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15篇)

來源:才華庫 5.46K

范仲淹的故事1

這個學期我讀了《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打動了我。

范仲淹的故事(15篇)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曾一人去山上寺院裡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據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正是這樣,後來他成為了宰相。范仲淹家境貧寒但他從來不抱怨,一心投入到讀書中去。他每天苦讀詩書,鑽研學問。他還有著心懷天下的遠大抱負。我的家境比范仲淹好很多,但我並不像他那樣熱愛學習,也不像他那樣有著遠大的理想。

在我的同學看來,我是一個學習自覺,成績優秀的好學生。但想想自己在家的表現,就不由得臉發燙。老師天天叮囑我們回家要安排時間讀書,可是我晚上讀書是罕見事。每次完成了書面作業就萬事大吉。剩下的時間看看電視,玩玩電腦。媽媽總是對我說:“別玩了,作業完成了就去讀書。”我回到房間,拿起玩具玩起來。奶奶見狀,又趕緊說:“別玩了,快讀書吧。”我不聽,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讀課外書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我的成績總是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上不去。

范仲淹因為自小立下了遠大的志向而每天苦讀詩書,最後實現了願望成為了治國為民的宰相,而我卻從沒有地想過自己想要什麼,也沒認真地想過長大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是被動的。如果我能想范仲淹一樣,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然後朝這個目標前進,每天多讀些書,多看看報,而不是在虛度光陰,那樣我的成績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也省卻了父母的擔心。何樂而不為呢?可以前我並不懂,也從沒有去思考過。

讀了《范仲淹的故事》,不僅讓我認識了范仲淹,而且還得到了新的啟發: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從小就要多讀書,讀好書,且要學好本領,這樣長大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范仲淹的故事2

一、給下面的偏旁加部首組字,組詞。

奄()()夌()()冘()()

()()()()()()

圭()()已()()因()()

()()()()()()

辛()()央()()尤()()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那時,他的生活(),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的由來。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生活()。他(),每天差不多都是(),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據說,他曾五年()。

這一段話主要講了。

三、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後人曾用范仲淹為前賢題寫的詞句來讚頌他:“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上面一段話中的“先生之風”是指:。表達了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聯絡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的故事3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為己任。想到現在的我,卻大不一樣了。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這句話說明了范仲淹對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蘊含著范仲淹為國治民的巨集大志向。而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還有,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而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朋友送美味佳餚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吃不下鹹菜、米粥了。范仲淹少孤家貧卻從小立下遠大志向,並埋頭苦學,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如今我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有優厚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埋頭苦學,掌握現代化知識,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隻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餚、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後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讚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並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資料,交流彙報,學習其品質。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傑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生想更多地瞭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複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複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複習是為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節採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隻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隻身求學的艱苦。最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隻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並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鬆懈,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餚;當食品變質時,對於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麼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麼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並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後理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首先採用交流彙報資料的方式,瞭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於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說明:學習並借鑑了可兒老師《四季》一課說課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謝。)

范仲淹的故事5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師生以***的誦讀結束了16課《范仲淹的故事》的教學。我走出教室,仰望天空,心中升騰起一股熊熊燃燒的火焰,那是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和胸懷,點燃了我心中的火炬。我這把火炬又點燃了五十八把小火炬,照亮了我們師生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 課堂上,有學生深情地講著范仲淹的故事,有學生點評著,有學生提問著。一學生剛講完“劃粥割齏”的故事,有學生就提問:為什麼范仲淹對這種清貧的生活毫不介意?眾多學生回答: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志向,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這麼高水平的回答,即出乎我的意料,又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的學生們課前預習充分,他們早已被先生刻苦學習、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感化了,走近先生,近距離和先生對話了。

是啊,自立自強、勤奮好學、奮發向上、胸懷大志……這些人類的美德,像一顆顆鑽石,在歷史的星空中永遠閃亮。作為老師,帶領自己的學生仰望星空,擷取那一顆顆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星星,點燃起心中的火炬,照亮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軌跡,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做老師真幸福!

