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范仲淹的故事

來源:才華庫 2.37W

范仲淹的故事1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賴。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長大以後,他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熱】范仲淹的故事

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讚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他的一個同學看到他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他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他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他,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他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他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他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他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他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他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他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范仲淹的故事2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國小語文S版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自強不息”。 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讚揚了他勤奮好學的優秀品質,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通過相關語句的品讀,領會人物的美德。

2.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言行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啟迪學生向范仲淹學習,立下遠大志向,刻苦讀書。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 樹立這樣的志向和抱負。

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選用現代教育新技術——電子白板,採用直觀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議結合,體會情感,領悟寫法,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上課前,我和學生蒐集了很多關於范仲淹的事蹟以及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備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快捷實用的特點,準備了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力圖為學生開啟一扇認識歷代名人的大門。

二、教學環節

1、名句匯入,欣賞品質;

整堂課從天下名樓之一——岳陽樓的出現開始,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後出示文學名篇《岳陽樓記》的片段,告訴學生,這就是范仲淹的作品。接著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千古名句進行批註,請學生解釋“憂”和“樂”,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加以點撥,讓學生充分了解句子的含義,再朗讀句子,初步欣賞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品讀語句,感受品質;

圍繞這四個小故事,我的設想是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並從文中找出描寫范仲淹言行的語句,讀一讀,再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是我使用PPT課件上這一節的情景,學生找到句子,並認真談論自己的體會時,我就忙著從課件的“返回”,“進入”下一頁,找出相應的語句,這樣既浪費了一些時間,也約束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播放視訊}

這一次,我利用白板應用的動態性和靈活性,隨著學生對課文的把握,以學生為中心隨時調整教學,學生自由選擇語句進行交流討論,我適時補充相關內容或資料,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抓住語言文字型會范仲淹的勤學苦讀精神,學生印象深刻。可以說,是白板讓我的課堂有效互動起來,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播放視訊}

教這四個故事,我始終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例如:學生找到“劃粥割齏”這一故事中的語句時,我從資源中調出這一語段,請學生首先給這個成語注音,師生一起確定後,示範寫“齏”,通過回放,幫助學生形象的學習生字。再告訴學生“齏”的意思就是“碎末”,然後請學生自己說成語的意思,讓學生立體感知了詞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悟課文,我利用課前蒐集的已存入白板資源庫的圖片,設計了有利於拓展學生學習深度的活動——列舉自己知道的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學生交流完,我出示其中一些故事名稱,請學生上臺拖動版面上的綠色方框,瞭解這些故事裡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再出示故事插圖,請學生拖動圖片到相應文字下方,讓他們動手又動腦,對這些故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3、賞讀名句,理解感悟;

充分品讀故事後,我會向學生質疑“范仲淹為什麼刻苦讀書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藉此引入他的另一名言““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又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品質。為了讓學生深入的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讓孩子們回憶以前學過的范仲淹的詩歌,當學生唸到《江上漁者》時,我調出背景,選用毛筆和筆色,伴隨古典音樂《高山流水》的播放,開始即興書寫“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一富有意境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充分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更是讓課堂動了起來,美了起來。

4、拓展延伸,學習精神

孩子們剛剛享受了詩文給他們的震撼,我趁機請學生說說自己以後將怎麼讀書,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當我要學生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表達對范仲淹的無限敬意時,大家不約而同的大聲朗誦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飽含感情的朗誦,為本堂課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教學反思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新的教育技術——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極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他有著強大的互動性、各種優越的`功能,只要合理使用,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調整教學,而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的課堂,精彩紛呈的課堂!

范仲淹的故事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2、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談話引入

1、回顧課文,整體把握內容

師:板書課題,“故事?”講了哪些故事?通過彙報瞭解人物身份、地位及事件。引導概括:**的生活,**的讀書

2、回憶交流,初識人物形象

師:范仲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

師:作者用了一句簡潔的話來評價他:“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何為“傑出”?武:樞祕副使(國防部副部長),文:參知政事(副宰相)其實,他還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思想家和軍事家。同學們,能成一個家就了不起了,光宗耀祖。所以,這句話算是很高的評價了,用一句話概括人物的特點或品質,這種寫法叫做“總寫”,值得同學們學習。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回顧課文,再次加深對文字的印象,對學習新課奠定基礎;同時,評價人物特點,引出共同學習目標,喚起學生對文字閱讀的期待。)

