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59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光和影》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和影》的教學反思

《光和影》的教學反思 篇1

昨天上了一節《光和影子》的科學活動,活動中幼兒雖然情緒很高昂,效果也很好,但是我總覺得孩子的一些反應是我不得不對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

第一次活動,我讓幼兒在陽光下踩影子,感知影子與光的關係,第二次活動投放黑布、白布、有機玻璃、紙板四種材料讓幼兒感知不同材料產生不同的影子效果(暗),並引導幼兒探索記錄方法,第三次探究《光和影子》活動,教師在第二次活動的基礎上又投放了兩種新的材料——木板、玻璃紙。目的是繼續讓幼兒探究影子(暗度不同),並進行記錄。

觀察反饋:活動剛開始,大部分幼兒很認真專注地探究影子,一邊實驗一邊記錄,可有的幼兒憑上次活動的印象,把四種材料產生的影子效果一口氣記錄下來,還有的是看到別人記什麼,自己也跟著記,記錄完成後,他們就到處轉悠,這邊看看,那邊瞧瞧,不知道要幹什麼。有的幼兒甚至在觀察光和影子時只記錄了影子的變化而忽略了使影子變化的因素_光的記載。

問題的原因:教師對本次活動沒有提出新的問題和要求,這樣使幼兒沒有目標,只憑著以往的知識經驗做總結,而不是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和總結,雖然增加了兩種新材料探究同一個問題,卻造成重複的活動,幼兒沒有新的探究動機和渴望。時間一長幼兒便失去了探究的興趣而出現"到處轉悠,這邊看看,那邊瞧瞧,"的`現象了。

由這個活動引發的思考:

材料投放的問題:豐富的材料能引起幼兒操作的渴望和興趣,但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關係複雜,無法從多重複雜的關係中選擇出其中一對關係進行比較(選擇其他條件相同,只有一對條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造成幼兒的探究目的不明確,只是熱衷於操作層面上,阻礙了幼兒的進一步探究。

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既豐富,干擾性少,目的明確,又有利於幼兒的主動學習和探究,應根據材料目的、功能的不同歸類,分別投放到各組,使探究的目的隱含在材料中,同時還應儘量減少許多幼兒共同使用材料的干擾,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極的探究,獨立的思考,反覆的質疑驗證,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光和影》的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開始,我用學生平時喜歡的手影視訊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對影子研究的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個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起了搭橋引線的作用。從學生的手影遊戲中,引導學生髮現影子產生的條件。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設計實驗、分組實驗、交流實驗中的發現,老師只是起了引導學生交流、發現的作用,把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孩子,確實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理念。

學生對影子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多的,但沒有形成一個規律。第一個內容中關於光源的內容在教參中指導得比較明確,“自己發光、正在發光的物體才是光源”。但這個概念在教材上卻沒有體現,於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自己加上了。這學期,從第一單元開始大部分實驗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這一單元也很多實驗用到對比,教材中雖然沒有要求這些實驗是對比實驗,但在實驗設計交流中,我還是引導學生明白每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不改變的條件,納入對比實驗中進行設計,使實驗更加科學和有條理性。

總之,上一節公開課真的不容易,在上課前已經將教學設計改動了很多遍;然而上課以後發現問題還是很多,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屏上畫出影子,這樣的活動都不敢讓學生做,因為感覺時間不夠。第三個實驗只大略地說了一下,以至於學生在達標測試時,最後一個問題回答得有點困難。我更覺得要上好一堂課更不易,需要綜合教師多方面的能力,對知識重點的把握、對課時流程的安排、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突發事件等等。因此,我作為一個不老不小的老師,在以後的教學路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