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才華庫 1.49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隨著國小數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數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強調要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教”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發現,在自我發展中創新。

一、說教材,說學情

從數學知識、方法的角度看,“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一定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觀察物體”一課與美術有很密切的聯絡,但不等於美術課,它是教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與純粹的美術上要求的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表現世界是不一樣的。此課例是要通過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對幾何圖形的記憶,讓學生初步體驗二維與三維空間相互轉換的關係,使學生有一個豐富的數學學習經歷,使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無固定形狀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複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於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國小後,隨著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為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同樣,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對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而言,這一學段的教學要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要聯絡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只有在這樣點點滴滴的累積之中,學生的視野才會不斷開闊,對圖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課的設計總是朝著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一)組織反映空間觀念的數學材料

本課設計了五組材料。

1.依次出現冰箱的三檢視,運用反例,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個什麼物體。

2.讓學生將從家中帶來的玩具、用品等實物擺放在桌上,仔細觀察,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

3.利用課件提供的具體生活情境──三個小朋友從不同角度給熊貓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壺等小朋友喜歡的畫面。

4.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相關的練習。

5.動手操作擺積木的遊戲。

(二)設計體現空間觀念的呈現方式

先從看圖片到猜物體,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對三維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空間想象能力,一種更高水平更復雜的空間概括能力。因此,課一開始設計的“猜一猜”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再從看實物到畫出它的一個面,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發現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畫面不同。然後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驗感知,有助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達到感知的昇華。最後通過搭積木的練習,利用課件出示的三檢視,讓學生想一想,再把頭腦中形成的物體的表象擺出來,由面到體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呈現方式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認知規律,採用逐步滲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研究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概念的教學策略

1.學生已有經驗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又來自於豐富的現實原型。對物體的認識學生並不是一點沒有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融合,在課一開始就遵循這個原理,猜冰箱、畫實物、動畫演示等,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漸漸地靠近。

2.發展空間觀念的途徑應多樣化。過去,比較強呼叫算式加語言來表達數學思想,其實,表達數學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號來表達,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發展空間觀念也是如此。本課就是通過學生生活經驗的再現、回憶(照相、穿球鞋)、對實物的觀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動手操作(畫畫、搭正方體)、猜測等途徑,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間,有助於學生空間概念的發展。

3.空間概念的培養需要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氣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小房子,並且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再和同組的四個小朋友交流所畫、所想、所思,這樣以學生為本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更加具有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發展了自己的潛能,培養了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課件:冰箱的上面、側面、正面圖)

猜一猜:這是從上面給一個物體拍的照片,你知道這是什麼物體?

師:你們猜對了嗎?我們再來看一張從側面給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去正面看一看。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

(板書:觀察物體)

2.思考:要觀察物體可以從哪些方向去觀察呢?

3.學生活動。師:用你們說的方法去觀察桌上每個組帶的東西,先選擇你想觀察的方向坐下來,再把你看到的畫一畫。

4.小組交流。師:畫好後,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圍著這個物體依次到同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畫的畫,想一想,你們畫得一樣嗎?

5.思考彙報。師:奇怪哦,你們組明明畫的是同一個物體,為什麼不一樣呢?有想法了,和組內同伴互相說一說再上臺來彙報。

6.小結:你們每組4人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個物體,但看到的畫面卻不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裡都有什麼呀?誰來說一說?老師今天也帶大家去動物園看一看,多麼漂亮的孔雀呀!快來給它照個像!

教師出示課件“觀察物體”。

師: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誰照的嗎?

學生分組活動,派代表說出答案,教師操作動畫,對答案予以鼓勵。

師:你們說得很對!看!美麗的孔雀都開屏了!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對物體的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

2.

師: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走到教室中間):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老師手上的小汽車,然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師:還有誰看到小汽車得車頭?請舉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螢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三個小朋友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如果我們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你能試著畫一畫麼?

教師指導學生用玩具汽車做模型!分別觀察汽車的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練習鞏固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

1.下面這些圖都是誰看到的呀?

