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8.32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迴圈小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5篇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本堂課,我採用自主課堂的模式,一步一步展開教學內容。用同學們所熟知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引入,讓學生髮現其中的奧祕,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自然界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存在,從而匯入本堂課的課題迴圈小數。匯入後,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堂課的學習目標,然後設計了學習指導一二三,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並對每一步的學習進行檢驗,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與講解。整個流程還比較順暢,相比較以前而言,有很大的進步,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幹什麼。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教學容量過大,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2、由於趕時間,對教學重難點沒有突出,在讓學生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迴圈節、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時,過快,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而是在學生閱讀完一遍之後直接提問、解答、做題,使得學生思維混亂,搞不清那是迴圈小數,小數部分哪些是迴圈節,還有怎樣簡便寫迴圈小數。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對於新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一定要讓學生吃透搞懂。

3、製作課件時沒有對每個題目進行推敲,如小數0.6776?,再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迴圈小數時,很多學生都認為是,這裡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學生對省略號省略的部分搞不清,第二個是學生認為有省略號的就是迴圈小數,究根結底就是學生還是沒有搞清楚什麼是迴圈小數,對定義理解不夠透徹。也同時說明了在設計課件時對於這種學生會出現模擬兩可認知混亂的題目沒有事先進行推敲,沒能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出現後又急著去解決,耗費了不少時間。

4、由於內容過大,加上學生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速度比較慢,就出現了催促學生的現象,使得部分學生比較慌。

5、這堂課也反映出了,平時在給學生上課時沒能嚴格要求學生,導致很多學生生養成了懶惰思想,做題時玩兒,不做,或者是做得過程中非常的摸,不認真,不用心,這在以後一定要嚴厲起來。

從教第四年了,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問題還是不少,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多學習,要用善於發現的眼光發現每個教師的閃光點,積極汲取過來,為自己所用,希望快快成長。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2

迴圈小數的學習,我依然採用了小組合作交流的模式,但是在用時上,還是很長時間,但在學習過程中,我卻有了新的發現,當孩子們在小組展示交流時,孩子們有了一種自我交流的意識,須得把自己的想法、把同伴的想法都交流後,才讓老師說話,無疑這也是我們課堂要追求的一種狀態,只有這種良好的狀態持續下去,才能真正地讓孩子們養成思考與交流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們養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我這個教師看來真的是作為一個配角了,甚至我想參與時,孩子們把我擋了回來“老師,還有交流的同學呢?”我只好把我想說的放下,當同學們終於給我機會時,我驀然間發現自己想說的話忘記了,看來,我的功力修煉地還不夠。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對迴圈小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且通過第二節課中的拓展練習,讓孩子們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更深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概念,同時,也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案例,那就是我們老師在上課時,雖然,我們要精心上課,需要完成學校要求的一些東西,但想要真的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想要讓孩子們學習的知識活起來,既具有靈活性,有具有應用性。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做好第一手的準備,那就是充分的備課,讓孩子們得到的是老師遊刃有餘的教誨,而非教師準備不足的尷尬,只有老師在備課時,既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點本身,同時,又關注到了,本節課知識的應用與拓展,才能真正地讓每一節課學習的知識活起來,靈動起來,讓自己的課堂和所學習的知識具有了生命力,也只有有生命力的知識才能變得真正的有意義,也只有如此,我們的課堂孩子們才能真正地參與其中愛學樂學!

每節課中,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而教師首先做到充分的準備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如果沒有教師的提前做好的一切準備,那麼我們的課堂也就已經失敗了,何必什麼事都怨到孩子們身上呢?只有內容充實的課堂才會吸引孩子們的學習。

另外,在這節課中,我也感受到了對於孩子常規的重視對於孩子數學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相關內容的口算,相關內容的各種題型的訓練,都應該讓孩子們不間斷地進行培養與訓練,否則,孩子們的學習就會顧此失彼,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孩子們學習的好壞,更多的在於教師是否擁有正確的把握能力!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3

1、“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處理教材時,我沒有注意把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對於“迴圈”這個詞理解的不是很好。用學生身邊的迴圈現象來突破迴圈小數的定義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迴圈小數,再從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關於商是迴圈小數的列豎式計算,我只是在開頭匯入時粗略的講解,沒有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操作。豎式計算對於學生來說並非“新知”,但是它們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時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動的模型,在教學中,我應該先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進行計算,同時引導學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為什麼?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豎式、發現規律上,使學生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有了更為具體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十分自然的狀態下逐步進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這一點本來我是可以在匯入部分就講好的,這是個小小的敗筆。

3、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一點我是做的比較差一點的了,過分注重了個體,沒有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只有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到成功之喜悅,又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優化教學過程。

