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3.11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通用7篇)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1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於有限小數,而本節課的迴圈小數是一個新的知識點,並且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對於本節課的內容,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的。

一、故事引入

課前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引入新課。通過這一故事,讓學生結合生活中、故事中的迴圈和重複現象,使學生對“迴圈”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迴圈”的含義,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以例7創設的情境,通過實際計算,讓學生通過充分感知(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餘數有什麼關係?怎樣表示這種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然後通過例8兩題計算過程和結果進行比較,彙報交流,找出本質屬性,再適當給予啟發、點撥,最後概括出迴圈小數的意義,掌握迴圈小數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緊接著,讓學生根據對迴圈小數概念的理解,帶著(迴圈小數有什麼特點?在迴圈小數裡,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叫什麼?怎樣表示迴圈小數呢?)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自學迴圈節和怎樣寫迴圈小數等概念。這樣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從中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鞏固練習

我設計了填空、判斷、比大小、快速搶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鞏固對迴圈小數相關概念的理解。

四、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迴圈小數簡寫的方法的規範:有些學生對迴圈節數字較多的往往判斷不準確,還有的學生在寫時,將第一個迴圈節上全部寫上點。

2、用迴圈小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時,結果用“=”連線。

3、在計算時,適時將算式過程優化。除的過程中,只要餘數連續第二次重複出現,就不必再除,可以確定商。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2

1、“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處理教材時,我沒有注意把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對於“迴圈”這個詞理解的不是很好。用學生身邊的迴圈現象來突破迴圈小數的定義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迴圈小數,再從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關於商是迴圈小數的列豎式計算,我只是在開頭匯入時粗略的講解,沒有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操作。豎式計算對於學生來說並非“新知”,但是它們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時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動的模型,在教學中,我應該先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進行計算,同時引導學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為什麼?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豎式、發現規律上,使學生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有了更為具體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十分自然的狀態下逐步進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這一點本來我是可以在匯入部分就講好的,這是個小小的敗筆。

3、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一點我是做的比較差一點的了,過分注重了個體,沒有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只有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到成功之喜悅,又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優化教學過程。

4、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的課堂不是自己的課堂,而是學生課堂。我們老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讓學生暢所欲言。新課程中我們不再是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我們不能再居高臨下,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傾聽與發現者,在激烈的爭論中做引導和評價,覺得和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這樣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獲取知,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時,學會學習的策略與發現的方法。這是我們每個人民教師都希望的理想模式。我們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教學的是迴圈小數,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知識。由於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因此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四環節教學,其實對於我來說新接觸這樣一個教學方法,一開始我都有點不適應,總感覺在教學時憋得慌,自己總是想說想講,但又意識到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說,老師要學會聽了,適時地加以指導最好。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自主的探索,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我通過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及無限小數等相關概念。讓他們在動腦、動眼、動口的過程中探究問題,獲取新知,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後運用新知來解決問題,達到自我檢測,即新知探究結束後做以歸納總結,並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相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並通過反饋,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不同的成功。

新的教學方法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要有新的改變,老師更要費心費神的去備課,做好引領,讓學生來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學會做學習的真正的主人,敢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爭取早日成為一個合格的新課改的先行人。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4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國小生學習數學是自我探索、體驗、建構的過程。本節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過程中學習數學,掌握知識。

迴圈小數這節課容量較大,要學習迴圈小數、迴圈節、迴圈小數的讀法和寫法。這些知識都是全新的知識,概念多,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為此,從新課的引入開始,讓學生感知迴圈現象。在探究迴圈小數特徵時,我先是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迴圈的概念,在迴圈小數概念的定義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運用列舉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逐個理解之後,再對要點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對迴圈小數概念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大量的圖片以及找規律填數等題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迴圈節和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區別,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

不足:

匯入時,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較為新穎,學生也能饒有興趣地傾聽故事和發現規律。但是,也許一部分學生在預習的影響下,已知道“依次不斷重複出現圖案、數字或字母,像這樣的情形叫做迴圈”。所以我似乎已經輕而易舉地把“迴圈”給引出來了,但實際上學生中能真正理解“迴圈”的意義的人大概還不多,所以應該在這時著重再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情況才是“迴圈”,使這一概念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內化入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中。這樣,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探索的品質。

本節課,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上,可能由於一個接著一個的過多提問,使學生雖然“學會”了什麼是“迴圈小數”,而沒有更多地思考怎樣通過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所以以學生髮展為本必須是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更明確地說,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要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5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新課匯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的環節,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合適的匯入,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2)創設氛圍,主動探究。現在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把學生的發展視為教學的首要目標。而以往認為一節好的課,就是教學目的明確,課堂教學結構嚴謹,突破重點難點,教師講得清楚,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而現在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是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的奧祕。