二、精讀品味,體驗刻苦求學

1、提出問題,引導蒐集資訊

師過渡,結合板書引導:請同學們靜下心來走進文章,讀讀課文2——5自然段,重點抓住人物的言行(板書),感受范仲淹的可貴品質,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強調:勾畫表現他刻苦讀書的語句,標註重點詞語,寫好批註,作好交流準備。

2、學生自讀,師巡視指導

注意做筆記的方法引導

3、對話交流,體驗范仲淹刻苦求學的品質

按:“彙報句子——說原因(抓詞)——指導朗讀”

預設以下句子:

第2自然段:“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鑽研學問。”

抓重點詞,體會其刻苦學習的精神。指導朗讀。

第3自然段:

“極其艱苦”,理由?感情?讀。

“然而”:層次關係,側重點——發憤苦讀,寫法,感情,讀。、

第4自然段:

重點抓人物對話,挖掘“美味佳餚與粗茶淡飯”,引導體會感情,指導朗讀,感受“靜心讀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引導價值觀:拒絕誘惑:今天能拒絕**,當官後就能拒絕**,這是修養,更是人生價值觀。

第5自然段:

引導學生感受對比寫法,抓“轟動,閉門不出,千載難逢,隨口”

評價名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指導朗讀。

三、評價交流,感悟遠大志向

師:參加殿試,這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請看:課件介紹宋代科舉考試製度,並明確範高中進士,金榜提名,從此可平步青雲,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引:范進中舉)高中升官後的范仲淹是一位怎樣的官員?

1、瞭解志向

2、感悟愛國愛民的情懷(課件出示:愛國名言)

四、小結課文,積累語言

1、結合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及文章寫法

總分總,用具體事例(典型事例),並在故事中通過(言行)語言、神態、人物對比、引用名言等方式來描寫人物特點。

2、佈置小練筆

通過一兩件事,寫寫身邊刻苦學習而成才、成就事業的人。

范仲淹的故事4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年少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我本課寫法上的突出特點。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品味“鑽研學問”“切磋學問”等詞語。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這個句子中對“笑”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三、教給背誦課文和理解詞語的方法。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說說自己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背誦課文的片段,並在學生討論、交流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背誦,達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把科學的背誦方法滲透打教學之中。此外,文中的詞語“飽學之士”“劃粥割齏”等嘗試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運用已經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理解。

總之,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更加註重語文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並大力提高課堂的實效。

范仲淹的故事5

在范仲淹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裡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就著醃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後衍生成一成語為:斷齏畫粥。

范仲淹的故事6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為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啟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瞭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匯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匯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後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後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定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為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為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隻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餚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絡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並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後兩句話。這既能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後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為擔心以後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餚的麼?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後,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遊轟動全城,為什麼唯獨范仲淹不為所動?學生回答後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後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於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定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並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匯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後,講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後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後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為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後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瞭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范仲淹的故事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品讀,感悟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3、瞭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4、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領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 朗讀指導法 質疑法

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交流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 指名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對范仲淹又瞭解了多少呢?

二、學習第三部份

1、學習第七自然段

(1)指名讀第7自然段。思考:有范仲淹實現他的抱負嗎?

(2)引導學生領悟文章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3)再讀感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2)提問范仲淹還有怎樣的志向和抱負呢?

(3)品讀、感悟: “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三、學習第二部份

過渡:文章舉了哪些事例講范仲淹要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而刻苦學習的?

隻身苦學、 劃粥割齏、 謝絕佳餚、 閉門不出

(一)品讀、感悟

學習第二自然段“隻身苦學”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能感動你的句子並在旁邊寫出體會。

2、指名反饋。

3、出示重點句

(1)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鑽研學問。(理解廢寢忘食)

4、歸納學習方法:讀、畫、寫、說

(二)利用上面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3、4、5自然段

1、出示自讀要求

(1) 讀:小組內一起朗讀3、4、5自然段

(2) 畫、寫:找出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出體會。

(3) 說:同桌或小組內討論你的答案並說出理由。

2、檢查自學情況

(1)理解成語“劃粥割齏”。

(2)出示句子①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②送銀子他委婉謝絕了,送美味佳餚,卻食品發黴也不吃一口。③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經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再也咽不下粥和鹹菜了。④別的師生都丟下書本跑出去,他閉門不出,仍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隨便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3)再讀這些句子。

(4)師小結:范仲淹為了實現他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而刻苦讀書,實在令人敬佩,那後人又是怎樣讚頌他的呢?