4、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的課堂不是自己的課堂,而是學生課堂。我們老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讓學生暢所欲言。新課程中我們不再是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我們不能再居高臨下,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傾聽與發現者,在激烈的爭論中做引導和評價,覺得和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這樣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獲取知,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時,學會學習的策略與發現的方法。這是我們每個人民教師都希望的理想模式。我們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4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匯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很關鍵的環節,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上課一開始,我先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場景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說出“依次不斷重複”,再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說教學中,我合理地創設和運用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學效率的提高。但現在再看這節課的匯入,可以和生活聯絡更緊密。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總結出迴圈小數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迴圈節和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區別,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關注細節,循序漸進

本節課是個概念課,學習了不少的新知識,如:迴圈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以及迴圈小數簡寫讀寫法等,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讓學生循序漸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知識與知識的連線,才會讓整個教學裡流程十分的順暢。在教學設計中使用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關注教學內容。

四、注意練習的針對性,設計多種型別的練習

我這節課的知識容量非常大,在教學中我關注了練習的設計。尤其是最後的開放題設計,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針對迴圈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進行了一些訓練,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迴圈小數的特點。同時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區分的有關練習。但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方式的練習,比如,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練習或者是趣味練習。會使練習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所增加。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每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我沒有預設的情況也會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教學的是迴圈小數,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知識。由於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因此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自主的探索,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知道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至關重要,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花時較多,我讓學生通過計算髮現規律,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商總是重複出現幾個數,這和餘數有什麼關係。通過自己的計算學生髮現:餘數總是重複出現,所以商也總是重複出現幾個數,因此計算時就會留意餘數總是重複出現某個數或某幾個數時,就要引起注意,商是迴圈小數。

迴圈小數的簡寫法看似簡單,但錯誤率很高,因此上課時我強調:只要寫出第一個迴圈節,並在迴圈節的第一位和最後一位加上點。學生還是會弄錯,如迴圈節只有一個數字時有學生會寫兩個,加兩個點,迴圈節有三個數字時會加三個點等,因此我讓學生先在原題目中圈出第一個迴圈節,再寫出來,最後想想該怎樣加點,這樣錯誤率有所降低,但平時還是應多練習鞏固才行。

教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有限,什麼是無限,在理解了無限和有限後再聯絡迴圈小數,主要讓學生舉例說說是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我還補充了無限小數的另一種無限不迴圈小數,如圓周率,並通過學生自己出題,學生回答的方式鞏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知識。

最後運用新知來解決問題,達到自我檢測,即新知探究結束後做以歸納總結,並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相關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並通過反饋,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不同的成功。

本節課我通過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及無限小數等相關概念。讓他們在動腦、動眼、動口的過程中探究問題,獲取新知,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6

首先在引入部分為了讓學生便於理解,所以上課一開始我就引用了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有什麼規律?由此讓學生感知迴圈現象。知道這個故事在“不斷重複”,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這種“不斷重複”的現象數學上叫“迴圈”。

然後在探究迴圈小數特徵時,讓學生通過實際計算充分感知數學中的迴圈現象。教學時我先引出例題,讓學生通過實際計算,發現這些除法試題無論除到小數點後面多少位,都除不盡,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掌握迴圈小數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由於本節課是個概念課,學習了不少的新知識,如:迴圈小數、迴圈節、以及迴圈小數簡寫讀寫法等,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學生會很有說頭,但是由於時間上的關係,我只是形式上讓學生說說今天都有哪些收穫,就這樣草草的收尾,又使本節課失去了另一個亮點,又一個遺憾。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7

1.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迴圈小數,再從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3.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8

迴圈小數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在新課改理念下,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新”、“學會合作”。學生學習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接受過程,而應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發現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比較、思索、發現,才能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認知結構。所以我認為教師在積極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同時,應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基於以上認識,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先通過計算5÷8、1÷3、79.2÷6、58.6÷11,獲得具體例證。使學生感受到某些除法與以前學的不一樣,這些除法無論除到小數點後面多少位,都除不盡。在進行初步感知後,讓學生對算式分類,學生自然而然分為除盡和除不盡兩類,除盡的是已經學過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除不盡這一類算式的特點和規律。這樣從實際計算中引發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圍繞“這些除法算式為什麼除不盡,商有什麼特點?”小組展開了熱烈討論,由於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活動空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學生首先發現由於餘數重複出現,商也重複出現,而且這樣的重複是迴圈不斷的。緊接著教師說明像這樣的小數還有很多,如0.333……、5.32727……、0.444……、1.68181……這些小數有什麼共同點?學生又發現重複出現的數字是依次不斷的,小數的位數是無限的。在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迴圈小數的本質屬性後,再通過讓學生自己來取名字,看書等活動,學生自己總結出了迴圈小數的概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看書自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最後教師照應前面對算式的分類,引出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擴大了小數概念的外延。並引導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

