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4篇

來源:才華庫 2.47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4篇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首先,課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學時我扣住這個“壯”字,由課題入手,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壯”是什麼意思?“五壯士”指誰?為什麼不用“戰士”,而用“壯士”?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讓學生探明瞭學習的方向,又激發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慾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創造性的教育因素,啟發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領悟能力。如看完“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影片後,我設計的一個啟發想象的訓練點:“當時五壯士的心情如何,心裡會想些什麼?”從而對學生既進行了創新思維的訓練,又開發了學生如何讀好課文的創造潛能。

第三,“明理”是本課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很難理解五壯士跳崖當時的心情及其內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壯士壯烈跳崖時發出豪邁的口號聲,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個道理。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思路。

1、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體會五壯士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使學生理解了五壯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之後的喜悅和麵對死亡不屈服,以及對人民無比熱愛、對祖國無限的依戀之情。

2、放“五壯士英勇跳崖”錄影,讓學生親眼目睹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完全沉浸在五壯士那感人的事蹟中。這時,抓住學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樂讓學生反覆品讀,從具體的形象中明白五壯士以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3、出示“五壯士紀念碑圖”圖片。啟發學生當時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僅僅是五壯士嗎?這樣一來,難點突破了,學生也理解了五壯士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他們是無數英雄的代表,他們的口號代表著全中國。

總之,上了這節課自己收穫挺多,在課堂中不斷成長自己,鍛鍊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2

《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所寫的事件是戰爭年代時期發生的事,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好課文,蒐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學生在課前有了較充分的準備。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戰爭年代中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質,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美好的情感。

語文教學提倡在閱讀中體驗情感。國小生由於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範讀。但教師範讀時必須充滿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讀技巧,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啟發和感染。這樣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範讀,學生的情感才會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朗讀。這樣訓練,不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不僅引導學生模仿讀,而且培養學生創造讀。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中,教師的示範朗讀非常重要。如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型會到五壯士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後,就是讀時體現不出來五壯士的這種精神,這時教師的範讀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知道了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這種精神。這無形中就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在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對關鍵詞句的把握。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完班長領戰士們走上絕路這一部分時,怎樣讓學生讀出班長的果斷和堅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抓住這部分中的重點詞語去談自己的體會,然後再進行朗讀,學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覺,讀出了班長的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感在自然而然當中,也就訓練出來了。

不足之處:本單元,主要內容之一要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感覺到學生在歸納概括方面,能力相當欠缺。他們只會單純地從文中去摘抄……以後,還需著重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3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創造性的教育因素,啟發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領悟能力。如看完“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設計的一個啟發想象的訓練點:“當時五壯士的心情如何,心裡會想些什麼?”從而對學生既進行了創新思維的訓練,又開發了學生如何讀好課文的創造潛能。

其次,“明理”是本課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較難理解五壯士為什麼要跳崖,特別是理解不了五壯士跳崖當時的心情及其內心感受。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在教學中出示一幅“五壯士屹立在頂峰”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體會五壯士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使學生理解了五壯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之後的喜悅和麵對死亡不屈服,以及對人民無比熱愛、對祖國無限的依戀之情。放“五壯士英勇跳崖”錄影,讓學生親眼目睹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學生頓時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完全沉浸在五壯士那感人的事蹟中。這時,正好抓住學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緊接著讓學生反覆品讀,從具體的形象中明白五壯士以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是勝利的結局。

最後,啟發學生當時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僅僅是五壯士嗎?這樣一來,難點突破了,學生也理解了五壯士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他們是無數英雄的代表。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4

每上新課,教師如果只是用抽象的語言直接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方法匯入,很難將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調動起來。要讓學生能夠及時進入角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匯入教學技巧,要善於創設情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情感昇華,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匯入,可以引起學生探究知識奧祕的興趣。

本課的匯入,我力求使學生儘快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慾望,使學生在瞭解抗日戰爭中湧現的英雄人物事蹟的同時,又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電影錄影,進一步體會五壯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後, 學生自讀課文,進入新課學習。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是:

1、課題解得好。通過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緊緊抓住“壯”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於學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線索。

2、教師的激情匯入,生動形象的電影錄影比較好。尤其是故事高潮,五壯士壯烈跳崖的場面,把全部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五壯士那寧可死也不做敵人俘虜的英雄形象是多麼令學生佩服。

不足之處:

1、揭示課題、點明中心,想法很好。但在解題的同時應在“壯”字下板書重點符號,使學生一目瞭然。

2、觀看電影錄影形象、生動,雖然有利於學生快速進入角色,但花費一定的時間,影響了整堂課的教學進度。這個環節可以在課前安排觀看。這樣,可以提高上課效率。

3、點題後,應及時引導學生:“那麼你認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壯士的英勇、壯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讓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這樣,就順理成章的過渡到第一課時自讀自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上。

由本課匯入設計反思使我想到:雖然我們已經站在了新課程改革的最前沿,但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反思這節課,後來的課文教學我都試著根據文章的特點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從中我深深地感到:課堂上,把機會讓給學生吧,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5

同樣的教材《狼牙山五壯士》,以前的教學和現在卻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費力地分析著故事情節,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課堂平靜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輕鬆地和學生在一起學習,興致勃勃地探究著,回味著,激動著,課堂上智慧的火花四處飛濺。課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一、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後貫通,遊刃有餘。課前並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並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彙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於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瞭然於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願學、樂學。

二、接著,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鬆的支援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後,讓學生質疑、答疑後,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麼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願被自己的“學生”問住,於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資訊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於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三、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憑藉教師示範讀

國小生由於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範讀。但教師範讀時必須充滿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讀技巧,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啟發和感染。這樣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範讀,學生的情感才會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朗讀。這樣訓練,不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不僅引導學生模仿讀,而且培養學生創造讀。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中,教師的示範朗讀非常重要。如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型會到五壯士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後,但就是讀時體現不出來五壯士的這種精神,這時教師的範讀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知道了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這種精神。這無形中就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同時,我再關注學生的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通過學生的讀輕而易舉的悟到了五壯士通姦敵人壯烈犧牲的壯舉,學生被五壯士的英雄事蹟所感動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讀中把課堂推向了高潮,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在今後遇到類似的語言文字就知道怎麼讀了。

(二)、指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讀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完班長領戰士們走上絕路這一部分時,怎樣讓學生讀出班長的果斷和堅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抓住這部分中的重點詞語去談自己的體會,然後再進行朗讀,學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覺,讀出了班長的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感在自然而然當中,也就訓練出來了。

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片斷中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後,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麼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學生夥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6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本次教學我主要指導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第二課時,因此在設計目標時就設計瞭如下兩個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領悟課文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提高表情達意的能力。

而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於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為了突破學習重點,指導孩子走進人物的內心,我在文字學習的同時引入了三次討論和一次想象說話:

1、在學習課文前引入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部分的短片,在孩子們回顧歷史後馬上發問:看完短片,你有什麼想說的?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激動的小手,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也帶動了其他孩子更進一步去思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為了祖國和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在學習五壯士痛殲敵人部分,我在引導孩子們通過用字替換“砸”字,並分別做動作體會戰士們的力氣大、殺敵決心大、對敵人的仇恨深之後,為了引導孩子們去挖掘“砸”字裡面所包含的對敵人深深的仇恨,我引入資料: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施殘酷暴行的文字和圖片,並配以音樂,抽孩子聲情並茂地朗讀。此時,座位上的孩子已經融入進去,有的眼睛溼潤了,有的激動憤慨……當我問出:此情此景,你能理解為什麼五壯士對敵人充滿了仇恨了嗎?孩子們暢所欲言,全班的氣氛頓時激烈起來,紛紛控訴起侵略者的殘忍。

