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83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紀昌學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1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本單元要求:簡單複述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課文並沒有把筆墨用在紀昌是如何學習射術,而是詳細的講述了紀昌兩次練眼力的過程,說明只有練好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顯。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在教學本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環節。

一、以“讀”為本,注重讀中感悟

文中有兩處描寫紀昌練習眼力,兩次練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第一次練眼力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紀昌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句子。首先自由練讀紀昌練習眼力的句子,再圈一圈紀昌動作的詞語,接著聯絡實際生活理解“注視”,然後請同學拿筆試驗一下:一人拿筆搖晃一人盯不眨眼,看誰能堅持住,做完後動作後談談體會。最後引讀:古代女子幾乎天天織布,而紀昌也幾乎天天這樣練習,而且一練就是兩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蟲叮咬,可在妻子織布的時候,他──(齊讀);冬天,北風呼呼,寒氣逼人,可在妻子織布的時候,他──(齊讀)。引導孩子從中感悟紀昌的認真刻苦。

二、以“生”為根,滲透學習方法

初讀課文後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用上“先、後、再、最後”這些詞語能把語言組織的更有條理。學完全文後,再次提供句式進行訓練時,便能水到渠成。其次,遷移品讀紀昌第一次練習眼力的方法,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第二次練眼力。孩子在課堂中表現得興趣盎然,既習得讀書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

三、穿越時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總結在課堂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化師生小結為學生與文字主人公對話,出示關於刻苦勤奮的名人名言,引導孩子想象自己穿越時空見到紀昌,藉助名言和自己的體會,寫下想說的話。教學中有扶有放,讓孩子在思考回味和語言表達中結束本課,延伸本課。

執教《紀昌學射》,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實踐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對有些學習方法的處理可能還不夠準確和到位。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研究和探索。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2

《紀昌學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篇幅短小,語言直白,粗粗一讀,覺得學生沒什麼好學,單單就故事情節而言,學生讀一遍兩遍肯定了解了內容,這樣的一篇文章,到底應該讓學生學習什麼呢?但仔細研讀這則寓言故事後,我的頭腦便漸漸清晰起來。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自主認識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聯絡生活理解"注視",結合語境理解"相當到家"。

2、在讀讀議議,品句析詞中體會人物的品質,感悟"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

從目標的達成來看,本節課基本能達成。為了達成目標,我努力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凸顯"實踐",體會感悟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就要以語文的方式來學習語文,就要引導孩子在語文實踐中進行語文實踐。為了引導孩子感悟紀昌勤學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多次品讀紀昌練眼力的語句。一讀,讓學生將自己對紀昌的評價寫在練相應的句子旁邊;二讀,在字裡行間尋找哪些字詞讓你有了這般感受;三讀,讀出自己的感悟體會。應該說,這樣的設計是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的,在讀讀議議,品詞品句中,學生較好地感悟到紀昌的品質。

感悟紀昌勤學苦練,認真刻苦,堅持不懈的品質對於學生來說,還比較容易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練好眼力,才會射出百發百中的箭。"這一層寓意學生是較難感悟到的。於是,我引導學生有層次地感悟飛衛的話:一讀學著老師的語氣把話讀清楚;二讀,讀出飛衛想強調什麼,想讓紀昌明白什麼,從而質疑引起衝突:為什麼飛衛一再強調練習眼力;三讀與紀昌的練眼力,學射結果部分結合起來,想想你從中明白了什麼。在步步深入地體驗之後,再出示: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來感悟寓意。從學生練筆的效果來看,學生基本上能感悟這則寓言的`寓意。

二,展開過程,習得能力

課堂是學生知識能力建構的平臺。教學中,我們要實實在在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本著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以學生是否有增量來衡量課堂效率。於是,課堂中,我注重以學生的真實起點為教學起點,將教學過程充分展開,努力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是中段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先讓初讀後的孩子自主概括,隨機點撥引導後,再讓孩子進行自我改進,接著再點撥引導來概括,最後出示提示再次引導孩子來把握文章內容。這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展開充分,指導有序有效。

同時,在《紀昌學射》教學中,引導孩子習得據義定音的方法,以及引導孩子在語境中理解"相當到家"並進行運用,我儘量做到在展開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從而使孩子在真正參與中習得能力。

但課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飛衛指點、紀昌練習、練習成效這樣的順序來寫的。但是在教學中,我並沒有讓學生去比較感悟的設計,如果把這兩段在學生學完重點語段之後呈現,並進行比較,學生應該不難感悟其表達上的特點。這樣,語文味就更濃了。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3