問:考慮一下,如果只給你一個角度的圖片,你能認出它嗎?

2.老師這裡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得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教師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側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的認識。

2、進一步讓學生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影象。

3、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

4、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切實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觀察物體和對稱:

開啟書本67面第五單元,看看我們在這個單元裡學習了那些知識。

1、觀察物體;對稱;

【設計意圖】通過看書回顧,讓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觀察物體和對稱的知識。

2、對於觀察物體,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想說的?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要想知道從一個面可以看到什麼畫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個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畫面。

3、練習:連一連,大家分別看到哪個畫面。說說你為什麼這樣連。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加深對觀察物體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的道理,結合具體的觀察場景,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的能力。

4、課本68頁的對稱和69頁的對稱有什麼不一樣?

68頁的對稱是沿著一條線對摺,兩邊重合,這條線叫對稱軸,我們把好像這樣的對稱現象叫軸對稱。69頁的對稱是相對於鏡子或水面的對稱,是鏡面對稱。

5、練習: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畫出它的對稱軸。

5、和同學做鏡面對稱的遊戲: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做出這個同學在鏡子裡的動作。說說鏡子裡面的影像和鏡子外面的特點。

【設計意圖】軸對稱和鏡面對稱學生是很難準確區分的,只要學生有區分的意識就可以了,並不是要求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允許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的理解。通過學生具體的描述,加深學生關於對稱軸和兩種對稱現象的感知;設計兩個練習,目的是訓練進一步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加深學生對鏡面對稱時鏡裡的影像和鏡外的物體特點的認知。

二、複習統計;

1、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統計的知識?

(1)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

(2)統計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統計一下我們班參加各項興趣活動的人數,並做成條形統計圖。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計表

興趣小組音樂美術書法其他

參加人數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統計圖,表示出每個興趣小組參加的人數。

單位:人 二( )班學生參加興趣活動的人數統計圖

音樂 美術 書法 其他

(3)

1.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多。

2.參加( )興趣小組的人數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著統計表,提出一些問題並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主動回顧有關統計的知識,加深理解。結合具體的統計例項,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並整理成簡單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二、完成書本109頁練習。

【設計意圖】數學廣角不做單獨一節課的複習內容,通過具體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

板書設計:

複習觀察物體、對稱

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 軸對稱 對稱軸

看到的畫面有可能不一樣

對稱

鏡面對稱(鏡面、水面…)

統計: 一格表示2個單位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教材第63頁~64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2、 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

教學重點:觀察、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

教學準備: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盒或者餅乾筒。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 教師將一個圓柱體的餅乾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著看、站在講臺下看、站在講臺上看。

2、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

3、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第63頁)

1、 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說出感覺有什麼不同。

2、 讓學生看書,並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

3、 標出觀察順序。

4、 師: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同學說一說。

(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第64頁)

1、 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後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

2、 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後觀察,然後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

3、 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4、 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嘗試練習

1、獨立解決書上“說一說”。

2、指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例1、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3、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

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具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自學課本P38頁內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麼觀察物體的?

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新授課

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師出示一個正方體要求生正面觀察,並想象畫出從左面,從上面,從右面觀察正方體的樣子。

2、師再次出示一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給學生從不同角度先進行初步觀察,再將牙膏盒橫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樣子。

再將牙膏盒豎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樣子。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1-2題。

五: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反饋檢測:

(一)、判斷

1.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2.觀察正方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隻能看到4個面。()

3.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球體,觀察到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二)、填空

從正面看是個長方形,從左面看是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個長方形,這是一個()物體。

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方面的表現很好,在()方面表現不夠,以後要注意的是()。

課後反思: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現在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39頁例2,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3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並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祕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並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這是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形狀,請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課後反思:由於有例1的教學做基礎,本課我僅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即完成了新授知識的教學,後面剩餘大量時間都是讓學生做練習。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41頁例3,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物體。

教學目的: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複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1、變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課本第38---43頁,反思你都學會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匯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說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複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臺上,以同方為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並說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隻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練習九4-6。

課後反思:

對於根據指定的檢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啟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通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遊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遊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遊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遊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遊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遊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範。

2、學生同桌間開展遊戲。

三、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麼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②③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的圖形有()個,分別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⑶、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麼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麼?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昇華。

2、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後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並且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

4、學會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標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來的。)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或儘可能多的說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課題

1、講盲人摸象故事

2、師:他們說的都不對,這個典故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3、師:盲人因雙目失明,摸到什麼就說象什麼,而我們比盲人幸運多了,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觀察物體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們就觀察一些物體試試。---板書課體——觀察物體

4、以問題形式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目標

師:你已經知道了關於觀察物體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麼?

二、新課(習得階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較大的長方體模型

(1)小組活動

師: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動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老師準備各側面形狀問學生:從下面看是什麼形狀?從側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動:你能找到一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少看到一個面,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啟示::

師:不只是學數學還要從數學中品出點有價值的東西來,能品出什麼呢?“最多隻能看三個面”想到什麼?

2、看一個立體圖形(準備三個立體圖形:正方體、圓柱體、球體,課前發給小組)

從不同角度觀察三個立體圖形,看看觀察到的是什麼形狀?

3、看兩個立體圖形(例2)讓學生看書回答(先試後導)

4、練習八3題

5、請兩個一組現場找物體也可以到外面找,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找一個或兩體物體都行)

(二)想

猜一猜遊戲:老師出示實物一部分,讓學生猜可能是什麼物體?(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礎,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難。“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

師:這個遊戲讓我們知道: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下結論。剛才我們說:不僅是學數學,數學中還隱藏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要我們去品,那從猜想中又能品出點什麼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結論,要多角度看再下結論。人們在評論一個人、一部電視劇或一種社會現象,往往因為只看到區域性而下結論,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這種現象,唯一的辦法是多觀察,多瞭解,不要輕易下結論。如一個學生成績不好就說不是好學生?還要看其方面----體育、唱歌、熱心、遵守紀律。從多方面瞭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說;用什麼方法能想出儘可能多的結論;記錄共有幾種;想的多的小組或有創意的小組每人一個獎品。可把學具發給學生,藉助學具去找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2、總結:用分類討論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還不漏不重。

3、出示幾個平面圖(讓學生應用分類討論方法找),想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三、欣賞

1、出示古詩----題西林壁

2、配樂朗讀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準備兩個圖)

3、看書回顧講的內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來問老師或同學。

四、對照反思訓練單進行反思

反思訓練單:

1、我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了嗎?

2、我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嗎?

3、我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嗎?我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了嗎?

4、我學得快樂嗎?我收穫數學之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全面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具學具:小企鵝,茶壺,練習卡,電腦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四人一組,圍桌而坐

師:這兒有一張照片,猜猜看,他是誰?

電腦出示一張一個人背面的照片,教師又出示這個人側面的照片,一部分學生會猜到,此時教師又出示這個人的正面照片,學生為自己的正確猜測叫好。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老師。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

2.老師課前拍了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後兩張照片,讓大家觀察。

3.哪一老師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老師站在教室後面拍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研究的內容: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學習,感知體驗。

(一)觀察小企鵝。

1.師:現在請小組長把塑料帶裡的小企鵝拿出來,像老師一樣。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觀察這隻小企鵝,好嗎?好,請小組長將放在桌子的中間,將小老鼠的頭朝前。放好了嗎?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出示圖)我們也像他們這樣來觀察觀察我們的小企鵝。

2.師:你現在看到的小企鵝是什麼樣子呢?小企鵝頭在哪一邊?(稍停)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睜開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鵝圖片,彙報觀察結果。 電腦逐個出示企鵝的另外三面,分別請看到這三面的同學起立(對起立並判斷正確的同學加以讚揚)。

4.換位觀察。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同學看到的企鵝是什麼樣子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交換位置再觀察。(讓學生順時針逐個交換位置觀察)請同學逐個說出你觀察到的企鵝是投影片上的幾號水壺,其他同學做裁判,看他說得對不對。

5.師:好,小朋友們合作得非常好。剛才我們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企鵝,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小結:觀察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自然也不同。

三、組織活動,內化新知。

1、師:。

那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小企鵝一起闖關吧!