3、在學習五壯士的跳崖部分,我不是直接進入文字,而是問孩子們:想一想,如果選擇五壯士跳崖這一部分的一個畫面刻成浮雕的話,你覺得哪些畫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後人去敬仰?引導孩子們從大家的討論中獲得啟發,從而去挖掘“屹立”一詞的含義和五壯士忠於祖國和人民的堅定不移的決心,深化人物精神。

4、在學習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部分,我引導孩子想象說話:孩子們,當戰士們緊跟在班長的身後時,你能想象此刻他們心裡會想些什麼嗎?通過想象說話,使孩子們明白戰士們選擇絕路時態度堅決果斷,情緒高漲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為群眾和連隊而獻身的精神。

通過以上三次討論和一次想象說話,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創設了討論情景,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孩子發現、感受、評價,提高認識水平,還培養了孩子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五壯士的偉大形象得到了提升,為了國家和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得到了昇華,課文的重點也在無形中得到了突破。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也獲益良多,也更加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不斷改進。要上好每一堂課,必須做到精心的設計和充足的準備,也要兩手準備,隨時做好接受課堂生成和各種突發情況的考驗。

當然,在本課的學習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知識面太窄,部分孩子對人物精神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老師和孩子對於這種大課堂學習都表現出了緊張情緒等。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答問的能力,力求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能力。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7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安全轉移,同敵人英勇奮戰,最後壯烈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獻身的精神。

這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課文,我首先讓學生找出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發展、高潮)——結果”,區分詳寫與略寫部分,然後讓學生四人小組來學習。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形成了“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教學方式”,樹立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過程的觀念”,學生的課堂主人翁精神才能激發出來。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學生的興趣很高,結合自己查詢到的資料和老師的點撥、學生的討論,儘管事情發生的時代離現在很遠,但學生都能瞭解。能很快明白事情發生的原因及英勇跳崖的壯舉,實現了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的教育。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8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完課文後,反思如下:

一、課初教師複核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敘述思路。這樣做了之後,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構思方法會有一些感性的整體的認識。

二、課中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個關鍵詞語入手。由這四個詞語展開課文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體會,而且學生學起來也思路明晰。二從抓住重點語段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體會、感悟、朗讀,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如:班長馬寶玉的“走!”體現了班長及戰士們的堅決,為了戰友和群眾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斬釘截鐵”的所得體會、運用。抓住這些字詞反覆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努力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而我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學生夥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讓學生張揚個性,真正釋放其創造性。

四、創設情境,加深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鬆的支援性環境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說出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

五、課後讓學生蒐集抗日戰爭時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寫學後感,內化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豐富知識。

六、需要改進地方:

1、由於老師忘記下課時間,結尾處有些亂,學生未來得及彙報個人感受。

2、未調動起全班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雖然她們也在聽,但未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9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本課教學中中的亮點是:

一、從題目入手,把學生帶入課文中。

課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學時我扣住這個“壯”字,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壯”是什麼意思?“五壯士”指誰?為什麼不用“戰士”,而用“壯士”?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讓學生探明瞭學習的方向,又激發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慾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理清思路,重點訓練

在初讀感知課文後,讓學生想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試著給每個部分的內容加個小標題。看看哪部分是詳寫那部分是略寫。加小標題的時候第二個小標題有點困難,後面都能說對: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學生找詳略找的很對。

然後開始抓住重點段“痛擊敵人、頂峰殲敵、跳下懸崖”理解課文。學習的時候扶放結合,先詳細學習第二部分“痛擊敵人”,這一段落對五位壯士進行了詳細描寫。想讓學生找相關句子,然後想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寫的,語言、動作還是心理?最後說體會。牛志豪說體會到了五壯士對日寇的仇恨,張立婷說體會到了五壯士要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我藉機引導:“對,他們要完成任務的決心!”