范仲淹的故事6

讀罷《范仲淹的故事》這篇課文,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久久不能平靜。課文講述了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事。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他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全天下為己任。課文有一段寫到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舊埋頭苦讀。同學特地跑來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他一定再想,讀後感·我要努力成為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以後有的是機會見到他。再想想我們呢?讀書時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東張西望。沒有專注力,學力效率會很低的。

課文中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朋友送美味佳餚給他,他也沒吃,理由是:怕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吃不下鹹菜、米粥了,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想想我們,每天都有豐盛的飯菜,有時還會抱怨難吃。

范仲淹是人,我們也是人,只是他比我們能吃苦罷了,我覺得每個人都能成功,只看你用不用心了。學了這一課,我也想了很多,我決定從今天起,做一個有心人,將來一定也能有一番大作為。作者:賈怡萱

范仲淹的故事7

故事一:

宋朝的范仲淹從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剛好他去算命,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問那個算命先生說,「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這位算命先生可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也嚇了一跳。跟范仲淹說,「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麼大?」後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接著又跟他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一點納悶,怎麼差這麼多的志願,就問他,「你為什麼挑這兩個志願?」范仲淹就回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一(這)個孩子念念想著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諸位朋友,你相信范仲淹可以當宰相嗎?我絕對相信他可以當宰相,為什麼?因為他從什麼時候就在做準備了?從小他的志向就很堅定,勇往直前。

一個目標就好象海上的一個燈塔,船隻能夠跟著這個燈塔的方向去走,就能快速到達目標。假如那個燈塔都找不到,每天開往東又開往西,很多的時間往往就耗損掉了,所以有志向的人,他的學習一定非常的紮實。

范仲淹在念四書五經的時候,念念是想著我如何把這些經典讀通之後,用經典的教誨去造福於民,所以他讀書的深度跟廣度一定比其它的讀書人要多得多,這樣子積累個幾十年真正去考試,差距絕對會很大,所以范仲淹確實當了宰相。

立志當存高遠。子曰: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立志有恆。志不強者智不達。庸人常立志,聖人立長志,立志不改。

故事二:

宋朝宰相范仲淹,他在孩童時期,讓一個算命先生給他算命,他說:“先生,請你給我算一卦,看看我長大以後能不能當宰相”?算卦先生一看,這小孩子,口出狂言。就看著他不說話。

范仲淹馬上改口說:“先生,如果我長大以後不能當宰相,請你看一看,我長大後能不能當郎中”?這個算卦先生感覺很奇怪,把這個小孩子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打量了一番,說:“你這個小孩子,怎麼一會天上,一會地下,一會口出狂言說要當宰相,一會又是要當郎中,為什麼呢?”

范仲淹回答說:“先生,不瞞您說,如果我有當宰相的命,我將來要為全國百姓謀幸福,我要全心全意的為老百姓做事情。如果,我沒有當宰相的命,那我情願當一名郎中,為老百姓去除疾病,治病救人。”

算卦先生聽了他這番話,非常感慨:“這個小孩子,年紀雖小,有這麼大的理想抱負”。 於是,就對范仲淹說:“你呀,長大了一定當宰相!”

據瞭解,范仲淹宰相的後人,已經延續到了三十多代,現在依然子孫昌盛。

往往一個人,從孩童時期就能看出他的心量和抱負。這也是過去世的善習等流而來。一個心懷天下的人,即使這一生生命結束了,來世他依然能夠為一切眾生謀幸福。實際上,范仲淹宰相,他是一位早已覺悟真理的大菩薩示現,為了教導我們後人,希望後人能夠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范仲淹宰相在《岳陽樓記》中有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教導我們凡事,先考慮疾苦眾生,而不是先考慮個人的榮辱得失。

范仲淹宰相,就是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有這種心量抱負,敢於承擔社會責任,為一切眾生而奉獻,這就是一個人的氣度和境界。就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心量大小不一樣,所以,所受的果報也不一樣,都是隨心應量。所以,大家明白了此理,就不應該嫉妒比自己好的人,也不應該輕慢比自己差的人,按照如來藏法理來說:大家都是一個本體,沒有誰不是誰,都是一念心所變現,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自他不二,別人和自己根本處都是一個心。