你們敢和我比一比嗎?

第一關:師:出示課本67頁圖(小恐龍)

同學們觀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龍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

你們真聰明!下面我們接著比好嗎?

答題卡先做,學生先說,在電腦對答案

第二關:

拿出水壺放在講臺上請四位同學說一說你看到的是茶壺的哪一面

電腦出示情景圖(操作完了,回答課件出示的問題)下面學生回答。

你們真棒,還敢比嗎?

第三關

投示冰箱圖: 介紹:(指正面)這是冰箱的正面,這是冰箱的哪一面?(側面) 我們能看到這個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這幾個面大概會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想象一下。 每個小組討論。根據哪些來確定呢? 彙報交流。說一說你的理由?你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第四關:

猜一猜

1.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背面的照片,請你猜一猜這是幾個輪子的汽車。 2.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正面的照片,讓大家觀察。

(原來是三個輪子的汽車)

師:你為什麼看到正面照片時,才敢下結論?

四、談收穫,總結

師:看來,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這位車的樣子也就不同,觀察物體要全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理解物體、感受物體,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會更加全面。

五、請你欣賞: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認真觀察,生活很美麗)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本節課安排猜物體觀察小企鵝觀察茶壺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用實物去擺放,使學生感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本節課的每一個活動,我都精心設計,課中以小企鵝為主線,創設了承載知識重難點、適合學生心理年齡的教學情境,組織了一個個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課中每個學生在動手、體驗和思考中,在與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啟迪了智慧,發展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不僅僅賦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到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從不同方向拍到的美麗照片結尾,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後、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觀察物體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對應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同學們一定還記得老師以前給你們照過好多可愛又有趣的照片吧?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也為老師照幾張照片,可以嗎?”學生為老師照相,當老師站在學生當中時叫停,請坐在老師不同方向的學生說說照出的相片是什麼樣子的。

師:“為什麼他們給老師照出的照片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教師不做評判。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1、小組觀察活動

教師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第一次觀察活動:觀察玩具

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

師:“這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到的都一樣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回憶自己小組同學彙報的情況,用一句話說一說?”

讓各個小組彙報情況。

師“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各個小組同學的觀察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觀察活動:觀察帶把的水杯

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彙報觀察情況。

各個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觀察的結果。

2.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然後教師課件出示: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問題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再次探討課前相片為什麼照出來是不一樣的問題。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課件出示練習題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幫助小霞和小宇解決問題。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車的哪個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1、2題。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4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做一做,有困難的可以和組內的同伴討論。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檢視,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三、教學準備

課件、立方體模型、攝像頭、方格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當下我們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自主品牌越來越有競爭力,剛剛在廣州汽車博覽會上就新發布了一款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外形、動力還是空間都獲得好評一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圖片)

2.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款車怎麼樣?為什麼攝像師對相同的一款車要拍這麼多張照片呢?

預設:

生:方便全面觀察

3.師: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預設:

生: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教師板書: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4.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的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夠有什麼收穫?(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

從生活實際的現象引入新課,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1)師:請看螢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有三位同學進行了觀察:

你能想象一下這三位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預設:

生:小剛從上面看的,小麗從正面看的,小明從左面看的。

(2)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輕輕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

(3)出示活動建議:

①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

②在方格紙上拼擺出你看到的圖形。

③驗證拼擺的圖形與觀察到的是否一樣。

(4)學生活動,師巡視。

(5)彙報資訊:(將學生作品貼黑板上)

(6)集體反饋:

問:誰的觀察結果和他的一樣?看看,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7)小結:我們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的觀察,對於這個觀察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現: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觀察與想象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不可缺少的要素。通過全面、有序的觀察活動,使學生對所觀察的物體有了整體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的同時,培養了空間觀念,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1)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2)一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幾何體(教師黑板上貼出學生對應作品)