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探索、討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迴圈小數的特點,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9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以前學生的反映是枯燥無趣,所以我更在課堂上滔滔不絕,恨不得把所有知識一下子灌給他們完事,於是整個課堂只聽到我的聲音。結果是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聽得很痛苦。

而現在,我不再把課堂視為自己的課堂,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嘗試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讓學生暢所欲言,我不再作課堂的統治者,因為統治者總免不了令人“懼怕”,我不再居高臨下,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傾聽與發現者,在激烈的爭論中做引導和評價,覺得和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數學課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必須具有積極的學習狀態。在上《迴圈小數》這節課時,以一個小朋友們都很熟悉的簡短詼諧的故事匯入新課,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新課教學。同時,我提出了問題:生活中還有象這樣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無窮無盡的現象嗎?你能舉例嗎?通過學生舉生活中有關迴圈現象的例子,不僅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讓學生感知什麼是“依次不斷重複出現”?“誰在迴圈”?這樣,有效地分解了教學難點。

二、大膽嘗試、自主性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於是在教學《迴圈小數》時,我把學習內容設計為前置性研究:你能對下面的小數進行分類嗎?你的分類依據是什麼?你有什麼發現?

①8.4666…… ②0.55…… ③3.1415926……

④1.5353…… ⑤8.41616…… ⑥0.9375

⑦5.314162…… ⑧5.646646…… ⑨0.19292

這樣不僅讓學生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類,也能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學生通過課前研究,初步瞭解所要學的.知識的基礎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到成功之喜悅,又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優化教學過程。在學生探索後彙報、展示不同思維方式後,又以此為出發點,順勢研討,怎樣來判斷迴圈小數,為什麼要加省略號?能不能省略不寫?對於迴圈小數的寫法,則讓學生比較兩種寫法有什麼區別?哪種寫法更簡便?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的認識方法。經歷主動建構過程,得到正確結論,使認識不斷深化。

三、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先讓學生進行課前研究,知道有關迴圈小數的一些概念,再按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豎式計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而豎式計算,對於學生來說並非“新知”,但是它們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時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動的模型。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進行計算,同時引導學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為什麼?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豎式、發現規律上,使學生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有了更為具體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十分自然的狀態下逐步進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練習的突破

練習時,我採用各個擊破,在迴圈小數一課的練習時,我出了一組判斷題,其中有一題:32.7272是迴圈小數。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在此基礎上,一改題目:要使 32.7272 成為迴圈小數,應怎麼改?在教寫法時,則讓學生把研究題中3道有代表性的迴圈小數用迴圈節表示,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資料,又使學生牢牢記住,只有那些小數部分有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才是迴圈小數。

練習設計中,我多次採用設疑的方法。如問32.7272是迴圈小數嗎?這樣設疑,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0

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數學課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必須具有積極的學習狀態。在上《迴圈小數》這節課時,以一個小朋友們都很熟悉的簡短詼諧的故事匯入新課,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新課教學。同時,我提出了問題:生活中還有象這樣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無窮無盡的現象嗎?你能舉例嗎?通過學生舉生活中有關迴圈現象的例子,不僅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讓學生感知什麼是“依次不斷重複出現”?“誰在迴圈”?這樣,有效地分解了教學難點。

二、大膽嘗試、自主性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於是在教學《迴圈小數》時,我把學習內容設計為前置性研究:你能對下面的小數進行分類嗎?你的分類依據是什麼?你有什麼發現?

①8.4666……②0.55……

③3.1415926……④1.5353……

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這樣不僅讓學生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類,也能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學生通過課前研究,初步瞭解所要學的知識的基礎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到成功之喜悅,又達到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優化教學過程。在學生探索後彙報、展示不同思維方式後,又以此為出發點,順勢研討,怎樣來判斷迴圈小數,為什麼要加省略號?能不能省略不寫?對於迴圈小數的寫法,則讓學生比較兩種寫法有什麼區別?哪種寫法更簡便?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的認識方法。經歷主動建構過程,得到正確結論,使認識不斷深化。

三、 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先讓學生進行課前研究,知道有關迴圈小數的一些概念,再按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豎式計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而豎式計算,對於學生來說並非“新知”,但是它們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時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動的模型,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著自己進行計算,同時引導學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為什麼?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豎式、發現規律上,使學生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有了更為具體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十分自然的狀態下逐步進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練習的突破

練習時,我採用各個擊破,在迴圈小數一課的練習時,我出了一組判斷題,其中有一題:32.7272是迴圈小數。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在此基礎上,一改題目:要使 32.7272 成為迴圈小數,應怎麼改?在教寫法時,則讓學生把研究題中3道有代表性的迴圈小數用迴圈節表示,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資料,又使學生牢牢記住,只有那些小數部分有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才是迴圈小數。