(5)引導學生理解並品讀感悟“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總結寫作方法

1、懂得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和採用前後照應的寫作方法去敘述;

2、回顧板書,明白寫人首先必須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

3、再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來反映人物的特點和崇高精神的。

四、 課堂總結,拓展

范仲淹為著理想苦讀詩書,成就了他的一生,實現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今天,你學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收穫呢?

五、 作業

1、 借國中語文課本范仲淹的名著《岳陽陽樓記》讀一讀,再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2、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身邊熟悉的人。

六、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隻身苦學

劃粥割齏 實現

刻苦讀書 謝絕佳餚 理想和抱負

閉門不出

范仲淹的故事8

【成語】: 劃粥割齏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釋】: 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

【成語故事】:

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陝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裡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陝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伙食非常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餚都變質發黴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升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原文:

范文正公為國初政治家、文學家之傑。其不在政治上有卓效,且於文學、軍事亦有非常之才名之《岳陽樓記》即出自其手,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名句深為後好,廣為傳誦。

其於為陝西路安撫使中,用過數役,成御夷之侵矣,使土民安。西夏之吏相戒曰:“小范老子胸中具數萬甲(謂範)。”。”言中謂范仲淹充畏之心、此在北宋之歷史上所罕見之。

范仲淹所以有此俊才,與其在少年時之苦力有著必然之因。早之勤耕,易於後之茂實。。

范仲淹之祖乃陝西影州,遷江蘇吳為後事。其不及三歲,父病卒。其隨母改適朱氏。十餘歲時,范仲淹知矣身世,遂辭別母,獨至應天府書院,拜時著名學者感同文師,學經邦國之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中,生理甚苦,其以粥為若干塊,鹹皆屑(劃粥割齏),為一日之食。

一日,范仲淹方食,其窗友來省視之,見其外食大之狀,於心不忍,遂取出錢來,使范仲淹食之食。文正甚婉,而甚固辭矣。其友不能,明日送來許多餚,范仲淹此受之矣。

過了數日,其友又來訪範。其驚見,其前來之雞、魚之屬皆原之餚陳紅,范仲淹連一箸不動。其友不喜言:“(範希文兄者,古人稱字,不名,以示尊重。,汝亦清高矣,一食汝皆不肯受,豈不令人大傷矣!”。”

文正笑曰:“兄誤矣,吾非不食,而不敢食。臣恐自食其肉而,咽不下粥、滷鹹。卿意我心,帥也,汝勿怒。”。”友聞之範之言,益服其人品高。

一次,或問範之志,范仲淹言:“不當個好醫,即當個好相。善醫為治病民相治。”。”此之不為人富而學之大志,令左右敬。後,范仲淹當矣參知政事翮相)建多利富國之術,行矣自昔之志,為一代名。

譯文: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陝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裡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陝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外食非常的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餚都變質發黴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大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民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升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翩宰相)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范仲淹的故事9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范仲淹的故事10

范仲淹告老回到蘇州,想在城裡買一塊土地,造一所房子,以便養老終身。

蘇州老百姓都知道範仲淹是個好官,希望他住在蘇州城裡,為大家辦點好事。因此,不少人都在為他踏勘地形,物色地方。

一日,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求見范仲淹,說:“我是蘇州城裡的風水先生,特來向大人介紹一塊地方。

范仲淹問:“不知在哪裡?”

老人道:“就是滄浪亭西邊的那塊荒丘。蘇州城是龍穴寶地,臥龍街(現在的人民路)筆筆直直,是龍身;街上砌的石塊,是龍的鱗片;北寺塔高高矗立,是龍的尾巴;那龍的頭呢,就是那塊荒丘。大人買下這塊寶地,興建住宅,一則可以鎮住龍頭,二則將來子孫會科甲不斷”

正在這時,蘇州府開考,考生成績平常。范仲淹想:成績不佳,恐怕同缺乏名儒指點有關。他不禁想起了孔子辦學,決定在蘇州創辦一所府學,府學辦在哪裡好呢?范仲淹決定造在風水先生說的那塊“龍頭”上。范仲淹一面籌集資金,一面叫人設計,在荒丘上建造府學。動工那天,風水先生興沖沖地來到工地上,見了范仲淹,高興地說:“大人,是貴府動工了吧?”