預設:

(3)師:請你先想象一下,然後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

(4)學生動手操作

(5)反饋交流,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的、、開放的、積極的活動過程。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並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輔助學生的觀察和想象,明確結論科學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確定方法。

(1)師:我們已經觀察了兩個不同的幾何體,結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如何想象呢?有什麼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2)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設計意圖】從更理性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總結提煉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本質的習慣和意識,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麼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1)學生試連線

(2)動手拼擺,驗證想象

2.提高練習:

練一練

【設計意圖】通過連一連、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動,使學生認知得到鞏固,為後續課程中進一步研究二維與三維圖形打下基礎。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視野,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

(四)提煉昇華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預設:

生: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預設:

生: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麼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聯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凸顯數學的應用。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追求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例1與做一做,練習十六第1、第2、第3題。(教材第68、第7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物體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過程,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3、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寫上不同文明用語的大正方體,實物數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師拿出寫了文明詞語的正方體。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著不同的文明詞,請你坐在你的位置上,頭不搖動,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不同方向的學生說。(學生有的說“您好”,有的說“謝謝”,有的說“對不起”。

2、提出質疑:為什麼他們向我們介紹得不一樣呢?誰說的正確的?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嗎?(板書:前面 後面 側面)

教師指出:側面有兩個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們稱為左側面,右面看到的我們稱為右側面。

3、揭示課題:雖然是看到同一個正方體但是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個面的文明詞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引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麼?

老師為每一組同學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黑板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從正面看,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從右側面看,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圓圓的尾巴,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從左側面看,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現在看到的是側面,剛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現在看到的是背面,剛才看到是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座位,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熊貓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熊貓”,再交換位置,進行觀察,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小動物們用照相機幫大象拍照,(出示動物拍照圖)這四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呢?(指名學生說一說。)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展學生的思維,還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側面 正面 後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38頁---40頁。

教具、學具準備:

長方體藥箱、圓柱、球、長方體實物若干、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學流程:

一、古詩匯入 激發情趣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宋代詩人蘇軾的那首《題西林壁》嗎?讓我們共同來朗誦這首詩。(課件出示詩句和廬山不同景色)

師:一座廬山,為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 探究新知

(一)觀察長方體

1、整體觀察(出示長方體小藥箱)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觀察這個長方體的藥箱,誰來說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都是哪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2) 生回答,師強調看到的面,是相對觀察者說的。

(3) 師:請同學們按照活動要求觀察這個小藥箱請(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4) 學生觀察。

a 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藥箱,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幾個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藥箱的哪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5) 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有的同學看到一個面,有的看到兩個或三個面。你能找出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多能看到藥箱的幾個面?請大家站起來走一走,看一看。

(6)學生自由走動,觀察。

(7)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精彩極了,我們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

(1)教師拿起小藥箱讓不同方向的同學觀察、我們從正面、上面、左面來看這個藥箱得到的都是什麼形狀?

(2)分別出示藥箱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分別是哪幾個面。

(3)做40頁第1題,在書上完成。(課件演示進行訂正)

(二)、分別觀察正方體 圓柱體 球體

1、師:剛才老師和你們共同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請你和你小組的同學分別觀察正方體 圓柱體 球體學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學們從上面,正面,左面觀察物體,並將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學生觀察,完成表格並彙報。

(預設:學生會質疑,圓柱體從正面看有時是正方形的)

2、 趣味遊戲,強化認識。

(用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師: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麼?(可能是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們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物體?(至少還要知道另一個面的形狀)

(課件呈現不同的物體)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三)觀察組合圖形

1.觀察交流 加深認識

過渡:剛才,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一個物體,那麼,我們從不同角度同時觀察兩個物體,會看到什麼形狀呢?

(1)師: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擺成和桌子上一樣的位置,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它們,觀察後與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看到的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觀察的結果。

(2)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說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師這裡有幾組圖形(例2圖),你們能正確判斷它們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嗎?

