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0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庖丁解牛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思想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不僅僅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結合這一理念,設計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來實現對文字的深入解讀。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自主研讀,討論交流中學習課文,體悟人生。

二、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文字的研讀,使學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從而做到“躊躇滿志”地為人處事。

2、結合文字虛構出庖丁的成長曆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發掘本文的內涵,結合現實生活領會文字的深刻的含義,從中領悟出為人處事的道理。同時體會寓言的多義性。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課文。

(課前全班朗讀課文。)

(二)匯入(2分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家很會講故事。人們透過他簡單而生動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們曾經聽說過的“莊周夢蝶”、“鯤鵬”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這位老人家就是莊子。今天我們來看他另一則故事——《庖丁解牛》。

(三)課堂活動過程

1、複述故事。(3分鐘)

請一位同學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用幻燈片顯示《庖丁解牛》的漫畫。)

(設計意圖:結合漫畫來複述課文,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文,同時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這個同學的講述,我們想一想,庖丁解牛的外在特點是什麼?

(幻燈片顯示:

問題:庖丁解牛的外在特點是什麼?

明確:庖丁解牛時的動作姿態和解牛時發出的聲音均符合音樂和舞蹈節奏。)

2、發揮想象,編寫故事。(10分鐘)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細讀文字,整合文中的材料,合情合理地虛構故事。也為後一個環節提供必要的鋪墊和素材。)

由上述介紹可見,庖丁解牛的刀法可謂出神入化,實乃高手中的高手。相信當年文惠君一定金口玉言,封他為“名庖”。我們知道,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一段曲折離奇的成長曆史。那今天庖丁的這段“神祕”往事就要靠我們來揭開。請大家結合課文,發揮想象,編寫這《一代名“庖”的成長曆程》。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發言。(請1—2人發言。)

(小組討論說明:在班級教學組織操作上,全班按座位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組,設組長一人。組長組織討論,小組得出結論性的意見或答案,指定一個同學代表小組發言——發言人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

(2)學生髮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編寫的故事簡短總結。

(幻燈片顯示:

標題:一代名“庖”的成長曆程

要求:儘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教師總結思路:

始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月更刀

苦練中……

三年之後:目無全牛——歲更刀

苦練中……

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19年,刀刃若新發於硎)

3、透過故事,探討人生。(25分鐘)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閱歷解讀文字,透過文字形成個性化的觀點,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

一般來說,人一旦成名之後都喜歡出書,用他的親身經歷教給世人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如果庖丁也要寫一本——《庖丁論人生》,那從這本書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那些人生道理呢?現在小組討論,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歷來談談,課本中的哪些情節、文段教給我們怎樣的道理。

(1)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發言。(18分鐘)

(2)教師小結:人處身錯綜複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事情,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儘可能的避開種種矛盾衝突。但不免遇到困難、衝突時,則要全神貫注,謹慎處理。在困難解決後,應及時收斂鋒芒,低調做人。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生存於這個社會之中。(2分鐘)

(幻燈片顯示:庖丁論人生)

(教師從以下方面把握: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瞭解規律,掌握規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抓住本質,用心處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其自然,不強求

技經肯綮之未嘗——避開鋒芒,從長計議

以無厚入有間——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於族……行為遲,動刀甚微——不莽撞,謹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斂鋒芒,低調做人)

(3)以上是我們從《庖丁解牛》中探討中的人生哲理。我們讀課文的時候也應該留意到,在文段的結尾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那文惠君當年從庖丁的經歷中得到的“養生”哲理又是什麼呢?請大家看這樣一段文字:(5分鐘)

(設計意圖:在個性化解讀之後迴歸原文,瞭解作者的觀點。同時也體會寓言的多義性。)

(幻燈片顯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莊子·養生主》

莊子主張一切順其自然,反對人為。莊子不重視人的形體軀殼,不強求物我的分別,不承認知識的地位,不計較事情的成敗,而應該順應自然之道。)

從中可知,當年文惠君看到的是一種一切順其自然,反對人為的養生之道。

從而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閱讀的人人生閱歷不同,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不同,審視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讀出不同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多義性。