(3)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以上幾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較好,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迴圈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迴圈小數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迴圈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迴圈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迴圈小數與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迴圈小數。其次由於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迴圈小數的讀法。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6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一、亮點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我在教學時,改變教材中從單調的計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創設情景, 為了讓學生便於理解,上課一開始我就引用了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有什麼規律?由此讓學生初步感知迴圈現象。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在重複出現,然後接著追問:“這個故事講幾遍才能講完呢?”使學生知道這個故事是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內容不僅重複出現,而且是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4遍故事內容後要用什麼符號表示呢?”這個問題的設計同時也為無限小數的寫法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這種“不斷重複”的現象數學上叫“迴圈”。 生活中還有象這樣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無窮無盡的現象嗎?你能舉例嗎?通過尋找生活中的迴圈現象,使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迴圈現象的理解,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也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迴圈小數”是學生較難準確地掌握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表述其意義的“從某一位起”、“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等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這節課的內容也較多,我

打破教材編排順序,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靈活處理教材。新知探究中我先出示了兩組式題第一組:2.4÷3= 7.5÷25= 第二組: 32÷6 = 2.7÷11= 讓同學們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第一組式題可以除盡,商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第二組題除不盡,商的小數位數是無限的,從而認識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並通過分類習題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然後繼續利用第二組式題讓學生觀察比較商的特點,思考: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餘數有什麼關係?……儘量多給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然後猜測下一位,下兩位商,然後通過驗證得出結論。使學生對迴圈小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再次通過交流討論得出迴圈小數的概念,這樣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3、教學重點落實到位。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新知探究的過程中,在習題的處理上也體現的非常到位。如:其中有一判斷題:3232.32是迴圈小數。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那它是一個什麼小數?(有限小數)在此基礎上,一改題目:要使 3232.32成為迴圈小數,應怎麼改?13.243243…… 可寫作13.24也是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強調迴圈節必須在一個數的小數部分。這樣設疑,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不僅教學重點得以落實,更可以將難點分散,各個擊破。

4、思維拓展題的處理追根溯源,讓學生不僅知道這道題這樣做,更應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並通過一道題的探究,理解掌握一類題及其變式題的解法。

如:迴圈小數1.360360……小數部分第50位上的數字是幾?前28位的數字之和是多少/生列式:503=16(組)……2答:是6.

師提問:這裡的“3”表示什麼?是迴圈節中的第一個數字嗎?使學生明白“3”是迴圈節的位數,每3個數字為組。

師追問:如果餘數是1或者沒有餘數,那這個數字又會是誰呢? 第二個問題:生列式:283=9(組)……1(3+6)*9+3=84 師提問:這裡的3+6表示什麼?生:每組數字之和。

追問:餘數是1,為什麼要加3呢?使學生明確餘數1,表示剩下迴圈節中的第一個數字。

繼續問:如果餘數是2,那又要加幾呢?

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此一類題的解法。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迴圈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迴圈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迴圈小數與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迴圈小數。其次由於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迴圈小數,但在教學中仍忽略了這一點。

2、我在教學中過多地注意預設,使教學放不開手腳,環節安排趨於飽和,這樣壓縮了學生思維空間,在今後的教學中,特別是環節預設應在於精、在於厚實。

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篇7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本堂課,我採用自主課堂的模式,一步一步展開教學內容。用同學們所熟知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引入,讓學生髮現其中的奧祕,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自然界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存在,從而匯入本堂課的課題迴圈小數。匯入後,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堂課的學習目標,然後設計了學習指導一二三,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並對每一步的學習進行檢驗,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與講解。整個流程還比較順暢,相比較以前而言,有很大的進步,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幹什麼。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教學容量過大,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2、由於趕時間,對教學重難點沒有突出,在讓學生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迴圈節、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時,過快,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而是在學生閱讀完一遍之後直接提問、解答、做題,使得學生思維混亂,搞不清那是迴圈小數,小數部分哪些是迴圈節,還有怎樣簡便寫迴圈小數。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對於新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一定要讓學生吃透搞懂。

3、製作課件時沒有對每個題目進行推敲,如小數0.6776?,再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迴圈小數時,很多學生都認為是,這裡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學生對省略號省略的部分搞不清,第二個是學生認為有省略號的就是迴圈小數,究根結底就是學生還是沒有搞清楚什麼是迴圈小數,對定義理解不夠透徹。也同時說明了在設計課件時對於這種學生會出現模擬兩可認知混亂的題目沒有事先進行推敲,沒能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出現後又急著去解決,耗費了不少時間。

4、由於內容過大,加上學生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速度比較慢,就出現了催促學生的現象,使得部分學生比較慌。

5、這堂課也反映出了,平時在給學生上課時沒能嚴格要求學生,導致很多學生生養成了懶惰思想,做題時玩兒,不做,或者是做得過程中非常的摸,不認真,不用心,這在以後一定要嚴厲起來。

從教第四年了,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問題還是不少,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多學習,要用善於發現的眼光發現每個教師的閃光點,積極汲取過來,為自己所用,希望快快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