1、學生判斷。

2、做40頁第3題。

三、逆向練習 訓練思維

師:剛才我們一同觀察了單個物體以及立體組合圖形,並猜測和判斷了它們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狀和位置關係。如果反過來,給你出示一個物體或立體組合圖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狀,你能不能猜測出它們什麼呢?(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圓形和一個正方形)

1、學生猜測 ,並暢所欲言。

(師講解,圓柱體當底面直徑和高等長時,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形狀是正方形)

2、再次引導學生明確:

(1)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觀察的認真,仔細,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要懂得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希望你們做一個處處留心觀察的有心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設計提要:

“觀察物體”重在“觀察”。本課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觀察物體”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上,本課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三,本課中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代化工具,恰倒好處地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瞭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複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複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從某些角度觀察物體時,會發生遮擋的情況。

教學準備:攝像機、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層層推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二)。

2、觀察一個正方體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如圖,並擺放到合適的位置。)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我把它擺到這個位置上。請每個小組也拿出一個正方體,像老師這樣擺到你們桌子的正中央。開始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正方體,從你現在的方向看過去,你看到了什麼?

應變預設:

學生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師要注意:1、指導學生調整觀察角度,儘可能垂直於被觀察的那個面的視角出發來觀察正方體;2、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完整,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我從( )方向看到( )個( )形。

3、觀察二個正方體

師:(新增一個正方體,如圖,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添上一個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你們都還是隻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嗎?

師:我們已經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正方體,為什麼左、右兩邊的同學還是隻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應變預設:

這樣的簡單的遮擋現象是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大部分同學應該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如果還有人不清楚,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讓他們明白,這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4、觀察三個正方體

師:(再新增一個正方體,如下圖)請同學們再加上一個正方體,繼續觀察,現在,從正面觀察的同學,你們看到了什麼?

板書: 從正面看

師:從正面觀察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呢?請同學們都一起到正面來看看!

師:那從上面觀察會看到什麼呢?現在,也請大家一起從上面觀察觀察。

板書: 從上面看

師: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觀察左面,還是看到三個正方形嗎?

板書: 從左面看

應變預設: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從正面觀察的同學,看到的是三個正方形;而從左側觀察的同學,仍然只看到一個正方形,這同樣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評析: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這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又顯得自然、樸實、富有思考性。]

二、仔細觀察,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真棒!不僅已經學會了觀察一個正方體,而且還學會了觀察由一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並且還能正確認識遮擋現象,你們真的了不起!

師:如果我像這樣再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這就成了一個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從正面、上面和左面觀察這個物體,你可能會看到怎樣的形狀呢?

師: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師:現在,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再新增一個正方體。

師:擺好了嗎?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是否與你剛才的想象相同呢?

1、從正面觀察

師:好,同學們,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

師:(把攝像機擺到正面,將這個物體的正面投影到大螢幕)雖然這是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可是由於遮擋的緣故,從正面觀察我們仍然只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板書: 從正面看

2、從上面觀察

師:現在我想問問,從上面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嗎?

師:哦,“多了一個正方形”!好,老師這裡就有一個正方形,誰能把它擺在黑板上合適的地方,拼出你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應變預設:

一般會擺出如下圖的兩種形狀,老師都應給予肯定,不過,黑板上只保留從正上方觀察到的如上左圖的形狀。

師:(用攝像機拍攝這個物體的正上方,投影到大螢幕)從上面觀察,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這一組有三個正方體,另一組有一個正方體,所以從上往下觀察,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

板書: 從上面看

[評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觀察成果,著眼於兩組與一組的不同展開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思維也更加集中。]

3、從兩側觀察

(1)從左側觀察

師:現在,我們再從左側來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只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嗎?

師:“不是”?那誰來說說你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形狀?

師:哦,你們看到了“兩個正方形”!誰能上來擺一擺嗎?

板書: 從左面看

師:(把攝像機擺到左側)從左面看,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我們已經知道前面一組是由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為什麼從左面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2)從右面觀察

師:現在,請大家都到右側觀察觀察,看看你們又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你們看到的畫到紙上。開始吧!

