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案合集9篇

來源:才華庫 1.05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詹天佑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詹天佑教案合集9篇

詹天佑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本節課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創造自主、合作的氣氛,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高超智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歌曲渲染,啟動情感。

1、課前出示課題和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

2、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詹天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按課文出現的順序排序。螢幕顯示“開鑿隧道”,“接受任務”,“勘測線路”,“制服陡坡”,“全線竣工”。學生回答後,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制服陡坡。

(設計意圖:老師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老師要以自己真誠的愛、真摯的情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創設和諧平等的課堂。)

二、研讀交流,體驗情感。

1、學習“勘測線路”一節,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

(1)螢幕顯示:自由讀課文,同桌討論: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的?初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請個別學生來回答,並板書:周密計算

(2)再讀課文,說說哪些語句最令你感動?讓學生充分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

(評點:學生與文字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感言於心,以心化言,實現了自我超越。當他們的精神活動積極活躍起來時,言語便噴湧而出,整個課堂也在心靈的對話中活力四射。)

2、學習“開鑿隧道”“制服陡坡”兩節,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1)、螢幕顯示:選讀“開鑿隧道”或“制服陡坡”其中一節,四人小組討論:詹天佑是怎樣開鑿隧道或者設計線路的?請畫出簡單示意圖並加以說明。

(2)、螢幕出現居庸關、八達嶺的山勢圖,請選讀“開鑿隧道”一節的小組派代表拿示意圖到講臺前去介紹詹天佑是怎樣開鑿居庸關、八達嶺隧道的。螢幕隨即展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方法和中部鑿井法的動畫,讓學生體會到詹天佑的高度智慧。

教師小結並板書:居庸關:(高)兩端鑿進法八達嶺:(長)中部鑿井法

(3)螢幕出現“人”字形線路,請選讀“制服陡坡”一節的小組代表拿示意圖到展示臺前邊展示邊介紹。然後螢幕演示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行駛情形的動畫,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教師小結並板書:一推一拉

(4)再讀課文,說說哪些語句最令你感動?讓學生再次體會詹天佑高超的智慧。

(評點:學生與學生進行張揚個性的^對`話。在這裡,學生充分展開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知識不斷豐富,能力更加全面,同時也感受到精神的愉悅。)

三、迴文朗讀,強化情感。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三段,充分體會詹天佑是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師根據學生的體會板書:傑出愛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篇課文為了表現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中心,課文選取了下列一些具體的材料:他親自深入實地,到野外;他採用和方法鑿和的隧道,把工期縮短了一半;他設計,解決的問題。

3、學習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讓學生有疑難就問,師生共同解決疑難。

四、延情課外,昇華情感。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的三個困難,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詹天佑飽滿的愛國熱情、傑出的創造精神和才幹鼓舞了我們。生活中有千千萬萬個像“詹天佑”這樣,把祖國利益看作高於一切,不怕困難,維護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飛天英雄王利偉就是其中的一個。同學們,讓我攜起手來,努力學習,奮勇拼搏,去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下面讓我們用飽滿的愛國熱情高唱《國歌》吧。出示CAI10,螢幕播放雄壯的國歌,全體師生起立齊唱《國歌》。

2、螢幕出現“再見”,在《我愛你,中國》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詹天佑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瞭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思品: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築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開鑿隧道的方法。

教學準備:

蒐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及時代背景。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情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經湧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臺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圖片)誰能結合蒐集的資料介紹一下。(學生介紹)

師:剛才同學們的精彩介紹讓我們對詹天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麼他到底為什麼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詹天佑》。

二、自讀悟情

(一)預習展示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讀生字組詞。(投影)

施挾庸澗峭嘲勘勉緯飢隧滲竣邈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哪些字在寫法上應該注意?你能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嗎?