其它兩部分採用學生找五壯士描寫的句子,說體會,自學的方式完成,避免了重複。

三、引發學生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學完五壯士跳崖後,讓學生想,五壯士的妻子、兒女、母親聽說這個訊息會說些什麼,體會五壯士為祖國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足的地方是前面指導朗讀,而後面跳崖部分朗讀量不夠,沒有完成課堂背誦,有點遺憾。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為何稱他們為壯士?他們的壯舉體現在哪裡?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學文後,引導學生再對比中體會2、4段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通過前文學習和對比閱讀。知道兩段都是描寫五壯士奮勇反抗、頑強擊敵的場面,都寫了人物的動作,但第二段的描寫重點寫了每個人作戰十的神態和動作,第四段則從側面——敵人的悲慘下場來表現五壯士的機智、英勇,突出他們對敵人的仇恨。在學文體會時,引導學生抓住第二段中人物神態的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觀看過的戰鬥題材的影視劇)來想象五壯士可能說些什麼?以此來體會文字內容,再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就更易激發和表達了出來。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本課從文體知識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的基本規律的,但並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現形式,因為“無論結構、語言還是寫作方法,都要服務於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中,因注意正確處理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關係,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出發,理清脈絡,把握作者的思路,從語言入手,理解內容,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為什麼這樣表達。如講《狼牙山五壯士》第三段時,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哪幾句是直接描寫五壯士的?(學生回答有兩句話:一句寫班長,一句寫另四個戰士)老師提問: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這個“斬釘截鐵”是什麼意思?(讓學生體會到班長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態度果斷、毫不猶豫,決心犧牲自己,掩護人民)再問:那四個戰士怎麼不一個一個寫啊?(學生回答:因為他們與班長的想法一致,決心把敵人引上絕路)接著問:從哪兒可以看出四個戰士與班長想法一致?(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最後老師又問:為什麼不用“跟”,而用“緊跟”?(同學回答:這說明他們心裡想的和班長想的完全一樣,決心為人民獻身)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只用了一個“走”,一個“緊跟”就把五壯士那種為人民勇於獻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現出來,可見一字一詞的運用都是經過作者認真思考才寫上去的。這樣,不僅做到了語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還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從讀學寫,把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從文體知識結構入手,教學生布局謀篇基本規律”的嘗試,有利於把握規律,提高自學能力;有利於減輕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在比較中鑑別,幫學生加深理解;有利於從讀學寫,讀寫緊密結合。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1

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合作完成了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上冊第22課《狼牙山五壯士》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此次教學有很大的收穫,執教完本課亦有許多反思。現將執教完本課的反思總結如下,希望能促進自己更大的進步。

一、教態方面

在這次執教過程中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對每個環節掌握不夠紮實,再加之本人對於這類戰爭性課文的教學方式不夠了解,致使在課上有些語句混亂,甚至忘記了一些內容。

二、教學過程

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而言還是較為合理的,但是在執教過程中由於自身的原因致使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遺漏了環節。例如,研讀環節中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被遺漏;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忘記了朗讀的指導,致使這節課中的朗讀目標沒有紮實有效地完成。

第二,過渡語乾澀。過渡語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的作用,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於緊張和對每個環節掌握的不紮實,課前設計的層層推進的過渡語基本沒有用到,在過渡的過程中僅僅使用了乾澀無推進引導作用的簡單語言。

第三,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紮實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不到位甚至無效的評價只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緊張,學生盲目不知所措。這節課中對於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的評價往往是“好!”“不錯”等基本無效的評價,有些需要老師評價激勵的地方甚至就沒有評價,課堂中沒有發揮教師評價應有的積極作用。

第四,在課上我追求面面俱到,但忘記了要詳略得當,效果卻適得其反,重難點沒有突破。 面對以上的問題,使自己看清了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應變能力、有效評價能力、掌控課堂能力及對教材的瞭解掌握應用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努力鑽研教材,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語文教師。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2

顏老師的職稱評審課選擇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有幸聽了她的試講。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緊扣,體現了教師紮實的基本功。

顏老師的這節課是第二課時,匯入課題開門見山,直接從課文內容入手,回憶並板書文章的五個環節,前兩部分內容的配樂朗讀,將同學們的思緒拉回到硝煙瀰漫的戰場。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第3——5部分。

顏老師的設計體現了以情動人、以讀促思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

1、 過渡語慷慨激昂,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敵人的憎恨、對英雄的敬仰之情。

如,“想到南京大屠殺,想到敵人對老百姓的罪行,怎能不叫人充滿仇恨!”