應變預設:

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明確:這是由幾組正方體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組各是什麼形狀?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問題,學生就會把看到的形狀畫出來了。

師:畫好了嗎?誰願意把你的作業拿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師:(把攝像機擺到右側)從右側觀察,我們仍然看到有兩組正方體,我們看到的每一組都是一個正方形,它們組成了這樣的形狀。

板書: 從左(右)面看

應變預設:

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右面,學生可能會發現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也分別相同,這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P41頁,把例題3補充完整。

[評析:由於舊知識的鋪墊,例題自然呈現,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親身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大膽利用先進的教學裝置(攝像機),適時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困難。]

三、應用規律,拓展延伸

師:如果我們把這兩組正方體適當分開,再把這一組豎著擺放,這就組成了教材P41頁做一做圖中的樣子,請看大螢幕:

師: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後獨立完成。

提問:(1)從上面觀察,為什麼紅色的這一組的正方體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這是由於遮擋的緣故)

(2)為什麼從左面看,綠色的小正方體不見了呢?(因為綠色的小正方體被前面紅色的小正方體擋住了。)

(3)從右面看,會觀察到怎樣的平面圖形?(由上面兩個紅色正方形和下面一個綠色正方形組成的一個豎著擺放的長方形。)

應變預設:

“做一做”與例題3中的物體都是由兩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但是,由於它們擺放的位置不同,所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和所發生的遮擋現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問題,學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變化。

師:(在綠色小正方體上面多加了一個綠色小正方體,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次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和剛才的圖形比有什麼變化?

師: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現在從各個方向觀察這個物體,你會看到什麼?和剛才看到的圖形比,有什麼變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討論討論。

[評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來作為學生的鞏固練習,並對這題練習進行充分挖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拓展延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四、動手拼組,大膽想象

師:(課件出示)我從正面觀察,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同學們猜一猜我觀察的物體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小組合作擺一擺。擺好之後,請老師看看!開始!

師:同學們真有創意,擺出了這麼多不同形狀的物體。請問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每個小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為從正面看可能有遮擋的情況,我們還不能確定到底是有多少個正方體組成的。請大家接著看螢幕,(課件出示下圖形狀)從左面看,老師仍然只看到了這樣三個正方形,同學們,請你們再想想,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究竟是怎樣的呢?

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師:請同學們互相合作,調整一下你們已經擺好的物體,使它從正面看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從左面看也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師:都擺好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呀,仍然不能確定!那老師再給一個條件,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

師:從上面觀察,老師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請你們根據這個條件,再次調整你們擺好的物體!

應變預設:

學生擺的時候要明確:1、這個物體一共是由三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2、至少有一組是有三個正方體的。

師:看來,這次正方體的個數能夠確定了,每個小組都是用了五個正方體來擺這個物體。

師:現在,哪個小組願意用攝像機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呢?

[評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這裡,教師設計了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切實體驗空間觀念的形成。]

五、全課總結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畫。(課件播放廬山美麗的風景圖結合古詩《題西林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數學知識!)

3、最後,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認識我們的世界,瞭解我們的世界,長大以後造福我們的世界!

[評析: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絡,同時尋找大自然中的數學現象,深切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二)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注重設計開放式的教學環節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並利用攝像機這一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變得新穎、有趣、更有實效!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篇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從教學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最後到觀察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這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教學中,我不僅設計多種多樣的觀察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切實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三、現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

本課中,我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代化工具,將實物圖發展為平面圖,使抽象而難以描述的圖形具體呈現,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也恰倒好處的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特,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簡單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觀察:指名說說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說前面,有的說側面)

師:你們猜老師會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為什麼同是一個長方體的物體,他們看到的形狀會不同呢?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 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觀察後說一說。

(1) 小組觀察實物小汽車,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2) 交流觀察結果。

(3) 觀察課本的圖。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淘氣和笑笑也在觀察同一輛車呢。大家看他們分別看到了車的什麼部位?找一找是第幾幅圖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4) 師進一步引導討論。

師:淘氣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車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準備的小車。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下面)

