,理清分論點之間的關係,將各個分論點按一定順序置於各段之首,為每一個分論點找出論據,論據要兼顧事實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論證要揭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必然聯絡。

(三)結論:①用什麼方法作出結論?

②注意點題、扣題。

例如:議論文《工作即生活》寫作提綱

(一)引論(1-4):用先分後總的方法由寒號鳥、水杉、社會精英的命運引出中心論點:人們應當平衡工作與休息的關係。

(二)本論(5-6):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5):奮鬥要把握“度”(用因果分析法)

第二層(6):人的生活觀也要與時俱進,要全面理解

“適者生存”。(講道理)

(三)結論(7):總結本論,得出結論:在快樂工作中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快樂工作。

2.議論文字論部分三種提綱模式:

(一)並列式

注:A代表論題

(1)A的內涵(本質屬性、內容)是什麼

(2)A的外延(範圍)是什麼

(3)為 什麼要有A(或A有什麼用)

(4)怎麼樣才會有A

(二)對照式

(1)分論點對照

(2)分論點內部對照

(三)遞進式

(1)按議論步驟遞進

(2)按論點內涵遞進

例如:《願景》(2006年天津卷)

(一)並列式

(1)願景的內涵是什麼

①願景是對人生未來狀態的一種期待

②願景是對事業發展前景的一種嚮往

③願景是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一種憧憬

(2)願景的外延是什麼

①願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

②願景是企業家的發展藍圖

③願景是政治家的社會理想

(3)為什麼要有願景

①願景是指引人們前進的燈塔

②願景是鼓動人們前進的風帆

③願景是團結各種力量共同奮鬥的紐帶

(4)怎麼樣才會有願景

①實現願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

②實現願景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

③實現願景需要天時地利的幫助

(二)對照式

(1)分論點對比

對待外來文化(大宅子)的三種態度:

①全盤肯定。大吸剩下的鴉片。孱頭

②全盤否定。放火燒掉。混蛋

③佔有挑選。新人建設新文化的願景

(2)分論點內部對比分析

對外來文化怎樣佔有挑選----建設新文化的願景:

①對魚翅,象蘿蔔白菜一樣地吃掉。(取其精華)

②對煙土,送藥鋪 (半益半害)

③對煙燈、煙槍,送博物館,毀掉。(留益去害)

④對姨太太,全部遣散 。 (棄其糟粕)

(三)遞進式

(1)按議論步驟遞進

統一的願景:

①是什麼----祖國統一的願景

②為什麼—-圓炎黃子孫百年來的強國夢

增強互信,瓜熟蒂落。

(2 )按論點內涵由淺入深的遞進

“中國製造”的願景:

①對外加工

②中外合資

③自主創新

3.列提綱的好處

①可以使邏輯嚴密,思路清晰;

②可以使中心突出,不至於偏題;

③可以使內容豐富,結構嚴謹;

④可以穩定“軍心”,尤其是考場作文,有了提綱,不至於手忙腳亂,六神無主。

二、從文章的整體佈局中構建邏輯思路

結構佈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邏輯思路如何,寫作議論文應教會學生運用結構 模式去強化其邏輯思路。議論文的總體邏輯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而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模式有:

總分總式、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等。

1.全文結構採用總-----分------總式

這是議論文常見的一種結構模式,文章往往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然後以分論點的形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這種結構模式,條理清晰,眉目分明。

如: 人生?美!

有人說,人生是一首曲子,它婉轉悠揚,所以它是美的;有人說,人生是一本書,它豐富多彩,所以它是美的;也有人說,人生是一條路,它蜿蜒曲折,所以它是美的。但無論人們在人生中體驗的是優美的旋律,還是深奧的哲理,或者是向前的快感,歸根到底都在訴說著同一個道理:人生是美 的。(總說開頭,引起下文三段分說)

人生美在平凡。人的一生不必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祿,只要活得平凡,淡泊一些,自然能體驗人生的各種美好。在平凡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領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雅緻,可以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寧靜,可以體會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失意無奈。平平凡凡才是美。

人生美在抗爭、拼搏的過程。人從呱呱墜地到有所作為,都在抗爭、拼搏著,在兒時,我們努力拼搏,在學習上不懈努力,總是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青年時,我們意氣風發地工作在各條戰線上,那裡有我們的汗水和足跡。在拼搏中,在抗爭中,我們“鷹擊長空”,我們“氣吞萬里如虎”,我們如痴如醉!

