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97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5篇)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1

《詹天佑》一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裡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六年級下冊把本課編進“科學精神”的主題單元的主體課文,所以教學本文僅僅抓住詹天佑的愛國熱情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他的傑出才能和科學精神。在教學本課時,我能抓住一條“主線”,落實一個情感,突出兩個重點,落實三維目標。

抓住一條“主線”。 語文教學主線一定要清晰。怎樣確定閱讀的主線呢?一般來說,的主線,就是教學的主線。《詹天佑》一課,主要通過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時的所說、所做、所想,來表現詹天佑高度的愛國熱情及傑出才能,這就是的主線,整個閱讀過程都緊緊圍繞著“傑出”和“愛國”,從課始的接受任務,品讀課文部分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課尾的總結延伸,環環都緊扣主題。

落實一個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把情感點落實到整個閱讀過程中,使本課情感點的落實水到渠成。比如:課始的接受任務,初步感受愛國熱情,理解三段話體會愛國熱情,理解三項工程體驗傑出才能。也就是全課始終圍繞情感點引領學生閱讀,學了課文,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情懷領悟得很透徹,深刻。

突出兩個重點。(1)準確定重點。任何一節課都要做到重點突出,不能平均分配力量。而做到重點突出的關鍵是準確確定重點,怎麼確定教學重點呢?一般來說能突出主線的關鍵語句就是的重點。在《詹天佑》一課中,詹天佑的所思、所說、所想是的關鍵,所以,我能重點處理了三段話,來表現詹天佑的愛國熱情。一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大概” “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二是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三是抓第五六自然段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從而更深刻的體會佑高度的愛國熱情。(2)合理使用重點。要落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要用好重點,而不緊緊是閱讀理解,使用重點落實了聽、說、讀、寫的訓練。比如寫詹天佑工作的兩段話採用的方法是在閱讀中理解,訓練學生朗讀的三個層次:既通過輕、重、快、慢表達意思;走進人物表達情感,走進情境深化情感。對三項工程的理解,採用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畫示意圖,講示意圖,通過對話解疑、釋疑,使學生經歷了閱讀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嘗試了通過畫圖輔助理解的閱讀方法,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落實三維目標。閱讀教學不僅僅是閱讀理解,而是通過閱讀理解,並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就是閱讀教學必須落實三維目標。 從這節課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落實得紮實、到位。

1、從知識和技能來看,吉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比如教學中朗讀的三個層次:(1)通過語速的輕、重、快、慢表達意思;(2)走進角色表達情感;(3)走進情境表達情感。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明確,紮實有效,學生學有所得。另外,在這節課上,注意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且通過讀寫結合,訓練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提倡個性表達,激發了學生的表達熱情。

2、從過程和方法來看,老師把閱讀的過程給了學生,比如在閱讀中體驗了朗讀的三個層次,再如通過畫示意圖,講示意圖,讓學生理解了三個工程的設計特點,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閱讀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同於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形式,落實了新課程標準。3、在這節課上,老師把情感體驗穿插於閱讀的全過程,通過讀、說、畫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及傑出才能,這樣的情感訓練水到渠成,毫不牽強。

反思這一節課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由於第4自然段品讀的時間花得較多,導致前鬆後緊,而且後面“拓展延伸”的環節沒有講,顯得就文教文,學生的讀寫結合不能很好地體現。

2.總覺得牽的成份太多。雖然有時候還是需要的,但我認為這種牽不能背離規律而強加於人,得是“有源之水”。老師在本課執教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很多情感的表達是外顯模仿的,不是孩子通過閱讀中自發而生的,其實學生通過自己讀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給合當時背景,可以將心目中的詹天佑一點一點累積。孩子們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奮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實可親的,因為那是孩子們心中自己構築起來的詹天佑

3.要加強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如講解“開鑿方法”這一部分時,學生在畫“示意圖”可以用“故意示錯法”,因為如果沒有進行精密的計算,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可能出現錯位,從而影響工程的進展。這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讀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的話,體會他的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4.教師的導語是否有點過長,顯得有冗長之感。能否有所選擇,或者把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課前談話內容,是否更加合適一些?要不然,在上課之前,說這麼一大段煽情的話語,是不是把教師的情感強加於學生身上?