范仲淹道:“不,不是造私宅,是造府學。”

老人聽了,著急地說:“這可是一塊寶地哪!造個私宅,你子孫可以萬世昌盛呀!”

范仲淹道:“我一家的子孫昌盛有何用?倒不如叫大家的子孫昌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蘇州沒有府學,讀書人沒有深造的地方,考不中進士、狀元呀。”

風水先生早就讀過《岳陽樓記》,欽佩范仲淹的為人;今日見到范仲淹的舉動,更加欽佩他了。

不到一年功夫,府學造好了,面闊七間,紅柱粉牆琉璃瓦,十分巨集偉。范仲淹不僅自己在府學講學,還請來了社會名儒,向學生傳經授道。從此,蘇州地方的讀書空氣越來越盛,考取進士、狀元的也越來越多。

范仲淹的母親去世後,欲尋一塊墓地,按當時習俗,他與一名風水先生同去選墓地。風水先生指一處對他說,“此為寶地,後世當出貴人”,又指另一處說:“此為萬箭穿心的絕地,葬此地者後世子孫斷絕,世代貧窮”。范仲淹聽後,對手下人說:“我既知這裡是絕地,又豈能讓他人葬此地而絕後,並且世代貧窮呢?將我母親葬此吧”誰知範公善念動天,範母下葬之日忽然風雨大作,風雨過後,大家發現範母墓風水居然大變,風水先生說墓地格局已經由原來的萬箭穿心變成了萬笏朝天。

所以,範家的後輩此後也極為發達,傳到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年了,蘇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多數範氏的後人,並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分子。範家八百年不衰,就是積德積得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個福報大!印光大師讚歎——孔夫子之後就是他。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中國世家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范仲淹。以上所說的范仲淹從命運上說,確實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最終對自己沒什麼積蓄,子孫反而得到很大的發達。

范仲淹的故事11

宋朝,有個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他就是范仲淹。他從小心懷大志,希望將來能做治國安民的宰相,為國家出力;或者做一個醫生,為百姓治病救命。他對人說:“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於國家的事,我就願意做。”後來,范仲淹做了官,還真當了一段時間的宰相。他為官清正廉潔,很受好評。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鹽倉的小官,見海水氾濫上岸,百姓受難,就提議修海堤,還親自參加運土、夯土。不料母親去世,他按規定回家服喪。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斷寫信去幫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當地人們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多年以後,范仲淹進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對的事就批評,還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好幾次被貶職排擠出京。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管在什麼職位上都做出了成績。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財產辦了許多義莊、義田、義宅,救濟窮人,還辦了一些不收錢的學校,讓沒錢的窮人子弟上學,可他自己的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人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他寫了一篇叫《岳陽樓記》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的故事12

19歲那年,范仲淹離開家鄉,前往河南的一家書院求學。由於經濟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鍋粥,粥冷了以後,就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配幾根酸菜,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當時,在書院裡,有一個同學和范仲淹走得特別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兒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艱苦生活後,回家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留守官聽了非常感動,就叫兒子把自家好吃的東西送些給范仲淹。范仲淹推辭不掉,只好收下。

過了幾天,留守官的兒子來到范仲淹的床上取書,無意中翻開了一個包裹,裡面竟是自己送與范仲淹的食物。這些東西,范仲淹根本沒吃,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有的都腐爛變質了。他非常生氣,跑到學堂裡質問范仲淹:“你怎麼可以這樣呢?好好的東西都讓你白白糟蹋掉了,這是你的待友之道嗎?”