人生美在坦然面對平凡而真實的結局。過程往往是偉大的,而結局則有時難免悲哀。人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當初沒想到的那般偉大,那般成功,然而到頭來卻只能面對接受樸素而平凡的“我”,我們不禁悲哀,這時我們只要坦然面對,心中必會多一份欣喜,意識到自己曾經畢竟為此而奮鬥過,並沒有虛度年華,這時,在人生的坦然中你會丟擲一句:“忘記今生無悔!”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豐富多彩的。面對人生,我們有權選擇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美,我們不必如《老人與海》中的老人那樣,人生如何完美,但我們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讓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揚,讓人生之書多一份激情,讓人生之路多一道風景。

人生本是一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種種行為才使得它美麗,只要我們找到屬於自己 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脫,你,我,他的人生總是美麗的!

【評析】文章在選用人生是美的這個總論點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爭、拼搏的過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對平凡而真實的結局”這樣四個分論點來逐層論證,文章條分縷析,讀者一目瞭然。

2.本論部分採用並列式

並列式(橫式結構)是對中心論點所涉及的幾個主要問題,橫向思維,分別進行論述,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文章的論點。上一篇例文的本論部分就是採用並列式。

掌握這種模式的關鍵是從並列的幾個方面多角度地觀察、分析、認識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質並列,也可按事物的特點並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3.本論部分採用遞進式。

層進式(縱式結構),就是先提出問題,然後縱向思維、逐層深入論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 我喜愛的一句箴言

我喜愛的箴言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說過的話,她說:“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是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能力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這種目的必須達到!”這位偉大的女性就是鐳的母親——居里夫人。

我喜愛這句箴言,是因為這是居里夫人的肺腑之言。作為一個曾受到愛因斯坦 高度讚揚的偉大科學家,她不是一個凡人;但她又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不像某些“仁人哲士”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似地高談闊論些大道理;她是一位可以信賴的母親。她理解我們,並不把我們看成無知的青年。她親切地對我們說:“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非但如此,她的一生不懈地追求,也通過這句話坦白直率地表達出來了。眾所周知,她的生活的確不容易。鐳發現前不久,她的丈夫因車禍不幸身亡,這對居里夫人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她並沒有倒下,因為她堅信,她的能力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如何這種目的必須達到!自信力是她強大的精神支柱。正是靠著它,她完成了一生中最後的也是最輝煌的樂章。

我喜歡這句箴言,還因為在我迷茫的時刻,她不斷給我以信心和力量。一個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沒有堅強的信念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特別是年輕、思想不成熟的時候。每當我對自己選定的道路,特別是學習上的道路有所懷疑時,我的腦海裡便出現居里夫人親切的面容,她微笑著告訴我:“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便想起居里夫人坎坷而偉大的一生。我想居里夫人讀中學時,她會預料到她將來能成為鐳的母親嗎?不,誰也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她之所以能取得那樣輝煌的成就,是因為她比別人多了一股強烈的自信力。這自信力,使她吃苦而不怨苦,受累但不覺累,結果——她成功了。而我呢?我的生活也有坎坷,但是,焉知我輩非鯤鵬?我所缺少的,正是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的那種自信力!心靈的窗戶,一捅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做某種事情的,而且無論如何這種目的必須達到!

居里夫人的這段話,曾給我以力量,所以我異常珍愛它。我不知道將來是否能成就一番事業——人的一生,總是要受多種因素制約的,但是無論我走到哪裡的秀麗山水,無論我仰望哪裡的燦爛星空,無論我聆聽何處的神聖天籟,無論我吸吮何處的甘潔崖泉,只要我心中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我將永不忘懷激盪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

【評析】作者先提出所喜愛的一句箴言 ,以“我喜愛這句箴言”為標誌,然後用“是因為” 、“還因為”領起兩個段落,前者從居里夫人失敗、挫折乃至成功的過程揭示了自信力的重大作用,後者從我的迷茫、懷疑乃至自信力激起我“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的思想變化,說明了自信力的威力。最後用我將永不忘懷激盪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作結,體現了文章層層遞進的脈絡結構。

掌握這種結構形式的關鍵在於逐層深入地提出分論點,並進行分析論證,它們之間是逐層遞進的邏輯關係,後一個分論點是由前一個分論點派生出來的,論據由表及裡,由淺到深,部分之間環環相扣,共同為中心服務。這就好比蓋房子,一層比一層高,但每一層都是建立在前一層的基礎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頂,成為空中樓閣。

4.本論部分採用對照式。

對照式,就是在中心論點提出之後,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運用對照式,目的是通過兩個方面的對照,突出說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另一個方面只起烘托、陪襯的作用。