(四)課後作業

選取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話,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掌握“遊刃有餘”、“目無全牛”、“躊躇滿志”、“肯綮”等詞語的意思。瞭解“乎”、“然”、“為”、“於”等虛詞的用法。 體會本文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的特點,學習本文細緻生動的描寫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從課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覆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遊刃有餘”。

教學重點 作者寫解牛場面,為什麼避而不談實況——牛的掙扎之狀、血流之景、慘叫之聲,而極寫庖丁解牛動作的“合於《桑林》之舞”,奏刀發出的聲音合於“《經首》之會”?

教學難點

文惠 君聽庖丁介紹後,說自己懂得了“養生之道”,解牛之道和這種“養生”之道有什麼聯絡?這個寓言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教學方法

討論、講析相互結合

學法設計

問題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文章細緻生動的描寫。

第1段,作者描寫了一個場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動作描寫為主,一連用了5個動詞:總的動作描寫是“解”,然後分別描寫手“觸”、肩“倚”、足“履”、膝“踦”,這一系列的藝術化、舞蹈化了的動作描寫,已初見庖丁解牛技術的嫻熟。接著作者側重描摹他解牛時進刀而發出的聲音,又對這聲音用了兩個比喻。描摹聲音時,用了兩個擬聲詞:“砉”、“騞”;兩個比喻是“桑林之舞”、“經首之會”。生動地描寫出庖丁動作的節奏感,表現了一個至高境界。

二、討論庖丁對話的層次。

課文第3段記敘庖丁的“經驗之談”。庖丁的話可分六層。

第一層是“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這句話是庖丁“經驗之談”的總綱,概括了下面談話的全部內容。

第二層是從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談的。當初解牛,所見皆全牛,與一般人所見的一樣;三年之後,未見全牛,說明他對牛的全身結構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頭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東西。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層詳細說明對這種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達到這種嫻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構造。

第四層庖丁從用刀的結果談解牛的嫻熟。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數千頭牛,其刃卻如“新發於硎”,從用刀的結果表現庖丁解牛技藝嫻熟。庖丁解釋用刀結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則是“以無厚入有間”,於是才“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

第五層寫庖丁雖有高超的技藝,卻從不掉以輕心。每當“見其難為”,則“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

第六層寫庖丁解牛成功之後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三、課堂小結:明確主題。

課文節選自《養生主》,主旨在於闡明保護、蓄養生命之主——精神,提示養生的方法莫過於順應自然。節選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來比喻社會的複雜如牛的筋骨盤結,處理世事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並持“怵然為戒”的審慎、關注的態度,還應該以藏斂(“善刀而藏之”)為自處之道,這樣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以達到人之養生的目的。今天我們學習此文,應該認識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觀冒進,而應該通過反覆實踐,逐步掌握事物的內部規律,然後遵循客觀規律處理錯綜複雜的社會事務,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文言字詞,掌握文言句式。

2、培養質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先秦群星璀燦的夜空中,莊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莊子主張“無為”,放棄生活中的一切爭鬥。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尤其是莊子的哲學最貼合他們內心深處隱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規矩嚴整與佛家的禁慾之間,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反對人為的束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中,竭盡了最大的心力。莊子的思想被後人稱之為最早的關注人心靈的哲學。

二、知人論世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他的學說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的思想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從而陷入了虛無主義的泥坑。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主張“無為”,放棄生活中的一切爭鬥。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想象奇妙,構思巧妙,意境開闊,描繪生動,善於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養生主指養生的主要關鍵。莊周認為,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複雜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尋求解脫,就須像庖丁解牛那樣,找出規律,遊刃有餘,不受損傷,以求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三、解題

庖:廚師。 丁:廚師的名字,丁是他的名。 解:分解。

庖丁解牛:一個叫丁的廚師分解牛的肢體。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說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規律,才有好的效果。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四、閱讀文字,積累知識