挾()俠()峽()澗()間()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飢()譏()肌()

(3)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2、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學生自由讀書。

(2)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兩人互相檢查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問題,默讀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本文是通過一件什麼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2、學生默讀勾畫思考。

3、兩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在再深入學習課文。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瞭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情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民族英雄詹天佑。這節課,我們就登上開往張家口的列車,去看一看那一偉大的創舉。

二、朗讀生情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師:你們的評價準確又簡潔。下面,老師想讓你們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能行嗎?可以自己找依據,也可以小組合作。

3、出示自學提示:

(1)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問題。

(2)聯絡上下文或課外資料來說明問題。

(3)可按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4、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5、全班交流。重點點撥的內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毅然是什麼意思?聯絡上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絡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的不同反映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2)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抓重點詞理解詹天佑工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苟的精神。)

(3)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揹著標杆、經緯儀,……他還經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抓住描寫環境的詞語體會詹天佑不畏艱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師:你們抓住具體事例、聯絡上下文來說明問題,真是有理有據,能把你們理解讀出來嗎?

(4)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畫圖,也可以用搜集的圖片)老師隨機補充“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課件。

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

師:從清晰的示意圖、精美的圖片中看出了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你們真了不起。說一說你從這些方法的設計中體會到了什麼?(聰明有才幹傑出愛國)

(6)假如你是總工程師,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隧道那樣長,你會不會採用中部鑿井法?在八達嶺隧道你會打幾口豎井,為什麼?

師:工作嚴謹、不畏艱苦、敢於創造、熱愛祖國、才華橫溢的詹天佑多麼讓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讀5、6自然段。

(7)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8)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抓重點詞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愛國)

三、彙報溢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練習背—兩人互相檢查—全班展示)

2、滲透表達方法。瀏覽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遇到並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課文為什麼只寫了第四、五、六這三個自然段的內容?

3、學了本文,你還有什麼收穫?(“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人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與第二部分照應。最後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相照應?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環境的襯托了詹天佑傑出的才幹。)(學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講。)

四、遷移抒情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並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訊息後,會有怎樣的表現?

師: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吧。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詢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2、詹天佑

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傑出 愛國

詹天佑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學習他熱愛祖國的品格,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嚴謹認真的態度。

2、培養學生把話變畫的理解能力和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的能力,以及處理資訊的能力。

3、指導學生感悟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詹天佑的“傑出”表現在哪些方面?能夠獨立發表自己的見解,朗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弄懂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鐵路是怎麼回事?

教學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文字投影片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板書課題:詹天佑

2、談話:你對詹天佑都有哪些瞭解和認識?

引導學生交流課前參與所掌握的資料。

二、新授

1、默讀課文,進行批註,嘗試填空,並找出相應的句子,練習朗讀。

打出投影:

詹天佑是一個的工程師。

2、學生反饋,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詹天佑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難?

理解:阻撓要挾輕蔑等詞語。

4、理解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鐵路是怎麼回事?動筆畫一畫。

5、想一想當時獲得成功以後,帝國主義者會怎麼說?中國人會怎麼說?如今人們讚歎不已,又會說些什麼呢?

6、寫感嘆句,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或板書創作小詩指名讀,有選擇地指名到黑板上寫。

三、課堂作業(也可留作家庭作業)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傑出的愛國人物眾多,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四、板書:

詹天佑(根據學生的總結概括相機板書)

小練習:把話變成畫

小練習:我用我筆寫我心

1、如今,人們到青龍橋參觀,總不忘瞻仰詹天佑的銅像,中外遊客不停地讚歎:“。”

2、讓我來創作一首小詩,表達我對詹天佑敬慕的情懷。

這是一條由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這是一條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這是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打擊。

阻撓阻攔,想辦法破壞。

要挾強求,有所仗恃而強硬要求。

輕蔑輕視,小看,極端地看不起。

藐視

詹天佑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通過修築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情況,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現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顯示了中國人民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點是二、三兩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開篇第一句話“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點明瞭主題,提挈全文,引起讀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樣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寫京張鐵路地理位置,“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這裡講了修築京張鐵路的重要,也為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他們“進一步控制我國北部”,對我國進行掠奪,“你爭我奪”地爭奪修路權作了伏筆。接著寫帝國主義者們的“要挾”:如果用本國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們“求助”。他們哪裡知道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全國人民轟動”了,都要為國爭氣,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不怕外來壓力,有志氣有能耐把京張鐵路修好。當帝國主義者看到他們的“阻撓”、“要挾”成了泡影,又利用他們的報紙宣傳什麼“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又以自然條件的惡劣做藉口,認為“這樣艱苦的工程連外國工程師都不能輕易嘗試”,來藐視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務。這是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者的企圖,為下文詹天佑的設計施工,提前完成任務作了鋪墊。