如: 成功並不很艱難

在巴蜀之地有個很出名的女孩兒——劉亦婷,正當同齡人在象牙塔中苦苦掙扎時,她卻瀟灑地走出國門,走進哈佛,成為常人眼中的天之驕女。此外,在國內學習時,她參加過《蒼天在上》等電視劇、電影的演出,受到觀眾好評。有人不禁會問:她今日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換來的?劉亦婷輕鬆地回答:我只是和別人一樣讀書,唯一的原因是在機會來臨時我已經準備好了,而且牢牢地抓住了它。

從劉亦婷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對成功的淡然。的確,只要準備充分並且把握住機遇,成功並不很艱難。但為什麼有人卻離成功非常遙遠呢?原因往往就是平時慵懶,當機會來臨時根本沒有能力去把握。

我有一個室友,當我們談論志願和考大學時,她就感慨:這些東西就像天方夜潭,好的大學、熱門的專業,我想都不敢想。這時室友們就一起開導她、鼓勵她。可是認真分析一下,她為什麼會這樣呢?高一高二時,她一直沉湎於各類書籍。喜歡讀書不是件壞事,可她為了看書卻放棄了學業,到了高三,脫口就有故事的她卻連三本物理書都沒有完整地翻過,以致面臨大學聯考的選拔,與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出發的她卻有了上述一番無奈的話。

我相信在我們身邊,在社會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更有甚者,是沉湎於遊戲機、賭博等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學習工作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當機會光顧時,自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被別人抓住。自己除了抱怨還能如何呢?

如果準備充分,無論機遇何時到來,你都有能力去和別人競爭。聯想電腦公司的總裁在給大學生做演講時回憶:當年他大學畢業,準備工作一兩年後就出國深造,可後來有了聯想中的一個職位,一干就是十年,為聯想成為國內市場的大哥大做出了貢獻,如果不是那個職位,那也就沒有現在的他了。他講話的.結束語是這樣的:現在的社會到處都是機遇,只要你有能力去把握。

難怪西諺雲:“命運不會垂青懶惰的人。”無論是走出國門的劉亦婷還是在國內發展的聯想總裁,他們都做了自己應該做好的,才沒有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

中國即將加入WTO,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我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吧,也許你就是第二個比爾·蓋茨,成功後的你或許也會說:我並沒有做什麼呀!因為成功本不很艱難。

【評析】這是一篇典範的議論文 ,全文從正反兩方面展開分析,例證鮮活,說服力較強;倒數第二段以“無論是走出國門的劉亦婷還是在國內發展的聯想總裁,他們都做了自己應該做好的,才沒有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歸結上文,使全篇結構嚴謹,前後貫通。

掌握這種結構的關鍵在於從對比中闡明主張,讓事物在比較鑑別中得到論證。

三、從段落行文中落實邏輯思路

在確定了全文的中心論點,設計好了 全文的結構思路(好比是蓋房子設計好了圖紙,形成了主體框架結構)之後,下一步就要在整體設計的指導下分解任務,一段一段地寫,一個句群一個句群地寫,表達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的作文常常出現文章脫節,銜接不緊的現象,這就是段落行文邏輯思路混亂的一種表現。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語脈流向,使文意貫通,邏輯性強,是高二學生議論文寫作邏輯思路的重要環節。

首先是要學生掌握段內邏輯層次安排的方法。

(1) 單則材料段內邏輯層次的安排:

述觀點+單則材料+議論分析

(述觀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直是臘梅挺立寒風的傲岸,是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堅定。(敘材料)台州硬漢子方孝儒, 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忠心輔佐惠王;但燕王朱棣興兵奪取政權,欲法周公而令其起草詔書。孝儒悲慟之聲徹殿壁,寧死不屈甘作鬼,憤然提筆一直書,“燕賊篡 位”我何留。(議論分析)哎,冰樣的堅貞純潔,火樣的激情四溢,幾百年前譜寫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烈焰正氣歌,至今還在歷史的書頁裡閃耀迴響!