1、字詞正音。踦yǐ(支撐,接觸) 騞huō(象聲詞) 卻xì(同隙,空隙) 窾kuǎn(空) 綮qìng(結合處)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怵chù(害怕,恐懼) 謋huò(象聲詞)

2、自讀課文,並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3、歸納一詞多義。

為: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介詞:替、給)②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動詞:①解;②作為) ③視為止,行為遲(都是介詞:因為) ④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都是介詞:因為)

於:①合於《桑林》之舞(介詞,引出物件)②而刀刃若新發於硎(介詞,從)

③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介詞,對於)④雖然,每至於族(介詞,到)

然:①砉然向然(助詞,前一個是象聲詞詞尾,後一個是形容詞詞尾)

②奏刀騞然(助詞,象聲詞詞尾) ③因其固然(……的樣子) ④雖然,每至於族(代詞:這樣) ⑤怵然為戒(助詞,形容詞詞尾)

乎:①善哉!技蓋至此乎?(語氣詞,表疑問兼感嘆語氣)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輒乎?(語氣詞,表反問語氣)③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介詞,用法同“於”,相當於“比”)④依乎天理。(介詞,用法同“於”,這裡無需譯出)

⑤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助詞,用作形容詞詞尾,可譯為“地”)

4、詞類活用字詞。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

5、注意幾個重要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斷句,“……者,……也”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 “之”字結構形成賓語前置:技未嘗經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代詞“是”作“以”的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後置

④視為止,行為遲 省略句 視為(之)止,行為(之)遲

⑤新發於硎 狀語後置

6、積累成語

遊刃有餘:現在使用他來比喻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批郤導窾:比喻處理問題善於抓住關鍵,因勢利導。

目無全牛:現在用一般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現指對自己的現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新硎初試:比喻初次顯示本領。亦作“發硎新試”。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關鍵。

五、探究文字

1、欣賞“解牛之美”。

(1)找出文中描寫“解牛”場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給我們什麼樣的一種感受?

明確:視覺:動作。手觸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聽覺:響聲:砉、騞;——莫不中音(音樂化)

(2)作者寫解牛場面,為什麼避而不談實況——牛的掙扎之狀、血流之景、慘叫之聲,而極寫庖丁解牛動作的“合於《桑林》之舞”,奏刀發出的聲音“中《經首》之會”?

明確: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藝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2、探討解牛經過——生讀第三段

探究一:向庖丁取經,看看他是如何達到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確: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規律),不滿足於技藝,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總的概述技藝高超的原因。(總說)

○長期的摸索,反覆的實踐,去了解牛的複雜的結構(必經之路)。

解牛的三種境界:始臣之解牛,無非牛者(不懂規律)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懂得規律) 方今之時,以神遇不以目視(運用規律)。

補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出古之做學問的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艱難,目標高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後、方今之時——堅定不移,孜孜以求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千錘百煉,終成正果

○雖技藝高超,卻不掉以輕心,尊重規律(態度)。

【思考】庖丁解牛技術高超的原因是什麼?

其一,對“道”的追求超過了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律——作為實踐的目標。

其二,不懈實踐,在反覆實踐中積累經驗,探求規律,運用規律。

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律:“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

(2)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別比喻哪兩類人?

明確:遇到事情不知道變通和不懂規律固執蠻幹的人。

3、合作探究:

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後,說自己懂得了“養生之道”,解牛之道和這種“養生”之道有什麼聯絡?

明確: 作者把牛比喻成複雜的社會,儘管矛盾複雜,鬥爭激烈,但總有間隙可尋,只要像庖丁那樣,“以無厚入有間”,順應環境,隨俗沉浮,迴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養護精神。那麼人就能在社會中游刃有餘了,精神和身體不會受到傷害,同時解完牛躊躇滿志之後,感到心滿意足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

六、拓展提高

在文段的結尾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那文惠君當年從庖丁的經歷中得到的“養生”哲理又是什麼呢?請大家看這樣一段文字:(設計意圖:在個性化解讀之後迴歸原文,瞭解作者的觀點。同時也體會寓言的多義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養生主》