所以,勇於為眾生奉獻的人,也不會因為吃虧而餓死,凍死,窮死,反而會受到眾人更加殊勝的回饋。自私自利的人,也不會因為佔了一點便宜而活的更好,反而,他生生世世都會越來越貧窮下*。這就是因果定律。沒有人能吃虧,也沒有人能沾光。

范仲淹的故事8

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後,范仲淹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早晚分食兩塊。他吃粥只就一點鹹菜,然後用醋汁調和米粥,就這樣草草的將就一頓。放在今日,主食、甜點水果一樣不缺的今日,范仲淹這樣的食物吃一頓兩頓也許還行,若是多吃幾頓,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這樣每日兩食,苦讀成才的。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故事,才有了後來斷齏劃粥這個詞語。

范公堤

天聖二年,范仲淹為興華縣令之時,發現當地的堤壩受損嚴重。返潮之時,不僅是當地百姓的鹽田會受損,甚至很多時候水會直接淹沒農田,致使數以千計的農民受災,災情嚴重的時候,百姓痛苦不堪。

范仲淹發現這一情況之後,當即上奏上司,並且得到了朝廷的准奏,開始著手修建堤壩。他徵調各州數萬農夫前去修壩,哪知道剛開始就遇到了大困難。修壩的時候,剛好遇到大風暴,光是徵調的農夫就有一百多個被捲入水裡喪命。這個訊息傳到朝中,眾人議論紛紛,不知道該繼續修建還是停工。當地的百姓也很是惶恐,認為是老天不允許重修堤壩。

在這樣的情況下,范仲淹身先士卒。每次大潮來領之時,別人都害怕的退後,只有他和同事好友站在最前列。范仲淹用自己的生命告訴眾人,風浪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受到范仲淹這一舉動的鼓勵,大家都拿出幹勁,修建堤壩。堤壩修建完成之後,保障了眾人的利益。而為了紀念范仲淹,眾人將這個新修的堤壩成為“范公堤”。

《靈烏賦》

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鬥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後閉緊嘴巴,只做一隻翱翔高飛的鳥兒。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覆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面見真宗

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後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裡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聖賢書。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後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答手詔條陳十事》——范仲淹

(一)明黜陟,即嚴明官吏升降制度。

(二)抑僥倖,即限制僥倖作官和升官的途徑。

(三)精貢舉,即嚴密貢舉制度。

(四)擇長官。

(五)均公田。

(六)厚農桑,即重視農桑等生產事業。

(七)修武備,即整治軍備。

(八)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

(九)重命令,即要嚴肅對待和慎重發布朝廷號令。

(十)減徭役。

范仲淹的故事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簡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餚、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嶽、粥、寢、凌、佳、餚、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麼?(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瞭解了什麼?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瞭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3.聯絡文章內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麼?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麼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麼字?

出示ppt:

隻身只得只煮米粥一隻

(1)讀準隻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找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麼?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麼?

3.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生:(1)為什麼這麼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隻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餚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註)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麼?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範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為什麼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16、范仲淹的故事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餚

劃粥割齏

隻身苦學

范仲淹的故事10

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是個勵志的大典型,兩歲死了父親,四歲隨母親改嫁寄養山東,讀書極為刻苦。“劃粥而食”不說,大冷天還用冷水澆臉醒神,最厲害的是,“五年不解帶”,也就是說五年沒脫衣服睡覺。

從這一點來說,范仲淹對自己有點狠。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人說他裝,其實,他還真是赤膊上陣與當權者對著幹的。

宋仁宗二十歲的時候,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掌朝的是太后劉峨,滿朝文武包括皇帝,都得看她的臉色。宋仁宗為了拍劉娥的馬屁,打算率領百官給劉蛾賀壽。沒人敢說一個“不”字,范仲淹站出來了。他強烈反對,寫了一個奏章,乾脆要求太后撤簾還政。還說,太后過生日,皇帝一個人去,倒還說得過去,帶領百官跪拜,豈不是壞了體統?皇帝代表國家啊。不用說,太后很生氣,要下旨處分范仲淹,宋仁宗還算精明,提前貶他到河中府任通判。