范仲淹等他冷靜下來後,歉意地說:“謝謝你們一家人對我的幫助,我很感激,只是因為我長期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突然享受到這麼美味的食物,以後我還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嗎?另外,我之所以接納你的食物,就是因為我非常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害怕讓拒絕傷害到你啊。”

原來,范仲淹“不領情”背後的原因是這樣啊,留守官的兒子慚愧極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遇到確實無法拒絕的情形時,不妨像范仲淹一樣,笑著接納,但背地裡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立場,堅持著自己的初衷。這樣,你才能既不傷害了友誼,也不會改變了自己。

范仲淹的故事13

人物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歷史故事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蘇州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時代清貧的生活使他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入朝為官後,他依然如此。

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深知他的習慣和家規。因此,結婚前夕,範純仁對婚禮大操大辦自然不敢妄想,他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只買兩件稍微好些的衣服,這樣於父親。妻子兩邊都能說得過去。於是,範純仁將計劃購置的衣服列出清單,壯著膽子交給父親審定。

誰知范仲淹看過單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說道: “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這與節儉有什麼矛盾?怎麼可以藉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費呢?”

父親的一番話說得範純仁滿面羞愧,他鼓足勇氣對父親說: “範家節儉的家風,孩兒自幼熟知,購置奢華貴重用品,兒子知錯。可是如實稟報父親大人。新人想以羅綺做幔帳,孩兒知道這不合範家家風,故不敢答應,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兒礙於他們的情面就沒敢再堅持下去。”

范仲淹聽後勃然大怒: “你知錯認改,我不再追究。但是範家幾十年來,以節儉自守,以奢侈為恥。用羅綺做幔帳,豈不壞了家風?情面事小,家風事大,你可以告訴,如若堅持以羅綺做幔帳,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裡燒掉!”

由於范仲淹的堅持,範純仁的婚禮辦得十分儉樸,既沒有購置貴重奢侈的物品,也沒有舉得隆重奢侈的婚禮,不僅范仲淹的家風得以維持,同僚們也從中受到很大教育。

范仲淹的故事14

范仲淹在求學時,認識了一名劉姓同學。當時條件很差,每天只煮兩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兩塊。劉同學家境好,總是把好吃的給范仲淹。范仲淹才勉強填飽肚子,得以繼續學習。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多。臨別那一刻,范仲淹暗暗發誓,將來如有出頭之日,一定要感謝劉同學對他的恩情。

范仲淹“持節”自掏腰包在范仲淹當宰相後的不久,劉同學找到府上,說家裡發生了變故,需要范仲淹的幫助。

多年未見,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歡敘舊,一邊喝酒一邊聊起過去的經歷。范仲淹說,幾十年未見老同學在哪裡高就?劉同學端起杯,一飲而盡,說,罷了罷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學,能夠謀個一官半職。他想憑著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應該不成問題。

誰知,范仲淹臉色一沉,說,劉兄家裡有幾個人,每年需要多少錢開支?劉同學回答,一百兩銀子足夠。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兩銀子,說,這些銀兩先給你救濟,如果後續有困難我會繼續給你提供幫助。

范仲淹的銀子解了劉同學的燃眉之急,他還了外債,家裡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銀子用完後,他又找到了范仲淹,這次他直截了當地說,想通過他的關係做官。

范仲淹一口回絕,說如果家庭困難可以再幫助,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進入。劉同學離開時,埋怨地說,范仲淹一點不講交情,如果當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天的成功嗎?

范仲淹說到做到,再取出一千兩銀子給劉同學。直到最後,范仲淹也沒有給他一官半職,自掏腰包維護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的故事15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打動了我。

課文裡面講——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一個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裡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據說,他從五年未解衣就寢。

一天,范仲淹的一位好友去看望他,給他了一些美味佳餚,而他把食物放發黴了也不吃。范仲淹怕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再也咽不下粥和鹹菜了。真的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我想要是我,是不可能做到的。不過我也能學到一點吃苦精神,以後挑飯,吃完飯就用心學習。

那年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別人都爭先恐後的去看。只有范仲淹一個人閉門不出,仍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天,我回到家做完了家庭作業,沒有檢查,就去看電視了,而我的書沒有收到書包裡。風扇一吹,他直接翻到了《范仲淹的故事》這一課。我就拿起書讀了一下。范仲淹在這麼艱苦的日子裡就能好好學習,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學習呢!所以我就關掉電視,馬上去複習。

我們要像范仲淹學習,學習他那勤學苦練的精神。我也要下定決心為社會,為國家做點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