請拿起桌上的小汽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和討論,誰來說說我們怎麼去觀察一個物體。

三、 發展性練習。

看一看,畫一畫:回家後,根據桌上的茶壺,結合自已的觀察把自已的觀察結果畫在紙上。

四、 作業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難點關鍵:根據物體所呈現的形狀去確定觀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書包,足球,同學、校門、教室的照片,微課,課件。

課前準備工作:

背誦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學都喜歡故事,下面老師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則成語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問:看完了這則故事誰能告訴老師,這幾個盲人摸的是同一頭象,

為什麼他們描述出這頭大象的樣子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摸到的部位不同。什麼原因導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師:站在不同的方向,導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覺到的大象的樣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會不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邊素材,創設探究知識

(1)觀察就是仔細看,老師拍了兩張咱們教室的照片,你們看看哪張照片是教室的前面?為什麼?-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講座、鐘錶……2號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間教室,怎麼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呢?

(因為拍攝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攝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後面的樣子,站在教室的後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樣子。)(板書前面、後面)

(3)、歸納:因為我們所處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板書: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2、設計活動,再次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非常好,大多數同學已經掌握了觀察的精髓。接下來我們去觀察一個實物書包。

觀察之前有兩個問題: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觀察書包,觀察書包的哪幾個面?—前後左右面,誰能先拿著書包向我們說說書包的前後左右面如何去辨認?

生:彙報!(當我和書包方向一致時,我的前後左右就是書包的前後左右,所以書包)

(2)師:你如何去觀察書包的四個面?

生:下座位,其實就是變換方向

師: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轉動書包

看來方向改變的方法很多,就要我們看情況選擇適合我們的方法。

師:現在看看活動要求,誰來讀讀:

活動要求(三點): (佈置2)

1)、2人一組;

2)、從四個面進行觀察;

3)、對書包小聲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

重要的文字讀三遍,讓我們一起把紅色詞語讀三遍,好嗎?

集體彙報,交流反饋

1)、PPT演示書包前後左右四個面,分別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注意提示觀察的都是形狀而非顏色。)

2)、同一個書包,為什麼看到的樣子不同?

(板書: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3、解疑答惑,鞏固新知。

我們今天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定是不同的。

這句話對嗎?想想?

瞧,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個什麼?足球,我們要從前後左右觀察這個籃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麼圖形 —圓形。那麼誰願意把這句話修改一下?

我們的結論: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還可更簡潔的說成: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書:可能)

三、總結全課:我們今天學了

從不同方向,前後左右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現在讓我們稍作休息,來玩一個遊戲吧!

四、課間休息:(佈置3)

小遊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老師和大家一起做,高舉左手,老師怎麼和大家的不一樣?老師做錯了?你們做錯了?呢我們為什麼不一樣?老師的右邊是哪邊?左邊呢?前面呢?後面呢?

呢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後左右嗎?這樣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後左右一樣呢?我該怎麼站?—後腦勺面向大家,這回對了嗎?

我們一起來做一遍: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五、鞏固練習

1、遊戲做完了,我們接下來要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了?來看這道題,誰願意當個小老師給我們來講講?—播放試題微課

2、誰能象剛剛的小老師一樣,再試試。

下面那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畫“√”)

和他一樣嗎?你觀察的很仔細,獎給你個貼畫?誰來說下一道題。

3、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連一連。

你不但觀察仔細,而且反映的相對快,貼畫獎勵給你!下來就要所學知識解決點實際問題了,

4、看!這有兩張學校大門的照片,誰來看看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的,為什麼?另一張呢?

看來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獎給你個貼畫?

5、還有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分享幾組圖片好嗎?猜猜看!

美好的時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詩,全課小節:

同學們,不同的方向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

在生活中也適用,曾經就有這麼一首詩巧妙地寫出了這一數學現象,這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讓我們在用這節課的知識再去體會這首詩的含義吧。

七、實踐延學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觀察家裡的物品,說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師相信你一定說得非常好。

八、板書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狀不同

右面

左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