後來,太后劉峨去世,宋仁宗親政。有一年七月,旱災、蝗災在全國蔓延,淮南、京東一帶特別嚴重,范仲淹請求仁宗派人去賑災,仁宗愛理不理。范仲淹說話就不客氣了。他質問皇帝:“如果宮中的人半天沒飯吃,會怎樣?那麼多老百姓餓了多少天肚子了,您將心比心想一想吧!”宋仁宗只好派范仲淹到災區去安撫賑災。

慶曆年間,范仲淹幫助仁宗皇帝改革,時稱“慶曆新政”。“新政”的重頭戲是幹部制度改革,他大刀闊斧整頓吏治,對於貪腐官員就大筆一揮,把名字劃掉了,有人戲稱他的一支筆比閻羅判官手中的筆還狠。富弼勸他:“你這大筆一勾,可知道他全家都要哭”范仲淹回答:“一家人哭總比一個地區的人哭要好”

范仲淹死時,家財散盡,一家人貧困交加,暫借官屋居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真不是說著玩的。

范仲淹的故事11

版本一(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的責任,發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版本二(原文)

,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曾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繼,日昃再食,遂大通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貧困沒有依靠,改嫁了長山朱氏。他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動地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學習,五年未曾脫過衣服睡覺。有時他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臉。他經常連頓稠粥都吃不飽,太陽偏西才吃第二頓飯。他於是博通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因此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范仲淹的故事12

認一認

粥 磋 凌 佳

餚 豈 泱

詞語採集

毫不介意 廢寢忘食 粗茶淡飯

和衣而眠 千載難逢 於心不忍

凌晨 宰相 泱泱 米粥

清高 殿試 佳餚

... ... ...

初讀感知

朗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隻身苦學

劃粥割齏

閉門不出

謝絕佳餚

理清脈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寫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後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稱頌。

... ... ...

細讀感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①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②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麼樣的品質?

“劃粥割齏”

①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②從中你能看出什麼?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①對比讀,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②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範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 ... ...

拓展學習

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2.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3.蒐集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課堂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yān mò xī zhōu líng chén

( ) ( ) ( )

jiāyáo gōngtíng fèiqǐnwàngshí

( ) ( ) ( )

二、多音字組詞。

zhī ( ) dà( )

只 大

zhǐ ( ) dài( )

yān( ) huá( )

咽 劃

yàn( ) huà( )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切磋( )寶貴( )

讚頌( )往常( )

著名( )傑出( )

范仲淹的故事13

傳說他在秋口的時候,一次,與幾位朋友外出遊玩。在路上,他們經過一座廟,看到寺廟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很多,大家很奇怪,一打聽,人們告訴說,這寺廟的神很靈,可以斷吉凶禍福,也可以問前程未來。出於好奇,仲淹也走到神前求籤問道:“我將來能做宰相嗎?”神說:“不能。”又問“不能做宰相,能做良醫嗎?”神仍說:“不能。”范仲淹對神籤的答覆不免有些掃興,不過他並不灰心,仍然刻苦讀書,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做良相、良醫是范仲淹從小就立下的志願。他認為,做宰相權位高,可以造福天下,普救黎民百姓於水火;做良醫,雖然無權造福天下,但可以給老百姓治病,幫助病人解除痛苦。照范仲淹自己的話就是“能及大小生民者,固為良相為然,在下而能及大小生民者,舍夫良醫,則未之有也。”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朱文翰遷平江刺史 (宋代刺史乃虛銜,可不必到任)。同年,朱文翰解甲歸田。仲淹的母親謝氏是個賢良的女性,她看到家裡生活日漸拮据,丈夫年老多病,收入微薄,要養活一家十幾口人確實困難,就找仲淹商議,想讓他學些商賈技藝,自謀生計,這樣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又能夠多少掙幾個錢貼補些家用。仲淹是個孝順的孩子,他實在不願違背母親的意願,便勉強答應了。後來,有人介紹他到縣城一家店鋪裡去做學徒。在店鋪裡,范仲淹不怕苦,也不怕累,可就是看不慣這家商人的虛偽和姦詐,也幹不了欺騙別人的事,一個多月後他便回家了,哭著請求母親允許他繼續求學。這事被繼父朱文翰知道了。他覺得仲淹是個聰慧好學而志向遠犬的孩子,經商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因此,沒有責備仲淹,而是對謝氏說:“不要為難孩子,硬要他去做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家這麼多孩子,就數他有出息,家裡再難也要讓他上學,”於是,仲淹又回到私塾讀書了。應該說,朱文翰不但為人忠厚,而且生活儉樸,為政清廉,剛正不阿;作為繼父,他絲毫沒有對仲淹另眼相看,而是關愛倍之,所以對范仲淹的影響很大,對范仲淹思想品質的形成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後來,仲淹聽說長白山醴泉寺有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高僧,便萌發了進山拜師求學的願望。第二年,他拜別了繼父和母親,經人介紹,來到了長白山醴泉寺。高僧見仲淹少有志向, 貧而篤學,愉快地收留了他。