第三段寫詹天佑精心設計施工,戰勝惡劣環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務。先寫詹天佑不怕困難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務。接著寫他細心勘測,精心設計施工,表現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測線路,通過詹天佑的所做、所說和所想,表現他克服困難,工作認真、細緻、嚴密,具體為:

所做“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剷平陡坡,哪裡要改小彎度”,都經過勘測,周密計算。“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揹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白天“攀山越嶺,勘測路線”;晚上“在煤油燈下繪圖,計算。”“為尋找一條合適的路線,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所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所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譏笑我們,而且也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二是開鑿隧道,居庸關山高巖厚,兩端開鑿;八達嶺隧道長,中間鑿井,四個工作面。三是青龍橋附近坡度大,設計“人”字路,上下坡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使火車平穩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寫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者以有力回擊,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才能,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總結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緊扣開篇的第一句話,圍繞“傑出”、“愛國”,抓住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自然條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理解上。

(一)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查工具書,初步理解“阻撓”:“要挾”、“藐視”、“勘測”、“主持”、“經緯儀”、“竣工”等生詞的涵義。

2.按照課後習題1中的

(1)“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進行的?”,

(2)“修築京張鐵路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自學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劃出文章的段落,為精讀課文作鋪墊。習題1中的(3)題,可在精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化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讀課文,突出“傑出”、“愛國”(重點講讀二、三兩段)

1.通過京張鐵路簡圖(或地圖冊),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認識修築京張鐵路的重要意義。

2.扼要介紹修築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帝國主義者掠奪、控制中國的野心。再讓學生根據下面的四個問題,讀課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①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計劃,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什麼要出來阻撓?

②一些帝國主義者是怎樣要挾清政府的?他們的企圖何在?為什麼說“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為什麼全國轟動起來?外國報紙是怎樣宣傳的?

④“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依據?

圍繞四個問題,讓學生讀、思、議、說,理解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領導修築京張鐵路的。

講讀第三段時,讓學生思考:

①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這表明什麼?

②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是怎樣精心設計施工的?這裡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說、所想,來理解他工作認真、嚴密;要用圖示法讓學生理解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是怎樣開鑿的;要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用騎車(或拉車)上下坡的情景,來體會、理解“人”字路線,用兩個火車頭,使火車平穩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讀講第四段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課後習題1第(3)題:為什麼說這條鐵路修築成功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同時要讓學生領悟樹銅像的歷史意義,領會今天的外國朋友看到這偉大工程“讚歎不已”的深刻涵義。

3.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導背誦,反顧全文,理解當時情況於文章主題的關係,落實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

1.指導背誦第三段,可用連線法幫助學生記憶:接受任務——勘測線路(所做——所說——所想)——開鑿隧道——設計“人”字線路。

2.回顧全文,思考問題:這篇文章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事蹟,來表現他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卻用了很大篇幅寫了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自然條件的惡劣,這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有什麼關係?通過設問,讓學生反顧全文,思考和理解寫人寫事的文章與歷史背景和當時情況的密切聯絡。這篇文章寫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寫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更能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愛國,顯示中國人民高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國的事情辦好。同時,使學生讀了這篇文章,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能夠把我國建設得繁榮昌盛!再讓學生談談讀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國獻身的精神。

3.這種寫歷史環境表現文章主題的寫法,要求學生變文法為學法,在學習本組後面兩篇課時加以運用。

詹天佑教案 篇5

尊敬各位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詹天佑》,敬請光臨指導!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修築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英雄事蹟。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並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麼說“詹天佑士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說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說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說一說我對第二課時是怎麼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複習匯入,感知課文