《紀昌學射》是四年級下冊“故事長廊”專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之所以選擇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因為比賽對課文型別的限制,還因為長久以來上公開課都選精讀課文一節課不能體現完整性,還有如果選略讀課文,駕馭起來好像更加困難。千挑萬選,選中了這篇簡單的寓言故事。上課當天還慶幸選了這樣稍微簡單點的文字,因為好幾位老師選了一課時的文章最後教學任務都沒有完成。

這次磨課一共三次,週一到週三每天上一次,每天改一次,從來沒有過的壓力。到公開課的展示,自我感覺還是第三次試教最成功,當然是因學生的水平和自己的引導而言的。下面就真是上課的一節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思考。

1、對課文重點的把握。

從紀昌練習眼力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品質。對第一次練眼力的句子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和引讀拓展還是可圈可點的,這個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剎那間迸發出的對人物品質的描述詞語,引導成功了,學生就能在黑板上留下你想要得到的答案,這點來看,還是成功的,可好像又有點過頭,因為學生對人物品質的理解太深了,以致於後面寓意的表述中又有許多孩子朝著人物品質的方面去說了,當然這也是可以的。

2、對課堂提問方式的思考。

第二次上課,黃英給我的建議我覺得可以改,值得改,確實我的教學模式有問題語言表達學生不能理解之嫌,當天回家我就改了,而且參照詞語手冊上的題目。之前是“從2、3段中畫出相關句子,並用筆寫一寫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紀昌?寫下評價的詞語。”這麼長的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會對怎樣和評價的要求都不明確,這樣學生怎麼答?後來我翻閱詞語手冊才知道四年級學生對於品質這類高貴的詞還是能理解的,索性就換成“優秀品質”了,第二天的試教還是證明改的成功的。

3、一堂課怎樣才算精彩?試了四次真可以用輕、重、緩、急來形容。

教師的引導是我們能控制的,學生的理解會跟著教師走,再走的過程中是輕了、重了,還是慢了快了這是能夠體現老師對學生思維的駕馭能力的。公開課上對於這篇寓言的寓意就出現了對學生思維駕馭不夠的漏洞。因為前面感悟紀昌堅韌、有毅力、有恆心練眼力太重了,濃墨重彩,所以導致學生的印象太深刻,帶動他們的思維往這方面領悟寓意,可是這不完整啊,故事往往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寓意的理解確切與否也是這一節課上的好壞的關鍵。

一次磨課的經歷可以引發我們的許多思考,對文字的思考,對自己的思考,對學生的思考,最困難的最需要研究的還是學生是如何思考的,這才是我今後要認真思考的。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4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組課文的第一篇,本單元要求:簡單複述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文章並沒有把筆墨用在紀昌是如何學習射術,而是詳細的講述了紀昌兩次練眼力的過程,說明只有練好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顯。

一、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中年級學生認知規律進行課堂教學。

本節課學習生字詞時沒有逐一教授。我認為四年級學生有能力自學生字詞。所以只指導難以書寫的“妻”字。該認讀的字也沒有單列,而是在朗讀過程中加以糾正。學習第一段後又放手採用個人自學、小組交流方式,訓練學生敢於大膽分享自己的感受的能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寫的素質。同時又讓學生了參與板書的設計,使學生思維達到視覺化,培養了學習信心。

二、凸顯“實踐”,注重情境引讀,感悟人物品質。

文中兩次練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礎。所以,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第一次練眼力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紀昌苦練的品質,我加入視訊資料創設情境,並用形象的語言帶領孩子們加以想象品讀句子。

三、滲透學習方法,並貫穿課堂始終。

首先,初讀課文後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學完全文後,我再次提供句式進行訓練時,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興趣盎然,對詞語的理解和對紀昌的學習品質的理解更加深刻,體現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四、遊戲匯入,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開頭設計的遊戲非常簡單,原因是學生使用不是自己學生,先要用簡單的文體培養學生敢於大膽發言,也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從而自然而然引出課題。

五、抓住寓言的文體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孩子們對故事有著天生的興趣。課堂設計了講故事、概括故事的環節。使學生在學習寓言時倍感親近。

六、需要改進之處。

雖然經過幾次磨課,幾經修改,我心中也算“胸有成竹”。但因為借學生上課,用的是全新的學生群體,對學生備得不夠。所以課堂上引導想象紀昌在家練習眼力時,方法不夠恰當,學生沒有很快進入情境。而又因為錄製課對時間要求嚴格,沒有繼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因為害怕時間把握不好,所以導致該突出的重點引導不是太到位。如果自己能有能力把握課堂時間,相信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會更好一點兒。

課堂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可是,在學生板書出現重複時有選擇地擦掉了一個。過後想想也許不擦會更尊重學生自主學習心理。不該因為追求版面的美觀而影響到孩子心理上對成功的體驗。可見,教師處理突發狀況的機智是多麼重要。

心中裝著學生,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課堂的永恆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