【譯文】我們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識是沒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疲憊不堪了。那麼,追求知識的人們,只能(弄得自己)疲憊不堪罷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聲,做壞事不要遭到刑罰。順其自然之理以為常法,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身體,可以享盡天年。

七、作業

1、背誦且翻譯課文第三段。

2、發揮想象,編寫故事。

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一段曲折離奇的成長曆史。那今天庖丁的.這段“神祕”往事就要靠我們來揭開。請大家結合課文,發揮想象,自選文體,以《一代名“庖”的成長曆程》為標題,對原文加以改編。不少於800字。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的重點實詞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義。

2、探究庖丁的優秀之處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蘊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重點:

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要點,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文“莊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啟示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聽過莊周夢蝶嗎?誰能概述一下這個故事呢?話說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蕩蕩,十分輕鬆愜意。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被莊周稱之為物我合一。今天,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就是跟莊周有關的,我們一起去看看。

莊子出生在先秦時代,中國的先秦是一個屬於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莊子是那類耀眼的星座之一。這個枯瘦的老人家像一隻下蛋的雞,趴在大自然的巢穴裡勤勉地生產思想的雞蛋,然後咯咯地叫著“天道自然,養生全身”八個字,向人們傳播自己的思想。莊子的思想被後人稱之為最早的關注人心靈的哲學。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莊子,走進莊子的哲學,領略莊子哲學的魅力。

二、教授新課

1、揭示主題

我們今日學習的主題是《庖丁解牛》。誰能從字面意義上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

那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去研究。

2、翻譯原文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一樣);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即使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老師帶領學生邊看原文邊進行翻譯。)

3、聯想成語

同學們,課文的大大意我們已經基本清楚了,那麼,從本文大意中,你能聯想到哪些成語呢?

①遊刃有餘:現代人使用它來比喻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②目無全牛:一般用來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③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躊躇,一般用於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躊躇滿志,指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樣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擊中。肯綮,是指骨肉相連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關鍵。切中肯綮是指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方向準,一下子擊中了問題的要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⑤批郤導窾——批:擊;郤:空隙;窾:骨節空處。從骨頭接合處批開,無骨處則就勢分解。比喻善於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

⑥新硎初試——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幹。亦作“發硎新試”。

⑦官止神行:指對某一事物有透徹的瞭解。

⑧庖丁解牛: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瞭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⑨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乾淨。將刀擦淨,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學生若答不出,教師可適時引導,拓展學生的詞彙量)

過渡:所以一篇小小的文章竟然隱含了這麼多成語啊。

3、文言知識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本文中的重點詞句。

(一)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響)

2、技蓋至此乎(蓋,通盍)

3、技經肯綮之未嘗(技,通枝)

4、善刀而藏之(善,通繕)

(二)詞類活用

1、以無厚入有間(厚,形容詞名用,厚度)

2、良庖歲更刀(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3、族庖月更刀(月,名詞作狀語,每月)

(三)一詞多義

(1)族庖月更刀(眾,一般的)

(2)每至於族(叢聚、集結之處)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介詞,替)

(2)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兩處都是動詞,分別譯為解、作為)

(1)砉然向然/因其固然/怵然為戒(助詞,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狀態)

(2)雖然,每至於族(代詞,這樣)

(1)技蓋至此乎(疑問語氣助詞,相當於“呢”)

(2)依乎天理(介詞,相當於“於”)

(3)而況大軱乎(反問語氣助詞,相當於“呢”)

(4)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形容詞詞尾)

(四)古今異義詞

(1)所見無非全牛(無非)

古義:沒有不是

今義: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天理)

古義:生理上的天然結構

今義:天然的道理

(3)雖然,每至於族(雖然)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4)視為止,行為遲(行為)

古義:動作因此

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面的活動

(5)每至於族(族)

古義: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今義: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

(6)吾見其難為(難為)

古義:很難做

今義:使人為難

(7)因其固然(固然)

古義:本來的樣子

今義:表示承認某一事實,引起下文轉折;表示承認甲事實,也不否認乙事實

(五)倒裝句

技經肯綮之未嘗(未嘗技經肯綮,賓語前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於硎新發,介賓後置)

合於《桑林》之舞(於《桑林》之舞合,介賓後置)

(六)省略句

如土委(於)地

怵然為(之)戒,視為(之)止,行為(之)遲

(七)判斷句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斷)臣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斷)

三、深度解讀

1、請同學們細細品味本文,本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蘊含了什麼道理?