“這是偉大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來源於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這種精神是他們捨生忘死的源泉……”

2、 多媒體手段巧妙運用,調動學生情感。

顏老師蒐集大量歷史資料,抗戰背景的文字資料,戰爭圖片視訊資料、狼牙山五壯士電影剪輯、背景音樂資料……聲與影的結合,形象地再現了那個動人心魄的戰爭場面,英雄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領學生熱血沸騰。

3、 以讀促思,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顏老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有意識地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在學習頂峰殲敵這一個環節時讓學生配上動作邊讀邊演。整段的教學設計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讓課堂充滿生動和樂趣。在感受五壯士跳崖的悲壯這個難點上, 為了學生能深地體會壯士英勇跳崖的壯行,顏老師引導學生品讀了對描寫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與語言的語句,觀看五壯士英勇跳崖的視訊,使學生對五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得到了昇華。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3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後貫通,遊刃有餘。課前並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並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彙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於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瞭然於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願學、樂學。

其次,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鬆的支援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後,讓學生質疑、答疑後,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麼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願被自己的“學生”問住,於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資訊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於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我製作“跳下懸崖”課件讓學生觀看後,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麼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特別沒在老師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淚下。一男生站起來領讀一段肺腑之言。然後,又讓全體隊員舉起右手向五位壯士敬隊禮!此時,全班同學哭了,我也流淚了,這樣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又激發了師生情感。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學生夥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4

課件《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是人教社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五年級第九冊中的第二十二課,這篇課文所寫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我組織學生在課外蒐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可以說這節課,學生的課前有所準備。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勿忘國恥”。課後思考。練習第四題“課文中兩次講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從這道題可以看出需要讓學生懂得詳寫與略寫。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1、學會快速閱讀課文的方法。

2、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的同時瞭解詳寫與略寫。針對這兩個目標,我採用了以下方法來教學:在速閱讀課文方面,列出快速閱讀課文的方法,(掃讀法、跳讀法、讀思法)圍繞三種方法,自己運用閱讀方法。在理解詳寫略寫方面,採用了兩種方法:

1、抓住題目中的“壯”與戰士的對比,使學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壯士”就是寫五位戰士的勇敢,表示對五位戰士的敬佩之情,對他們很尊敬。學生也知道了課文的最後一段最能表現五壯士的不怕犧牲的精神。

2、在學生理解課文順序的同時,讓學生用列表的辦法抓住五壯士的動作、神態和語言,讓學生明白課文通過五壯士的動作、神態和語言來表現他們的英雄氣概。讓學生知道略寫的部分也對錶現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聯絡,不能刪去不寫。總之,本人設計本教案時是重在閱讀方法的指導。經過冷靜的思考,其原因有、本人提出這個問題也比較含糊(原問題是: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語言。)。我想可能這樣提出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段落,用表格或列提綱,列出各段中描寫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的詞語。或者讓學生直接劃出描寫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語言。

3、在學生沒有理解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語言時,應該發揮學生的集體的力量,進行合作探究,體會“壯行”、在“壯心”、“壯言”、壯志”、“壯舉”在朗讀五壯士英勇跳崖部分教好。

第二課時,直接讓學生劃出五壯士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語再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神態、動作、語言的詞語所表達的效果,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動作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學生掌握了知識。但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學生回答較差,主要是引的不夠。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有這三點體會:

1、老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

2、出示重點句子時,設計好引導語。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