5.課外知識的新增是不是少了點,教師是為學生開啟一道學習知識的大門,這裡教師並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也沒有提示學生課後學習的方向,好象對於《新課標》所提出的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是否顯得蒼白了一些?

應該引領學生深入閱讀,以一篇帶多篇,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課外可以佈置瞭如下的作業:閱讀《詹天佑》一書;參觀詹天佑紀念館;查閱詹天佑一生事蹟材料;朗讀《詹天佑》劇情簡介等。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2

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開去。

為了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我抓住了詹天佑的所說,所做,所想開展教學。通過讓學生找相關句子,討論相關句子,朗讀相關句子,使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相關句子能夠透徹理解。應該說這一部分還是比較成功的,但花去了比較多的時間。

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學生自學思考、學生繪圖和表演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部分難點和重點內容。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

3、這突出讚頌了詹天佑的什麼?

這三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著。我指名學生上黑板畫圖,但發現學生開鑿方法畫對了,但是沒有把居庸關和八達嶺的特點畫出來。這時候,我沒有采取靈活的應變措施,再請學生上來畫時,還是存在類似的問題,問學生有什麼改進建議,學生反應也令我失望。其實這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去讀讀課文,跟圖比照,這樣容易找出圖中存在的問題,可是時間已經不允許。這樣的情況下,我作了較多的提示和講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總結這一節課,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足:

1、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所說,所做,所想花時間太多,導致後面不能完全放開來讓學生自主去討論感悟,使學生在後面的課堂上失去了其主體性地位。

2、在學生畫開鑿隧道的方法出現問題時沒有能機智地採取相關辦法去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如果學生在出現問題後,再讓學生讀讀居庸關和八達嶺的特點,學生通過句子與圖的'比照,應該很容易地發現錯誤,但當時沒有能放開讓學生去讀,去再次走進文字,這是課堂的失策,也是缺乏教育機智的表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提高。

3、讓學生表演開火車,其實也是多餘的,因為在課件中已有動畫體現,畫圖,開火車表演,再加上動畫演示,雖然多種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但重複的教學同一內容,顯然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

課堂是藝術,雖然沒有完美的藝術,但應該去追求這種完美,我想我以後會努力去追求的。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3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其次,在指導朗讀時,吸取上一次的教訓,我進行了重點訓練指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一課採用圖解示意法,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文,而且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不過這一節課有幾個環節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教學過程中,注重環節,循序漸進,還帶有點傳統教學的味道。

2、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適當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3、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4、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於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精神不夠。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4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1、《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第三學段的閱讀有這樣一個要求“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這則教學案例中,我讓學生聯絡上下文來理解“總是”“否則”“惹”等字的意思,學生在理解這些詞句的同時,體會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務時所面臨的壓力,進一步體會到了他的愛國精神。

2、把朗讀訓練貫穿於教學始終。以讀代講,以讀激情,讀中悟情,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帝國主義醜惡的嘴臉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鐵路的決心都銘記於心,通過兩者的比較,更能激發學生對詹天佑的欽佩這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真正做到了與文字對話。

3、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這則案例中,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起了引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學生從字詞入手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4、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動畫。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要激發學生提問題如:為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麼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絡上下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反思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築第一條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我重點講了五、六自然段。在講讀“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我讓兩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其他學生在課堂記錄本上畫,老師總結,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表演,用椅子當火車,一人在前,一人在後。然後反過來原先在後的在先,原先在先的人在後,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執行路線的表演,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人”字形線路的高超設計。設計出用“長度”換“高度”的 “人字形”鐵路,學習他的創新精神。現在的孩子就缺少這種精神,所以要加強培養。

熱門標籤