對於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傑出、愛國】

2、詹天佑的傑出體現在哪裡?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築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複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後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箇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說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域性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裡起到了什麼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說了些什麼?你怎麼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定向閱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著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於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於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後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讚歎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讚歎不已】並讓學生討論課後問題: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著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說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後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閱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詹天佑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3、感悟課文是如何通過具體事例表現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4、學習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刻理解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主要體現兩種意識:

一是加強課程意識。教師以教材為例子,注重語言知識、語文方法的教學和語文能力的培養。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中心,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表達的方法,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是在“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

二是加強生本意識。教師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上,教師以學定教,相機引導、點撥。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注重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整體感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我們中國的偉大工程師——詹天佑。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通過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這件事,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課文是通過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過程中的哪幾件事來說明的?(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過渡:咱們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是怎樣通過這四件具體的事例來寫詹天佑的。

二、精讀課文,學習方法

(一)方法導學

1、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2、3自然段——“接受任務”這一部分,並聯系全文想一想,你從哪些語句能夠感受到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把這些語句標劃下來,在旁邊寫寫你的體會。

2、學生自主讀書標劃批註。

3、學生自由展示交流:

預設一:

學生抓住2、3段的有關語句談感受,體會到帝國主義的霸道、狂妄自大,帝國主義者看不起中國工程師,看不起所有的中國人。體會到這裡的自然條件險惡、工程艱鉅。說明他很愛國。

老師引導: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撓和嘲笑自然條件的險惡,詹天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聯絡下文想一想,從中你有感受到什麼?(感受到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不怕各種困難,說明他很愛國,也有著傑出的才能。)

老師總結:我們聯絡上下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就能深刻理解人物的特點。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預設二:

學生主動聯絡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感受到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不怕各種困難,說明他很愛國,也有著傑出的才能。

老師總結:我們聯絡上下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就能深刻理解人物的特點。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4、朗讀2、3自然段,體會表達方法:作者寫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接受任務”這一部分為什麼沒有寫詹天佑怎麼樣,而是寫帝國主義如何阻撓、嘲笑,還有自然環境多麼惡劣呢?(引導學生體會側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二)學法總結

同學們,回想一下,剛剛咱們學習第一件事情的時候,用了哪種閱讀方法呀?

(學習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刻理解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三)運用方法

1、下面我們就運用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刻理解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仔細讀“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三部分,看從哪些語句能夠感受到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把這些語句標劃下來,在旁邊寫寫你的體會。

2、學生自主讀書、標畫、批註。

3、小組交流。

4、集體交流:

(1)學生抓住勘測線路部分三處談體會:

一處: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教師相機總結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是對他的語言描寫

二處:“他親自帶著……當地農民。” 教師相機總結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是對他的動作描寫

三處:“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 教師相機總結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是對他的心理描寫

——小結:正是因為詹天佑有這樣的赤子之心,愛國情懷,所以他才這樣做,這樣說。比賽讀。(要讀出詹天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滿腔的愛國熱情。總結或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就能讀好的朗讀方法。)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知道,在困難面前,詹天佑把一腔愛國情感轉化為報國行動,詹天佑深深感動了我們。那麼,從他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鐵路這兩件事上,你又感受到什麼呢?誰接著談?

(2)學生抓住“開鑿隧道”部分談體會:

學生談體會——請同學們默讀5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畫出開鑿居庸關、八達嶺畫這兩條隧道的示意圖——學生展示圖畫。同樣是隧道,兩處兩種施工方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傑出才能的詹天佑。結合全文再想一想,他用這樣的方法還為了什麼,你感悟到什麼?(不僅僅體會到詹天佑的傑出,更能體會到他的愛國。)——感情朗讀

(3)學生抓住“設計‘人’字形線路”部分談體會:

學生談體會——請同學們默讀6自然段,用你身邊的學習工具演示火車爬陡坡的方法。——學生演示。從中僅僅表現了詹天佑極高的智慧嗎,他這樣做還為了什麼,結合全文你還感悟到什麼?(感受到他用自己傑出的智慧和才幹報效祖國)——感情朗讀,進一步受到薰陶。