(2) 多則材料段內邏輯層次的安排:

述觀點+多則材料+議論分析

(述觀點)重山重水芳草綠,烈風急雨墜葉香。當巨集大的理想為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坦然面對現實,重新確立一個切合生活實際的新目標,是成功者最明智的選擇。

(多則材料)王維失意唱“陽關”,韓愈被貶走“秦嶺”,柳宗元被貶吶喊“苛政猛於虎”,劉禹錫被貶和唱山歌“竹枝詞”,白居易被貶憤吟“潯陽江頭”,蘇軾被貶高唱“大江東去”。貶官生活宣告了遠大理想的破滅,更宣告了社會的冷酷無情。(議論分析)然而,面對殘酷的現實,拋棄昔日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拋棄昔日的遠 大理想,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尋找新的定位,在豁達坦然中,走進新的生活,踏踏實實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成功的光環卻成了他們最真切的摯友。

其次是要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分析論據的方法。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含義:“事出有因”。 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絡的,因果聯絡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絡的表現形式之一。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的,原因與結果的關係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關係。在議論文寫作中揭示原因以說明會得到某種結果或披露結果以證明其原因的正誤,探求事例的根源, 發現其本質,使內容逐步深化。

邏輯思路:為什麼——是因為

標誌性詞語:為什麼……,是因為…… 正因為……,所以…… 之所以……,是因為……

關鍵:從因果關係上把論點與論據聯絡起來。

例1:(論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論據)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唐太宗視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為他對百司之職瞭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國平天下的策略,於是百姓安居樂業。嶽武穆統帥“岳家軍”,屢戰金兵,頻頻告捷,那是因為他有嚴明的軍紀,旅進旅退,賞罰分明,於是金人喟然而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毛澤東率工農紅軍,以持久之戰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為制定且嚴格執行了“三大紀律八項主義”,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於是日偽不得不繳械投降。(分析)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體,無不嚴於律法,以成文的規定來約束。因為他們知道在絕對自由之下的惰性將急劇膨脹,只有在適當的管束之下,人才能發揮出潛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直接陳述原因)

例2:(論點)靠奮鬥衝破“埋沒”的壓力。(論據)古今中外,許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過“埋沒”的命運。愛因斯坦就曾被埋沒在一個專利局中,充當小職員的平凡角色。但他沒有灰心,抓緊一切機會進行研究,終於開創了物理學的新天地。華羅庚曾“埋沒”在小店鋪裡,但他沒有消沉,每天在做好營業工作後,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晝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學,潛心鑽研數學,終成著名的數學家。

(分析)為什麼他們沒有因“埋沒”而“窒息”,並且能有建樹?因為他們不甘心忍受被“埋沒”的命運;不管在怎樣不利的情況下,他們始終沒有喪失向上的勇氣和力量;他們堅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馬,終有奮蹄騰飛的日子。因此,他們在“埋沒”的情況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奮鬥,終於衝破“埋沒”,脫穎而出。 (自問自答 )

方法二:假設分析法

含義:對陳述事物或現象的論據,從事物或現象的反面假設分析,並推出假設條件下的結論,從而來證明論點的正確與荒謬。

邏輯思路:正面事例從反面假設,反面事例從正面假設。

標誌性詞語:假如……, 那麼…… 如果……, 怎能…… 試想、倘若

關鍵:圍繞論點假設,虛實對比中強調論點。

例3:(論點)有志者事竟成。(論據)王羲之九歲就開始練字,立志要做書法家,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從不間斷。他在紹興蘭亭的一個水池邊練字,池水都被他洗筆硯染黑了,他那俊秀飄逸的字型,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瑰寶。(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書法家,只是平庸過日子,那他絕不可能有這麼堅強的意志去練字。那麼,王羲之其人也不為我們後人所知。由此可見,立志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呀! (正例反設)

例4:(論點)自信,但不能盲目。(論據)三國時的馬謖乃蜀軍一員大將。鎮守街亭,他把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高山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力勸他撤離此山,理由讓在場的將士信服,但唯有馬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被司馬氏圍山斷水,放火燒山,蜀軍不戰而亂,幾乎全軍覆沒。馬謖也依軍法被處斬,身首異處。(分析)假如當初馬謖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選擇有力地勢防守,那麼司馬氏又怎麼能在這次戰爭中輕易取勝呢?他自己又怎麼可能身首異處呢?可見,人不能盲目自信。( 反例正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以上,我們從確立論點、安排結構、段落行文等方面對議論文寫作的邏輯思路進行了剖析。其實,議論文寫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有獲取論據材料、運用論證方法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巨集觀的構建能力,更需要微觀的精雕細琢工夫。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巨集觀到微觀的運動軌跡,一點一點講述寫法,一篇一篇訓練寫法,紮紮實實練基本功,循序漸進講知識點;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提高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從而打開學生邏輯思路的閘門,啟用學生寫作的靈感。這樣,學生就會寫出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材料豐富、論證有力,且富有創新個性的議論文來,從而為高三議論文升格訓練,乃至大學聯考議論文寫作獲取高分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