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鄰居》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91W

目標: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都有影響;引導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培養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恆等的科學態度。

《蚯蚓的鄰居》教學設計

準備:漏斗或紙袋、肥沃的土壤、檯燈;乾溼不同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蚯蚓、蠶豆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參觀了蚯蚓的家園,蚯蚓還有許多鄰居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吧!”學生對“蚯蚓的鄰居”這一課題會很感興趣,課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2)觀察土壤裡的動物

教師將已經準備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個漏斗形的紙袋裡(或漏斗裡),在紙袋上方約20釐米處用燈光照射,等一會兒,讓學生觀察能發現什麼。當學生看到土壤裡的小動物從漏斗嘴鑽出來時,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觀察過以後要教育學生把土壤和小動物送回原處。沒有條件學校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幫助他們認識土裡的小動物。

(3)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蚯蚓喜歡什麼樣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影響?”這兩個問題富有挑戰性,也能夠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可以在“材料超市”裡準備一些研究材料,供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的責任是大膽讓學生動手嘗試。教材中的“活動提示”是為需要提供幫助的學生準備的。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好契機,教師一定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一二一齊步走”。

蚯蚓與土壤的.關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探究出來結果,而植物與土壤的關係不是當堂課所能發現的,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持之以恆的科學精神,並作好觀察記錄。

(4)調查“人類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並組織一次保護土壤的宣傳活動。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本環節旨在讓學生了解人類利用土壤資源的現狀,提供情景讓他們感受人類對土壤的破壞,增強他們保護土壤資源、愛護環境的情感。

教後記:

本課的幾個學習活動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有的需要一二十分鐘,有的需要幾天或更長時間,要教育學生觀察時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在觀察時一定要隨時記錄,既要圍繞探究問題觀察,也要善於提出新的問題。而我們的學生最缺乏耐心,需要老師一遍一遍的督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