5、體會寫法:詹天佑在主持修築這條鐵路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作者為什麼只寫了這三件事呢?(引導學生體會抓住典型事例來寫的方法,突出人物的特點。在選取典型事例之後,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出人物的特點。)

6、感情朗讀最後一段:強烈的愛國心和傑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兩年完成了任務,給了蔑視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一個有力的回擊,同時也長了中國人的志氣。事實證實,他的確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課文。(讀出你的自豪、讀出你的揚眉吐氣。)

三、課堂練習,情感昇華

大家想一想,此時我們看到的詹天佑主持修築的這條鐵路,僅僅是一般的鐵路嗎?還是什麼路?請寫下來吧。出示課件:詹天佑主持修築的這條鐵路,不僅僅是_____鐵路, 還是______,還是____________。

四、 回顧全文,總結收穫

課文我們學完了,經過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穫呢?可以從不同方面說一說。(閱讀方法、表達方法、思想情感等)

五、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課下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或讀一些名人傳記。

詹天佑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初步瞭解生字新詞。

2. 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3. 理解“阻撓”、“要挾”、“輕蔑”等詞語。

4. 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歷史背景,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課文的中心句。

2. 在課文中理解“阻撓”、“要挾”、“輕蔑”等重點詞語.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你是學麼來上學的?還有什麼方法?如果學校在平湖,你怎麼去上學?如果學校在北京,你怎麼去上學?鐵路是怎麼樣子的?誰來畫一畫?請你來介紹一下?

二、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中國鐵路的文章。

出示課題:詹天佑(齊讀)

你對詹天佑有些什麼瞭解?

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關於詹天佑的事蹟。(聽關於詹天佑的人物簡介)

聽了詹天佑的簡介,我想大家對詹天佑肯定有所瞭解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講了什麼。

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

1. 課文講了一件詹天佑的什麼事?

2. 課文對詹天佑作出了怎樣的評價?

(生讀課文)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

那課文對詹天佑作出了怎樣的評價呢?(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從剛剛的人物簡介中我們知道。詹天佑不僅僅修築了京張鐵路,他還修築了其他的鐵路、大橋等等,那課文為什麼只選取了京張鐵路這件事來說他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呢?

(第一條、完全)

師:也就是說這條鐵路記載著詹天佑的偉大功績,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骨氣,所以選擇了這件事來寫。

三、學習第二段。(搞清歷史背景,掀起學生愛憎的情感波瀾。)

那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修築京張鐵路這個任務的呢?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的?(第二自然段)

大聲自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讀完之後告訴我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憤怒)

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阻撓)

什麼是阻撓?

誰阻撓誰?(帝國主義阻撓清政府)(齊讀)

你體會到了什麼?

帝國主義在哪裡阻撓清政府幹什麼呢?(帝國主義在我國阻撓清政府修築京張鐵路)(齊讀)

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僅僅是阻撓嗎?(要挾)

什麼是要挾?(要挾: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對方”是誰?(清政府)

這裡的“自己”是誰?(帝國主義)

請一位同學連起來說一說。

你從“要挾”體會到了什麼?

在這個時候,從清政府傳來了一個訊息,那是什麼?

聽到這個訊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興奮、激動)

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呢?

這個令人振奮的訊息,我們聽到了,我們激動不已,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也聽到了,他們又是怎樣的呢?(轟動)

什麼樣的是轟動呢?

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聽到了這個訊息,中國人會……

聽到了這個訊息,帝國主義會……(輕蔑)

什麼叫輕蔑?

請你讀一讀!

帝國主義這樣說有沒有原因呢?(高山深澗,懸崖峭壁)

出示京張鐵路地圖,居庸關、八達嶺圖片

所以帝國主義說……(無論如何)

什麼叫無論如何?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配樂)

這個時候你想對詹天佑、對帝國主義說些什麼呢?