練習設計中,我多次採用設疑的方法。如問32.7272是迴圈小數嗎?這樣設疑:

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

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

迴圈小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有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標》指出:“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自己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想一想,在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迴圈小數的概念。然後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兩個小數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數的商,會有哪些情況呢?”得到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對於小數計算掌握不是很熟練,因而在教學時可能在進行小數的計算時浪費的時間比較多,根據教學的重點,少一點計算,多一些對小數的觀察,從而理解迴圈小數、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概念。在教學中讓學生多觀察、勤思考,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迴圈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迴圈小數的概念,瞭解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充套件數的範圍。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敢於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掌握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難點:迴圈小數與無限小數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介紹生活中的迴圈現象,進而看看數學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看課件。

師:觀察豎式,你發現了什麼?(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預設:

1、餘數總是“25”。

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

師:對你們的發現你有什麼問題嗎?

預設:

(1)、為什麼餘數總是重複出現25?

(2)、為什麼繼續除下去會永遠除不完?

(3)、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

師:由於商的小數部分總也除不完,並且依次不斷、重複出現數字“3”,所以我們通常把它寫作“5.33…”。

師:你對這種寫法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2、探索規律

(1)、師:剛才我們通過計算、觀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3”那是不是隻有這一道題的商具有這樣的迴圈現象呢?這種迴圈現象有沒有什麼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

出示:28÷18 78.6÷11

3、讓學生髮表看法:

4、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些是迴圈小數?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師:對這道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5、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迴圈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6、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學生在小組內計算、討論、彙報。

預設: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數,可能是無限小數。

師:你對回答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什麼叫有限小數?什麼叫無限小數?

適時引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師:我們現在學習的小數範圍比以前有擴大了,有增加了無限小數,迴圈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

三、鞏固應用,分層測試:

【基本練習】

1、寫一寫:你能根據下列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寫出它們的一般寫法嗎?

2、對對碰:連線。

【綜合練習】

1、求一求下面迴圈小數的近似數(保留三位小數位數)。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較小數的大小

3、把下面三個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拓展練習】

迴圈小數1.360360…小數部分第50位上是數字幾?

四、分層評價,反思提升:

五、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

六、佈置作業:P30第3、4、5、6題。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2

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數學課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必須具有積極的學習狀態。在上《迴圈小數》這節課時,以一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簡短詼諧的故事匯入新課,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新課。同時,我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像這樣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無窮無盡的現象嗎?你能舉例嗎?通過學生舉生活中有關迴圈現象的例子,不僅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也讓學生感知什麼是依次不斷重複出現?誰在迴圈?這樣,有效地分解了教學難點。

二、大膽嘗試、自主性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於是在教學《迴圈小數》時,我把學習內容設計為前置性研究:你能對下面的分數進行分類嗎?你的分類依據是什麼?你有什麼發現?

這樣不僅讓學生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類,也能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

三、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先讓學生進行課前研究,知道有關迴圈小數的一些概念,再按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豎式計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3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新課匯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的環節,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合適的匯入,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2)創設氛圍,主動探究。現在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把學生的發展視為教學的首要目標。而以往認為一節好的課,就是教學目的明確,課堂教學結構嚴謹,突破重點難點,教師講得清楚,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而現在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是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的奧祕。

(3)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以上幾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較好,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迴圈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迴圈小數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迴圈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迴圈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迴圈小數與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迴圈小數。其次由於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迴圈小數的讀法。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4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樑。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並不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每個孩子的知識起點是不同的。如果教師能很好地瞭解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在引入課題時候,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知迴圈的特點,然而學生的認識也僅僅是停留在感知階段。因此當讓學生說說心目中的迴圈小數時,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這恰好真實的反映了學生當前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不是一張白紙,也決不是一副已經繪就好的圖畫。而在這時我們不急於判斷對錯,我們大部分的孩子也還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小數放在一邊,通過今天的學習結束後再來解決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很願意的進入學習狀態產生對新知識渴望。教師也能從這個環節很好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適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2、注重學生髮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間。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學方式上總是以教師“告訴”為主讓學生“佔有”新概念,置學生於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探索的熱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師把結果告知。在迴圈小數概念的定義時,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運用列舉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逐個理解之後,再對要點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對迴圈小數概念有了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

 3、關注概念的外延和內涵——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起到鞏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學新知後的練習,都緊緊圍繞迴圈小數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針對性的開展,便於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當然數學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遺忘。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反覆。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階段就給與一定的策略與方法,相信這樣的嘗試總是會進步的。

《迴圈小數》教學反思15

1.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迴圈小數,再從迴圈小數的概念——判斷——迴圈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五年級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2.以往的教學程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教學反思《五年級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裡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3.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