答: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2、我們再回到課本中去,第一段詳細寫“解牛”目的是什麼?

答:第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寫。作者以濃重的筆墨,文采斐然地表現出庖丁解牛時神情之悠閒,動作之和諧。全身手、肩、足、膝並用,觸、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顯得那麼協調瀟灑。“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聲形逼真。牛的骨肉分離的聲音,砍牛骨的聲音,輕重有致,起伏相間,聲聲入耳。

3、第二段文惠君嘆息有什麼作用?

答:第二段緊接著又用文惠君之嘆:“善哉!技蓋至此乎!”進一步點出庖丁解牛之“神”,這就為下文由敘轉入論做好鋪墊。

4、第三段妙在庖丁的回答並不囿於“技”,而是將“技至此”的原因歸之於“道”,為什麼?

答: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並由此講述了一番求於“道”而精於“技”的道理。此段論說,為全文精華所在。為了說明“道”如何高於“技”,文章先後用了兩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後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庖丁解牛之初,所看見的是渾然一牛;三年之後,就未嘗見全牛了,而是對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筋骨相連的間隙、骨節之間的竅穴皆瞭如指掌。普通廚工不瞭解牛的內在組織,盲目用刀砍骨頭;好的廚工雖可避開骨頭,卻免不了用刀去割筋肉,而庖丁則不然,他不是靠感官去感覺牛,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憑內在精神去體驗牛體,順應自然,擇隙而進,劈開筋肉間隙,導向骨節空處,按照牛的自然結構進行。

5、“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12字有何妙處?

答:順應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進於“道”,達到爐火純青、技藝超群的地步。“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這十二字是對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繪,方法對頭,不僅牛解得快,刀子也不受損害。十九年來,解牛數千頭,竟未換過一把刀,刀刃還是鋒利如初。這當然是每月換一把刀的低階廚工所不可思議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求於“技”,而庖丁志於“道”。

6、文惠君的養生之道與庖丁的解牛之道有怎樣的關聯?

答:莊子學派認為“技”與“道”通。“道”高於“技”,“技”從屬於“道”;只有“技”合乎“道”,技藝才可以純精。“道”的本質在於自然無為,“技”的至善亦在於自然無為。只有“以天合天”(《莊子達生》),以人的內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可達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深味箇中三昧,所以才能成為解牛中的佼佼者。反過來,“技”中又有“道”,從“技”中可以觀“道”。“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莊子天地》)。文惠君正是通過庖丁之“技”,悟得養生之“道”。養生,其根本方法乃是順應自然。顯然,庖丁解牛,乃是莊子對養生之法的形象喻示。

7、本文的寫作手法有何特點?

答:莊子散文善於運用形象化說理的手段。這則寓言採用誇張、對比、映襯、描摹等多種手法,表現庖丁解牛技巧的純熟,神態的悠然,動作的優美,節奏的和諧,身心的瀟灑。具體說來,此文在寫作方面的主要特點是:

一、結構嚴密。全文分兩大部分,先講述故事(第一、二段),再點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說,又分兩層,即由寫“技”到說“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寫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寫,再通過文惠君的讚歎加以小結,並轉入庖丁的談道。

二、語言生動簡練。如寫庖丁解牛時手、肩、足、膝的動作,只用觸、倚、履、躊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技蓋至此乎?”這麼八個字(實詞、虛詞各半)三句話,就將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術而產生的驚異、讚歎與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出來。

8、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答: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覆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複,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複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小結:初解牛時,目見全牛;三年之後,目無全牛;方今之時,遊刃有餘。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鬆。

四、拓展閱讀

1、寧做自由鬼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