詹天佑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通過修築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情況,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現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顯示了中國人民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點是二、三兩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開篇第一句話“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點明瞭主題,提挈全文,引起讀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樣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寫京張鐵路地理位置,“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這裡講了修築京張鐵路的重要,也為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他們“進一步控制我國北部”,對我國進行掠奪,“你爭我奪”地爭奪修路權作了伏筆。接著寫帝國主義者們的“要挾”:如果用本國工程師來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們“求助”。他們哪裡知道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全國人民轟動”了,都要為國爭氣,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不怕外來壓力,有志氣有能耐把京張鐵路修好。當帝國主義者看到他們的“阻撓”、“要挾”成了泡影,又利用他們的報紙宣傳什麼“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又以自然條件的惡劣做藉口,認為“這樣艱苦的.工程連外國工程師都不能輕易嘗試”,來藐視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務。這是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者的企圖,為下文詹天佑的設計施工,提前完成任務作了鋪墊。

第三段寫詹天佑精心設計施工,戰勝惡劣環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務。先寫詹天佑不怕困難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務。接著寫他細心勘測,精心設計施工,表現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測線路,通過詹天佑的所做、所說和所想,表現他克服困難,工作認真、細緻、嚴密,具體為:

1、所做:

──“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剷平陡坡,哪裡要改小彎度”,都經過勘測,周密計算。

──“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杆,揹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

──白天“攀山越嶺,勘測路線”;晚上“在煤油燈下繪圖,計算。”

──“為尋找一條合適的路線,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2、所說:

──“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3、所想:

──“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譏笑我們,而且也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二是開鑿隧道,居庸關山高巖厚,兩端開鑿;八達嶺隧道長,中間鑿井,四個工作面。三是青龍橋附近坡度大,設計“人”字路,上下坡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使火車平穩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寫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者以有力回擊,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才能,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總結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緊扣開篇的第一句話,圍繞“傑出”、“愛國”,抓住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自然條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理解上。

一、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查工具書,初步理解“阻撓”:

“要挾”、“藐視”、“勘測”、“主持”、“經緯儀”、“竣工”等生詞的涵義。

2、按照課後習題1中的:

⑴“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進行的?”

⑵“修築京張鐵路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自學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劃出文章的段落,為精讀課文作鋪墊。習題1中的⑶題,可在精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化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讀課文,突出“傑出”、“愛國”(重點講讀二、三兩段)

1、通過京張鐵路簡圖(或地圖冊),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認識修築京張鐵路的重要意義。

2、扼要介紹修築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帝國主義者掠奪、控制中國的野心。再讓學生根據下面的四個問題,讀課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⑴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計劃,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什麼要出來阻撓?

⑵一些帝國主義者是怎樣要挾清政府的?他們的企圖何在?為什麼說“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

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為什麼全國轟動起來?外國報紙是怎樣宣傳的?

⑷“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依據?

圍繞四個問題,讓學生讀、思、議、說,理解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領導修築京張鐵路的。

3、講讀第三段時,讓學生思考:

⑴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這表明什麼?

⑵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是怎樣精心設計施工的?這裡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說、所想,來理解他工作認真、嚴密;要用圖示法讓學生理解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是怎樣開鑿的;要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用騎車(或拉車)上下坡的情景,來體會、理解“人”字路線,用兩個火車頭,使火車平穩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4、讀講第四段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課後習題1第⑶題:為什麼說這條鐵路修築成功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同時要讓學生領悟樹銅像的歷史意義,領會今天的外國朋友看到這偉大工程“讚歎不已”的深刻涵義。

5、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導背誦,反顧全文

理解當時情況於文章主題的關係,落實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

1、指導背誦第三段,可用連線法幫助學生記憶:

接受任務──勘測線路(所做──所說──所想)──開鑿隧道──設計“人”字線路。

2、回顧全文,思考問題:

這篇文章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事蹟,來表現他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卻用了很大篇幅寫了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自然條件的惡劣,這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有什麼關係?通過設問,讓學生反顧全文,思考和理解寫人寫事的文章與歷史背景和當時情況的密切聯絡。這篇文章寫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寫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更能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愛國,顯示中國人民高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國的事情辦好。同時,使學生讀了這篇文章,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能夠把我國建設得繁榮昌盛!再讓學生談談讀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國獻身的精神。