在醴泉寺僧舍,仲淹晝夜刻苦攻讀,疲倦了就用冷水洗洗臉,繼續學習。每天僧人早起做晨課的時候,他才合衣躺下休息一會。家裡日子困難,能供給他的糧食很少,他常常每天只煮一小鍋米粥,等冷卻凝結後劃成四塊,加些野菜鹽末,早晚各吃兩決。後來,高僧被他貧困好學的精神所感動,每頓飯送給他四個餅子。僧人給仲淹的餅子,他不肯一下子吃光,把省下的餅子放在几案上留給下頓吃,但後來發現餅子總是減少,心裡很奇怪。一天夜裡,他正在讀書,忽然聽到一種“窸窸窣窣”的聲音,抬頭一看,見一隻老鼠偷偷地銜了一角餅子而去。出於好奇,他跟隨老鼠來到殿前,見那老鼠鑽進荊樹東邊的洞穴中去。仲淹刨土探穴,發現一窖黃燦燦的金於。他不為金子所動,仍照原樣埋好。幾天後的一個夜裡,又見一隻老鼠偷了他的餅子,鑽進荊樹西邊的洞穴裡去,結果,仲淹又發現了一窖白花花的銀子,他仍照原樣埋好,繼續刻苦攻讀。直到三十多年後,他任陝西四路統帥時,一次長白山醴泉寺遭逢大火,老僧苦於重修寺院無錢,忽然想到已經成為鎮守西部邊關的大元帥范仲淹,少年時曾在醴泉寺求學,於是前往求助。及至,仲淹對老僧熱情接待,待若上賓,問寒問暖,關懷備至,並且儘量抽出時間與老僧交談,一塊弈棋,一起用齋飯。老僧住了些日子,見范仲淹與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生活十分儉樸。老僧雖然經常與仲淹談心,也說了寺院遭火災等近況,但是求助的話卻實在難以啟口。又住了幾天,老僧便提出回寺,仲淹因邊事繁忙,也沒有強留。臨行,仲淹取出一包茶葉相贈。

老僧回到醴泉寺,看看到處是火災後的殘垣斷壁,一片廢墟;想想自己千里跋涉一無所獲,心中不免有些酸楚。他拿起茶葉包看了又看,端詳了好一陣子。想想自己又不喝茶,有什麼用呢?於是順手將茶包丟到弟子們剛修好的佛閣裡。

長山知縣聽說醴泉寺老僧晉見範公回寺,專程從縣城前來看望。知縣到來,忙壞了老僧,可寺內一貧如洗,拿什麼來招待縣太爺呢?躊躇間猛然想起了范仲淹給他的那包茶葉,於是連忙拿來泡茶。等到開啟茶葉包一看,老僧呆住了,原來裡面有範公的一封親筆信,信上寫道:

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

一半修寺廟,一半齋僧人。

眾僧見信大喜,立即掄鎬去刨,果然刨出了一窖黃金和一窖白銀。他們很快修復了寺廟,餘下的錢購買了300多畝廟田,僧人們自耕自足,安然修行。

話再說回來。仲淹進山在醴泉寺求學的第一年,正遇上縣裡科舉考試。高僧滿有信心地讓仲淹去應試。他去了,結果被舉為學究。學究是宋朝禮部貢舉十科之一,大約相當於後來的秀才。從此,仲淹在縣裡名聲大振。但是心懷天下的范仲淹,對此並不滿足,回寺後,他更加勤奮學習了。為了學到更多更廣泛的知識,在高僧的指點下,他利用學習之暇,外出拜師訪友,求教學者名流,以增進知識,切磋學問,開拓視野。高僧還鼓勵他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機會,到聞名全國的應天府書院去求學。

成才南都

范仲淹在醴泉寺讀書的第三年,繼父朱文翰因病去世了。他回家辦理了喪事,安慰了母親,便回醴泉寺去了。這年他已是2 3歲的青年,不但學業有很大的進步,而且思想也更加成熟了,繼父去世後,家庭的擔子全部落到母親一人的肩上,生活來源枯竭,家裡的日於一天比一天更加困難了,所以仲淹很不放心母親,經常回家探望。

繼父朱文翰的原配妻子初氏,生有一子,繼娶仲淹母親謝氏後又生二子,仲淹就生活在其中。繼父與初氏所生的長子從小就失去母愛,父親長年在外做官,對他也疏於教誨,故而養成了不思進取遊手好閒的習慣。父親在世時對他還有些約束,父親去世後他就無所顧忌了。謝氏對他束手無策,請族中長輩勸說也無濟於事。

一次,范仲淹回家探望母親,從村裡人那裡知道了一些哥哥的情況,便找他談心,好言相勸。誰知他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惡聲惡氣地說:‘‘我花的是我朱家的錢,與你有什麼相干?”仲淹聽到話裡有話,也就不再勸了。為這事,他找母親想問個明白,可母親聽了只是哭泣,什麼話不說。仲淹更加奇怪了。他想了很久,後來找到村裡最要好的朋友那兒去問。朋友吞吞吐吐地說:“公乃姑蘇範氏之子也,太夫人攜公適朱氏。”並透露了一些真情,仲淹總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過去,他對自己的家就有些疑惑,但他只顧專心讀書,加上繼父對他從小就很關懷和疼愛,所以從來也不曾多想。這下完全明白了,他心裡很痛苦。這一夜,他輾轉反側,終難入睡,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繼父多年的養育之恩,將來一定要報答;想到了母親的痛苦處境,幾時才是出頭之日;想到了目前這個支離破碎的家,自己又實在無力挽回。想來想去,最後決定暫時離開母親,先去南都求學,等功成名就,然後自立門戶,再把母親接去奉養。

碧雲黃花,秋風送爽,正是美麗的金秋十月。范仲淹拜別了母親,又回醴泉寺拜別了高僧和寺廟主持,帶上必備的一點行李和琴劍,一個人直奔南都去了。

仲淹這一去渺無歸期,母親越想越不放心,兒子遠走千里何時歸來?在外又依靠何人?她後悔不該答應兒子出走,於是找到兒子平時最好的朋友,請他趕上去把仲淹追回來。那朋友追上仲淹,說明來意,再三勸仲淹回家。仲淹主意已定,對朋友說:“請回去轉告我母親,讓她老人家放心,請她保重身體,十年為期,我考上進士,一定會立即將她老人家接去奉養,臨別,仲淹再三拜託朋友,請朋友費心關照他的母親。

就這樣,2 3歲的范仲淹來了南都。南都位於今天的商丘南端,是北宋的發祥地,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在當時十分繁華。范仲淹來到南都,進了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又名南都學舍),是當地人曹誠出資,在宋初著名教育家戚同文故居旁興建的,規模巨集大,藏書數千卷,皇帝親賜“應天府書院“匾額,名滿天下。與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