3、這種寫歷史環境表現文章主題的寫法,要求學生變文法為學法,在學習本組後面兩篇課時加以運用。

詹天佑教案 篇9

(學生爭先恐後,自由發言)

生:我從文中第4、5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因為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開鑿八達嶺隧道又採用了“中部鑿井法”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師板書:兩端鑿進法 中部鑿井法

生:我還從文中第6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因為詹天佑 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使火車巧妙的爬上了陡坡。

師板書:設計“人”字形線路……

師:大家的理由都很充足,可見我們同學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分組學習,每組推選出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員”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案,學生在本子上一邊畫圖,一邊解說。教師巡視。)

[評析:該教學片段為“讀書彙報”,學生已通過“彙報課文主要內容”的口語交際過程,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能夠做到對課文內容心中有數。此時,我創設交際情境,讓同學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員”解說自己的設計方案,進一步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以形成本課口語交際的又一個高潮。]

師:現在有哪位同學扮演“詹天佑”開始向“工程人員”解說自己的方案。

(一學生走向講臺,面向大家。)

“詹天佑”:大家好!近幾天的工作非常勞累,大家辛苦了!(作拱手狀,眾笑)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居庸關的情況,並畫一張簡圖,便於同志們施工。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畫一高山)

我想採用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畫 → ←)這樣施工會縮短工期。同志們,有什麼意見嗎?

“員工們”:沒有!

師:(鼓掌)講的真好!

“詹天佑”:大家好!(招手)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八達嶺的開鑿情況。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畫八達嶺)所以,我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畫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畫 ← →),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畫 → ←),這樣能夠把工期縮短一半。同志們,你們認為這樣的方法可行嗎?

“員工甲”:詹總,能不能多打幾口豎井,增加多個工作面,這樣不是能更快的縮短工期嗎?

“詹天佑”:這位員工提出再多打幾口豎井,這個辦法大家認為如何呢?

“員工乙”:我覺得多打幾口豎井不合適,原因有二:一是我們國家非常貧窮,當時的國力很難承受;二是這樣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員工丙”:我也認為不合適,幾口豎井加起來的長度都會超過兩端鑿進的長度,這樣,人力、物力、財力不是白費了嗎?哪如就從山頂打一口井呢?

(教室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

師: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老師真是大開眼界,從中受益匪淺。的確,八達嶺隧道太長了,我們的測量裝置也很落後,如果仍用“兩端鑿進法”開鑿,容易產生誤差,在中間對接有困難,如果多打幾口豎井,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又實在有限,所以還是用“中部鑿井法”比較理想,大家明白了嗎?

生:(異口同聲)明白了!

[評:尊重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是進行口語交際的根本保證,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口語交際情境,這就形成了學生想說、樂說、會說、敢說的氛圍。這樣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有一學生踴躍走向講臺,面向大家)

“詹天佑”:各位員工,大家好!經過長時間的晝夜奮戰,我們成功的開鑿了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隧道,但是,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怎樣才能使火車爬上陡坡呢?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給大家演示一下。(畫“人”字形線路圖,一邊演示,一邊解說)

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就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來推的火車頭拉,原來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大家聽懂了嗎?

“員工們”:聽懂了!

師:那麼此時,同學們想對詹總工程師說些什麼?

(學生紛紛發言)

生:詹總,你的設計真是太巧妙了!實在令人佩服!(伸出大拇指)

生:詹總工程師,你真是技高一籌!為我們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生:詹總,您不愧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將來我也要向您一樣,當一個出色的工程師!

生:詹總,您的傑出設計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生:詹總工程師,您在實踐中勇於創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敬佩!

……

師:鼓掌

[評:新修訂的國小語文大綱在談及閱讀教學時指出,“要避免煩瑣多餘的內容分析。”“人”字形線路這一重點段落,如果逐句解析,會顯得煩瑣多餘,學生不易感興趣,,於是,我改變了傳統的講析式教學方法,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設“詹天佑”向“工程人員”解說工程設計方案的情境,讓學生扮演有關角色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使教材中的文字變為學生生動的語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說和談論的“對話”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語交際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