范仲淹在應天府書院讀書,有名師指教,與眾多的同學切磋學問,又有大量的書藉可供學習參考,真是如魚得水,心情十分高興,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伏天,他都是晝夜苦讀,自強不息,刻苦鑽研,從不懈怠。然而,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有時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頓粥。這種生活狀況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但范仲淹並不在意,他一心撲在學習上,以顏回自勵,“瓢思顏於心還樂”;他效法顏真卿“饘粥不繼”的精神。他有一位要好的同學是南都留守的兒子,回家時把范仲淹的情況告訴了父親。這位同學的父親很受感動,便關照差人給兒子送飯時也給范仲淹捎上一份。當那同學把捎來的飯給仲淹送去時,仲淹雖然十分感激,但他卻再三婉言謝絕,怎麼也不肯吃。他對那位同學說:“我吃粥吃慣了,過去在醴泉寺3年,我就是這樣過的,如今一旦吃上好飯,粥就吃不下了,那怎麼能行呢?請向伯父轉達我的謝意。”在南都5年,他堅持過著清貧刻苦的生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真宗到應天府朝拜聖祖殿。皇帝到達府城的訊息轟動了南都,大街小巷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群,府學的學生們也紛紛湧到街頭觀看,誰都想看看皇帝是什麼樣子的。唯獨范仲淹沒有去,仍一個人留在學校裡讀書。同學們回來後問他為什麼不去看皇帝,他非常認真地說:“皇帝是要見的,但等以後也不遲,眼下我首先要完成當天的功課。”

刻苦勤奮地學習,使范仲淹“大通六經之旨”,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他2 7歲時以“朱說”之名考中了進士。

范仲淹的故事14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不僅自己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極其嚴格。范仲淹一生歷任高官,但範家一直清貧儉約家風純樸。

天聖三年,范仲淹任興化縣令,負責治理水患。許多前任都是簡單地修修堤壩應付而已,范仲淹卻親自去海邊,與當地居民商討良策。民工們開始修堤築壩時,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現場指揮。

有一次,白天剛修好的堤壩,晚上就被海浪衝毀。民工們怨聲載道,不肯再修壩,有的則偷偷溜掉。范仲淹來到施工現場,不僅勸勉民工們要同心同德將壩修好,還將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為民工們改善生活。民工們深受感動,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

范仲淹淡泊名利輕財重義,子女們也深受影響。范仲淹任開封知府時,曾派次子範純仁將一船五百斛的麥子運往姑蘇。

在丹陽停留時,範純仁偶遇文學家石曼卿,當時石曼卿家中連遭不幸,幾位親人相繼離世,他想安葬親人之後再回鄉,因為沒有盤纏而寸步難行。範純仁不加思索地將整船麥子送給了石曼卿,但石曼卿還是愁眉緊鎖,範純仁就問:“石先生若還有為難之事,不妨說來”。石曼卿眼裡含淚滿面羞愧地說:“兩個女兒已經找了婆家,奈何沒有嫁妝無法出門”。範純仁爽快地說:“石先生不必憂慮,只需將船隻賣掉,嫁妝也就有了”。石曼卿連連道謝,範純仁則兩手空空回了家。範家兄弟的善行,一直為百姓們所推崇。

范仲淹為政清廉,世稱范文正公,而他的言傳身教,也為子女們營造了良好的家風,從而有口皆碑代代相傳,為後世人所敬仰。

范仲淹的故事15

宋代范仲淹,年幼時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讀書心切,衝破重重困難,到吳縣城郊長白山的一個僧人的門舍中讀書。

因米貴,他吃不上飯,每天晚上,用一小筒白米煮一溺稀粥,放到第二天,稀粥凝結成塊,他就用一條竹片將塊狀的粥劃成兩半,早上吃一半,晚上吃一半,沒有菜,就在山上挖野菜,加點鹽煮煮,生活很苦,書卻讀得很甜。

范仲淹的艱苦生活,被當時南京留守的兒子知道後,深為同情,便從家裡送來了好菜好飯,范仲淹表示感謝,收下了飯菜。

幾天之後,留守的兒子來看范仲淹之時,看見自己送給他的飯菜還在那裡,都已壞了。范仲淹急忙解釋說: "您贈我好飯菜,實在感激不盡,但我平時吃稀粥慣了,並不覺得怎樣苦。現在我如果貪食這些東西,吃好的食物慣了,我將來怎麼辦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